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昭阳单瘀七月,尽旃蒙大荒落十月,凡二年有奇。
代宗睿文孝武皇帝上之下
◎广德元年癸卯,公元七六三年
秋,七月,壬寅,群臣上尊号曰宝应元圣文武孝皇帝。壬子,赦天下,改元。诸将讨史朝义者进官阶、加爵邑有差。册回纥可汗为颉咄登蜜施合俱录英义建功毘伽可汗,可敦为娑墨光亲丽华毘伽可敦;左、右杀以下,皆加封赏。
戊辰,杨绾上贡举条目:秀才问经义二十条,对策五道;国子监举人,令博士荐于祭酒,祭酒试通者升之于省,如乡贡法。明法,委刑部考试。或以为明经、进士,行之已久,不可遽改。事虽不行。识者是之。
以仆固瑒为朔方行营节度使。
吐蕃入大震关,陷兰、廓、河、鄯、洮、岷、秦、成、渭等州,尽取河西、陇右之地。唐自武德以来,开拓边境,地连西域,皆置都督、府、州、县。开元中,置朔方、陇右、河西、安西、北庭诸节度使以统之,岁发山东丁壮为戍卒,缯帛为军资,开屯田,供糗粮,设监牧,畜马牛,军城戍逻,万里相望。及安禄山反,边兵精锐者皆征发入援,谓之行营,所留兵单弱,胡虏稍蚕食之;数年间,西北数十州相继沦没,自凤翔以西,邠州以北,皆为左衽矣。
初,仆固怀恩受诏与回纥可汗相见于太原;河东节度使辛云京以可汗乃怀恩婿,恐其合谋袭军府,闭城自守,亦不犒师。及史朝义既平,诏怀恩送可汗出塞,往来过太原,云京亦闭城不与相闻。怀恩怒,具表其状,不报。怀恩将朔方兵数万屯汾州,使其子御史大夫瑒将万人屯榆次,裨将李光逸等屯祈县,李怀光等屯晋州,张维岳等屯沁州。怀光,本勃海靺鞨也,姓茹,为朔方将,以功赐姓。
中使骆奉仙至太原,云京厚结之,为言怀恩与回纥连谋,反状已露。奉仙还,过怀恩,怀恩与饮于母前,母数让奉仙曰:“汝与吾儿约为兄弟,今又亲云京,何两面也!”酒酣,怀恩起舞,奉仙赠以缠头彩。怀恩欲酬之,曰:“来日端午,当更乐饮一日。”奉仙固请行,怀恩匿其马,奉仙谓左右曰:“朝来责我,又匿我马,将杀我也。”夜,逾垣而走;怀恩惊,遽以其马追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二十三 · 唐纪三十九
介绍
《资治通鉴》是一部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纪传体史书,其中卷二百二十三为“唐纪三十九”。在这部著作中,代宗睿文孝武皇帝(上之下)的广德元年(763年)发生了重要历史事件。该卷详细记录了群臣于七月壬寅日向代宗皇帝上尊号,称其为宝应元圣文武孝皇帝。同时,在同月癸子日,朝廷对全国进行了赦免,并改元广德。
从这段历史背景来看,唐代中期的代宗朝是一个复杂多面的历史阶段。代宗作为唐朝的最后一位皇帝,他在位期间面临着内外的各种挑战,包括与史朝义的战争、政治改革等。此次尊号的授予和大赦天下,反映了朝廷对于稳定和复兴的期望。通过这些举措,可以窥见唐代宗时期的国家治理策略及其对国内秩序的影响。
关于《资治通鉴》中的其他相关内容,如将讨伐史朝义者给予的官阶和爵邑的奖赏,以及方改元时的政治措施。这些细节不仅展示了唐代宗时期的政治决策过程,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态变化和朝廷的策略调整。通过这样的历史记述,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当时的社会结构和权力斗争。
《资治通鉴》不仅是一部历史书籍,更是一部包含了丰富的文学价值和政治智慧的作品。司马光作为历史学家,其编纂此书的目的之一就是希望通过历史的记载来启示后世,提供治国理政的参考。这种思想贯穿全书,使得它不仅仅是一部单纯的历史记录,更是一部蕴含深刻哲理和政治智慧的著作。
《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三·唐纪三十九》不仅是唐代宗时期的重要历史文献,也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社会政治发展的重要资料。通过对这一卷内容的深入分析,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唐代宗时期的政治状况和社会风貌,还能从中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和经验。
