滟滪滩头君莫行,瞿塘峡里不论程。龙吟小雨蜀天黑,等有明朝春水生。
竹枝歌
相关推荐
滟滪滩头君莫行,瞿塘峡里不论程。 龙吟小雨蜀天黑,等有明朝春水生。 译文注释 《竹枝辞》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作。此诗描绘了诗人在瞿塘峡边送友人的情景。首句写山高路险,船行困难,不宜久留,劝朋友不要在此停留。次句写此地山势陡峭,道路崎岖难行,舟不能停,人不能驻,更不宜久留。第三句写瞿塘峡中多急流,舟行如箭,不可停留,要乘船过峡。末句写诗人对友人的关切与留恋。全诗情真意切,语言质朴自然
竹枝歌 行尽三巴三曲头,一滩自有一生愁。明朝已过巴陵岸,更宿江陵渔笛洲。 注释: 竹枝歌:一种古代汉族民歌,主要流传于湖南、四川等地。歌词通常以七言四句为一段,形式自由,内容丰富多样。本诗即是一首竹枝歌。 行尽三巴三曲头:三巴指的是巴山、巴水和巴陵,这里指长江三峡一带的山水风光。三曲头指的是长江三峡中的巫峡,因为巫峡中有三座山峰,所以称为“三曲”。诗人经过巫峡时,看到这里的山水风光
【注释】 竹枝歌:即《竹枝词》。“诗”是乐府古题的一种。“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青青,青葱貌。郁郁,茂盛貌。园,指长满杨柳的江州(今江西九江市)。 云外猩猩何处声:猩猩在山涧溪谷里哀叫。 终朝出没只深菁:猩猩整日出没于深菁之中。 前有悬崖菁几里:前面不远处,有一处山崖,高峻险峻,深菁几里。 行人到此古今情:过往行人来到此地,对青山和流水都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赏析: 这首诗写青山绿水间
注释:滚滚的江水拍打着岩石,雷声轰隆如龙吟。山中阴森,天暗无光,老虎在泥泞的悬崖上行走。万里中原怎么会有这样的景象,可怜你还要经过鬼门关西。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长江三峡的壮丽景色。诗人用“汹浪砰雷蛇饮溪”形容江水汹涌澎湃,声音震耳欲聋,仿佛有龙在咆哮;用“阴崖天暗虎丘泥”来形容山中的阴暗和潮湿,以及老虎在泥泞的悬崖上行走的景象。最后一句“怜君更过鬼门西”,表达了对友人的同情和关心
【注释】 峡路:指险峻的山路。 阴阴:形容天色昏暗。 鸟道:指崎岖难行的山路。 挂天危:挂在天的边沿上。 荒亭败驿:指荒凉的亭和破败的驿站,都是行旅所经过之地。 望帝:传说中古蜀王杜宇称帝后,不幸国亡,被迫让位于其相,死后化为杜鹃,悲鸣不已。 江山号子规:子规是杜鹃的别名,相传此鸟叫声如“不如归去”。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山峡间行进时所写。首句以“无四时”三字起兴,既写出峡路艰险
【注释】巴子城:指今四川一带,古为巴国地。荒:荒凉。遗民:遗留下来的民众。武侯:诸葛亮,字孔明。碛(qì):沙漠。行:行走。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游览成都后,对成都的感慨。“竹枝歌”是巴渝一带流行的一种民歌,以竹枝作拍,节奏急促、跳跃,多用问答的形式来表达男女间的爱情和离别之情。此诗就是用竹枝歌体写的一首抒情短歌。诗的前两句写景叙事,后两句抒情。全篇一咏三叹,表达了诗人对成都人民深沉的怀念
注释:这首诗是一首竹枝歌,描写了一个古代女子在故乡的思念之情。 “竹枝歌”是一种民间歌曲,源于古代楚地,后来流传到全国各地。这种歌曲通常以竹枝为乐器伴奏,歌词多表达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 “汉世明妃犹有村”,这里的“汉世明妃”指的是古代的一位女性,她曾是汉武帝的宠妃,但因为政治原因被迫远嫁匈奴。而“村”则是指这个女子所在的村庄。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尽管这位女性已经离开了汉朝,但在她曾经生活过的村庄里
