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屠维大渊献,尽上章困敦,凡二年。
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下之上
◎乾元二年己亥,公元七五九年
春,正月,己巳朔,史思明筑坛于魏州城北,自称大圣燕王;以周挚为行军司马。李光弼曰:“思明得魏州而按兵不进,此欲使我懈惰,而以精锐掩吾不备也。请与朔方军同逼魏城,求与之战。彼惩嘉山之败,必不敢轻出。得旷日引久,则鄴城必拔矣。庆绪已死,彼则无辞以用其众也。”鱼朝恩以为不可,乃止。
戊寅,上祀九宫贵神,用王玙之言也。乙卯,耕藉田。
镇西节度使李嗣业攻鄴城,为流矢所中,丙申,薨;兵马使荔非元礼代将其众。初,嗣业表段秀实为怀州长史,知留后事,时诸军屯戍日久,财竭粮尽,秀实独运刍粟,募兵市马以奉镇西行营,相继于道。
二月,壬子,月食,既。先是百官请加皇后尊号曰“辅圣”,上以问中书舍人李揆,对曰:“自古皇后无尊号,惟韦后有之,岂足为法!”上惊曰“庸人几误我!”会月食,事遂寝。后与李辅国相表里,横于禁中,干豫政事,请托无穷。上颇不悦,而无如之何。
郭子仪等九节度使围鄴城,筑垒再重,穿堑三重,壅漳水灌之。城中井泉皆溢,构栈而居,自冬涉春,安庆绪坚守以待史思明,食尽,一鼠直钱四千,淘墙<麦弋>及马矢以食马。人皆以为克在朝夕,而诸军既无统帅,进退无所禀;城中人欲降者,碍水深,不得出。城久不下,上下解体。
思明乃自魏州引兵趣鄴,使诸将去城各五十里为营,每营击鼓三百面,遥胁之。又每营选精骑五百,日于城下抄掠,官军出,即散归其营;诸军人马牛车日有所失,樵采甚艰,昼备之则夜至,夜备之则昼至。时天下饥馑,转饷者南自江、淮,西自并、汾,舟车相继。思明多遣壮士窃官军装号,督趣运者,责其稽缓,妄杀戮人,运者骇惧;舟车所聚,则密纵火焚之;往复聚散,自相辨识,而官军逻捕不能察也。由是诸军乏食,人思自溃。思明乃引大军直抵城下,官军与之刻日决战。
三月,壬申,官军步骑六十万陈于安阳河北,思明自将精兵五万敌之,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二十一 · 唐纪三十七
介绍
《资治通鉴》是一部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历史编年体典籍,而非文学作品。该作品是中国古代史学的巨著,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通史。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部经典历史著作:
作者与编纂背景: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规模宏大的历史编年体史书,其成书时间大约在公元1084年至1093年之间。全书共294卷,涵盖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共计1362年的历史。
内容概述:《资治通鉴》全书分为294卷,记载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的历史事件。其中,唐纪三十七部分记录了唐朝肃宗时期的一些重要历史事件,包括唐玄宗时期的一些政治、军事和文化活动。
文学价值与地位:《资治通鉴》在文学史上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它所采用的纪传体体例,这种体裁对后世的史书编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外,司马光的文笔流畅,叙述详实,使得这部历史著作不仅是历史的记录,也成为了一种文学创作。