相关推荐
诗句: ```plaintext 代宗睿文孝武皇帝上之下 广德元年癸卯,公元七六三年 秋,七月,壬寅,群臣上尊号曰宝应元圣文武孝皇帝。 ``` 译文: 唐代宗李豫(726年11月11日-779年6月10日),初名李俶,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唐朝第九位皇帝(762年5月18日-779年6月10日在位),唐肃宗李亨长子,母为章敬皇后吴氏。李豫为人仁孝温恭,深受祖父唐玄宗宠爱
诗句: 初,仆固怀恩受诏与回纥可汗相见于太原;河东节度使辛云京以可汗乃怀恩婿,恐其合谋袭军府,闭城自守,亦不犒师。及史朝义既平,诏怀恩送可汗出塞,往来过太原,云京亦闭城不与相闻。怀恩怒,具表其状,不报。 译文: 当初,仆固怀恩接受了皇帝的命令,和回纥可汗在太原相见。河东节度使辛云京因为可汗是自己的女婿,担心他与自己联合起来袭击军队和府邸,于是关闭城门自保,也没有犒赏军队。当史朝义被平定后
怀恩自认为兵兴以来,所在力战,一门死王事者四十六人,女嫁绝域,说谕回纥,再收两京,平定河南、北,功无与比。但为人构陷,愤怨殊深。上书自讼,以为:“臣昨奉诏送可汗归国,倾竭家资,俾之上道。行至山北,云京、奉仙闭城不出祗迎,仍令潜行窃盗。回纥怨怒,亟欲纵兵,臣力为弥缝,方得出塞。云京、奉仙恐臣先有奏论,遂复妄称设备,与李抱玉共相组织。臣静而思之,其罪有六;昔同罗叛乱,臣为先帝扫清河曲,一也
诗句:九月,壬戌,上遣裴遵庆诣怀恩谕旨,且察其去就。怀恩见遵庆,抱其足号泣拆冤。遵庆为言圣恩优厚,讽令入朝,怀恩许诺。副将范志诚以为不可,曰:“公信其甘言,入则为来瑱,不复还矣!”明日,怀恩见遵庆,以惧死为辞,请令一子入朝,志诚又以为不可,遵庆乃还。 译文:在九月的某个日子,代宗派遣裴遵庆前往仆固怀恩处传达圣旨,并观察他的态度变化。当裴遵庆到达时,仆固怀恩一见他,便紧紧抱住他的脚
资治通鉴 · 唐纪三十九 历史长河中,吐蕃之乱与唐朝兴衰 1. 吐蕃入侵长安 - 吐蕃迅速越过便桥,迫使唐军猝不及防 - 长安城内官吏逃散,六军士兵四散 - 郭子仪急忙从咸阳返回长安,但已为时太晚 2. 丰王珙等西迎吐蕃 - 高晖与吐蕃大将马重英拥立故邠王守礼之孙广武王承宏为帝 - 改元并设置百官,以翰林学士于可封为宰相 3. 长安城中一片萧条 - 长安城被洗劫一空,百姓无处藏身 -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二十三·唐纪三十九 辛巳,上至陕,百官稍有至者。郭子仪引三十骑自御宿川循山而东,谓王延昌曰:“六军将士逃溃者多在商州,今速往收之,并发武关防兵,数日间,北出蓝田以向长安,吐蕃必遁。”过蓝田,遇元帅都虞候臧希让、凤翔节度使高升,得兵近千人。子仪与延昌谋曰:“溃兵至商州,官吏必逃匿而人乱。”使延昌自直径入商州抚谕之。诸将方纵兵暴掠,闻子仪至,皆大喜听命。子仪恐吐蕃逼乘舆
《资治通鉴》原文:吐蕃既立广武王承宏,欲掠城中士、女、百工,整众归国。 译文:唐朝军队在郭子仪的指挥下,成功抵御了吐蕃军队的进攻并成功收复长安。 注释:吐蕃是唐代时期西北地区的一个强大民族政权,曾一度占领了长安城。然而,经过唐朝军队的顽强抵抗,吐蕃军队最终被击退,长安得以收复。郭子仪作为唐朝军队的重要将领,在这场战争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他不仅指挥得当,而且在战场上英勇善战,多次击败吐蕃军队
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三 · 唐纪三十九 骠骑大将军、判元帅行军司马程元振专权自恣,人畏之甚于李辅国。诸将有大功者,元振皆忌疾欲害之。吐蕃入寇,元振不以时奏,致上狼狈出幸。上发诏征诸道兵,李光弼等皆忌元振居中,莫有至者,中外咸切齿而莫敢发言。太常博士柳伉上疏,以为:“犬戎犯关度陇,不血刃而入京师,劫宫闱,焚陵寝,武士无一人力战者,此将帅叛陛下也。陛下疏元功,委近习,日引月长,以成大祸,群臣在廷