注释: - 黄牛庙前:指的是一个供奉着黄牛的神的庙宇,位于某个地方。 - 鸦鹳栖:指乌鸦和鹳鸟栖息在这个地方。 - 黄魔宫外:指的是另一个与黄牛有关的神的庙宇,位于某个地方。 - 枭鵩啼:指枭鸟和翡翠鸟的叫声,都是鸟类,这里用来象征某种悲伤的情绪。 - 估客:指商人或旅行者。 - 酹神巫妪醉:指商人或旅行者在祭祀神灵、巫婆时喝醉了酒。 - 青林日转风凄凄:指树林里树木摇曳,风吹树叶发出声音
注释: 峡山削出青嵯峨:指峡谷的山势陡峭,如刀削一般。 峡水匀成绿不波:形容峡谷中的水清澈平静,仿佛没有波动。 顿平山林未能得:意为想平息山林间的猿声,但未能做到。 奈此猿声朝夕何:意为无奈这猿声在早晚都存在,无法消除。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三峡景色和猿声的诗。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三峡的自然风光和猿声的特点。 首句“峡山削出青嵯峨,峡水匀成绿不波”,形象地描绘了峡谷的山势陡峭
注释:竹枝歌,是巴渝一带的一种民歌,以五七言的四句诗为一首。 舟行千里不至楚,忽然听到竹枝都是楚国方言。 楚国语言啁哳安可分,江中明月充满风露。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远方的思念之情。在遥远的旅途中,他听到竹枝歌,发现这些歌曲都是楚国的方言,这让他觉得十分亲切。然而,当他听到这些歌声时,他已经到达了目的地,这让他感到有些遗憾
【注释】 扁舟:小舟。平沙:平展的沙滩。茅屋竹篱三四家:形容农村的简朴和宁静。连舂并汲:指同时打水、舂米等农事劳动,都默默无语。齐唱竹枝:一起唱《竹竿曲》。竹枝歌,古代楚地民歌名。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乘船来到一处乡村,见到渔民们忙碌而又安恬的生活,于是写下了这首《竹枝歌》。诗的开头两句“扁舟日落驻平沙,茅屋竹篱三四家”,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江边渔船停泊在沙滩上的图画
竹枝歌 可怜楚人足悲诉,岁乐年丰尔何苦。钓鱼长江江水深,耕田种麦畏狼虎。 【注释】: 1. 竹枝歌:一种民间歌曲。 2. 可怜:可恨。 3. 悲诉:哀痛地诉说。 4. 岁乐年丰:一年比一年富足、欢乐。 5. 尔:你。 6. 何苦:何必呢? 7. 钓鱼长江:在长江钓鱼。 8. 畏:害怕。 9. 狼虎:比喻凶猛的野兽。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民歌
竹枝歌 俚人风俗非中原,处子不嫁如等闲。 双鬟垂顶发已白,负水采薪长苦艰。 注释: 1. 竹枝歌:一种流行于江南楚地的民歌。 2. 俚人风俗非中原:俚人风俗,指长江中游一带的民间风俗,不同于中原地区的传统习俗。 3. 处子不嫁如等闲:古代中国有女子未嫁守节的传统观念,所以这里的“处子”指的是未婚的女子,“等闲”是说她们不结婚就像平常一样,没有什么特别的。 4. 双鬟垂顶发已白
【注释】 竹枝歌:巴蜀地区的一种民间歌曲。“竹枝”即“巴渝”的别称,是楚地一种民歌。歌词多以五、七、九言为句,用韵自由,有七言和杂言两种。 斫(zhuó):砍伐。 棹(zhào):划船时用的桨。这里指船桨。 【译文】 上山砍柴要踩着荆棘, 背水过河波浪翻滚。 天寒时砍树手掌生疮, 回到家中双脚无力。 【赏析】 这是一首反映劳动者生活的竹枝歌。诗人在劳动之余,唱了一支反映山区劳动人民的生活的竹枝歌
