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袖啼红,残茸唾碧,深愁如织。闲愁不断,冉冉舞丝千尺。倚修筠、袖笼浅寒,望人在水西云北。想绿杨影里,兰舟轻舣,赤阑桥侧。
游剧归来,恨汗湿酥融,步悭袜窄。兰情蕙盼,付与栖鸾消息。奈无情、风雨做愁,帐镫闪闪春寂寂。梦相思、一枕巫山,更画楼吹笛。
【注释】
琐窗寒:宋词牌名,双调一百零二字,前后段各十一句五仄九平。小袖啼红:形容衣袖的颜色。残茸唾碧:形容草色。深愁如织:形容愁思如丝般绵密。冉冉:慢慢的样子。修筠:指修长的竹枝。袖笼浅寒:袖上罩着一层薄薄的寒光。望人在水西云北:意思是望着远方的人儿在西边的云彩和东边的山岭间游来荡去。绿杨影里:绿杨树的影子里。想:思念。兰舟轻舣,赤阑桥侧:想象自己乘坐的小船停靠在赤阑桥旁边。游剧归来:指游玩归来。恨汗湿酥融:因游玩而出汗,汗水浸透衣衫。步悭(qiān)袜窄:步履蹒跚,因为袜子狭窄而显得步履艰难。栖鸾消息:鸾鸟飞过的消息。奈无情:无奈的是。风雨做愁:风雨成了令人忧愁的原因。帐镫闪闪春寂寂:帐篷里的灯火忽明忽暗,春天也变得寂寞。梦相思、一枕巫山:梦见了相思的人,就像睡在巫山上一样。更画楼吹笛:更在画楼中吹奏笛声。
【赏析】
这首词写一个女子在闺阁中的思恋之情。词人通过描绘女子眼中所见之景和心中所思之情,表现了女子对心上人的深情怀念。全词以“琐窗寒”为题,紧扣题目,从眼前景到心中情,层层铺叙,层层推进,构思精巧,感情细腻。
开头三句“小袖啼红,残茸唾碧,深愁如织”,写女子眼中所见之景。她看到自己的衣袖是红色的,像是被啼鸟啄过一般;草色是绿色的,像是被吐尽口中的口水一般。“深愁如织”用来形容愁思像丝线那样绵长不绝。这里运用夸张手法,将女子的愁情写得既真切又动人。
接下来三句“闲愁不断,冉冉舞丝千尺”,则从女子眼中看到的景色联想到自己的心事。这里的“闲愁”指女子心中的愁闷。女子心中愁绪缠绕,像千万条丝线在空中飘扬,难以解脱。这句词把女子心中的愁情写得更为深刻,更富形象感。
然后四句“倚修筠、袖笼浅寒,望人在水西云北”,描写了女子的举止动作及内心思绪。她靠着修长的竹子,袖口轻轻笼着薄薄一层寒光,凝望着远方的人儿在西边的云彩和东边的山岭间游来荡去。这几句词生动地刻画了女子的孤寂无聊和盼望心上人归来的迫切心情。
接着六句“想绿杨影里,兰舟轻舣,赤阑桥侧”,描写了她想象中的情景。她思念着心上人,想象着自己乘坐的小船停靠在赤阑桥旁,而绿杨树的影子里正飘着心上人乘船回来的身影。这些想象的画面充满了浓郁的情感色彩,充分表达了女子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
最后三句“游剧归来,恨汗湿酥融,步悭袜窄”,则是描写女子听到心上人归来后的感受。心上人游玩归来,她却感到满身大汗,衣服都湿透了,脚步蹒跚,连袜子都变得狭小起来。这里的“恨”字不仅表达了女子因心上人游玩归来而产生的不满和怨怼之情,还体现了女子对他的深深思念和牵挂。
最后三句“兰情蕙盼,付与栖鸾消息。奈无情、风雨做愁,帐镫闪闪春寂寂。”则是进一步渲染了女子内心的苦闷和无奈。她怀着深深的情感期待着心上人的信息,但是心上人却无情地离去,留下她独自面对狂风暴雨般的愁苦。她的心情变得寂寞而孤独,只有春夜中的帐灯发出微微的光亮,但却无法驱散她的寂寞和孤独。
整首词通过精细入微的描写和巧妙的构思,生动地表达了一位女子对心上人的深深思念和无尽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