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谓籊籊竿,乃不如劲草。
北风动地来,直节未易倒。
题画竹
介绍
《题画竹》是清代诗人郑燮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喜爱之情,以及对生活之趣的赞美。
诗如下:
绿阴不减来时路,
一曲溪边竹外家。
但得此身常似此,
何愁无处觅梅花。
相关推荐
注释:谁说那纤细竹竿不如那坚韧的草,北风刮来大地,它却直挺挺地立着,不易倒下。 赏析:此诗写于元代,诗人借画竹赞美了竹子的高洁品质,表达了自己坚贞不屈的品格。 “籊籊竿”是细长而柔软的竹竿。“劲草”则指那些坚韧、刚毅的草木。这里,诗人用对比的手法,以竹喻人,以柔克刚,表现出作者高洁的品质和坚强的意志。 首句“谁谓籊籊竿,乃不如劲草”,意思是说,有人曾认为柔弱的竹竿不能比得上刚毅的草,其实不然
【赏析】 “净洗碧娟娟,颜色如少年”是写画竹。“净洗”二字用得极妙,既写出了竹的清雅,又暗含其高洁的品格。竹子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高洁、坚强、虚心和谦逊。而“碧娟娟”一词则形象地描绘出竹子的颜色,清新脱俗,给人以美的享受。“颜色如少年”则进一步强调了竹子的青春气息,使人感到生机勃勃。此句以竹喻人,寓意深远,表达了诗人对青春年华的珍惜和留恋之情。 “窗前风收雨,阶下笋行鞭”是写画竹的背景
【注释】 题:写在……上。 画竹:指绘画的竹子。 直节:挺拔正直的节操。 老欲枯:年岁增长,快要枯萎了。 初篁瘦而劲:刚开始的竹子瘦弱而坚韧。 祖孙:祖父和孙子,泛指父子、兄弟等亲属。 知几传:知道如何继承先人的意志。 几:同“机”,机要。 君子性:指高尚的道德品质。 【赏析】: 《题画竹》是一首咏物诗。前两句以“直节”自喻,说自己虽然年老体衰,但还要坚守正直的品格;后两句赞美画中之竹
【题解】 这是一首咏物诗。竹是诗人笔下的常见题材之一。此诗写于诗人贬谪永州时,以竹喻人,托物言志。“新笋箨半含”,写新竹刚刚长出,嫩芽尚未完全舒展开,竹节处还裹着一层薄薄的壳;“节下粉犹绿”,则点出时间是在早春时节。“指日南风来,吹作阶庭玉”,意思是说,不久就会有和煦的南风来临,吹拂着竹子,使它变成一片片晶莹如玉的台阶庭院。这首诗用笔细腻而生动,把竹的特征描绘得十分形象。 【注释】
诗句释义: 1. “小雨春池湿凤毛” - 春天的细雨洒在池塘上,使得凤凰羽毛沾湿了。这一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雨后的景象,同时也借由凤凰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 2. “天孙深夜织鲛绡” - 传说中的织女(天帝的女儿)在夜深人静时还在辛勤地织着美丽的鲛绡(即丝绸)。这里用“天孙”指代织女,突出了织女的勤劳和美丽。 3. “何人更立湘江水” - 询问是谁站在湘江之边
注释:鹧鸪在水边啼叫,仿佛龙吟般的声音。我乘坐的小舟经过湘江,夜晚的雨下得很大。我的思绪满怀,却无处寄托,只能将墨汁洒在画纸上,描绘出秋天的阴霾。 赏析:此诗是诗人晚年所作,写他晚年的孤寂生活和对自然景物的感受。前两句以鹧鸪、龙吟、夜雨等物象,渲染出一种凄清幽远的氛围。第三句则直接点明“无着处”,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寂与无奈。后两句则通过“却将墨沼写秋阴”一句,巧妙地将自己的情感融入景物之中
这首诗是王维的一首题画诗,通过对墨竹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古人艺术成就的赞美和对自身才能的自我评价。 我们来看第一句“题画竹”。这是整首诗的主题,通过对墨竹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古人艺术成就的赞美和对自身才能的自我评价。 我们看到第二句“王维远矣萧郎死”。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王维的敬仰之情。王维是唐朝著名的文人,他的诗才横溢,被世人称为“诗佛”或“诗圣”,其诗作在当时就已经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
