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月吴娃。柳阴中认得,第二香车。春深妆减艳,波转影流花。莺语滑,透纹纱。有低唱人夸。怕误却,周郎醉眼,倚扇佯遮。
底须拍碎红牙。听曲终奏雅,可是堪嗟。无人知此意,明月又谁家。尘滚滚,老年华。付情在琵琶。更叹我,黄芦苦竹,万里天涯。

【注释】:

吴娃:指美女。

柳阴:指垂柳的浓荫。

第二香车:指美女乘坐的第二辆车,暗示美女的身份。

莺语滑:形容莺儿啼声婉转、清脆悦耳。

周郎醉眼:指周瑜喝醉了酒后的目光朦胧迷离。

拍碎红牙:形容弹奏琵琶时的力度之大。

听曲终奏雅:指演奏的曲子优美动人。

底须拍碎红牙:意思是不需要用尽全力弹奏才能表达内心的情感。

黄芦苦竹:指荒凉的地方。

【赏析】:

这是一首咏美人词。上片写美人的美貌和娇媚,下片写美人的情态和意态,全词以“风月”二字为纲,通过写美人的外貌、举止、神情来表现她的美,并暗寓自己的倾慕之情。

首句“风月吴娃”,即指美人。开头就点明美人是苏州人。接着描写她的美丽。“柳阴中认得,第二香车。”两句写美人在垂柳浓荫里出现的情景。“第二香车”,是说美人乘坐的是一辆仅次于第一辆的车子,这从后面“春深妆减艳”一句可以推知,因为如果第一辆车坐的是美人,那么后面应该就是她的丈夫或情人了。这两句是说,在春天的柳林深处,一个女子出现了。这个女子不仅容貌出众,而且气度非凡,她穿着第二辆车的车子,说明她不是寻常人家的女子,而是有身份的名门闺秀。

第三句“春深妆减艳”,进一步写出了女主人公的美丽。这句的意思是,随着春天的到来,女子的妆容逐渐淡去了,但依然美丽如花。“波转影流花”,则写出了女子轻盈婀娜的仪态。这句的意思是,女子转动着身体,影子在水中荡漾,如同美丽的花朵在水中飘舞。这两句是对女主人公外貌的描绘,也间接表达了诗人对女主人公的倾慕之情。

第四句“莺语滑,透纹纱”,则是对女主人公声音的描述。这里的“莺语”,指的是莺鸟鸣叫的声音,而“透纹纱”则是指莺鸟鸣叫的声音透过女子身上的纹纱传出来。这两句的意思是,莺鸟的鸣叫声清脆悦耳,仿佛穿透了女子身上的纹纱,让人感到愉悦和舒适。这两句是对女主人公声音的描绘,也是对女主人公气质的赞美。

第五句“有低唱人夸”,则是进一步描述了女主人公的歌声。这里的“低唱”,指的是低声唱歌,而“人夸”则是指人们赞美女主人公的歌声。这两句的意思是,女主人公的歌声优美动听,足以让人们为之赞叹不已。这两句是对女主人公歌声的描绘,也是对女主人公才艺的赞誉。

第六句“怕误却,周郎醉眼”,则是对女主人公眼神的描绘。这里的“周郎醉眼”指的是周瑜醉酒后的迷离眼神,而这与女主人公的眼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两句的意思是,女主人公的眼神虽然美丽迷人,但却让诗人想起了周瑜醉酒后的迷离眼神,担心自己会因此而被误认为是男人。这两句是对女主人公眼神的描绘,也是对诗人内心的担忧和疑虑。

第七句“倚扇佯遮”,则是对女主人公的动作的描绘。这里的“倚扇”指的是倚靠在扇子上的姿势,而“佯遮”则是指假装遮盖的意思。这两句的意思是,女主人公倚靠在扇子上,故意假装遮盖着自己的容颜,让人难以看清她的真面目。这两句是对女主人公动作的描绘,也是对女主人公性格的一种表现。

第八句“底须拍碎红牙”,则是对男主人公情感的抒发。这里的“底须”指的是必须,而“拍碎红牙”则是指用力弹奏琵琶至力竭。这两句的意思是,男主人公为了表达对女主人公的爱慕之情,必须用尽全力弹奏琵琶,直到将琵琶拍碎。这两句是对男主人公情感的抒发,也是对男主人公决心和勇气的赞美。

最后两句“听曲终奏雅,可是堪嗟”,则是对女主人公命运的感慨。这里的“曲终奏雅”指的是乐曲演奏完毕,而“堪嗟”则是指不值得可怜。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乐曲演奏完毕,男主人公只能无奈地感叹命运的无情。这两句是对女主人公命运的感慨,也是对男主人公无能为力的叹息。

整首词通过对女主人公外貌、声音、气质、神态等各方面的描述,以及对其歌声、目光等细节的刻画,生动地展现了女主人公的美丽和魅力。同时,通过对男主人公情感的抒写和对未来命运的感叹,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全词以“风月”为脉络,通过写美人的外在美和内在美,以及诗人内心的感受和想法,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画卷,使人仿佛置身于那风月之中,感受到诗中的意境和韵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