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花时,偏寂寞,雾蒙蒙。
怕清寒、不卷帘栊。
朱楼静掩,莺声啼湿画栏东。
不堪凝望,芳园外、烟柳摇空。
问春光,晴时少,阴时半,去匆匆。
况中间、人事飘蓬。
不如醉也,阴晴总付酒杯中。
羞同儿女,终朝里、怨雨愁风。
诗句释义与赏析#### 第一句:“金人捧露盘春雨”
- 注释:金人捧露盘,形容春雨如同金色的露水一般珍贵。
- 赏析:此处运用了神话传说的元素,通过金人的捧盘形象描绘出春雨的珍贵和滋润大地的能力。同时,“金人捧露盘”也暗含一种华丽而神秘的色彩,增添了诗歌的艺术感。
第二句:“恨花时,偏寂寞,雾蒙蒙。”
- 注释:在欣赏花朵的时候感到格外孤单和迷茫,被一层雾气笼罩。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花季时节的孤独感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雾蒙蒙的环境营造了一种朦胧美,使得这种孤独感更加深刻。
第三句:“怕清寒、不卷帘栊。”
- 注释:害怕寒冷,不愿拉开窗帘透进一丝光明。
- 赏析:这句反映了作者对温暖舒适环境的向往。通过“不卷帘栊”,诗人展现了对自然美景的珍惜以及对温馨生活的渴望。
第四句:“朱楼静掩,莺声啼湿画栏东。”
- 注释:朱楼(古代建筑中用红色装饰的楼阁)静静地关闭着,黄莺的啼声似乎沾湿了画栏杆的东边。
- 赏析:这里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又略带哀愁的景象。通过莺声与画阑的互动,传达了春天虽美但无法长久的遗憾。
第五句:“不堪凝望,芳园外、烟柳摇空。”
- 注释:不忍心去凝视,因为外面是烟雾缭绕的柳树,它们在空中摇摆。
- 赏析:这句诗通过视觉描写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无奈。烟柳的形象给人以朦胧美,增强了诗歌的整体氛围。
第六句:“问春光,晴时少,阴时多,去匆匆。”
- 注释:询问春天的光影如何变化,晴天少,阴天多,时光匆匆流逝。
- 赏析:这句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光影变化的观察和感慨。通过“去匆匆”,诗人表现了时间的无情和春天的短暂。
第七句:“况中间、人事飘蓬。”
- 注释:更何况中间有人事如飘泊不定的船只。
- 赏析:这句进一步强调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艰难。通过比喻“飘蓬”,诗人传达了对人生旅途的感慨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忧虑。
第八句:“不如醉也,阴晴总付酒杯中。”
- 注释:不如沉醉于酒中,无论天气晴朗还是阴沉,都在酒杯中随遇而安。
-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诗人面对人生困境时的豁达态度。通过饮酒,诗人试图在变幻莫测的世界中寻找到心灵的安宁。这里的“阴晴总付酒杯中”,寓意深远,体现了诗人对生活哲学的理解。
第九句:“羞同儿女,终朝里、怨雨愁风。”
- 注释:害羞地跟孩子们在一起,整天里都抱怨着雨水和秋风。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不满以及与之相关的情感体验。雨水和秋风往往给人们带来不便和困扰,诗人通过“怨雨愁风”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状态。
总结
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象和季节变化的细腻描述,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中各种美好事物的留恋。通过对比和比喻,诗人传达了自己对人生命运的思考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