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沉江路黑,傍岸已三更。
知近人家宿,林西犬吠声。
夜泊
相关推荐
【解析】 此题为“炼字题”,要求考生对诗歌中某一字进行赏析,如“静”“冷”“孤”等。考生应从该字在句中所起的表达作用入手进行分析。“月沉江路黑,傍岸已三更。知近人家宿,林西犬吠声。”这四句是写景抒情诗,描写诗人夜泊江边的情景。首联“月沉江路黑,傍岸已三更”,写夜晚江边的景象,月光映照江水一片漆黑,岸边只有三更了。第二联“知近人家宿,林西犬吠声”,写听到犬吠声知道已经有人在家住宿。颔联
【注释】 夜泊:夜晚停泊。 病暑迎秋苦恨迟:因患暑病而迎来秋天,内心十分苦恼和怨恨。 秋来唤起楚人悲:秋天来临,让人想起楚国的悲凉情景。 一江风雨无眠夜:一整条江河都在风雨中度过一个没有睡意的夜晚。 万里关山独往时:万里之遥的山河之上独自前行。 奉檄不知翻远别:接到征召令不知道要远离家乡。 倚门应已念归期:站在门前思念着回家的日子。 荻花枫叶添情绪:荻花枫叶随风飘动,增添了我的情绪。
【注释】 夜泊:夜晚停靠,停船在江边。寒沙:冷清的沙洲。起旧愁:勾起往日的忧愁。离情惟怕晚:离别之情最怕黄昏。归梦又逢秋:回到家乡的梦又逢到了秋季。 【赏析】 这首五绝,写的是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诗中描绘了一幅凄清的夜景图:作者在江边夜泊,面对寒冷的沙洲,江风吹拂,唤起了作者对往事的回忆和对离别之情的担忧。 “夜泊寒沙际,江风起旧愁。”诗人夜泊于荒凉的沙洲,江风凛冽,引发了作者的愁绪
夜泊 停舟野渡头,客路恨悠悠。 叶落风千树,钟残月半楼。 芦花双过雁,莎草独眠鸥。 山鬼烧青火,飞来照髑髅。 注释: 1. 停舟野渡头:在野外的渡口停下船。 2. 客路恨悠悠:客旅的道路遥远而漫长。 3. 叶落风千树:树叶飘落,风吹动着成千棵树木。 4. 钟残月半楼:钟声已经残破,月亮高悬在半空的楼上。 5. 芦花双过雁:两只大雁从芦苇中飞过。 6. 莎草独眠鸥:一只鸥鸟独自躺在莎草丛中睡觉。
夜泊 小聚近江干,中春尚尔寒。 钓船随鹭宿,烟月伴钟残。 冉冉岁时速,茫茫天地宽。 推篷一搔首,无处著悲欢。 译文: 夜晚停泊在靠近江边的小屋,已经是初春时节,仍然感到寒冷。 钓鱼用的小船随着鹭鸟栖息在岸边,烟雾缭绕的月亮伴随钟声渐行渐远。 岁月悠悠,时光飞逝,天地宽阔无边无际。 推开船蓬眺望远方,心中涌起无尽的感慨和忧愁。 注释: 1、江干:即江岸,指靠近江边的水边。 2、中春
夜泊 远雁初归枫叶干,孤舟晚系岸边滩。 淮声夜静凌风壮,月色秋深照客寒。 疏拙功名甘阔略,飘零踪迹但悲叹。 不关酒薄难成醉,自是年来少所欢。 注释: 1. 远雁初归枫叶干:远处的雁群刚刚归来,枫叶已经干枯了。 2. 孤舟晚系岸边滩:孤单的小船晚上被拴在河岸的沙滩上。 3. 淮声夜静凌风壮:淮河的声音在夜晚安静地回荡,仿佛凌空而上的雄壮之声。 4. 月色秋深照客寒:月光映照着秋天的夜空
夜泊 夜闻估客送将归,葭菼萧条月色微。 万里江湖何处极,孤舟鸿雁自相依。 杯抛黄菊乾赊酒,城掩清砧罢捣衣。 不奈此时心断绝,长沙南去故人稀。 译文: 夜深人静时,我听到商贩在送走即将回家的人。芦苇和葭草都显得萧条,月亮也显得十分微小。 我站在万里之外的江湖之畔,不知何处才是尽头?只有那孤零零的船只,就像孤独的大雁一样互相依靠。 酒杯已经扔在地上,黄菊也被喝干了,我只好赊账去买酒。而城墙被夜色掩盖
