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薄罗衣乍暖,红入酒痕潮面。絮花舞倦带娇眼。昨夜平堤水浅。
故人信断风筝线。误归燕。梦魂不怕山路远。无奈棋声隔院。

【注释】

薄薄:薄薄的;罗衣:丝织品制成的衣服,这里指纱质的裙子。乍(zhà)暖:刚感到温暖。

“红入酒痕潮面”,点染出女子皮肤娇嫩,微带酒意。

絮花:即柳絮,随风飘散,故称“絮花”。舞倦:飞舞疲倦。

娇眼:指眼睛含羞带怯。

平堤:平缓的堤岸。水浅:水位不高。

信断:书信中断。风筝线:放风筝时用一根长线牵引风筝的绳索。

误归:被风吹到。燕:此处指燕子,古人常在诗词中借指游子或远行者。

梦魂不惧:形容梦中不畏惧、不拘束,可以自由自在地飞腾,不受拘束。

棋声隔院:隔着院子听到下棋的声音,暗示主人公对弈的人不在附近。

【赏析】

这首词写一个闺中的少妇思念远方的丈夫,表现了她深婉细腻的感情。全词语言通俗流畅,意境幽美凄清,含蓄蕴藉,情真意切。

上片描绘了一个少妇初秋清晨的所见所感,突出其孤寂愁苦之情。开头一句写天气转凉,她穿上了薄薄一层罗衣。“罗衣”句写少妇穿着的罗衣,是纱制的衣服,轻薄透体,刚刚感到一点温暖,便又觉得有点寒冷,可见少妇对丈夫的爱恋之深。“絮花”两句写少妇因思而倦怠,睡梦中还看到自己娇美的眼睛像柳絮一样飞舞,但醒来却见平缓的小河已经涨水淹没了两岸。“絮花”即柳絮,是随风飘洒的柳树的种子,所以这里说“絮花舞倦”。“带娇眼”指眼睛含笑带娇之意。“昨夜平堤”四句写少妇夜不成眠,是因为平堤上的河水涨高,她担心河水漫过堤岸,因此辗转难眠,梦见丈夫也来陪伴自己,但丈夫却信使断了,无法前来。

下片写少妇独居无聊时的孤独寂寞和对远行丈夫的深情怀念。“故人”两句说丈夫的信断了,他不知身在何处,就像风筝断了线一样,无法找到回家的路了。“误归燕”三句写妻子想丈夫了,希望有一只迷失了路的燕子能将她的思念带给远方的丈夫。“梦魂”两句写妻子思念丈夫已到了不怕山路遥远的地步,即使天各一方也能心安理得地入睡。“无奈”两句写妻子虽然思念丈夫到了极处,但却只能独自在院子里听到远处传来的下棋声,心中不禁感到惆怅和失落。

这首词以少妇的口吻抒写相思之情,写得缠绵悱恻,哀怨动听。全词语言通俗流畅,意境幽美凄清,含蓄蕴藉,情真意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