题画竹 凤尾翛翛雨外分,武公风致少能群。 七贤最有山王达,底事延平咏五君。 注释: 凤尾翛翛(xiāo xiāo)雨外分,形容竹林中的竹子在风雨中摇曳生姿,如同凤凰尾羽般飘逸。 武公风致少能群,指武公的书法风格独特,不随波逐流。 七贤最有山王达,指历史上著名的文人七贤中有山涛,他是魏晋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与嵇康、阮籍并称为“竹林七贤”。 底事延平咏五君,指王献之对魏晋时期的五位名士(山涛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题画竹/咏画竹 京朝(京都)非素心,林壑(山间)契玄赏。 读书甘寂莫,密竹更萧爽。 冲人虎豹经,闭刀蟏蛸网。 寒梢朽不蠹,野笋苞初长。 风生回鹤梦,月出闻猿响。 如何犹恋禄,厩马存病颡。 相期结二仲,兹焉共来往。 诗句注释: 1. 京朝:京都,指朝廷。这里指的是官场。 2. 林壑:山林壑谷,指幽静的地方。 3. 契玄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描绘了一幅竹林美景。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题画竹 石涧潺潺楚江曲,上有猗猗万竿菉。 天风时来起众音,如金如玉皆无心。 萦回成文妙天下,物理相资不相假。 听之未足观有馀,春云匝地秋天虚。 我行潇湘数千里,此景随人何迤逦。 谁其图者琴川翁,造化又在生绡中。 披图忽忆旧游处,九疑如烟水东注。 译文 石涧潺潺楚江曲,山上长满了郁郁葱葱的竹子。
诗句释义: 1. 水墨饶生气 - “水墨”通常指用水墨画,这里形容画中竹子生动活泼。 2. 𥯨簩亦自风 - “𥯨”是竹的一种,“亦自风”表示这种竹子也随风而动。 3. 未能三尺节 - “三尺”古代长度单位,这里指竹子的尺寸。 4. 声入八音中 - “八音”指的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八个乐器,这里表示竹子的声音美妙,能融入各种音乐之中。 译文: 在画面上描绘的竹子,仿佛有了生命,栩栩如生
【解析】 1.题画:《题画》是写在书画上的字或画。2.此君:指竹,这里用作人称代词。3.高节:高尚的气节。4.亭亭:挺拔的样子。5.孤植:单独栽种。6.千亩阴:形容竹子茂密。7.不碍:不受拘束,不受干扰。8.青山色:青山的本色,指竹的颜色。9.赏析:此诗描绘了一幅幽雅、清丽的竹林图景,表现了诗人对高洁品格与自然美的追求和赞美之情。 【答案】 译文:这君子有高尚的品格,独自成一丛,它生长得很茂盛
注释: 题画竹:题写在画上的竹子。 谁拂鹅溪写数枝,湘江秋水使人思:谁在鹅溪旁的河边写下几枝竹子?湘江的秋水让人不禁思念。 疑真疑梦都非定,恍见空阶月冷时:怀疑是真实的,还是梦境中的?恍惚间看到空阶上月光清冷的时候。 赏析: 这首诗以“题画竹”为题,描绘了一幅画中竹子的画面,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首句“谁拂鹅溪写数枝”,描绘了画家在鹅溪边写下几枝竹子的情景。这里
这首诗的原文是: 题画竹 只见凤毛高数尺,岂知龙尾合千寻。 有时客报平安字,绿泛深杯风满林。 注释解释: - 只见凤毛高数尺,岂知龙尾合千寻:这句诗的意思是“只见凤凰尾巴高高几尺,哪里知道龙尾合有一千尺长。”凤凰是吉祥的象征,代表着美好的祝福和期待,而龙则是力量和威严的象征。诗人通过对比这两种动物,表达了对生活美好愿景的向往和期待。 - 有时客报平安字,绿泛深杯风满林
江南谁解写琅玕?后有仲昭前孟端。 自从文藻流传久,转觉丹青赏鉴难。 生绡一幅潇湘出,高堂六月冰霜寒。 玉林深处人如玉,欲往从之无羽翰。 注释: 1. 江南谁解写琅玕:江南谁能理解画竹的技法?这里的“解”是指“懂得”、“掌握”。 2. 后有仲昭前孟端:在绘画史上,有像仲昭和孟端的画家吗?这里指历史上著名的画家。 3. 自从文藻流传久:自从文学艺术的传承久远以来。 4. 转觉丹青赏鉴难:但渐渐地
【注释】 轩:窗户。种碧琅玕:栽种翠绿色的竹子。琅玕,美玉的名。林泉:泛指山水。总废:都废弃不用了。向:面对、向着。赏析:诗题“题画竹”即以画竹为题作诗,诗人在《和董传留赠》一诗中曾写到:“窗前竹影扫秋思,壁上山光入醉吟。”这里写的就是自己窗前的画竹。首句写自己曾经种植过碧琅玕一样的竹子,这一句是说,以前自己在轩窗之前种过竹子,现在虽然窗外有竹林,但已不再种植了。次句写自己欣赏着秋天的景色