【注释】 ①夜泊:在夜晚停船。 ②笛声:指吹奏的笛声。 ③生愁思:因忧愁而失眠,辗转反侧不能入睡。 ④自是离人有许愁:自己本来就有许多忧愁了。 ⑤有许:许多。 【赏析】 此诗写诗人夜泊时听到江楼上有人吹笛,引起自己的思乡之愁。首句“暂向江边泊夜舟”点题,点明了时间、地点和活动,为下面抒情作铺垫;第二句“忽闻吹笛水边楼”,交代听到笛声的原因。笛声来自水边楼。第三句“笛声可解生愁思”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写作手法和思想感情的把握。 “夜泊”即夜晚停泊,点明时间地点。“此地知何处?扁舟系小亭。”诗人站在江边,举目四顾,不知此处是何地?只有那停泊的小舟系在了亭中,诗人便在此亭中暂歇。这一句交代了诗人所处的环境和心境,也暗示出诗人漂泊不定、四处为家的生活状况。 “孤村低卧水,野屋大于瓶。”诗人继续观察四周环境,发现远处有一个孤零零的小村庄,近前有座小屋,比一个空瓶子还要小些
诗句释义与赏析 第一句:“平头雀舫雨初晴,弭棹移尊待月生。” 解释: - 平头雀舫:形容船体平直而形状像雀鸟的船。 - 雨初晴:说明天气刚刚放晴,雨过天晴的景象。 - 弭棹:收起船桨,准备停泊。 - 移尊:将酒器移到一边。 - 待月生:等待月亮升起。 赏析: 这一句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江夜图景,从雨后的初晴到明月的升起,展现了时间的变化和自然景色的美丽。 第二句
夜泊 夜泊中嵓下,扁舟对万峰。 一星高岸火,几杵上方钟。 水落滩声急,云低雨意浓。 何人吹铁笛,潭下恼鱼龙。 【注释】 夜泊:在夜晚靠岸停泊。 嵓:山坳、山谷。 中嵓:中间的山谷。 扁舟:小船。 万峰:无数的山峰。 一星:指星星。 高岸火:远处有灯火。 几杵:古时以竹筒装米粒为燃料,敲击发出声音,叫做“杵”。 上方钟:指悬挂在高处的铜钟。 水落:水深的地方。 滩声急:水中的石头撞击声。 云低
【注释】 “乍客情如何”:新到客人心情怎样。“归心坐超忽”:回家的心愿忽然变得迫切起来。 “舟行苦淹程”,指船在江上行得很慢,耽误了时间。“复此江上月”:又见一轮皎洁的月亮从江上来。 “落帆具午炊”,中午的时候收起帆篷做饭(吃饭)。“露坐待星没”:露水沾湿了身体坐在船上等候星星消失。“市远灯火微”,市场上离得很远,天已很晚,只有几处人家点着微弱的灯火。“促装暗中发”,“促”是赶快的意思
夜泊 野泊趁鸥边,天空暮雨悬。 山云寒拥树,江火夜明船。 物色生新态,乡思到昔年。 跏趺难就寝,夹岸有鸣泉。 注释: - 野泊趁鸥边:在野外停靠,趁着鸥鸟飞过来。 - 天空暮雨悬:天空中的云彩像雨一样悬挂着。 - 山云寒拥树:山上的云朵冷峻地环绕着树木。 - 江火夜明船:夜晚江上的火光映照着船。 - 物色生新态:大自然的景象呈现出新的面貌。 - 乡思到昔年:思念故乡之情涌上心头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幽美的夜晚画面,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夜泊 四更风露静,攲枕独无眠。 注释:四更时分,风清露冷,一切都显得很安静,诗人却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赏析:首句写时间,点明是在深夜;次句写动作,表明诗人无法入睡,表现出他的孤寂。 野阔天斜倚,江清月倒悬。 注释:田野广阔,天空倾斜地伸展着,江水清澈见底,月亮倒映在江面上。 赏析:这句诗写出了夜晚的自然景色,给人以宁静
夜泊 远树团团如烟雾,孤帆带着露水收。 江潮三股汇入港,渔火一闪浮水面。 乡梦围绕新月转,秋风声逼入晚秋。 何处传来清笳曲,哀音伴随着暮云流。 注释: 团:聚集 泊:停泊 带:沾湿 三港:三个港口 围:围绕 新月:初升的月亮或上弦月 晚秋:指秋季的傍晚时分,也形容秋天的景色萧索凄凉 清笳:古乐器名,用芦苇做成,声音清越悲凉,常用于表达离别之情。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夜晚泊船的诗