竹枝歌 山深瘴暖霜露干,夜长无衣犹苦寒。平生有似麋与鹿,一旦白发已百年。 注释:竹枝歌是古代民间的一种诗歌形式,多以竹枝为题,歌唱时往往伴有舞蹈和乐声。这首诗就是一首竹枝歌。 “山深瘴暖霜露干”:描述了山深之处气候潮湿,雾气弥漫,霜露已经干燥。这里的“山深”指的是山中地势险峻,环境幽静;而“瘴暖”则是指山中瘴气弥漫,气候潮湿。 “夜长无衣犹苦寒”:描绘了夜晚的漫长和寒冷,即使没有衣服穿也感到寒冷
注释:在江上乘坐小船,何处是行客?列肆喧哗,占平碛。远来忽去不记州,罢市归船不相识。 赏析:这首诗写的是一位旅人在江边乘船游览,他看到江上的商贩们喧闹着,占据了平沙,他感到有些奇怪,因为从远处来到这个地方,突然之间就消失了,好像忘记了这里是什么地方。当他返回时,发现商贩们都不认识自己了。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对人生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感慨
【注释】:竹枝歌:古乐府曲名,为巴渝(今重庆一带)民歌。相传是屈原所作,后被南朝刘宋诗人鲍照所改编。 【赏析】:此诗写一位远行的人的思归之情。首句点明“去家”而未能“归”,表明他长期在外,不能回家。次句承上启下,写“长歌”的内容。这两句是倒装句式,“长歌”即《竹枝辞》,内容是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怀念和思念之情。第三、四句紧承第二句,写独宿无伴时的情景。夜深人静,只有自己一人
注释: 路迷乡思渺何极,长怨歌声苦凄急。 路迷,道路迷离,指诗人在异乡迷路,乡愁难以排解;渺何极,无边无际,指思念故乡的情思无穷无尽。 长怨,长声怨恨,指诗人因思念家乡而发出的哀叹;歌者乐与悲,指歌声中蕴含着欢乐或悲伤的情感。 远客乍闻皆掩泣,远客指远离故乡的游子;乍闻,突然听到;掩泣,掩面哭泣。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离别之情的竹枝歌。诗人通过对旅途的迷茫
诗句解释与译文: 1. 苍梧山高湘水深,中原北望度千岑。 - 苍梧山很高,湘水很深,中原的人民常常向北望去,眺望着千重山峰。 2. 帝子南游飘不返,惟有苍苍枫桂林。 - 皇帝(楚怀王)向南游览却无法返回,只有那苍翠的枫树和桂花在桂林孤独地屹立。 3. 枫叶萧萧桂叶碧,万里远来超莫及。 - 枫树叶声萧瑟,桂树叶绿如玉,即使千里迢迢而来,也追不上它们的美景。 4. 乘龙上天去无踪,草木无情空寄泣。
注释:山里的姑娘身披山花,狂夫未归家。蛮族的歌谣你别笑,曾经进入过汉家的琵琶。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边塞风情画。前两句写山女和狂夫的生活状态,后两句写他们的生活经历和感受。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夸张手法,将边塞风情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诗人也在通过赞美他们的英勇行为来表达对国家的忠诚和热爱之情
竹枝歌 道士庄前秋事多,东家西家收晚禾。船头把酒对明月,听打夜场人唱歌。 注释:竹枝曲是湖南一带的民间歌曲,这里是指湘江边的竹山村。秋收时,农民们忙着收割晚禾,而道士则在道观前欣赏这繁忙的景象。诗人站在船头,手持酒杯,对着皎洁的明月畅饮,聆听着渔民们晚上打渔时的歌声。 赏析: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湘江边秋天丰收的场景。诗中通过对农人和道观前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同时
