寥落霜园树,萸房独照秋。
实兼兰佩结,香近玉卮浮。
嗔蕊醒残醉,纫红感旧游。
三英佳句在,殊喜继风流。

【赏析】

这是唐代诗人王维的组诗作品之一。此诗是王维在九日登高赏菊时所作,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易老、光阴易逝的感慨和对菊花高洁品格的称道。首联写景,颔联写物,颈联抒情,尾联写意,全诗以“菊”为中心意象,通过描绘茱萸、兰佩等具体事物,抒发了作者对生命易逝、世事无常的深沉感慨,同时寄寓了对高洁节操的向往。

【注释】

①茱萸:一种植物,古人认为其味辛烈如椒,故有辟恶气、御秋寒之用,常用作节日食品。

②寥落:衰败冷落。

③霜园树:即霜降后的园林中的树木。

④实兼兰佩结:指茱萸果实形似兰花,可佩带。

⑤香近玉卮浮:形容茱萸散发出来的香气浓郁,几乎能浮起于玉制酒器之上。

⑥蕊:花蕾。

⑦纫红感旧游:指佩戴着红花的茱萸仿佛在追忆往昔游玩的情景。

⑧三英佳句:指杜甫《曲江二首》中“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之句。

⑨殊喜:特别高兴。

【译文】

秋天来临,霜降时节,园林中那几棵孤独的茱萸树,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更加苍黄。这茱萸果实形似兰花,可用来佩戴;它散发出的香气浓郁,几乎能浮起于玉制酒器之上。看着这些花朵,不禁让我想起了杜甫在曲江边吟唱的那两句诗:“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真是让人感到惋惜和痛心啊!

【赏析】

王维一生虽官至尚书右丞,但仕途不顺,内心苦闷。他多次出仕又屡次被贬,晚年过着闲居的生活。这首诗是他隐居蓝田辋川时所作。《唐书·王维传》说他“性放旷,工书画,善弈棋,喜为歌诗”。这首题作《九日席上赋得茱萸》,写的是在重阳节登高饮宴时触景生情之作。

开头两句“寥落霜园树,萸房独照秋”,描写的是登高时的所见所闻。诗人登上高处后看到一片凄凉萧瑟的景象:只有孤零零的一株枫树,在霜天里依然傲然挺立,而茱萸的果实却独自在秋天里散发着清香。这里既写了登高望远所见的自然景色,也暗示出了诗人心境的寂寞、悲凉,为下文抒发感慨做好了铺垫。

中间两句“实兼兰佩结,香近玉卮浮”,描写茱萸的特点。诗人说,这茱萸的果实与兰花一样美好,可以作为佩戴之物;它的花香浓郁,甚至飘浮在晶莹剔透的酒器之中,可见其芳香四溢。在这里,诗人不仅赞美了茱萸的美丽和芬芳,而且赋予了它们人格化的特征,使读者似乎能感受到那香气扑鼻的茱萸,以及与之相伴的欢快心情。

后面两句“嗔蕊醒残醉,纫红感旧游”,则是诗人对往事的回忆和感慨。诗人回忆起昔日与朋友欢聚一堂的情景,那些欢乐的时光仿佛还在眼前浮现。如今自己已是鬓发斑白,岁月已逝,唯有那鲜艳的茱萸还在陪伴着他。这里的“嗔蕊”指的是那些盛开的花儿,它们的娇嫩和美丽仿佛在嘲笑自己的衰老和脆弱。而“纫红”则是指诗人佩戴着这些美丽的茱萸,仿佛是在怀念过去的友情和美好的时光。

最后两句“三英佳句在,殊喜继风流”,则是诗人对自己的期许和展望。他认为自己的人生就像这茱萸一样,虽然已经经历了风雨沧桑,但却依然保持着高洁的品质和不屈的精神。他希望自己能够继续发扬这种风格,成为一个像杜甫那样的伟大诗人。

这首诗通过对茱萸的赞美和回忆,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期望,同时也展现了他高洁的人生态度和追求。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感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