夜泊 云散雨初晴,渔镫数点明。 远钟敲旅梦,落叶带秋声。 幔卷星皆动,波恬月不惊。 有怀空击楫,感慨壮心生。 注释: - 云散雨初晴:云层散开,雨停后天空晴朗。 - 渔镫数点明:几盏渔家使用的灯光在夜色中闪烁,为夜晚的航行提供指引。 - 远钟敲旅梦:远处传来的钟声似乎敲打着游子的梦想。 - 落叶带秋声:秋天的落叶随风飘落,伴随着萧瑟的声音。 - 幔卷星皆动:随着窗帘的卷起,星星似乎都为之动容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夜晚泊船的景色。首联写归雁和双凫,第二联写人语和沙光,第三联写梦和拍枕,末联写天明催促发舟,开门见斜月带残星。整体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以下是诗句和译文: ``` 夜泊 一行归雁影零丁,相倚双凫睡未醒。 人语沈沈篷悄悄,沙光淡淡竹冥冥。 近家乡梦心尤亟,拍枕涛声耳厌听。 急趁天明催橹发,开门斜月带残星。 注释: 一行:一群,指归雁。 零丁:孤单的样子。 双凫(fú)
【解析】 “夜船将泊棹歌齐,芳草萋萋野路迷”:夜晚,船只将要停泊,船夫齐声唱起了《棹歌》,在青青的芳草中迷失了方向。“夜泊”是全诗的题旨。“棹歌”指船夫在船上边划桨边唱的歌,是船夫们劳动生活的写照。“萋萋”形容芳草茂密的样子。“迷”字写出了船夫们因找不到落脚的地方而感到迷茫、无助。 “只有断猿无宿处,最高枝上彻明啼”:只有那些断了腿的猿猴没有栖息的地方,它们在最高的枝头不停地啼叫。“只有断猿”
【注释】 拍堤:拍打着堤岸。 四无涯:无边无际。 吹笛楼中起暮鸦:指在楼上吹笛,引起了黄昏时乌鸦的叫声。 旧寺:古寺。 残树尽:树枝已全被砍伐了。 芦花:芦苇花。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任监察御史时写的一首七绝。诗中描绘了一个春天傍晚的景象:夕阳西下,春水无边,江边旧寺,树已被砍光,只有残月和芦花相伴,给人以苍凉之感。诗人用“夜泊”作题目,意在写景,但实际是写自己怀才不遇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此类题的答题方法是: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情怀,注意分析诗人如何运用各种手法来表现诗句含义的,并结合具体诗句领会这种表现方法;最后分析这种表达技巧或表现手法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效果和作者的思想情感等。 本题要求赏析“夜泊”。首联“夜泊临荒戍,寒江静不流。”交代了时间是“夜”,地点是“临荒戍”,环境是“寒江”,写出了夜晚寂静的景象。第二联“星光多在水
【解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全诗以舟行夜泊为中心,描绘出一幅清幽、凄清的月下江景图,表现了羁旅之人在旅途中的孤寂和凄凉。首联“篷背声潇潇,湿云堕江浒。”点明了时间地点——夜里,“篷背”指船篷后部,“萧萧”指风吹芦苇发出的响声。“湿云堕江浒”,是说乌云从高处落下,落在江面上。这两句写出了夜泊时的自然环境,渲染了一种凄清的气氛。 颔联“扁舟钧鱼城,一夜巴山雨。”诗人把舟停泊在鱼城(今重庆市奉节县)
【注释】今夜:今夜。月明人静,今宵月光皎洁,万籁俱寂。 惟恐(wèi kǒng):唯恐。霜枫:指秋天的枫叶。因霜降而变红,故名。 又将诗思吹开:恐怕那如霜枫般美丽的秋色被秋风带走,将我的诗意也吹散了。 【赏析】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在夜晚泊船江边,面对明月、清风和潮声,不禁想起昨夜风急潮涌的情景,又担心霜枫被风吹得飘落,连带着自己的诗意也被吹散,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和自身创作的热爱之情
