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似陆。夜夜书灯还接屋。
中岁如苏。雨驿梧声怨索居。
只期暮齿。下泽同驱吾共尔。
谁意而今。洒泪题诗寄卯君。
注释:年轻时如陆游,每晚读书灯还亮着。中年时如苏轼,雨中驿站听着梧桐声。只希望晚年能一起,在沼泽边共同驱车。谁知现在却洒泪,把诗题上寄给您,卯君。
赏析:这首词是作者晚年所作,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全词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通过描绘自己与朋友的交往经历,反映了作者的人生感慨和友情珍贵。
早年似陆。夜夜书灯还接屋。
中岁如苏。雨驿梧声怨索居。
只期暮齿。下泽同驱吾共尔。
谁意而今。洒泪题诗寄卯君。
注释:年轻时如陆游,每晚读书灯还亮着。中年时如苏轼,雨中驿站听着梧桐声。只希望晚年能一起,在沼泽边共同驱车。谁知现在却洒泪,把诗题上寄给您,卯君。
赏析:这首词是作者晚年所作,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全词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通过描绘自己与朋友的交往经历,反映了作者的人生感慨和友情珍贵。
诗句解析: 1. “晚过东塔寺二十韵” - 这一句表明作者在傍晚时分到达了东塔寺,并开始作诗。 2. “兰若萧梁古,风流想六朝” - “兰若”指的是佛教中的寺院,“萧梁”指古代建筑风格,这里指东塔寺。"六朝"是历史上的南朝时期,通常与文化繁荣相联系。这句话表达出了对过去辉煌文化的怀念。 3. “化城围绿水,孤塔上青霄” - “化城”可能是指环绕着绿水的城墙,“孤塔”指的是东塔寺的塔
王士禄的《闻友人言林茂之先生尚未能葬》是一首充满情感的五言律诗。全诗如下: ``` 闻友人言林茂之先生尚未能葬, 多寿林那子,风尘道漫尊。 暮年双眼暗,儿日一钱存。 死阙黔娄谥,生悲杜甫魂。 桐棺还地上,何处故人恩? ``` 注释 1. 闻友人言林茂之先生尚未能葬:听到朋友说林茂之先生还没有安葬的消息。 2. 多寿林那子:指林茂之。 3. 风尘道漫尊:形容林茂之在风尘中度过晚年,地位尊崇
程昆仑邀请他到万岁楼去。 千寻的江阁引众峰,多景登临策短筇。 参佐风流如谢朓,楼台潇洒似王恭。 三年梦里西津雨,半夜灯前北固钟。 明日芒鞋别君去,城中遥望白云重。 注释: 1. 程昆仑:唐朝诗人,字仲文,河南人。 2. 千寻江阁:指长江边的高楼,千寻是形容其高耸入云。 3. 引诸峰:招揽周围的山峰。 4. 多景登临策短筇:多种景色可以登临观赏,拿着手杖(筇)登上山。 5. 谢朓:南朝齐文学家
石门县 落日石门路,语溪明夕波。 女墙才数尺,一半入藤萝。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落日石门路 - “落日”通常指太阳即将落下的景象,给人以温暖和平静的感觉。在这里,诗人通过“落日”描绘了一幅傍晚时分的美景,为读者营造出宁静而温馨的氛围。 - “石门路”指的是古代的一种道路,可能位于山区或河边等自然景观中。这样的描述不仅让读者能够想象出石门路的具体位置,还能感受到它的历史沧桑感。 2
翻译: 晚雨初停,天放晴的景色令人心旷神怡。 大江的风势浩荡如雄狮般的壮观,秋日黄昏的天空中彩虹横贯。 高台上望去,远山如碧色一样美丽,打开窗来,傍晚的阳光更加温暖。 长空传来大雁的鸣叫,让人想起远方故土的呼唤。 注释: - 晚雨:这里指天气由雨转为晴。 - 鸣雨作还止:形容雨声如同人的声音般响起又停止。 - 萧然:形容声音清冷、凄凉。 - 雄风凉大壑:形容风势强劲,吹拂大江,使大地清凉。
