不横琴、不开樽酒,看花据石为几。
葛衫桐帽萧疏甚,大有渊明风味。
苍翠里。
喜识字鸦童,剔蠹通园艺。
闲情冷昧。
认一半模糊,斜阳残影,一半是霜气。
难忘却,七年筑庐南里。
分邻园隙堪寄。
柴门月露幽如画,入夜蛩声繁细。
秋老矣。
想锄灌无人,变了苍苔地。
输君高计。
等烟水观鱼,云天盼鸟,会得淡中意。
【赏析】
此词为作者在南里筑庐后,于秋季所赋。上片写秋日观菊、抚松的闲情逸致;下片抒发思友之情,并寄寓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全词清丽自然,韵味深长,耐人寻味。
“迈陂塘 抚松看菊图,为家秋塘题。”词人漫步在秋日的池塘边,触景生情,遂取笔在松树旁的菊图上题下了“为家秋塘”四字,抒发了自己对秋天美景的喜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不横琴、不开樽酒,看花据石为几。葛衫桐帽萧疏甚,大有渊明风味。苍翠里。喜识字鸦童,剔蠹通园艺。”词人坐在石上,看着花儿,不弹奏音乐也不饮酒,欣赏秋天的景色。他穿着葛衫,戴着桐叶帽子,显得潇洒而悠闲。他喜欢与孩子们一起学习识字、修剪花草、打理园子。他的这种生活充满了田园风光,体现了陶渊明的风格。
“闲情冷昧。认一半模糊,斜阳残影,一半是霜气。”词人的心情变得有些忧郁而冷漠,他试图从这些美好的景色中寻找到一种宁静和安详。但有时,他只能看到一些模糊的景象,比如斜阳的影子和霜气。这让他感到有些困惑和失落。
“难忘却,七年筑庐南里。分邻园隙堪寄。柴门月露幽如画,入夜蛩声繁细。”词人想起了自己七年前在南方筑建的房子,它坐落在邻居的院子里,可以借来居住。夜晚,当月光洒满大地时,蟋蟀的声音就像一幅优美的画卷。当夜晚降临时,蟋蟀的叫声变得更加清晰和细腻。
“秋老矣。想锄灌无人,变了苍苔地。输君高计。等烟水观鱼,云天盼鸟,会得淡中意。”词人感叹时光的流逝,秋天已经过去了很多年。他想要去锄草浇灌植物,但是没有人去管理它们。那些被荒废的土地都变成了一片绿色的草地。我羡慕你的想法,你能够在烟雾缭绕的地方观赏鱼儿和鸟儿。你会理解那种淡淡的生活情趣的。
这首词通过描绘秋天的风景和生活,表达了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同时,它也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