历史意义:《资治通鉴》作为一部史学巨著,对于后人理解历史、研究历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通过对《资治通鉴》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把握中国历史的脉络和发展。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不仅仅是一部历史著作,它的文学价值和历史地位使其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通过对《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一 唐纪三十七》的介绍,可以了解到这部作品的编纂背景、主要内容以及它在历史学和文化传承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关推荐
翻译及赏析 《资治通鉴·唐纪三十七》乾元二年己亥 诗歌原文: 《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一·唐纪三十七 起屠维大渊献,尽上章困敦,凡二年。 译文: 诗句解读与注释: 1. “起屠维大渊献”:这一句描述了历史的开始,即从太初年开始的岁月。 2. “尽上章困敦”:这两句表明时间的流逝,直到最后一年的结束。 3. “凡二年”:明确指出了时间跨度为两年。 赏析:
诗句 ``` 二月,壬子,月食,既。``` ``` 先是百官请加皇后尊号曰“辅圣”,上以问中书舍人李揆,对曰:“自古皇后无尊号,惟韦后有之,岂足为法!”上惊曰“庸人几误我!”会月食,事遂寝。``` ``` 郭子仪等九节度使围邺城,筑垒再重,穿堑三重,壅漳水灌之。城中井泉皆溢,构栈而居,自冬涉春,安庆绪坚守以待史思明,食尽,一鼠直钱四千,淘墙<麦弋>及马矢以食马。人皆以为克在朝夕,而诸军既无统帅
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一·唐纪三十七 三月,壬申,官军步骑六十万陈于安阳河北,思明自将精兵五万敌之。诸军望之,以为游军,未介意。思明直前奋击,李光弼、王思礼、许叔冀、鲁炅先与之战,杀伤相半;鲁炅中流矢。郭子仪承其后,未及布陈,大风忽起,吹沙拔木,天地昼晦,咫尺不相辨。两军大惊,官军溃而南,贼溃而北,弃甲仗辎重委积于路。子仪以朔方军断河阳桥保东京。战马万匹,惟存三千,甲仗十万,遗弃殆尽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二十一:唐纪三十七史思明审知官军溃去,自沙河收整士众,还屯邺城南。安庆绪收子仪等营中粮,得六七万石,与孙孝哲、崔乾祐谋闭门更拒思明。诸将曰:“今日岂可复背史王乎!”思明不与庆绪相闻,又不南追官军,但日于军中飨士。张通儒、高尚等言于庆绪曰:“史王远来,臣等皆应迎谢。”庆绪曰:“任公暂往。”思明见之涕泣,厚礼而归之。经三日,庆绪不至。思明密召安太清令诱之,庆绪窘蹙,不知所为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二十一 · 唐纪三十七 甲申,回纥骨啜特勒、帝德等十五人自相州奔赴西京长安,肃宗在紫宸殿举行宴会招待他们,并赏赐了相应的财物。庚寅,骨啜特勒等人辞别前往行营。辛卯,任命荔非元礼为怀州刺史,同时代理镇西、北庭行营节度使职务。元礼又任命段秀实为节度判官。甲午,任命兵部侍郎吕諲为同平章事,乙未,任命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苗晋卿为太子太傅,王玙为刑部尚书,均不再参与朝政
《资治通鉴》的记载显示,在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四月十八日,泽潞节度使王思礼在潞城东面击败史思明的将军杨旻,这一行动彰显了唐朝军队的战斗力和将领的英勇,也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局势和军事动态的密切关联。接下来将详细阐述诗句与译文: 1. 诗句内容 - 诗句原文:郭子仪为东畿、山东、河东三道元帅,权知东京留守。以河西节度使来瑱行陕州刺史,充陕、虢、华州节度使。夏,四月,庚子