诗句原文: 初罢清砧响,还劳素腕舒。残灯金粟尺,远道玉关书。 白纻缝仍涩,红绵怨有馀。流黄明月路,何处逐轻车? 翻译: 刚刚停息的砧声还在回荡,又要辛苦你纤细的手腕了。 夜晚的灯火映照下,那尺长的残灯仿佛是一封来自远方的信笺。 白纻布缝纫时仍然觉得粗糙,而思念之情却如同绵软的红绵般绵绵不断。 在明月指引的道路上,不知何处才能追上你轻车疾驰的身影。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一位女子深夜烧香
解析与注释 1. “蹙惯双蛾翠损长” - 此句表达了女子因长时间皱眉而使得眉毛显得更加细长,形象地描绘了女子的愁容。 - 关键词: 蹙惯(皱眉),双蛾(眉毛) - 赏析:这句通过描述女性面部特征,增添了人物情感的深度。 2. “犀帘静暮堂” - 描述了傍晚时分,室内光线昏暗,只有犀色窗帘透入一些光亮,营造了一种宁静的氛围。 - 关键词: 犀帘(用犀角制成的帘子),暮堂(傍晚的屋子) -
【注释】 (1)点绛唇 其一 闺情:《花庵词选》卷六,“闺怨”。 (2)雨嬲空庭:雨打在庭院里。 (3)桐庐路:地名,在杭州西。 (4)红窗暮:黄昏时,打开红漆的窗。 (5)卜损金钗:用金制的簪子梳头。 (6)芳园树:美丽的花园里的树木。 (7)水沉销炷:点燃水沉香木制成的香烟。 (8)春风住:春风吹拂着的地方。 【赏析】 这首词写闺中思情,上片写女子梦回时所见到的情景
【注释】 醉公子其一:街鼓传三四。不见萧郎至。何物对裴回。玉香独见鞋。锦衾空艳艳。沉水薰来厌。休自听更筹。鸦啼金井头。 【赏析】 《醉公子》共有五首,这是其一。“醉公子”,本为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以泛指歌妓。《乐府诗集·近代曲辞》引《古今乐录》:“《醉公子》,唐教坊曲也。”此曲以歌舞伎的酒中生活为题材,写其欢乐之情。全诗写歌妓在春宵酒后的欢情逸致,生动地描绘出一个风流倜傥的歌妓形象。
【注释】 末丽词:即“丽人行”。 冰雪:喻女子容貌。 容:指面容。 玉作:以白玉为胎,形容容颜美丽。 合傍:靠近。 琐窗隈:低矮的窗槛。 香:香气。 清梦:清香的梦。这里指梦境中的香气。 回时觉:醒来时感觉到。 花:指美女头上的花冠或饰物(如簪花)。 【译文】 冰雪般的容颜,白玉般的肌肤,娇柔地依偎着低矮的窗槛;香气从清香的梦中醒来后,才感觉得到美人头上的鲜花绽放。 【赏析】
【译文】: 漫天大雪,雪中行军情更迫。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此行何去?赣江风雪迷漫处。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广昌路上的壮丽景象。首句“漫天皆白”形容大雪纷飞,覆盖了整个天空,营造出一种寒冷而肃穆的氛围。第二句“雪里行军情更迫”则表达了在这样恶劣环境中,士兵们依然坚定前行的决心和情感。接下来两句通过“头上高山”和“风卷红旗过大关”展现了红军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手法赏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能对诗句进行赏析。注意要从炼词、手法和情感三方面分析。“减字木兰花”是词牌名,这里指这首词的内容。词作上片写春景,下片写情事。全词以女子口吻写春景与情事,表现了闺中少妇的思念之情。 【答案】 (1) 梦残莺溜,渡头桃叶春波皱。何处香风,掷果轻车蓦地逢。珠喉戛玉,红豆抛来眉黛蹙。画栋飞尘,犹共余 香恋锦茵。 (2) 梦