竹枝歌 乔麦花开如白烟,并催农事了霜前。晚禾未割豆先熟,双髻女儿齐下田。 注释: 乔麦花:指乔麦的花朵,一种植物,其花形似白色烟云,非常美丽。 并催农事:一起催促农事活动。并,一起;催,催促。 了霜前:到了霜降时节。 晚禾未割:晚稻还未收割。 豆先熟:早熟的豆类已经成熟。 双髻女儿:年轻女子。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农村生活的竹枝词。诗人通过生动的画面,展现了农村姑娘们的勤劳和朴实
竹枝歌 快风吹我入三巴,桂棹兰桡倚暮花。一道月明天似水,湘灵鼓瑟下长沙。 注释: 快风吹着我进入三巴地区,我依靠着桂花木的船桨划着兰花的船。一轮明亮的月亮挂在高高的夜空,仿佛是一条流动的水。在长沙的江边,湘灵正弹奏着琴瑟,悠扬的音乐飘荡在空中。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湘西景色和风情的诗篇。全诗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湘西夜景图。诗中的“快风吹我入三巴”一句
以下是对《竹枝歌》的逐句释义: 1. 诗句:竹枝歌 - 含义:竹枝歌是古代巴渝地区的民间歌曲,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歌色彩。 - 背景:竹枝歌起源于巴渝地区,唐代刘禹锡曾将民间歌谣改编成诗体,对后代影响深远。 2. 诗句:贾谊祠前酹酒尊 - 含义:在贾谊祠前,有人举行酒樽祭祀活动,表达对贾谊的敬仰。 - 背景:贾谊祠是为了纪念西汉著名政论家、文学家贾谊而建,人们在这里进行祭祀活动,以示怀念。
注释:黄陵庙前红色的枫叶格外鲜艳,黄陵渡口的烟雾和水气令人感到寒冷。美人相隔万里却无法相见,只能看着月亮弯弯。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祜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以黄陵庙前的枫叶为引子,引出了对远方美人的思念之情。诗中“月子弯弯”一词运用巧妙,既形容了月亮的形状,又暗喻了美人的容貌。整首诗情感真挚感人,语言简练优美
【注释】: 竹枝歌:唐代民歌,流行于巴楚一带。 落木萧萧风怒号:落叶纷纷,秋风怒吼。 平沙漠漠雁腥臊:大漠空旷,雁鸣凄厉。 湘江秋水澄如练:湘江秋水清澈明亮。 山鬼嚣时山月高:山林间的山鬼在高声喧嚷的时候,山头明月也显得格外皎洁。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湘江秋景的竹枝词。首句写萧瑟秋风中落叶纷纷,发出“簌簌”之声;二句写大漠辽阔,孤鸿哀鸣,声音凄凉,使人感到一种寒意;三句写秋江澄澈
竹枝歌 湘江日落乱帆飞,不向东归便北归。杨柳渡头村店里,青裙女子卖乌柙。 注释:竹枝歌:一种流行在湖南、湖北一带的民间歌曲,歌词多是描写爱情生活的。湘江:即湘水,源出广西兴安县,流经湖南省,注入洞庭湖。乱:杂乱无章。帆:船的篷帆。青裙:指年轻美貌的女子。乌柙(xiá):一种古代的乐器。押:弦乐器。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夕阳西下,江面上飘荡着乱杂的帆船;诗人站在船头遥望
注释:湘南湘北的蕙花盛开,树上树下猿猴啼声一片。云遮九疑山的虞帝庙,雨打三峡城的楚王台。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湘南湘北的蕙花盛开,山上树下猿猴啼声一片的景象。其中“树头树底猿乱哀”一句,形象地描绘出猿猴在树林中跳跃哀鸣的声音,生动传神。而“云巢九疑虞帝庙,雨昏三峡楚王台”两句,则是对九疑山和三峡城的描述,展现了一幅壮观的山水画卷。整首诗意境深远,富有画面感,是一首典型的描写自然景观的诗歌
