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炉烟,红烛泪,偏对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最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玉炉里的烟,红色的蜡烛泪,偏对画堂秋思。

眉毛翠绿薄如纸,鬓发如同残雪,夜里漫长衾枕寒冷。

梧桐树上三更雨,不道离情最苦。

一叶叶梧桐树叶声声,空阶滴到天明。

注释:

  1. 玉炉烟:玉制的香炉,通常用于点燃香料以营造氛围。
  2. 红烛泪:红色蜡烛融化流出的蜡汁,常常用来比喻泪水。
  3. 画堂秋思:指在秋天的画堂里感受到深深的思念之情。
  4. 眉翠薄:形容眉毛淡而薄,可能因为年纪增长或者疲惫所致。
  5. 鬓云残:形容头发已经变得稀疏或白色,可能是由于年老或劳累造成。
  6. 夜长衾枕寒:夜晚时间过长,导致被子和枕头都感到寒冷,反映出孤独、寂寞的情感。
  7. 梧桐树:这里可能指的是一种常绿树,其叶子在秋天变黄并最终掉落。
  8. 三更雨:古代将晚上分为五更,三更是指深夜,雨水打在窗户上的声音。
  9. 离情最苦:表达了离别时的痛苦情感。
  10. 一叶叶:形容风吹动叶子发出的声响,声音细微且连续不断。
  11. 一声声:也指风吹动叶子的声音,更加凸显了声音的持续和连绵。
  12. 空阶滴到明:表示雨水持续不断地滴答声,直到天亮。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深夜的图景,展现了一个女子在秋日夜晚的孤独与相思。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和人物内心感受的刻画,传达了一种深沉的离愁别绪。”玉炉烟”和”红烛泪”两个意象,既体现了室内的温暖,又映衬出外面的寒冷,形成了鲜明对比,突出了主人公内心的孤寂。”眉翠薄,鬓云残”则形象地描绘了时间的流逝给女性外貌带来的变化,增添了几分哀愁。末尾”空阶滴到明”的描写,更是深化了整首诗的主题——即使有千言万语想要表达,也无法跨越这漫长的夜和无尽的距离。整体而言,这首诗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情的语言,成功地营造出了一个凄清而又动人的夜晚场景,让人不禁感同身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