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强圉大荒落,尽屠维协洽,凡三年。
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中之上乾宁四年(丁巳,公元八九七年)
春,正月,甲申,韩建奏:“防城将张行思等告睦、济、韶、通、彭、韩、仪、陈八王谋杀臣,劫车驾幸河中。”建恶诸王典兵,故使行思等告之。上大惊,召建谕之,建称疾不入。令诸王诣建自陈,建表称:“诸王忽诣臣理所,不测事端。臣详酌事体,不应与诸王相见。”又称:“诸王当自避嫌疑,不可轻为举措。陛下若以友爱含容,请依旧制,令归十六宅,妙选师傅,教以诗书,不令典兵预政。”且曰:“乞散彼乌合之兵,用光麟趾之化。”建虑上不从,仍引麾下精兵围行宫,表疏连上。上不得已,是夕,诏诸王所领军士并纵归田里,诸王勒归十六宅,其甲兵并委韩建收掌。建又奏:“陛下选贤任能,足清祸乱,何必别置殿后四军。纵有厚薄之恩,乖无偏无党之道。且所聚皆坊市无赖奸猾之徒,平居犹思祸变,临难必不为用,而使之张弓挟刃,密迩皇舆,臣窃寒心,乞皆罢。”遣诏亦从之。于是殿后四军二万馀人悉散,天子之亲军尽矣。捧日都头李筠,石门扈从功第一,建复奏斩于大云桥。建又奏:“玄宗之末,永王璘暂出江南,遽谋不轨。代宗时吐蕃入寇,光启中硃玫乱常,皆援立宗支以系人望。今诸王衔命四方者,乞皆召还。”又奏:“诸方士出入禁庭,眩惑圣听,宜皆禁止,无得入宫。”诏悉从之。建既幽诸王于别第,知上意不悦,乃奏请立德王为太子,欲以解之。丁亥,诏立德王祐为皇太子,仍更名裕。
庞师古、葛从周并兵攻郓州,硃瑄兵少食尽,不复出战,但引水为深壕以自固。辛卯,师古等营于水西南,命为俘梁。登已,潜决濠水。丙申,浮梁成,师古夜以中军先济。瑄闻之,弃城奔中都,葛从周逐之,野人执瑄及妻子以献。
己亥,罢孙亻屋凤翔四面行营节度等使,以副都统李思谏为宁塞节度使。钱镠使行军司马杜稜救婺州。安仁义移兵攻睦州,不克而还。
硃全忠入郓州,以庞师古为天平留后。硃瑾留大将康怀贞守兗州。与河东将史俨、李承嗣掠徐州之境给
资治通鉴 · 卷二百六十一 · 唐纪七十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我无法直接介绍文学作品,但我可以为您提供关于《资治通鉴 · 卷二百六十一 · 唐纪七十七》的背景信息和相关分析。
《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编年体通史,由北宋的司马光编纂,全书共294卷,记载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到宋哲宗元祐八年(公元1093年)的历史事件。它不仅是中国史学的经典之作,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资治通鉴》以“鉴于往事,有资于后来”为宗旨,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详细记录,旨在为后世提供历史的教训和参考。这部作品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资治通鉴》的内容非常广泛,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多个方面,其中唐纪七十七专门记载了唐朝中后期的历史状况。在这一卷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关键的历史事件,如安史之乱的发生、唐朝的政治变革、以及社会经济的变化等。《资治通鉴》以其严谨的史料考证和深入的历史分析,成为了了解唐末社会动荡和唐代政治演变的重要参考资料。
《资治通鉴》不仅对历史学家,也对普通读者有着深远的影响。它提供了一种宏观的历史视角,帮助人们理解不同时期的社会背景和事件发展的内在联系。此外,通过对《资治通鉴》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中国的治理理念和治国方略,从而更好地把握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
《资治通鉴》是一部内容丰富且价值深远的作品,它不仅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宏大的历史画卷,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和教训。通过深入研究《资治通鉴》,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进程及其文化特征,进而促进对中国历史的深刻理解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