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天所以命万物者也,故“初一曰五行”。五事,人所以继天道而成性者也,故“次二曰敬用五事”。五事,人君所以修其心、治其身者也,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故“次三曰农用八政”。为政必协之岁、月、日、星辰、曆数之纪,故“次四曰协用五纪”。既协之岁、月、日、星辰、曆数之纪,当立之以天下之中,故“次五曰建用皇极”。中者,所以立本,而未足以趣时,趣时则中不中无常也,唯所施之宜而已矣,故“次六曰用三德”。有皇极以立本,有三德以趣时,而人君之能事具矣。虽然,天下之故犹不能无疑也。疑则如之何?谋之人以尽其智,谋之鬼神以尽其神,而不专用己也,故“次七曰明用稽疑”。虽不专用己而参之于人物、鬼神,然而反身不诚不善,则明不足以尽人物,幽不足以尽鬼神,则其在我者不可以不思。在我者,其得失微而难知,莫若质诸天物之显而易见,且可以为戒也,故“次八曰念用庶证”。自五事至于庶证各得其序,则五福之所集,自五事至于庶证各失其序,则六极之所集,故“次九曰向用五福,威用六极”。敬者何?君子所以直内也,言五事之本在人心而已。农者何?厚也,言君子之道施于有政,取诸此以厚彼而已。有本以保常而后可立也,故皇极曰建。有变以趣时,而后可治也,故三德曰,向者,慕而欲其至也;威者,畏而欲其亡也。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何也?五行也者,成变化而行鬼神,往来乎天地之间而不穷者也,是故谓之行。天一生水,其于物为精,精者,一之所生也。地二生火,其于物为神,神者,有精而后从之者也。天三生木,其于物为魂,魂从神者也。地四生金,其于物为魄,魄者,有魂而后从之者也。天五生土,其于物为意,精神魂魄具而后有意。自天一至于天五,五行之生数也。以奇生者成而耦,以耦生者成而奇,其成之者皆五。五者,天数之中也,盖中者所以成物也。道立于两,成于三,变于五,而天地之数具。其为十也,耦之而已。盖五行之为物,其时,其位,其材,
洪范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洪范传》是北宋时期的王安石所著的哲学著作,并非洪范传。该著作收入于《临川集》,成书确切年代已不可考,但其内容涉及对《尚书·洪范》的解释,以及他的唯物主义学说。
王安石在《洪范传》中阐述了五行理论,认为水、火、木、金、土五种基本元素存在于时空之中,并具有各自的形态和属性。他强调这些元素之间的对立与统一关系,指出宇宙万物是由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五种元素构成,这种对立推动了万物的变化,并认为五行内部的对立没有终止,导致万物变化无穷。
《洪范传》还驳斥了天人不相干的观点,认为尽管存在灾异,但这不足畏,因为天与人的关系可以通过理解五行来达到和谐。王安石通过为《洪范》作传注的形式,阐明了他的唯物主义学说,强调物质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洪范传》的写作背景是在宋神宗熙宁年间,曾巩的同名作品《洪范传》完成于知洪都军州的第三年,即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曾巩的《洪范传》篇幅超过王安石的著作,但两者在内容上有一定的重合。
《洪范传》是王安石阐述其唯物主义学说的重要著作,通过对《洪范》的解读,展示了其深刻的哲学思考和对自然规律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