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债忙于酒债,葛巾傲似纶巾。
相逢每怕呼年少,失却旧时春。
发为牵愁渐短,文来引泣皆真。
千金莫卖长门赋,记取听琴人。

诗债忙于酒债,葛巾傲似纶巾。

相逢每怕呼年少,失却旧时春。

发为牵愁渐短,文来引泣皆真。

千金莫卖长门赋,记取听琴人。

赏析:

这首诗是明朝诗人贺贻孙的作品,描绘了一个人在朋友之间的复杂关系和情感纠结中的内心世界。全诗通过对日常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人物在友情与爱情之间徘徊挣扎的心理活动。

“诗债忙于酒债”开篇就点出了主人公的生活状态,既有诗歌创作的压力,也有酒精带来的诱惑。这里的“诗债”和“酒债”象征着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冲突。紧接着“葛巾傲似纶巾”,用对比的手法表达了对传统服饰的喜爱与对现代生活方式的不屑,反映出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相逢每怕呼年少”,表现了诗人对年轻一代的担忧。担心他们因为轻率的行为而误入歧途,也反映了他对年轻人缺乏责任感的忧虑。“失却旧时春”则深刻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失落和感伤。这不仅仅是指青春时光的流逝,更象征着一种美好但易逝的情感体验。

“发为牵愁渐短,文来引泣皆真”反映了作者因忧愁而脱发,因伤感而流泪的真实感受。通过这种直接的情感表达方式,诗人成功地将读者带入了他的心灵世界,增强了诗句的感染力。

“千金莫卖长门赋”,这句借用汉代陈皇后的故事,表达了对于文化遗产和历史的珍视。最后一句“记取听琴人”,则是对一个懂得欣赏生活、珍惜情感的人的赞美。它提醒人们在生活中要注重情感的交流和心灵的沟通。

结论:

《锦堂春·谑友》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诗歌,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写和个人情感体验的抒发,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生活的多维度。贺贻孙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勾勒出了一个人在现代社会中所面临的道德困境和情感纠结,使这首诗成为了理解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窗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