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 · 卷二百二十 · 唐纪三十六

起强围作噩九月,尽著雍阉茂,凡一年有奇。
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中之下
◎至德二年丁酉,公元七五七年
九月,丁丑,希德以轻骑至城下挑战。千里帅百骑开门突出,欲擒之;会救至,千里收骑退还,桥坏,坠堑中,反为希德所擒。仰谓从骑曰:“吾不幸至此,天也!归语诸将,善为守备,宁失帅,不可失城。”希德攻城,竟不克,送千里于洛阳,安庆绪以为特进,囚之客省。
郭子仪以回纥兵精,劝上益征其兵以击贼。怀仁可汗遣其子叶护及将军帝德等将精兵四千馀人来至凤翔。上引见叶护,宴劳赐赉,惟其所欲。丁亥,元帅广平王亻叔将朔方等军及回纥、西域之众十五万,号二十万,发凤翔。亻叔见叶护,约为兄弟,叶护大喜,谓亻叔为兄。回纥至扶风,郭子仪留宴三日。叶护曰:“国家有急,远来相助,何以食为!”宴毕,即行。日给其军羊二百口,牛二十头,米四十斛。
庚子,诸军俱发;壬寅,至长安城西,陈于香积寺北澧水之东。李嗣业为前军,郭子仪为中军,王思礼为后军。贼众十万陈于其北,李归仁出挑战,官军逐之,逼于其陈。贼军齐进,官军却,为贼所乘,军中惊乱,贼争趣辎重。李嗣业曰:“今日不以身饵贼,军无孑遗矣。”乃肉袒,执长刀,立于阵前,大呼奋击,当其刀者,人马俱碎,杀数十人,阵乃稍定。于是嗣业帅前军各执长刀,如墙而进,身先士卒,所向摧靡。都知兵马使王难得救其裨将,贼射之中眉,皮垂鄣目。难得自拔箭,掣去其皮,血流被面,前战不已。贼伏精骑于阵东,欲袭官军之后,侦者知之,朔方左厢兵马使仆固怀恩引回纥就击之,剪灭殆尽,贼由是气索。李嗣业又与回纥出贼阵后,与大军交击,自午及酉,斩首六万级,填沟堑死者甚众,贼遂大溃。馀众走入城,迨夜,嚣声不止。
仆固怀恩言于广平王亻叔曰:“贼弃城走矣,请以二百骑追之,缚取安守忠、李归仁等。”亻叔曰:“将军战亦疲矣,且休息,俟明日图之。”怀恩曰:“归仁、守忠,贼之骁将,骤胜而败,此天赐我也,奈何纵之!使复得众,还为我患,悔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二十 · 唐纪三十六》是宋代司马光编纂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它记录了从唐朝肃宗至德二载(丁酉,公元757年)九月起的一年有余的历史事件。在这部著作中,详细记载了唐肃宗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包括希德以轻骑挑战城下的事件。下面将详细介绍《资治通鉴》及其相关的历史背景:

  1. 作者背景:《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历史巨著,全书共分为294卷,约300多万字。这部书是我国第一部编年史,也是我国历史文献中的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2. 内容概述:《资治通鉴》以时间为线索,系统地记载了从周朝到五代十国的历史事件。其中,《唐纪三十六》部分主要讲述了唐代肃宗至德二载(丁酉,公元757年)九月发生的一场重要战役及后续的发展情况。该战役发生在唐肃宗时期,涉及的是唐朝与邻国之间的冲突。

  3. 历史意义:通过对《资治通鉴》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唐代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方面的状况,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影响当时社会的发展和变迁。

《资治通鉴》不仅是一本记录历史的文献,更是一部蕴含深刻历史智慧和治国理政理念的作品。通过学习《资治通鉴》,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悠久而丰富的历史传统,也能够从中汲取治理国家的宝贵经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