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昭阳太渊献,尽玄黓涒滩,凡十年。
中宗孝宣皇帝下神爵四年(癸亥,公元前五八年)
春,二月,以凤皇、甘露降集京师,赦天下。
颍川太守黄霸在郡前后八年,政事愈治;是时凤皇、神爵数集郡国,颍川尤多。夏,四月,诏曰:“颍川太守霸,宣布诏令,百姓乡化,孝子、弟弟、贞妇、顺孙日以众多,田者让畔,道不拾遗,养视鳏寡,赡助贫穷,狱或八年亡重罪囚,其赐爵关内侯、黄金百斤、秩中二千石。”而颍川孝、弟、有行义民、三老、力田皆以差赐爵及帛。后数月,征霸为太子太傅。
五月,匈奴单于遣弟呼留若王胜之来朝。
冬,十月,凤皇十一集杜陵。
河南太守东海严延年为治阴鸷酷烈,众人所谓当死者一朝出之,所谓当生者诡杀之,吏民莫能测其意深浅,战栗不敢犯禁。冬月,传属县囚会论府上,流血数里,河南号曰“屠伯”。延年素轻黄霸为人,及比郡为守,褒赏反在己前,心内不服。河南界中又有蝗虫,府丞义出行蝗,还,见延年。延年曰:“此蝗岂凤皇食邪?”义年老,颇悖,素畏延年,恐见中伤。延年本尝与义俱为丞相史,实亲厚之,馈遗之甚厚。义愈益恐,自筮,得死卦,忽忽不乐,取告至长安,上书言延年罪名十事;已拜奏,因饮药自杀,以明不欺。事下御史丞按验,得其语言怨望、诽谤政治数事。十一月,延年坐不道,弃市。
初,延年母从东海来,欲从延年腊。到洛阳,适见报囚,母大惊,便止都亭,不肯入府。延年出至都亭谒母,母闭阁不见。延年免冠顿首阁下,良久,母乃见之,因数责延年:“幸得备郡守,专治千里,不闻仁爱教化,有以全安愚民。顾乘刑罚,多刑杀人,欲以立威,岂为民父母意哉!”延年服罪,重顿首谢,因自为母御归府舍。母毕正腊,谓延年曰:“天道神明,人不可独杀。我不意当老见壮子被刑戮也!行矣,支汝东归,扫除墓地耳!”遂去,归郡,见昆弟、宗人,复为言之。后岁馀,果败,东海莫不贤智其母。
匈奴握衍朐鞮单于暴虐,好杀伐,国中不附。及太子、左贤王数谗左地贵人,左地贵人皆怨。会乌桓击
资治通鉴 · 卷二十七 · 汉纪十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资治通鉴》是一部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历时十九年完成的编年体史书。这部书不仅是中国史学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资治通鉴》全书共294卷,涵盖了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的历史事件。其内容不仅包括政治制度、经济状况、科技发明等多方面的信息,还详细记载了众多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例如,中宗孝宣皇帝下神爵四年的记载,即汉昭帝刘弗陵时期的政治事件和天象变化。
《资治通鉴》以时间为轴,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开始,直至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结束,覆盖了十六国至五代的历史。这种编写方式使得读者能够清晰地看到历史的连续性和发展脉络,对理解古代中国的政治与社会结构提供了重要的视角。
在编纂过程中,司马光面临了许多困难和挑战。他需要广泛地收集资料,并对大量历史文献进行仔细的校订。同时,为了确保史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他甚至亲自访问了当时的许多重要遗址和遗迹,如颍川太守黄霸治理下的颖川郡。这些工作体现了司马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对历史真实性的重视。
《资治通鉴》的编撰不仅是对历史的一次全面整理,也是对治国理政智慧的一种传承。通过对历代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总结,司马光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治国经验和教训。这种对历史事件的深入挖掘和反思,使得《资治通鉴》不仅仅是一部历史著作,更成为了一部具有深刻思想性和现实意义的典籍。
《资治通鉴》作为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不仅记录了中国古代的历史发展,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和深刻的历史思考。它以其严谨的编纂风格和详实的内容,展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深邃的文化智慧。对于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学者来说,《资治通鉴》无疑是一部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