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一 · 唐纪三十七 及李岘为相,于上前叩头,论制敕皆应由中书出,具陈辅国专权乱政之状,上感寤,赏其正直。辅国所行事,多所变更,罢其察事。辅国由是让行军司马,请归本官,上不许。壬寅,制:“比缘军国务殷,或宣口敕处分。诸色取索及杖配囚徒,自今一切并停。如非正宣,并不得行。中外诸务,各归有司。英武军虞候及六军诸使、诸司等,比来或因论竞,悬自追摄,自今一切必须经台、府
诗句:资治通鉴·唐纪三十七乾元二年春正月己巳朔,史思明筑坛于魏州城北,自称大圣燕王,以周挚为行军司马。 译文:在乾元二年的春天,正月己巳这一天,史思明在魏州城的北面筑坛祭天,自称为大圣燕王。他任命周挚为行军司马。 注释:己巳——农历日期;史思明——唐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之一;大圣燕王——史思明称帝后自封的国号。 赏析:这首诗记录了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三月,史思明在魏州自立为帝的事件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二十一 · 唐纪三十七 壬午,以滑、濮节度使许叔冀为汴州刺史,充滑、汴等七州节度使;以试汝州刺史刘展为滑州刺史,充副使。 六月,丁巳,分朔方置邠、宁等九州节度使。 观军容使鱼朝恩恶郭子仪,因其败,短之于上。秋,七月,上召子仪还京师,以李光弼代为朔方节度使、兵马元师。士卒涕泣,遮中使请留子仪。子仪绐之曰:“我饯中使耳,未行也。”因跃马而去。 光弼愿得亲王为之副,辛巳
诗句 1. 仆固怀恩继至,光弼引坐,与语。 - 注释: 仆固怀恩到来后,郭子仪拉他坐下并与他交谈。 2. 须臾,阍者曰:“蕃、浑五百骑至矣。” - 注释: 过了一会儿,守卫报告说:“吐蕃和回纥的五百骑兵到了。” 3. 光弼变色。 - 注释: 郭子仪听到这个消息后脸色变得苍白。 4. 怀恩走出,召麾下将,阳责之曰: “语汝勿来,何得固违!” - 注释: 仆固怀恩离开座位,召集部下将领
以下是对《资治通鉴 · 卷二百二十一》中诗句的逐句释义、译文以及必要的注释: 诗句解读与注释: 1. “辛卯,以朔方节度副使、殿中监仆固怀恩兼太常卿,进爵大宁郡王。” - 诗意: 辛卯日,朝廷任命朔方节度副使、殿中监仆固怀恩兼任太常卿,并晋升其为大宁郡王。 - 注释: 辛卯表示日期,朔方节度指唐代边疆的军事长官区,殿中监负责皇帝的侍从和礼仪事务,太常卿是朝廷中的官职之一,负责祭祀和文化事务。
资治通鉴 唐纪三十七 历史篇章,见证兴衰荣辱 1. 序言 - 背景与目的 - 编年体史书简介 - 《资治通鉴》编纂宗旨与贡献 2. 第一章 概述 - 史思明起兵及其战略布局 - 朝廷对形势的反应与对策 - 军事策略与战术部署 3. 第二章 朝清守卫范阳 - 史思明子朝清留守范阳 - 诸郡太守分军进发河南 - 令狐彰领兵五千自黎阳渡河 4. 第三章 周挚与李详坚守汴州 - 周挚率众渡过黄河占领滑州
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一 · 唐纪三十七 唐肃宗乾元二年(己亥,公元759年)。春,正月,己巳朔,史思明筑坛于魏州城北,自称大圣燕王;以周挚为行军司马。 诗中“资治通鉴”是古代中国的一部重要史书,由北宋的史学家司马光编纂,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事件,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卷二百二十一”是指这部史书中的第二十一卷,而《唐纪三十七》则是在这一卷中的部分章节
