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毂金钲赤,雪窦水晶寒。支机石下翻浪,喷薄出层关。半夜雌龙惊走,明日灵蛇张甲,蜚上石盘桓。多谢山君护,未放醉翁闲。
安得醉,风泚泚,露珊珊。翠云老子,邀我瑶佩驾红鸾。一勺流觞何有,万石横缸如注,虹气饮溪乾。忽梦坐银井,长啸俯清湍。

【诗句释义】

水调歌头 · 其三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代大文豪苏轼在元丰七年(1084年)中秋月夜,与友人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把酒赋诗时所作。其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两句广为传唱。此词的开头一句即用这一名句,但作者并不从对天上一轮明月的描写入手,而是以一个想象之辞,从天上落向人间写来。

日毂金钲赤,雪窦水晶寒。

太阳如金色的大车,发出耀眼的金光;雪窦山中的水晶,晶莹透明。

支机石下翻浪,喷薄出层关。

在支矶石下,水波汹涌澎湃,仿佛冲破了层层关隘。

半夜雌龙惊走,明日灵蛇张甲,蜚上石盘桓。

半夜里,一条雌龙被惊醒,惊慌逃回深山;明天早晨,一条灵蛇将甲壳披上,飞回洞中。

多谢山君护,未放醉翁闲。

感谢山神保佑,我得以逍遥自在,没有受到干扰。

【译文】

太阳像金色的大车一般,发出耀眼的金光;雪窦山中的水晶,晶莹透明。

支矶石下水波汹涌澎湃,仿佛冲破了层层关隘。

半夜里,一条雌龙被惊醒,惊慌逃回深山;明天早晨,一条灵蛇将甲壳披上,飞回洞中。

感谢山神保佑,我得以逍遥自在,没有受到干扰。

【赏析】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作者旷达的胸襟。而本词则是借月色美景来寄托作者的情怀。

上片写月夜赤壁下的景色。首二句先从天上落笔,写月光映照下雪窦山下的江流,如同一匹匹白练在翻滚,又似一团团银霜在飘洒。接着写江中月亮倒影,宛如一只只玉盘在水面漂浮。“翻”、“涌”,形容江中月亮的动态。“喷薄”、“层关”,则形容江中月亮的气势。“翻浪”、“出层关”既写出了月光下江流奔腾激荡的景象,又表现出诗人面对大自然那种赞叹不已的心情。“雄虹饮溪乾”一句,写月夜下江中虹霓垂钓者饮酒作乐的情景,烘托出一种清幽宁静的气氛。“忽梦坐银井”,“长啸俯清湍”,则转入梦境,写诗人入梦后所见、所闻:梦见自己坐在银光闪闪的井边,俯视着清澈见底的河水流淌。梦中听到江水潺潺的流水声,不由得发出长啸之声。

下片写月夜下诗人泛舟赤壁的情景。“安得”二字陡起,写诗人泛舟赤壁时的欣喜心情。“风泚泚”,意为清风拂面,使人感到凉爽。“露珊珊”意为月光照人,使人感到舒适。“翠云老子”四句,写诗人泛舟赤壁时所见的景物。李白自称“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这里用李白诗句来比喻自己的飘泊生涯,也暗示了自己怀才不遇的境遇。“瑶佩”指神仙用的玉珮;“红鸾”指祥瑞之物。《离骚》中有“余不忍为此态兮,愿登灵峰以嬉余”。意思是说,我不愿意如此地放纵自己,但我却愿意像神话传说中的女娲一样登上昆仑山去游玩一番。“一勺”三句写泛舟赤壁所见的景色。“一勺”是舀取的意思;“横缸”是倒满的意思;“虹气”是指江水的泡沫。“虹气饮溪乾”,意为江中的泡沫已经把溪水喝得干涸了。“忽梦坐银井”四句,写泛舟赤壁时所见的景色。“忽梦坐银井”,意为诗人忽然梦见自己坐在明亮的井边。“长啸俯清湍”意为诗人俯身对着江中的流水发出长啸的声音。“忽梦”二句和“安得”二句之间构成一个转折关系,由梦境转到现实,由泛舟赤壁转到泛舟赤壁后的感叹。“忽梦坐银井”,意味着人生短暂,不能像古人那样尽情享受生活的乐趣;“长啸俯清湍”,意味着人生无常,不能像古人那般自由自在。

这首词通过对赤壁月夜景色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寄情山水的抑郁不平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