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飞絮。杳杳天涯人甚处。欲寄相思。春尽衡阳雁渐稀。
离肠泪眼。肠断泪痕流不断。明月西楼。一曲阑干一倍愁。
【译文】
落花飘飞着,柳絮也在空中飘荡。在遥远的天边,不知他身在何处。想寄去我的相思之情,但春天已尽,衡阳的雁儿也渐渐稀少了。
离愁别绪让我泪流不止,肠断泪痕像流水一样连绵不断。明月高悬西楼,一曲《阳关》使人倍添忧愁。
【注释】
- 减字木兰花:又名《木兰花慢》。唐教坊曲名。双调九十七字,上片五句四平韵,下片五句三平韵。另有六十六字、八十六字等不同字数。
- 杳杳:遥远的样子。
- 天涯:天边。
- 欲寄相思:想寄托自己的思念。
- 春尽:指春天结束。
- 衡阳:地名。今属湖南,是当时著名的风景胜地。
- 雁渐稀:雁群逐渐稀少,因为春天过去了,大雁南飞返回北方的时间到了。
- 离肠:离别的忧伤。
- 阑干:栏杆。
- 阳关:《阳关曲》,乐府横吹曲名。后用以代指送别之曲,即《阳关三叠》。
- 明月西楼:月光照在西面的楼上。
赏析:
这是一首伤别怀人之作。全词由景入情,先写景后抒情。上阕写景,下阕抒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开头两句“落花飞絮,杳杳天涯人甚处?”以落花飞絮起兴,描写出一种凄清冷落的意境。接着“欲寄相思,春尽衡阳雁渐稀”,作者借“欲寄相思”一句来表现自己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而“春尽”则写出了时令的变化,暗示着春天即将过去,大雁南归的季节就要结束了,此时正是别离之时,故有“欲寄相思”之意。
中间二句“离肠泪眼,肠断泪痕流不断”,直接表达了作者因离别而产生的哀愁之情。“泪痕”既指眼泪,也比喻相思的痕迹,更暗喻了作者对亲人的牵挂和思念之情。
最后两句“明月西楼,一曲阳关倍添愁”,则把抒情推向高潮,用“明月西楼”这一意象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愁苦之情,同时也暗示着作者与亲人分别的场景发生在西楼之上。“一曲阳关倍添愁”,借用《阳关三叠》的曲调来表达作者离别时的愁绪更加浓厚了。
这首词通过景物描写来抒发作者的离别之悲,情景交融,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