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篱茅屋。一树扶疏玉。客里十分清绝,有人在、江南北。
伫目。诗思促。翠袖倚修竹。不是月媒风聘,谁人与、伴幽独。
霜天晓月
竹篱茅屋,一树扶疏玉。
客里十分清绝,有人在、江南北。
伫目。诗思促。翠袖倚修竹。
不是月媒风聘,谁人与、伴幽独。
注释:
- 竹篱茅屋:用竹子和茅草建造的房屋,象征着朴素和自然。
- 一树扶疏玉:形容树木繁茂而洁白,如同玉石一般。
- 客里十分清绝:在异乡作客时感到格外的清冷和孤独。
- 有人在、江南北:暗示有人可能在远方的江南或北方生活。
- 伫目:长时间地凝视。
- 诗思促:由于长时间的凝视,诗歌的创作灵感被激发出来。
- 翠袖倚修竹:形容一位女子依靠着修长的竹子。
- 不是月媒风聘:不是依靠月亮和风来传递消息或邀请别人。
- 谁人与、伴幽独:没有人能够陪伴自己度过这幽静的时光。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寒冷的霜天早晨看到的景色,以及他内心的感受。开头两句通过描绘竹篱茅屋和一树扶疏的玉,营造了一种朴素自然的生活环境。接着,诗人表达了自己在异乡作客时的孤独感,以及看到有人可能生活在遥远的地方。
“伫目”一词带出了诗人长时间凝视的景象,可能是一幅画或者某种景象,引发了他的创作灵感。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的孤独感,没有人能够陪伴他度过这个宁静的时刻,进一步强调了他对这种孤独状态的感受。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人生孤独时刻的感慨。通过对环境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描述,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