【注释】 白头:指年老。巴东:今湖北东部,古称“巴郡”。巴西:今四川东部。转柁:船向相反方向行驶。巴东转柁向巴西:意为从巴东驶往巴西。 【赏析】 此诗是一首描写渔父生活情趣的民歌,以白头夫妻为对象,通过写他们的捕鱼、纳税和归家等情节,表现了渔夫夫妇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同情劳动人民的感情。 开头两句:“白头渔父白头妻,网得鱼多夜不归。”意思是说,白头翁和他的白发妻一起在江上打鱼,打了许多鱼
注释:弄玉吹箫过洞庭,烟雾渺茫连接着巴陵。朗吟仙子从何处飞来?她登上君山欣赏月光的美景。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弄玉吹箫过洞庭、烟雾渺茫连接着巴陵、朗吟仙子从何处飞来、登上君山欣赏月光的美景等场景,展现了洞庭湖的美丽景色和仙子们欢快的生活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及赏析: 1. 诗句释义: - 天上人间一梦过,春来秋去奈愁何。:“天上人间一梦过”,意味着人生如梦,一切荣枯皆为过眼云烟。“春来秋去奈愁何”,表达了诗人对于四季更替和岁月流转的无奈和忧愁。 - 铜仙有泪如铅水,不似湘妃竹上多。:“铜仙有泪如铅水”,铜仙(古代神话中的铜像)流泪的形象,寓意着哀怨与悲哀。“不似湘妃竹上多”则是将悲伤的情感与湘妃竹上的泪珠相比较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籍的作品。下面是对每句诗的逐条解释: 朝出采菱日暮归,掘头艇子荡斜晖。 - 清晨出去采摘菱角,傍晚时分归来;划着小舟在湖面上荡漾,夕阳的余晖洒在波光上。 无端惊起双鸂鶒,直傍南塘深处飞。 - 没有预兆地惊动了两只鸂鶒,它们直直地飞向南方池塘的深远处。 注释1:竹枝歌——一种流行于江南水乡的民歌体裁。 注释2:檥(huán)——古代船桨。 注释3
注释: 竹枝歌:指唐代的《竹枝曲》等歌曲。竹枝,古代民间歌曲的一种。又名巴渝舞曲。 断岸平沙水绕洲:形容河流纵横交错的景象。断岸,指河岸不连贯的部分。平沙,指平坦的沙地。水绕洲,指河水环绕着小岛。 小溪都入大溪流:小溪的水最终汇入大溪。都,表示所有的意思。 渔翁贩得鱼虾卖,日日鸣榔船步头:描述渔民们贩卖鱼虾,每天都在用榔头敲击船舷来吸引过往船只。 赏析: 这首诗生动描绘了一幅河流纵横交错
注释: 银钗女儿:指年轻的女子。脂粉香:指女子涂抹的化妆品散发出的香气。竹枝歌:一种古时汉族民歌,内容多描写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 译文: 年轻的女子涂着脂粉,发出淡淡的香气,唱着悠扬的竹枝歌。歌声传到郎君耳中,惹得他相思成疾,空自伤心断肠。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轻女子在唱竹枝歌的场景。她涂着脂粉,散发着淡淡的香气,唱着悠扬的竹枝歌。歌声传到了郎君的耳中,引发了他的相思之情,使他空自伤心断肠
竹枝歌 九疑山下暮云深,二女祠前竹满林。 稚子虽然翻锦箨,要知节节有虚心。 注释 竹枝:一种民间歌曲,以《诗经·小雅·桑扈》为歌词本。 九疑山:在今湖南江华、道县之间。 二女祠:相传舜妃娥皇、女英曾居此,故名。 稚子:小孩儿。 锦箨(tuò):竹笋脱壳后露出的嫩皮。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籍所写,表现了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首句"九疑山下暮云深",描绘了一幅深山晚霞的景色
