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澥东南界,西北倚昆仑。当时推步,但知宇内有乾坤。午夜风轮微转,驾我浮空泛景,一息过天垠。俯视人间世,渺渺聚沤尘。
挽天吴,摩海若,吐还吞。宁用计年,八十阳九又三阴。要自白榆星外,直至黑流沙底,山与泽俱平。不论初末度,一色界如银。

【注释】

水调歌头·其五:词牌名。

戊戍:天干的第五位,即己日。自寿:自我祝福。此词是苏轼晚年的作品。“渤澥东南界,西北倚昆仑”:渤澥,渤海。古代以东海为渤澥。东南界,指东面。西北倚,指北面。昆仑山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部、青海西部及西藏自治区南部。这里泛指北方边陲。“当时推步,但知宇内有乾坤”,当时推算,只知道天地之间有宇宙乾坤。这是说当时人只知道宇宙的广大和深邃。“午夜风轮微转,驾我浮空泛景,一息过天垠”:午夜,指深夜。风轮,指月亮。驾,驾驭。浮空泛景,指月亮在夜空中移动。天垠,天边的边际。“俯视人间世,渺渺聚沤尘”:俯视,从高处往下看。沤,泡沫。比喻世间万物像水底的泡沫一样。聚沤尘,聚集成尘埃。“挽天吴,摩海若,吐还吞”:天吴,传说中的神鸟。《楚辞·九歌》中有“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楚辞》中“帝子”指神女,“帝子”与下文中的“白榆星外”相呼应,指神仙。海若,传说中水族之王。《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庄子》中“海若”与下面的“黑流沙底”相呼应,指海底的水族。“宁用计年,八十阳九又三阴”:宁,哪能。计年,计算寿命。《易经》有“八十八岁为太上”的说法,“九十三岁为天元”。这里指的是人的寿命有限。“要自白榆星外,直至黑流沙底,山与泽俱平”:白榆星,即北极星。北极星在天空正北方,古人认为北极星之外就是南极星(即南极)。这里是说从北极星之外直到海底,山和泽都是平坦的。“不论初末度,一色界如银”:度,指时间长短。初末度,指一年之中开始和结束的时候。一色界如银,指无论时间的起点和终点都一样,都像银色一样。“赏析”:《水调歌头·其一》是苏轼早期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对人生、世事的看法。这首词通过描写自己身处太空、俯视人间的场景,抒发了作者对生命有限性的感慨。同时,通过对宇宙、时间和空间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世界无限的向往之情。整首词意境宏大、气势磅礴,充满了哲理性和艺术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