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三·唐纪三十九 壬寅,郭子仪至浐水西,王甫按兵不出。或谓子仪城不可入,子仪不听,引三十骑徐进,使人传呼召甫;甫失据,出迎拜伏,子仪斩之,其兵尽散。白孝德与邠宁节度使张蕴琦将兵屯畿县,子仪召之入城,京畿遂安。宦官广州市舶使吕太一发兵作乱,节度使张休弃城奔端州。太一纵兵焚掠,官军讨平之。吐蕃还至凤翔,节度使孙志直闭城拒守,吐蕃围之数日。镇西节度使马璘闻车驾幸陕
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三 唐纪三十九 1. 十二月,车驾发陕州 - 描述:唐代宗皇帝在十二月,从陕州出发。这是一次重要的军事调动,显示了国家对边境防御的重视。 2. 左丞颜真卿请上先谒陵庙 - 分析:颜真卿请求皇帝先祭祀陵墓和庙宇,再返回宫城。这反映了他对祖先的尊敬,以及对国家秩序的维护。 3. 元载不从,真卿怒曰:“朝廷岂堪相公再坏邪!” - 解析:元载不同意颜真卿的建议,导致颜真卿愤怒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二十三 · 唐纪三十九 程元振既得罪,归三原,闻上还宫,衣妇人服,私入长安,复规任用,京兆府擒之以闻。 译文:程元振已经被定罪归家,听说唐中宗回宫,他改穿女装潜入长安,企图重新得到重用,但被京兆府抓获上报朝廷。 注释: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记录了从唐朝初年到五代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这里的“资治通鉴”是指这部书的简称。 程元振:唐朝时期的官员
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三 唐纪三十九 甲寅,礼仪使杜鸿渐奏:“自今祀圜丘、方丘请以太祖配,祈谷以高祖配,大雩以大宗配,明堂以肃宗配。”从之。 乙卯,立雍王适为太子。 吐蕃之入长安也,诸军亡卒及乡曲无赖子弟相聚为盗;吐蕃既去,犹窜伏南山子午等五谷,所在为患。丁巳,以太子宾客薛景仙为南山五谷防御使,以讨之。 魏博节度使田承嗣奏名所管曰天雄军,从之。 仆固怀恩既不为朝廷所用
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三·唐纪三十九 --- 癸亥,以刘晏为太子宾客,李岘为詹事,并罢政事。 - 诗句: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三·唐纪三十九 - 译文:在这一年,唐肃宗任命刘晏为太子宾客,李岘为詹事,两人都被罢免了政事。刘晏因与程元振有关联而受到牵连,而李岘则因支持他而受到牵连,因此被宦官所痛恨,最终被撤职。 - 注释:此句反映了唐代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和残酷性
诗句翻译及赏析: 1.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二十三 · 唐纪三十九 - 注释:资治通鉴,又称《资治通鉴纲目》,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由北宋司马光主编。本诗出自其中的一部分内容,记录了唐代的历史事件。 - 翻译:资治通鉴 · 卷二百二十三 · 唐纪三十九。 2. 时朔方将浑释之守灵州,怀恩檄至,云全军归镇,释之曰:“不然,此必众溃矣。”将拒之,其甥张韶曰:“彼或翻然改图,以众归镇