竹枝歌,是古代汉族民歌中的一种,流行于湖南、湖北、四川等地区的汉族民间,是一种以七言绝句形式表现的诗歌。 1. “人间日月去如梭”:这句诗的意思是,时间就像梭子一样在人间快速地流转。梭子是古代缝纫用具,用来来回拉动,比喻时间过得很快。 2. “快活无多辛苦多”:这句话表达的是人们在快乐的时候往往伴随着许多的艰辛和困难,而辛苦的时候却可能只有一点点的快乐。 3. “欲识江南古来意
《竹枝歌》是古代四川东部的一种民歌,人民边舞边唱,用鼓和短笛伴奏。赛歌时,谁唱得最多,谁就是优胜者。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非常喜爱这种民歌,他学习屈原作《九歌》的精神,采用了当地民歌的曲谱,制成新的《竹枝词》,描写当地山水风俗和男女爱情,富于生活气息。下面对这首诗逐句释义: 1. 首句解析:“相思无益莫相思”表达了诗人对于情感徒劳无益的感叹。 2. 次句赏析
【注释】 阳台:即巫山,在今重庆市奉节县。云雨漫荒唐:传说巫山神女是赤帝之女,居高丘之上,乘云驾雾,行于人间。后被召为天子的情人,遂以云雨相会。 苍梧:山名,在今广西省梧州市北。湘:湖南的别称。九疑:山名,亦在今广西省境内。潇湘:泛指洞庭湖一带。 【赏析】 《竹枝词》是唐代民歌,属巴渝乐(今四川东部、湖北西部一带)曲调,因句式长短不齐和每句七个字而得名。诗中描写了巫山神女与楚襄王梦中欢会
诗句原文为: ```潇湘江水接天河,第一伤心是汨罗。 斑竹冈头兰蕙死,黄茅垄上艾蒿多。 ``` 接下来是这首诗的译文: ``` 潇湘的江水与天河相连,让人最感伤心的地方是汨罗。 在斑竹岗头,兰花和蕙草都已凋零,在黄茅岗头,艾蒿丛生。 ``` 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注释: ``` 潇湘江水与天河相连:潇湘指的是湖南一带的江河,而天河则是指天上的银河,这里用“连”字来形容潇湘江水与天河之间的距离之近
荣华未必是荣华,园里甜瓜生苦瓜。 记得水边枯楠树,也曾发叶吐鲜花。 注释:荣华并不一定就是真正的荣耀和富贵,就像在园子里种出来的甜瓜却长出了苦瓜一样。我还记得那曾经枯萎的水边的楠树,它现在也长出了绿叶和花朵。 赏析:诗人以竹枝歌的形式,表达了对荣华富贵的淡然看待。他认为真正的荣华富贵不是外在的财富和地位,而是内心的修养和道德品质。同时,他也不忘回忆那些曾经陪伴他的老朋友,即使他们已经离去
注释: - 若要开花须护持,花枝怕雨怕风吹。抽条结蕊千辛苦,糁土埋苔一霎时。 【注释】“护持”:保护、维持;“怕”:害怕(指风雨)、“抽条结蕊”即开花结果;“糁”(sǎn):泥土上撒着的种子或肥料;“一时”:片刻、顷刻。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写竹子的成长过程,表达了诗人对生命顽强和坚持的精神风貌的赞赏之情。 首句“若要开花须护持”,强调了植物成长过程中需要的保护和维护
【注释】 月子:弯月,月亮。姮娥:指嫦娥。 【赏析】 《竹枝辞》是唐代民歌,相传为刘禹锡所作。《竹枝辞》的题材内容十分丰富,它不仅歌唱男女爱情,而且还歌颂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弯弯月子似帘钩,挂在梧桐树上头。”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弯弯的月亮像帘钩一样挂在梧桐树梢,挂在夜空中。“弯弯月子”比喻月亮,因为“月子”形状像弯月。 “月里姮娥知何处