夜泊 系缆北风劲,五更荒岸舟。 戍楼孤角语,残腊异乡愁。 月晕山如睡,霜寒江不流。 窅然万物静,而我独何求? 注释: - 系缆北风劲:把船缆系好(“系”),北风强劲(“劲”)。 - 五更荒岸舟:在寒冷的五更时分,停泊在荒凉的河岸上。 - 戍楼孤角语:守卫的烽火楼上传来孤独的号角声。 - 残腊异乡愁:残年的腊月(一年的最后一个月),他身处异地,心生忧愁。 - 月晕山如睡:月亮出现的时候
【解析】 本诗是一首描绘秋江景色的七绝,诗人在描写了山、水、人、物后,又写出了自己的感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最后一句点明题旨,“篷窗自酌买春壶”,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感受和追求。 【答案】 ①秋山淡到翠痕无:山色淡雅如画。 ②近水人家入画图:临水的人家就像一幅画。 ③远渚破烟飞雁鹜:远远的水岛上烟雾袅袅,飞雁和游鸭成群结队地飞翔。 ④凉风吹绿战菰蒲:微风拂过碧绿的菰蒲,战栗不止。
这首诗的译文如下: 夜泊近湖口,荒寒旅次稀。 鸟衔山月上,牛带晚禾归。 溪远空罾设,村孤瘦木围。 暮投云际宿,清磬响岩扉。 注解: 1. 夜泊:在夜晚停泊。 2. 湖口:湖边的地方,这里指一个靠近湖边的地点。 3. 荒寒旅次:荒凉寒冷的旅途。旅次,旅行途中暂歇或停留的地方。 4. 鸟衔山月上:鸟儿叼着月亮飞回山上。 5. 牛带晚禾归:牛带着收割后的晚稻返回。 6. 溪远空罾设:溪水很远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首先要读懂诗,然后结合具体的诗句来分析。本题中,首句“夜泊”是全诗的题眼,“夜转迟”点明时间,“荒镫”点明地点,“孤船”说明舟人孤独;颔联写诗人所见所想,用“惊心”两字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感受;颈联由眼前的景想到更深远的意义,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惊心”一词再次出现,强化了这种感慨。 【答案】 (1)夜深无警声
诗句释义 1. 夜泊 - 这是诗的标题,描述了一个夜晚在江边停靠的场景。 2. 野旷天低日 - 描述了一片宽阔的原野,天空与地平线相接,太阳显得很低。 3. 林疏望不斜 - 树林稀疏,远望时不会感到视线被阻挡。 4. 青山无客路 - 山峦连绵,没有行人的道路。 5. 白石有人家 - 白色的石头旁有人家。 6. 蟹舍缘孤涧 - 螃蟹的住所靠近一条孤独的溪流。 7. 鱼舟刺短沙 -
夜泊 忽风忽雨入黄昏,系艇聊从古树根。 五夜单衾惊骤冷,卅年旧梦喜重温。 荒途似讶非人境,密意凭谁寄鬼门。 我已伤心不能说,更听铃铎语荒村。 注释: 忽风忽雨入黄昏,系艇聊从古树根。 突然之间风和雨一起降临到了黄昏时分,于是便把船系在了那棵老树的根部。 五夜单衾惊骤冷,卅年旧梦喜重温。 这五晚我独自躺在一张薄被中,忽然感到一阵寒意袭来,让我不禁惊醒;三十年前我曾经有过一个梦想,现在它又回来了
注释: 夜泊:晚上停船靠岸。 夹岸阴岩暗薜萝,鹧鸪拍拍拂船过。 夹岸:两岸。阴岩:阴暗的山壁。暗:形容山壁的颜色和形态。薜萝:一种植物,这里指藤蔓。鹧鸪:一种鸟。拍拍:翅膀拍动的声音。拂:掠过。 殷勤唤客且须住,十八滩前风浪多。 殷勤:多次、反复地呼唤。唤客:招揽客人。须:一定要。住:停留。十八滩:地名。风浪:风浪很大。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夜间停船靠岸,听到鹧鸪拍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