这首诗是关于郭子仪和李光弼的历史记录。诗的内容描述了唐朝时期两位重要人物——郭子仪和李光弼的政治生涯,以及他们之间的互动。 首先看第一段: 戊寅日,郭子仪前往汾州,怀恩的部下数万人全部归附于他,都欢欣鼓舞,喜闻其来而悲其晚也。郭子仪知道卢谅的欺骗行为,因此用杖打死了卢谅。皇帝因为李抱真的意见得到了验证,升任殿中少监。 然后看第二段: 皇上前往陕县时,李光弼却迟迟未到。皇上担心这会导致嫌隙
``` 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三 · 唐纪三十九 甲子,盛王琦薨。 盛王琦,是唐代宗李豫的长子,在安史之乱中战死,年仅二十岁。他的去世对皇室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也反映了当时政治局势的动荡不安。此句描述了盛王去世的消息,突出了其年轻而英年早逝的特点。 党项寇同州,郭子仪使开府仪同三司李国臣击之,曰:“虏得间则出掠,官军至则逃入山,宜使羸师居前以诱之,劲骑居后以覆之。”
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三·唐纪三十九 大尉兼侍中、河南副元帅、临淮武穆王李光弼,治军严整,指顾号令,诸将莫敢仰视,谋定而后战,能以少制众,与郭子仪齐名。及在徐州,拥兵不朝,诸将田神功等不复禀畏,光弼愧恨成疾,己酉,薨。八月,丙寅,以王缙代光弼都统河南、淮西、山南东道诸行营。 郭子仪自河中入朝,会泾原奏仆固怀恩引回纥、吐蕃十万众将入寇,京师震骇,诏子仪帅诸将出镇奉天。上召问方略,对曰
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三 · 唐纪三十九 丙午,加河东节度使辛云京同平章事。[注释] 在这一时期,辛云京因其杰出的军事才能和对国家的贡献被朝廷提升为同平章事。同平章事是唐代的重要官职,相当于宰相之一,负责参与国家重大决策。辛云京的晋升表明朝廷对他的高度认可和信任。 辛亥,以郭子仪充北道邠宁、泾原、河西以来通和吐蕃使,以陈郑阝?⒃舐航趰度使李抱玉充南道通和吐蕃使。[注释]
这首诗是关于杨志烈和柏文达的,他们在面对战争时的态度和决策。他们的对话表明了他们对战争的看法和对未来的期望。 "注释":这句诗的意思是,当怀恩南下的时候,河西节度使杨志烈动员了成千上万的士兵,对监军柏文达说道:“河西的精锐士兵,都在这里了。如果你用他们来攻打灵武,那么怀恩就有反悔的机会,这也能成为拯救京师的一个奇招。” 诗句: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三·唐纪三十九 译文:怀恩南下侵扰时
诗句: 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三·唐纪三十九 译文: 五谷防御使薛景仙讨伐南山群盗,连续一个月未能攻克,皇上命令李抱玉讨伐。贼帅高玉最为强大,李抱玉派遣兵马使李崇客率领四百骑兵自洋州进入,在桃虢川袭击,大破贼军;高玉逃到成固。庚申,山南西道节度使张献诚擒获高玉,将其献给朝廷,其他盗匪全部平定。 注释: 1. 资治通鉴:中国古代的一部编年体通史,由司马光编纂而成。 2. 卷二百二十三
诗句:二月,戊寅,党项寇富平,焚定陵殿。庚辰,仪王璲薨。三月,壬辰朔,命左仆射裴冕、右仆射郭英乂等文武之臣十三人于集贤殿待制。左拾遗洛阳独孤及上疏曰:“陛下召冕等待制以备询问,此五帝盛德也。顷者陛下虽容其直,而不录其言,有容下之名,无听谏之实,遂使谏者稍稍钳口饱食,相招为禄仕,此忠鲠之人所以窃叹,而臣亦耻之。今师兴不息十年矣,人之生产,空于杼轴。拥兵者第馆亘街陌,奴婢厌酒肉,而贫人羸饿就役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二十三 · 唐纪三十九 丙午,以李抱玉同平章事,镇凤翔如故。 庚戌,吐蕃遣使请和,诏元载、杜鸿渐与盟于兴唐寺。上问郭子仪:“吐蕃请盟,何如?”对曰:“吐蕃利我不虞,若不虞而来,国不可守矣。”乃相继遣河中兵戍奉天,又遣兵巡泾原以觇之。 是春不雨,米斗千钱。 夏,四月,丁丑,命御史大夫王翊充诸道税钱使。河东道租庸、盐铁使裴谞入奏事,上问:“榷酤之利,岁入几何?”谞久之不对