昨夜星光照湿泥,五更依旧雨凄凄。 懊恼人心难测度,说道东方却在西。 注释:昨夜星辰的光辉照在湿润的泥土上,到了天明时分还是下着大雨。让人感到心情烦闷,无法揣摩,不知道是该向东走还是向西走。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诗人在夜晚因下雨而迷路,心中郁闷的诗。全诗用词简洁,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旅途的迷茫和困惑
【注释】 杜鹃花:一种灌木,开白色或粉红色花朵,花谢后结红色小果实。传说蜀王杜宇死后变成杜鹃鸟,常啼声哀痛,啼声凄切,故名杜鹃。 石莲花:石莲花属植物名。又名“石莲华”。 恓惶(qīhuáng):形容处境窘困,无所作为的样子。 垆头(lútou):古代卖酒的地方,以垆为台。这里指酒肆。 裁衣:裁剪衣服,这里指缝纫。 尺:计量单位,十寸为一尺。 赏析: 此诗是作者的自述,抒写了自己对现实不满的情绪
注释: 莫见干藤道是香,莫见白石道是羊。——不要只看表面,要了解本质。 布帘卖酒齐夸好,甜辣须还到口尝。——品尝之后才知道是否好吃。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布帘卖酒和甜辣的比喻来说明做事不能只看外表,需要深入了解和实际体验。"莫见干藤道是香,莫见白石道是羊" 意思是说,不要只看表面就下结论,就像看藤蔓就知道它是香的,或者看到白石头就觉得它是羊一样。这是一种警示,告诫人们要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质。
竹枝歌 鼋鼍在水虎在山,登山人木早防闲。 别有一般真叵耐,虾蟆生在月中间。 注释: - 鼋鼍在水:指的是生活在水边的鼋和鼍这两种动物。 - 山:指山中的老虎,比喻山林中的危险。 - 登山入木:形容爬山涉水,深入险地。 - 防闲:警惕,防备。 - 别有一般:另有一番意思。 - 真叵耐:真是让人难以忍受。 - 虾蟆:蛤蟆。 赏析: 此诗以竹枝歌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
竹枝歌 望帝无端化羽毛,无朝无暮口嘈嘈。 见说天高三万物,吻乾舌出也徒劳。 注释与赏析: 1. 望帝:指古代传说中的帝王,这里指的是屈原。屈原是中国战国时期楚国的诗人,因忧国忧民而投江自尽,后来被尊为“楚辞”的代表人物。在《楚辞·九歌·湘夫人》中,屈原曾以“湘夫人”的身份唱道:“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里的“帝子”指的是屈原自己。 2. 化羽毛
竹枝歌 朝见浮云飞出山,暮见浮云飞入山。浮云自是无心物,郎既有心胡不还。 诗句释义:清晨时看见浮云从山的这一边飞出去,夜晚又看见它们从山的那一头飞进来。浮云本身并没有感情,但你说已经有了感情为何还不回到那一方? 译文:在早晨的时候,我看到浮云从这座山的一侧飞向另一侧。而在晚上,我又看到了那些曾经出现在山的一侧而现在却出现在了另一侧的浮云。然而,这些云朵本没有情感,但你既然有了感情
竹枝歌 吴酒倾盆色若无,河豚味美压秋鲈。 狂夫得醉且须醉,十五小姬花下扶。 注释: 竹枝歌:一种古代诗歌形式,多以描绘江南水乡景色、风俗人情为主题,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谣色彩。 吴酒倾盆色若无:形容吴地的酒非常醇厚,如同倾倒的盆子一样,颜色清澈,毫无杂质。 河豚味美压秋鲈:河豚鱼的味道鲜美,可以压过秋天的鲈鱼,表现出河豚鱼的美味。 狂夫得醉且须醉:形容那些豪放的人,只要一喝酒就要醉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