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强圉作噩,尽著雍阉茂,凡二年。
高祖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上之下天福二年(丁酉,公元九三七年)
春,正月,乙卯,日有食之。
诏以前北面招收指挥使安重荣为成德节度使,以秘琼为齐州防御使。遣引进使王景崇谕琼以利害。重荣与契丹将赵思温偕如镇州,琼不敢拒命。丙辰,重荣奏已视事。景崇,邢州人也。
契丹以幽州为南京。
李崧、吕琦逃匿于伊阙民间。帝以始镇河东,崧有力焉,德之;亦不责琦。乙丑,以琦为秘书监;丙寅,以崧为兵部侍郎、判户部。
初,天雄节度使兼中书令范延光微时,有术士张生语之云:“必为将相。”延光既贵,信重之。延光尝梦蛇自脐入腹,以问张生,张生曰:“蛇者龙也,帝王之兆。”延光由是有非望之志。唐潞王素与延光善,及赵德钧败,延光自辽州引兵还魏州,虽奉表请降,内不自安,以书潜结秘琼,欲与之为乱。琼受其书不报,延光恨之。琼将之齐,过魏境,延光欲灭口,且利其货,遣兵邀之于夏津,杀之。丁卯,延光奏称夏津捕盗兵误杀琼;帝不问。
戊寅,以李崧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充枢密使,桑维翰兼枢密使。时晋新得天下,籓镇多未服从;或虽服从,反仄不安。兵火之馀,府库殚竭,民间困穷,而契丹征求无厌。维翰劝帝推诚弃怨以抚籓镇,卑辞厚礼以奉契丹,训卒缮兵以修武备,务农桑以实仓廪,通商贾以丰货财。数年之间,中国稍安。
吴太子琏纳齐王知诰女为妃。知诰始建太庙、社稷,改金陵为江宁府,牙城曰宫城,厅堂曰殿;以左、右司马宋齐丘、徐玠为左、右丞相,马步判官周宗、内枢判官黟人周廷玉为内枢使。自馀百官皆如吴朝之制。置骑兵八军,步兵九军。
二月,吴主以卢文进为宣武节度使,兼侍中。
戊子,吴主使宜阳王璪如西都,册命齐王;王受册,赦境内。册王妃曰王后。
吴越王元瓘之弟顺化节度使、同平章事元珦获罪于元瓘,废为庶人。
契丹主自上党归,过云州,大同节度使沙彦旬出迎,契丹主留之,不使还镇。节度判官吴峦在城中,谓其众曰:“吾属礼义之俗,安可臣于夷狄
资治通鉴 · 卷二百八十一 · 后晋纪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史书,由北宋司马光主编。该书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十国的历史,共计294卷,内容涵盖广泛,包括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
《资治通鉴》的编撰背景和历史意义不容忽视。它不仅仅是一部简单的历史书,更是一本治国理政的宝典。书中详细记载了各个朝代的政治变迁、战争策略等,对于研究古代中国的历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例如,《资治通鉴》对五代十国的记述,为我们提供了了解这一时期政权更迭、民族融合等方面的珍贵资料。
关于《资治通鉴》的具体内容,如第二百八十一卷后晋纪二的内容,主要讲述了后晋高祖天福二年(丁酉,公元937年)的历史。在这一年,发生了一些重要的事件,包括春季发生的日食等。这些记录不仅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状况,也展示了《资治通鉴》作为一部历史文献的全面性和细致性。
《资治通鉴》中还包含了诸多人物传记和事件分析。《资治通鉴》中的每个人物都有详细的生平描述和性格特点,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人物的行为动机和历史背景。例如,对于后晋高祖的描述,不仅记载了他的统治事迹,还体现了他的政治理念和治理方式。
《资治通鉴》在编纂过程中采用了多种史料和方法。除了正史之外,还广泛引用了杂史、野史等多种文献,使得史书更加丰富和多元。同时,司马光在编纂过程中强调客观中立,力求真实反映历史事实。这种严谨的编纂态度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资治通鉴》是一部内容丰富、价值深远的历史著作。它不仅仅是对过去的简单记录,更是对未来的启示和借鉴。通过对《资治通鉴》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演变和文化传承,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历史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