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满长安矣。
又年前、莺啼草绿,薄游天气。
莫问江南今何在,犹有闲身堪寄。
须病起、从头料理。
白发春山相妩媚,更花前。
容我疏狂地。
鸲鹆舞,倩花记。
骑驴三载春明邸,数平生、穷途知己,如公能几。
谁付金瓯纤儿手,五岳胸中平未。
愿日饮、亡何而已。
天下即今多健者,便著书。
种菜都非计。
长作达,从公耳。
【注释】
春满长安矣:春天来到了长安(今陕西西安)。
又年前、莺啼草绿:又过了一年,莺儿在鸣叫,草木长出新绿。
莫问江南今何在:不要问我江南现在怎么样了。
犹有闲身堪寄:还有闲空可以寄身。
须病起、从头料理:我必须生病才能从头开始安排事情。
白发春山相妩媚:鬓边白发与青山相互映衬,显得娇媚动人。
容我疏狂地:让我放纵一下自己的豪情吧。
鶗鹆舞:杜鹃鸟在欢快地歌唱。
倩花记:请花儿作证。
骑驴三载春明邸:三年来骑着驴子游赏京城。
数平生、穷途知己,如公能几:回忆自己一生坎坷,只有像您这样交过几个真正的朋友。
谁付金瓯纤儿手:谁有这份力量?
五岳胸中平未:五岳在胸中是否都平了?
天下即今多健者,便著书:如今天下已经有很多身体健康的人,你写书吧。
种菜都非计:种菜也不是办法。
长作达,从公耳:就做达观吧,跟着先生走吧。
【赏析】
贺新郎·送胡邦衡赴南州
《贺新郎·送胡邦衡赴南州》,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此词是一首送别词,表达了作者对友人胡铨的深情厚谊。上阕以景语点染出一片春光明媚的景象,下阕抒发了词人的惜别之情。全词意境开阔,语言流畅,情感真挚。
上阕开篇即写“春满长安”,为下文写别作铺垫;接着用“又年前”点明时日,再写“莺啼草绿”的春天景象。这几句既交代了送别的时间,也写出了当时长安的春意盎然。然而,词人并未就此止步,而是进一步描绘了自己内心的感受:“莫问江南今何在,犹有闲身堪寄。”他劝友人莫问江南的近况如何,因为他自己还有闲暇可以寄身于朋友身边。这里,词人巧妙地运用反诘句式,使表达更加强烈有力。紧接着,词人又用“须病起、从头料理”一句,表明自己必须生病才能从头开始安排事情。这既是对自己身体状况的描述,也是对友情的珍视和珍惜。至此,词人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表现出他对朋友无尽的关爱和不舍。
下阕开头两句,词人以“白发春山相妩媚”一句,赞美了友人的风姿之美。这里的“春山”是指友人的发髻,而“妩媚”则是形容其风姿之美好,如同春天的山峦一般令人陶醉。接着,词人又以“容我疏狂地”一句,表达了自己想要放纵一下自己的豪情壮志的愿望。这里的“疏狂”并非指轻浮放荡,而是表示词人希望借酒消愁、尽情欢乐的心情。然而,词人并没有满足于此,而是继续写道:“骑驴三载春明邸,数平生、穷途知己,如公能几。”这三年来,他一直在京城游历,结交了许多朋友,其中最令他难忘的就是您的存在。您是他的知己好友之一,能够与您共度艰难时光实属难得。然而,人生道路本就充满了坎坷和曲折,所以词人不禁感慨道:“谁付金瓯纤儿手,五岳胸中平未?”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谁能有这样的本事来掌控国家的大事?至于“天下即今多健者,便著书”一句,更是表达了词人对于世事的看法和态度。他认为当今世上有许多身体强壮的人,他们完全可以致力于著书立说,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最后两句是全词的收束之笔,也是作者对于友谊和人生的深刻总结。词人说:“种菜都非计,长作达,从公耳。”在这里,“种菜”一词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和象征意义。它既可以理解为字面意思上的种菜,也可以理解为比喻意义上的隐居生活。同时,“长作达”又是对友人的一种鼓励和期望。最后一句“从公耳”则是一种无奈的感叹和告别。
整首词情感真挚、细腻深沉,通过描绘春光美景、表达内心感受、赞美友人形象等方式,展现了词人对于友情的珍视和不舍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