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旦寅,当人有道事须亲。
不闻先圣有慈训,莫认狂痴作近邻。

【注释】

十二时颂 其二:十二时辰。

平旦寅:清晨寅时开始。

当人有道事须亲:应该做有道德之事,必须亲自去做。

莫认狂痴作近邻:不要和狂妄之徒为邻,免得受其影响。

【赏析】

此诗是一首劝诫之诗。作者以“十二时颂”为题,旨在规劝人们要时刻牢记做人的道理,不可与不肖之徒为伍。全诗语言质朴而富有哲理,值得玩味。

首句点出时间是黎明时分。“平旦”,即天刚亮时;“寅”,指寅时,古代把夜间分为五更,从夜半(子时)至鸡鸣为一更,共五更,每更两个小时。因此寅时是早晨七点左右。这一句说,在天亮的时候,应该做有道德、有意义的事情,不能袖手旁观。“有道”,即合乎道德;“须亲”,必须亲自去做。这是告诫人们要身体力行,不要口头上喊得震天价响,实际上却是光讲不做。

第二句承上而来,说明为什么需要这样做。“不闻先圣有慈训”,意思是说没有听说先代圣哲有慈爱训诲的教诲。这句诗的言外之意是指自己缺乏这方面的修养,所以做不到上述要求。“先圣”,指孔子等古代圣人。“慈训”指慈爱的教育。这一句是说,如果连先贤圣人的教导都不知道,又怎么能做到有道德呢?这里,诗人强调的是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对当时社会道德教育的缺失感到不满。

第三句进一步阐述前两句的意思。“莫认狂痴作近邻”,是说不要与那些狂妄无知的人为伍作邻居,否则会受到他们的不良影响。这里的“狂痴”指的是狂妄无知的人,“近邻”则是邻居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只有远离这样的人,才能保持自己的清醒头脑和高尚品格。这也是告诫人们要保持距离,不要被不良风气所影响。

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做人之道的思考和领悟。它告诉我们要做有道德、有意义的事情,要远离狂妄无知的人,这样才能保持自己的清醒头脑和高尚品格。同时,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道德教育的缺失和人们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