诗句: ``` 思明有良马千馀匹,每日出于河南渚浴之,循环不休以示多。 译文: 安禄山拥有上千匹马,每天在河南的河渚上洗澡,不断重复此行为,以此显示他的马匹众多。 注释: - 河南渚:位于河南黄河中的岛屿,是当时马匹洗浴之地。 - 浴之:指让马匹在河中洗澡。 - 示多:通过频繁洗澡展示马匹数量之多。 赏析: 这段文字反映了安禄山对养马的重视和炫耀。他不仅拥有大量的好马
诗句: ``` 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一·唐纪三十七 思明复攻河阳,光弼谓郑陈节度使李抱玉曰:“将军能为我守南城二日乎?”抱玉曰:“过期何如?”光弼曰:“过期救不至,任弃之。”抱玉许诺,勒兵拒守。城且陷,抱玉绐之曰:“吾粮尽,明旦当降。”贼喜,敛军以待之。抱玉缮完城备,明日,复请战。贼怒,急攻之。抱玉出奇兵,表里夹击,杀伤甚众。 ``` 译文: ```
《资治通鉴·唐纪三十七》是唐代历史学家司马光编撰的一部重要历史著作,记录了唐代的政治、军事和社会经济状况。本诗出自该书的卷二百二十一,内容关于李光弼在唐朝抵御史思明的战事。 诗句首先描述了周挚在北城重新组织兵力,准备迎战的情况。他迅速率领众人进入北城,登城观察敌情,对士兵们说:“虽然敌人人多势众,但他们并不整齐,因此不值得畏惧。只要过了中午,我们就可以攻破他们。”接着,他命令士兵们出战
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一·唐纪三十七: 丁巳,以李日越为右金吾大将军。 解析: - 时间:丁巳日,具体日期无记载。 - 事件:任命李日越为右金吾大将军。右金吾大将军是唐朝的一种官职,负责京城的治安。此句反映了朝廷对李日越的信任与重用。 邛、简、嘉、眉、泸、戎等州蛮反。 解析: - 时间:同丁巳,具体日期无记载。 - 事件:邛、简、嘉、眉、泸、戎等州的蛮人发动叛乱
《资治通鉴·唐纪三十七》是唐代史学家司马光编纂的一部历史典籍。该书详细记录了唐代中期的历史事件,从公元七六零年(上元元年庚子)至公元七七八年(唐纪三十七终),涵盖了唐肃宗时期的诸多重要政治、军事和经济事件。本节将逐句翻译这首诗,并附加必要的注释和赏析。 诗的第一句“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一·唐纪三十七”表明这是一篇对《资治通鉴》这部历史文献的引用。第二句“◎上元元年庚子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二十一 · 唐纪三十七 庚寅,李光弼破安太清于怀州城下,夏,四月,壬辰,破史思明于河阳西渚;斩首千五百馀级。 襄州将张维瑾、曹玠杀节度使史翙据州反;制以陇州刺史韦伦为山南东道节度使。时李辅国用事,节度使皆出其门,但伦既朝廷所除,又不谒辅国,寻改秦州防御使。己未,以陕西节度使来瑱为山南东道节度使。瑱至襄州,张维瑾等皆降。 闰月,丁卯,加河东节度使王思礼为司空。自武德以来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二十一 · 唐纪三十七 癸丑,以京兆尹南华刘晏为户部侍郎,充度支、铸钱、盐铁等使。善治财利,故任之重。 六月,甲子,桂州经略使邢济奏报:成功击败西原蛮二十万众,斩其统帅黄乾曜等。 乙丑,凤翔节度使崔光远奏:破泾、陇羌、浑十馀万众。 三品钱行渐久,由于岁荒,米斗至七千钱,人相食。京兆尹郑叔清捕私铸钱者,数月间,榜死者八百馀人,不能禁。乃敕京畿,开元钱与乾元小钱皆当十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二十一 · 唐纪三十七 上皇爱兴庆宫,自蜀归,即居之。 上时自夹城往起居,上皇亦间至大明宫。左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内侍监高力士久侍卫上皇;上又命玉真公主、如仙媛、内侍王承恩、魏悦及梨园弟子常娱侍左右。上皇多御长庆楼,父老过者往往瞻拜,呼万岁,上皇常于楼下置酒食赐之;又尝召将军郭英乂等上楼赐宴。有剑南奏事官过楼下拜舞,上皇命玉真公主、如仙媛为之作主人。 李辅国素微贱
