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光赤奋若,尽昭阳单阏六月,凡二年有奇。
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下之下
◎上元二年辛丑,公元七六一年
春,正月,癸卯,史思明改元应天。
张景超引兵攻杭州,败李藏用将李强于石夷门。孙待封自武康南出,将会景超攻杭州,温晁据险击败之;待封脱身奔乌程,李可封以常州降。丁未,田神功使特进杨惠元等将千五百人西击王恒。辛亥夜,神功先遣特进范知新等将四千人自白沙济,西趣下蜀;邓景山等将千人自海陵济,东趣常州;神功与邢延恩将三千人军于瓜洲,壬子,济江。展将步骑万馀陈于蒜山;神功以舟载兵趣金山,会大风,五舟飘抵金山下,展屠其二舟,沉其三舟,神功不得度,还军瓜洲。而范知新等兵已至下蜀,展击之,不胜。弟殷劝展引兵逃入海,可延岁月,展曰:“若事不济,何用多杀人父子乎!死,早晚等耳!”遂更帅众力战。将军贾隐林射展,中目而仆,遂斩之。刘殷、许峄等皆死。隐林,滑州人也。杨惠元等击破王恒于淮南,恒引兵东走,至常熟,乃降。孙待封诣李藏用降。张景超聚兵至七千馀人,闻展死,悉以兵授张法雷,使攻杭州,景超逃入海。法雷至杭州,李藏用击破之,馀党皆平。平卢军大掠十馀日。安、史之乱,乱兵不及江、淮,至是,其民始罹荼毒矣。
荆南节度使吕諲奏,请以江南之潭、岳、郴、邵、永、道、连,黔中之涪州,皆隶荆南;从之。
二月,奴剌、党项寇宝鸡,烧大散关,南侵凤州,杀刺史萧忄曳,大掠而西;凤翔节度使李鼎追击破之。
戊辰,新罗王金嶷入朝,因请宿卫。
或言:“洛中将士皆燕人,久戍思归,上下离心,急击之,可破也。”陕州观军容使鱼朝恩以为信然,屡言于上,上敕李光弼等进取东京。光弼奏称:“贼锋尚锐,未可轻进。”朔方节度使仆固怀恩,勇而愎,麾下皆蕃、汉劲卒,恃功,多不法,郭子仪宽厚曲容之,每用兵临敌,倚以集事;李光弼性严,一裁之以法,无所假贷。怀恩惮光弼而心恶之,乃附朝恩,言东都可取。由是中使相继,督光弼使出师,光弼不得已,使郑陈节度使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二十二 · 唐纪三十八
介绍
无法提供关于‘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二·唐纪三十八’的具体介绍,因为该文献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历史文献,与文学作品无关。《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史书,由北宋的史学家司马光主编,全书共二百九十四卷,起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止于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涵盖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这部作品不仅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资料,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接下来将详细介绍这部经典著作:
历史背景:《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其编撰始于宋神宗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终于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司马光在编撰这部书时,旨在通过历史的教训来辅助帝王治理国家,因此其内容广泛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
主要内容:《资治通鉴》共294卷,分为294篇,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详细记载了历代的重大事件、政治变革、战争战役以及重要人物的生平事迹。书中不仅记录了大量的史料,还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深入分析和评价,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深刻的历史洞察力。
学术价值:《资治通鉴》在史学领域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它不仅继承了前人的历史研究方法,如编年体、纪传体等,还创新了许多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例如,司马光在编撰过程中采用了“以类相从”的方法,即将相似的事件或人物归类在一起,方便读者查阅和学习。此外,他还运用了“考异法”,对原文进行考证和辨析,确保史料的准确性。
文学特色:《资治通鉴》在文学上也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它语言简练、清晰,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和生动性。同时,书中还大量引用了古代诗词、散文等文学作品中的经典名句和典故,使得整部作品既具有史学价值,又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
《资治通鉴》不仅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具有极高学术和文学价值的巨著。它不仅为后世的历史学家提供了宝贵的研究素材,也为文学爱好者提供了丰富的阅读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