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 · 卷二百二十三 · 唐纪三十九

起昭阳单瘀七月,尽旃蒙大荒落十月,凡二年有奇。
代宗睿文孝武皇帝上之下
◎广德元年癸卯,公元七六三年
秋,七月,壬寅,群臣上尊号曰宝应元圣文武孝皇帝。壬子,赦天下,改元。诸将讨史朝义者进官阶、加爵邑有差。册回纥可汗为颉咄登蜜施合俱录英义建功毘伽可汗,可敦为娑墨光亲丽华毘伽可敦;左、右杀以下,皆加封赏。
戊辰,杨绾上贡举条目:秀才问经义二十条,对策五道;国子监举人,令博士荐于祭酒,祭酒试通者升之于省,如乡贡法。明法,委刑部考试。或以为明经、进士,行之已久,不可遽改。事虽不行。识者是之。
以仆固瑒为朔方行营节度使。
吐蕃入大震关,陷兰、廓、河、鄯、洮、岷、秦、成、渭等州,尽取河西、陇右之地。唐自武德以来,开拓边境,地连西域,皆置都督、府、州、县。开元中,置朔方、陇右、河西、安西、北庭诸节度使以统之,岁发山东丁壮为戍卒,缯帛为军资,开屯田,供糗粮,设监牧,畜马牛,军城戍逻,万里相望。及安禄山反,边兵精锐者皆征发入援,谓之行营,所留兵单弱,胡虏稍蚕食之;数年间,西北数十州相继沦没,自凤翔以西,邠州以北,皆为左衽矣。
初,仆固怀恩受诏与回纥可汗相见于太原;河东节度使辛云京以可汗乃怀恩婿,恐其合谋袭军府,闭城自守,亦不犒师。及史朝义既平,诏怀恩送可汗出塞,往来过太原,云京亦闭城不与相闻。怀恩怒,具表其状,不报。怀恩将朔方兵数万屯汾州,使其子御史大夫瑒将万人屯榆次,裨将李光逸等屯祈县,李怀光等屯晋州,张维岳等屯沁州。怀光,本勃海靺鞨也,姓茹,为朔方将,以功赐姓。
中使骆奉仙至太原,云京厚结之,为言怀恩与回纥连谋,反状已露。奉仙还,过怀恩,怀恩与饮于母前,母数让奉仙曰:“汝与吾儿约为兄弟,今又亲云京,何两面也!”酒酣,怀恩起舞,奉仙赠以缠头彩。怀恩欲酬之,曰:“来日端午,当更乐饮一日。”奉仙固请行,怀恩匿其马,奉仙谓左右曰:“朝来责我,又匿我马,将杀我也。”夜,逾垣而走;怀恩惊,遽以其马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资治通鉴》是一部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纪传体史书,其中卷二百二十三为“唐纪三十九”。在这部著作中,代宗睿文孝武皇帝(上之下)的广德元年(763年)发生了重要历史事件。该卷详细记录了群臣于七月壬寅日向代宗皇帝上尊号,称其为宝应元圣文武孝皇帝。同时,在同月癸子日,朝廷对全国进行了赦免,并改元广德。

从这段历史背景来看,唐代中期的代宗朝是一个复杂多面的历史阶段。代宗作为唐朝的最后一位皇帝,他在位期间面临着内外的各种挑战,包括与史朝义的战争、政治改革等。此次尊号的授予和大赦天下,反映了朝廷对于稳定和复兴的期望。通过这些举措,可以窥见唐代宗时期的国家治理策略及其对国内秩序的影响。

关于《资治通鉴》中的其他相关内容,如将讨伐史朝义者给予的官阶和爵邑的奖赏,以及方改元时的政治措施。这些细节不仅展示了唐代宗时期的政治决策过程,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态变化和朝廷的策略调整。通过这样的历史记述,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当时的社会结构和权力斗争。

《资治通鉴》不仅是一部历史书籍,更是一部包含了丰富的文学价值和政治智慧的作品。司马光作为历史学家,其编纂此书的目的之一就是希望通过历史的记载来启示后世,提供治国理政的参考。这种思想贯穿全书,使得它不仅仅是一部单纯的历史记录,更是一部蕴含深刻哲理和政治智慧的著作。

《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三·唐纪三十九》不仅是唐代宗时期的重要历史文献,也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社会政治发展的重要资料。通过对这一卷内容的深入分析,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唐代宗时期的政治状况和社会风貌,还能从中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和经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