4. 译文 李辅国命令六军将士号哭叩头,请求玄宗皇帝迁移到西内。玄宗哭泣,但未答应他的请求。李辅国因此感到恐惧。此时,玄宗皇帝身体不适。秋天,七月,丁未日,李辅国假传上皇之命,声称要迎接上皇到西内游玩。上皇被迎接到了睿武门。李辅国率领五百名弓箭手骑着战马,手持长刀挡住道路大声说。 5. 赏析 此诗通过叙述李辅国的行为和玄宗皇帝的反应,展现了当时朝廷内部的动荡和政治斗争
资治通鉴·唐纪三十七 乾元二年春正月己巳朔 【诗句】:资治通鉴 · 卷二百二十一 · 唐纪三十七 癸丑,敕天下重棱钱皆当三十,如畿内。 丙辰,高力士流巫州,王承恩流播州,魏悦流溱州,陈玄礼勒致仕;置如仙媛于归州,玉真公主出居玉真观。 【译文】:癸丑日,皇帝命令天下重棱钱一律按照三十铢来计算,但只在京城地区如此执行。 丙辰日,高力士被流放至巫州、王承恩被流放至播州、魏悦被流放到溱州
翻译:如果天下尚未平定,不应该让郭子仪处于无战事的状态。 注释:乙未,是唐肃宗乾元二年正月十四日。命子仪出镇,指的是命令郭子仪去边远的魏州(今河北大名)镇守。党项,即唐代对今天宁夏回族自治区一带少数民族的称呼。乙未,唐肃宗乾元二年正月十五日,下诏令郭子仪统领各道军队自朔方直取范阳,还定河北。发射生英武等禁军,是指唐朝禁军的一支,因名字中带有“发射”二字而得名。朔方,即今天的陕西北部一带
诗句: 延恩以制书授展,展疑之,曰:“展自陈留参军,数年至刺史,可谓暴贵矣。江、淮租赋所出,今之重任,展无勋劳,又非亲贤,一旦恩命宠擢如此,得非有谗人间之乎?”因泣下。 译文: 延恩将制书交给展,展怀疑,说:“我自陈留参军到刺史,可以说是突然富贵了。江、淮的租税出自哪里?现在这是一项重要职责,展没有功勋或功劳,又不属于亲近的贤者,如果突然受到这样恩典和提升,是不是有人进谗言呢?”于是流下了泪水。
``` 李峘辟北固为兵场,插木以塞江口。展军于白沙,设疑兵于瓜洲,多张火、鼓,若将趣北固者,如是累日。峘悉锐兵守京口以待之。展乃自上流济,袭下蜀。 展引兵入广陵,遣其将屈突孝标将兵三千徇濠、楚,王恒将兵四千略淮西。 李峘辟北固为兵场,插木以塞江口。 展军于白沙,设疑兵于瓜洲,多张火、鼓,若将趣北固者,如是累日。 峘悉锐兵守京口以待之。展乃自上流济,袭下蜀。 李光弼攻怀州,百馀日,乃拔之
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一 · 唐纪三十七 唐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下之上 乾元二年(己亥,公元759年)春,正月,己巳朔。史思明在魏州城北筑坛自称大圣燕王,并任命周挚为行军司马。李光弼分析认为,史思明以魏州为根据地按兵不动,意图使唐朝军队松懈,然后以精锐部队偷袭,这显示出他的战略意图和对形势的预判。 李光弼深知面对如此情况,应主动出击,避免被动挨打的局面。因此,他提出了一种战略
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一·唐纪三十七 初,上命平庐都知兵马使田神功将所部精兵五千屯任城;邓景山既败,与刑延恩奏乞敕神功救淮南,未报。景山遣人趣之,且许以淮南金帛子女为赂,神功及所部皆喜,悉众南下,及彭城,敕神功讨展。展闻之,始有惧色,自广陵将兵八千拒之,选精兵二千度淮,击神功于都梁山,展败,走至天长,以五百骑据桥拒战,又败,展独与一骑亡渡江。神功入广陵及楚州,大掠,杀商胡以千数,城中地穿掘略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