【解析】 此题考核名句默写与赏析,采用的是情景式默写的命题方向,解答时既要注意上下文语境中的关键信息,又要留意题干要求注意的信息点。此题中需要注意的关键词有:绮窗、香熟、斜亸、残妆粉、差池、双玉羽、青掩、重门、断魂。 【答案】 香熟梨云深小院。②斜亸东风,零乱残妆粉半融。③差池并语,剪剪飞来双玉羽。④青掩重门,人与花枝总断魂
【注释】: 雨朝晴暮 - 早晨和傍晚,即日出和日落。 艳似芙蓉花上露- 美丽得就像荷花上的露珠一样。 墨沈难受- 墨沈(一种黑色的染料)承受不住这美丽的露水。 一派秋声纸上幽- 秋天的声音似乎都藏在了纸张的深处。 倩他传语,应识霜砧往来处- 请他转达我的心意,告诉他我正在思念你的地方。 曲径萧萧- 曲折的小道在秋风中飘动着落叶。 不定杨花随地飘- 杨花在空中随风飘扬。 【赏析】:
【注释】 壬午:宋孝宗淳熙十六年(公元1189年)。 萍:浮萍。翠带:绿色的带子,这里指水面。奁镜:镜子。波明:波浪闪着光亮。鸥岸外:水鸟栖息的岸边之外。欸乃:船桨声。低:微弱。一抹:一条。遥云:高远的云。迷:看不见。蒲帆:用蒲草做的船帆。路转:道路曲折。烟火霏微:烟和火的光辉很微弱。霏:飘动的样子。村巷远:村落的道路遥远。旋失沙尖:很快消失到沙洲尖端。鸡犬声中:鸡鸣狗吠的声音里。出酒帘
注释: 春山如笑:形容春天的山好像在笑。 笑向江波清处照:笑看着清澈的江水倒映。 雨淡烟浓:雨水淡淡,云雾浓厚。 一半还含仙女峰:一半还被仙女峰所笼罩。 无穷绿树,不带斜阳天已暮:无尽的绿树,没有夕阳,天色已经晚了。 渐远乡关,回首东樵云外看:渐渐地远离家乡,回首望向东方的山林。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春天山景的诗,语言优美,富有画面感。诗人以“春山如笑”开篇,形象地描绘了春天山上的景象
【诗句解释】 1. 减字木兰花:一种词牌名,此处指作者的原创词。 2. 新荷:初生的荷叶。 3. 荷钱好大:荷叶上的水珠很大。 4. 欲买鸳鸯三两个:想要买到一对鸳鸯。 5. 未得团圆:还没有得到成双成对。 6. 已有明珠颗颗悬:就像珍珠一样挂在枝头。 7. 银塘渐暖:池塘渐渐变暖。 8. 尚与浮萍离不远:还离水面不太远。 9. 莫损新芽:不要弄坏刚长出的嫩芽。 10. 食得鱼肥是落花
梨花未绝。朵朵沾泥犹是雪。欲嫁东风。自有蜂媒送落红。连朝烟雨。一见春光都欲语。斟酌庭前。忍舍莺声去昼眠。 注释:梨花尚未凋零。一朵朵沾着泥土就像雪花一样。想要嫁给春风,有蜜蜂媒人送走花瓣。连续几日都是烟雾和细雨天气。一见到春光就要说说话。庭院前仔细斟酌,忍心舍弃黄莺的啼鸣而去白日睡觉。 赏析:这首词以“拟物”的手法,描绘了一幅春色图,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上阕先写梨花未尽,但已经落满了泥土
注释: 减字木兰花 题宗梅岑小香居士像,同王西樵作 吟情如许。日向人间题好句。 谁信屯亶。老矣吾徒三十年。 重寻旧稿。人道君家当日好。 问取图中。却逊吟情老更工。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为宗梅岑的画像所作的题咏。 首句“吟情如许”,点明诗人与宗梅岑的交情深厚,他们之间有很深的情感交流。“日向人间题好句”则表达了诗人每天在世间吟咏佳句,以此表达自己的情感。 第二句“谁信屯僮”
