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倒城中不过溪。溪外无尘,惟掩柴扉。水浮桥漾翠烟霏。一片闲情,能几人知。
留饮君家絮帽敧。爆竹声中,万事如斯。梅催春动已熹微。尔既能来,我亦何疑。
一剪梅 · 醉中
醉倒城中不过溪。溪外无尘,惟掩柴扉。水浮桥漾翠烟霏。一片闲情,能几人知。
留饮君家絮帽敧。爆竹声中,万事如斯。梅催春动已熹微。尔既能来,我亦何疑。
注释:
- 醉倒城中不过溪:在城中醉酒后,只愿回到郊外的小溪旁休息。
- 溪外无尘,惟掩柴扉:小溪之外没有尘世的喧嚣,只有轻轻关上柴门,隔绝外界的干扰。
- 水浮桥漾翠烟霏:小溪上的一座木桥仿佛漂浮在空中,周围弥漫着淡淡的烟雾。
- 一片闲情,能几人知:心中所想的闲情逸致,又有几个人能理解呢?
- 留饮君家絮帽敧:在朋友家中留下来喝酒,把帽子歪斜地放在一边。
- 爆竹声中,万事如斯:在爆竹声中迎接新的一年,所有的事物都像这样。
- 梅催春动已熹微:梅花催促着春天的到来,天色已经变得昏暗。
- 尔既能来,我亦何疑:你既然来了,我又有什么可怀疑的呢?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词人辛稼轩的作品。辛稼轩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和词人,他的诗词作品充满了豪放的气概和对国家民族的深深忧虑。这首《一剪梅·醉中》就是一首描写个人情感的词作。
首句“醉倒城中不过溪”,直接点出主题——酒后的放松与逃避。作者通过“醉倒”二字,展现了自己的放纵和无忧无虑的生活态度。而“不过溪”则进一步突出了他对城市生活的厌倦,以及向往自然、寻求宁静的心情。
第二句“溪外无尘,惟掩柴扉”,描绘了一个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场景。这里的“无尘”不仅是指环境的清静,也反映了作者心境的洁净。他选择“掩柴扉”,意味着想要与外界隔绝,寻找内心的安宁。
第三句“水浮桥漾翠烟霏”,通过描绘桥梁和周围的景色,营造出一种朦胧美。这里的“翠烟霏”给人一种轻盈、飘渺的感觉,仿佛整个世界都被笼罩在一层轻纱之中,让人感到既神秘又梦幻。
第四句“一片闲情,能几人知”,表达了作者对于内心世界的感慨。他说自己的这份闲情是难以与人分享的,因为这样的情感太过深沉、独特,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的。这体现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对理解的渴望。
接下来两句“留饮君家絮帽敧”和“爆竹声中,万事如斯”,描述了与朋友相聚的情景。他们在一起喝酒、谈天,周围的一切都仿佛静止了,只有爆竹声在耳边回响,提醒着新一年的到来。这种氛围让人感到温馨和期待。
最后一句“梅催春动已熹微。尔既能来,我亦何疑。”则是对友情的赞美和期待。梅花的绽放预示着春天的到来,而朋友的到来则让这个时刻更加美好。作者表达了对未来的憧憬和对友情的珍视。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语言,展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和对友情的珍视。它不仅是一首抒发个人情感的词作,也是一首充满豪放气概的爱国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