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蕊依稀矣。岁华深、翛然但把,杖藜闲倚。山绕荒林红叶下,落日孤城烟水。意兴寄、云何则是。底事疏枝横绝峭,未吹香、便与花相似。不忍折,为之喜。
寒鸦万点霜风起。正人家、园收芋栗,小槽初美。欲醉阿谁同一饮,拟赋才成又止。老态度、浑侵发齿。摸索孤根春在否。任红红、白白皆桃李。空烂漫,岂能尔。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辛弃疾所作的一首《贺新郎·甚矣吾衰矣》。这首词以梅花为题,借咏梅自喻,抒发壮志难酬的感慨。

我们来看第一句:“十三日,小园梅枝微红点缀,便觉可句”。这里的“小园”指的是辛弃疾自己居住的地方,“梅枝微红”则是指梅花刚刚开放,颜色并不鲜艳,但已经让人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这句诗的意思是说,辛弃疾在小园里看到了梅花,觉得它们虽然颜色不艳,但还是非常美丽动人。

我们看到第二句:“梅蕊依稀矣。岁华深、翛然但把,杖藜闲倚。”这里,“梅蕊”指的是梅花的花蕊,“依稀”表示模糊不清的样子。“岁华深”指的是岁月已经流逝了很多。“翛然”是形容一个人孤独的样子。“杖藜”是一种手杖,用来支撑身体行走的工具。“闲倚”则是闲暇的时候靠在栏杆上。整句话的意思是说,辛弃疾看到梅花后,心中涌起一种孤独的感觉,他拄着手杖,静静地靠在栏杆上。

第三句:“山绕荒林红叶下,落日孤城烟水。”这里的“荒林”指的是荒凉的树林,“红叶”指的是秋天的树叶变红。“孤城”指的是一座孤零零的城池。“烟水”则是指烟雾和水流交织在一起的景象。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夕阳下的山峦被红色的树叶包围着,而落日的余晖映照在孤单的古城之上,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第四句:“意兴寄、云何则是。底事疏枝横绝峭,未吹香、便与花相似。”这里的“意兴寄”指的是寄托情感之意。“云何则是”则是询问为什么这样的意境如此贴切。“疏枝横绝峭”形容的是梅花树枝纵横交错,形状奇特。“未吹香”意味着梅花还没有完全绽放。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辛弃疾不知道这种意境为何如此贴切,而且梅花还未完全开放却已经香气四溢了。

第五句:“不忍折,为之喜。”这里的“不忍折”指的是不忍心去折断梅花,因为梅花的美丽已经足以让人心动。“为之喜”则是因为能够欣赏到梅花的美景而感到高兴。整句话的意思是说,辛弃疾不忍心去折断梅花,因为他已经深深地被梅花的美丽所吸引,所以感到非常喜悦。

我们看到尾句:“寒鸦万点霜风起。正人家、园收芋栗,小槽初美。”这里的“寒鸦万点”形容的是天空中聚集的乌鸦数量众多。“霜风起”则是指天气寒冷,霜气四起。“人家”指的是村庄或城镇。“园收芋栗”指的是收获芋头和栗子。“小槽初美”则是形容厨房里的器具还保持着良好的状态。整句话的意思是说,随着霜风的到来,寒鸦在天空中聚集起来,而人们正在忙着收获芋头和栗子。

辛弃疾通过对梅花的描绘和对季节变化的观察,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态度和情感。他既感叹时光易逝,又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他的这种态度和情感在这首词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赏析:
这首词是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传承。辛弃疾是中国南宋时期的一位伟大的词人,他的作品充满了豪放的气势和深沉的情感。这首词通过咏梅来表达辛弃疾的人生观念和情感世界。

辛弃疾以咏物起笔,通过对梅花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孤独感和对生活的热爱。他通过描绘梅花的姿态和香气,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大自然的赞美。

辛弃疾在词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和隐喻手法。他将梅花比喻成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将梅花的生长过程比喻成自己的奋斗历程。他还通过描绘梅花的颜色和形态,传达了自己的情感变化和内心世界。

辛弃疾在词中还表达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期望。他认为自己的生活充满了挫折和困难,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他认为未来的生活会更加美好,他也将继续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

这首词是辛弃疾对人生的深刻反思和独特体验的集中表现。它不仅展示了辛弃疾的艺术才华和创造力,也体现了他对社会现实和人生价值的思考和探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