【解析】 本题属于“理解常见古诗词”能力层级中的“理解B”。考查对诗歌内容、主旨及情感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准确细致地把握诗歌的核心内容,包括主要人物、关键情节、诗人的情感态度等。在此基础上结合诗歌的注释和题目要求进行具体分析。 【答案】 译文:独自对着空房,愁思缠绕。燕儿怕这凄凉,归家不愿。却飞到花丛间,翻动着翅膀,又展转不宁。恼人的明月悄悄来到窗前窥视。待要进入闺房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语言及评价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然后结合重点词句来分析诗歌的内容和情感。此题要求学生赏析“减字木兰花·其三”的意境、情感、手法等。 “谢家小女”,谢家的小女孩。“少日红闺深处贮”,少女年少时在深闺中精心打扮,容颜姣好。“嫁与黔娄。”嫁给了黔娄这个人。 “画匠金钗廿载愁”
【诗句原文】: 桃花靧雪。掌里双珠光似月。 几载身傍。次第鸠车看绕床。 堪怜弱岁。饘橐崎岖为汝累。 莫事诗书。殷鉴于今近在余。 【注释解释】: 1. 桃花靧雪:形容女子的容貌美丽如桃花般娇艳,鬓边插着梅花,如同雪花一般晶莹剔透。 2. 掌里双珠:指女子手中拿着的两个珍珠,比喻女子的手腕纤细、柔美,光彩照人。 3. 几载身傍:指女子陪伴男子多年,期间经历了许多事情。 4. 次第鸠车
注释: 谁云弄瓦。绣褓相怜无异者。 谁云弄瓦,比喻女子也像男子一样能抚弄乐器,表示对女性才能的赞美。刺绣襁褓,比喻养育之恩。怜,怜爱。 弱女非男。也与陶公慰醉颜。 弱女不是男子,也像陶渊明那样能慰藉酒友的愁颜。陶公,指东晋诗人陶渊明,字元亮。慰,使……高兴。 还思卖犬。笥屐他年亲嫁遣。 还思念卖狗来的钱买鞋子,等将来有了钱就亲自嫁给她。笥(sì,贮)屐,用竹箱装好鞋。遣,送,嫁人。 此意悠悠
【注释】 竹西清署:即“清署”,是宋代的一座名胜园林,在江苏苏州市西南。 湘累新愁:指屈原被放逐之后,其作品《楚辞》中的《哀郢》、《涉江》、《怀沙》等篇。 念此如何:指思念之情难以排遣。 溯清淮:逆流而上到清淮(今安徽涡阳至正阳之间的涡水)。 【赏析】 此词写思归之情。上片忆旧游,下片抒乡情。全词以清雅之语,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开头二句“竹西清署,昨岁称觞曾暂去。”点题。词人回忆去年春天
注释: 1. 回首碧山栖,四面远天为壁。 - 回首:回头看。 - 碧山:青色的山。 - 幽壁:高耸入云的山峰。 2. 窗启俯临层巘,看偃松苍积。 - 层巘:层层叠叠的山峰。 - 苍积:苍翠堆积。 3. 花关长昼不曾开,猿鸟共休息。 - 花关:花木掩映的小径或小门。 - 休:停止。 4. 卓午聒回幽梦,是衙蜂喧日。 - 卓午:正午时分。 - 衙蜂:蜜蜂。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宁静
【诗句释义】 春闺:春天的闺房。 流苏不闭三春梦,宛转梨云。 流苏:一种装饰物,这里指门帘。 三春:三个春天。 宛转:曲折、回环。 梨花像白云那样洁白,随风飘动。 洛水湘波:洛水和湘水的波澜。 洛水:古称洛河,在今洛阳一带。 湘波:湘江的水波。 在宋邻:在宋朝(北宋)的旁边。 宋邻:指北宋,宋朝以开封为都,故以宋代称之。 醒来无事消长昼,卧损秾春。 醒来无事:醒来后无事可做。 长昼:漫长的白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