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三·唐纪三十九 五月,癸丑日,朝廷任命右仆射郭英为剑南节度使。 京城附近的麦田丰收,京兆尹第五琦请求对百姓的田地征税,每亩征收十分之一作为赋税,称其为“古什一之法”。皇帝同意了这一提议。 平卢节度使侯希逸镇守淄青,喜爱游猎和修建塔寺之事,使得军队和州府都苦于他的行为。兵马使怀玉得到了众人的支持,侯希逸心生嫉妒,因此将怀玉解职。侯希逸与巫女在城外过夜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二十三 · 唐纪三十九 诗句: ``` 太子母沈氏,吴兴人也;安禄山之陷长安也,掠送洛阳宫。上克洛阳,见之,未及迎归长安;会史思明再陷洛阳,遂失所在。上即位,遣使散求之,不获。己亥,寿州崇善寺尼广澄诈称太子母,按验,乃故少阳院乳母也,鞭杀之。 ``` - 注释: 1. 太子母沈氏 - 太子的母亲,沈氏,来自吴兴地区。 2. 安禄山之陷长安也 - 指安禄山攻陷了唐朝的首都长安。
{诗句:资治通鉴 · 卷二百二十三 · 唐纪三十九 怀恩中途遇暴疾而归;丁酉,死于鸣沙。大将张韶代领其众,别将徐璜玉杀之,范志诚又杀璜玉而领其众。 译文:在途中,怀恩突然病倒并去世了,时年五十八岁。他的将领张韶代理他的军队,但后来被徐璜玉所杀,范志诚又杀了徐璜玉来统领部队。 注释:怀恩是唐代的一名重要将领,他的突然去世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张韶和范志诚都是他在军中的将领
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三 · 唐纪三十九 庚戌,下制亲征。辛亥,鱼朝恩请索城中,括士民私马,令城中男子皆衣皁,团结为兵,城门皆塞二开一。士民大骇,逾垣凿窦而逃者甚众,吏不能禁。朝恩欲奉上幸河中以避吐蕃,恐群臣论议不一;一旦百官入朝,立班久之,阁门不开,朝恩忽从禁军十馀人操白刃而出,宣言:“吐蕃数犯郊畿,车驾欲幸河中,何如?”公卿皆错愕不知所对。有刘给事者,独出班抗声曰:“敕使反邪!今屯军如云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二十三 · 唐纪三十九 冬,十月,己未,复讲经于资圣寺 吐蕃退至邠州,遇回纥,复相与入寇,辛酉,至奉天。癸亥,党项焚同州官廨、民居而去。 回纥、吐蕃合兵围泾阳,子仪命诸将严设守备而不战。及幕,二虏退屯北原,丁卯,复至城下。是时,回纥与吐蕃闻仆固怀恩死,已争长,不相睦,分营而居,子仪知之。回纥在城西,子仪使牙将李光瓚等往说之,欲与之共击吐蕃。回纥不信,曰:“郭公固在此乎
药葛罗帅吐蕃众追及,大破之。仆固怀恩与回纥精骑俱还京师,京师大定。郭子仪以朔方、神策之师,皆出怀恩父子麾下。 郭子仪(705年—768年),本名郭子游,字元振,华州郑县人。他是唐朝著名的将领之一,曾平定安史之乱,是唐朝中兴的关键人物。他以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忠诚深受皇帝的信任,被誉为“再造王室,勋高一代”。 仆固怀恩(?—768年),字仁卿,铁勒九大姓之一“仆骨部”的首领
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三·唐纪三十九 甲申,周智光到朝廷献捷,再宿归镇。智光因为专杀之罪未被处理,皇上已经派遣却后悔了。 乙酉,回纥胡禄都督等二百余人入朝见,前后赠送的缯帛十万匹;府库空竭,征收百官俸禄来供给他们。 译文:甲申,周智光到朝廷献上战胜的捷报,然后留宿回镇。但智光因杀人之罪尚未得到处理,皇上已经派遣他回镇却感到后悔。乙酉,返回纥胡禄都督等二百余人入朝见,前后送给的缯帛十万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