注释:竹叶间露水还滴落着,林梢外寒烟尚未散。想象那沅江湘水的岸边,月明之夜佩环叮当归航来。 赏析: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七言绝句。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的景色画卷,后两句则是诗人在想象中看到的沅湘江上的夜景。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联想,展现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题画竹 渭川竹比青琅玕,蓟城欲种恨独难。 数竿潇洒忽在眼,变化叵测生毫端。 是谁好事留真迹,无乃疏狂凤池客。 沃叶犹含雨露香,癯梢不改烟云色。 玉堂画静陶幽情,苍辉绿荫交前楹。 砚池水碧动龙影,窗户风微铿玉声。 七贤林远知何处,六逸溪深可同趣。 宿凤终期紫实垂,钓鳌未截长竿去。 我有闲居十亩宽,此君安得同盘桓。 凭栏歌罢久叹息,秋气满堂生暮寒。 译文: 渭川的竹子与青琅玕相比,蓟城的竹难以生长
【注释】 渴虬:口渴的龙。迸石出:从石头里冲出来。下饮:向下饮水。清冷湍:清凉湍急的流水。想当:意即“应当”。挥洒:挥笔泼墨,指绘画。逸兴:豪放的兴致。毫端:笔头。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在观赏竹画时,看到竹子挺拔、劲健,情不自禁地赞叹不已,于是挥笔作诗,表达了他欣赏竹子的意境。全诗语言质朴,形象生动,充分体现了作者对画中竹子的深厚感情
【注释】 王子猷:晋代王右军,名羲之,善书法。子猷访戴安道事见《世说新语·简傲》。王子猷尝乘小船游于会稽山阴,闻岸上管弦甚盛,于是停船静听。良久,弟子欲起寻船,王子猷曰:“何意自沉浮?”管中窥见有一参军独在船上,便与攀谈,因留宿。后至夜月明,乃命童子执火照之,方知是戴安道也,遂与共载而行。安道问其姓名,答曰:“吾本乘兴而行,不求侣影。今夕何以相假光邪?”后王子猷为建威参军,安道为安东将军
【解析】 此诗是一首七绝。首句“美人湘北岸”,点明画中人物的身份,这位美人来自湖南的湘水之北岸,也就是湘妃。次句“翠盖倚中洲”,以竹作翠盖,用典自屈原《九歌·湘夫人》中的“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句。第三、四句写诗人观画的感受与联想。“斜日雨初歇”,描绘一幅雨过天晴的景象;“断云横未收”,写夕阳西下,晚霞映照下的乌云还没有散去。全诗以画为载体,通过画中的景色和画外的景物相衬托
潇湘春雨鹧鸪鸣,嫩筱新篁两岸生。 北土寒多无一竹,披图何限故乡情。 注释:潇湘指的是湖南一带的山水风光,这里借指画中的景色和人物。鹧鸪是一种鸟,叫声凄厉,常用来代表离别之情。嫩筱是新长的竹子,嫩绿娇小。北土寒冷,没有竹子生长。披图是指打开画卷,图中展示了家乡的景象。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天的江南水乡景象,诗人通过对画中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注释: 嶰(xiāo)谷:山谷。 何冥冥:多么阴暗啊。 萧然:萧条的样子。青琅玕(láng gān):青色的玉石,这里借指竹。 孤凤:独鸣的凤凰。 环佩声:环佩相碰发出的声音。伶伦子:古代传说中的乐官,相传为黄帝时的乐官。 遐征:远行。 吹向轩辕庭:指吹奏乐曲到黄帝的庭前。轩辕,黄帝的名号,代指黄帝。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通过描写一幅画上的竹子来抒发诗人的感慨
《题画竹》 曾见东篱立晓霜,一枝岩傍拂溪光。等闲得制伶伦管,吹落梅花几夕阳。 注释翻译赏析 诗词原文: 曾见东篱立晓霜,一枝岩傍拂溪光。等闲得制伶伦管,吹落梅花几夕阳。 注释与译文: - 曾见东篱立晓霜,一枝岩傍拂溪光。:在东边的篱笆旁站立着早晨的霜,一枝竹子靠在岩石旁边,被溪水拂过。 - 等闲得制伶伦管,吹落梅花几夕阳。:轻松获得制作乐器的技艺,随着音乐的吹奏,梅花被吹落了,黄昏时分。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竹子的诗,通过对竹子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竹子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下面我将对这首诗逐句进行解读: 君家碧疏见清影,别是一段淇园秋。 何人笔底得天趣,云是东吴夏瑞州。 瑞州胸中竹如箦,一枝一叶良可惜。 却笑萧郎技痒时,手战眼昏头雪白。 兴来雷从地中出,万箨须臾起苍壁。 翩迁彩凤羽欲堕,偃蹇青虬势安敌。 仙郎何以得此幅,邀我题诗记真迹。 醉后操觚一挥洒,不让王维有声画。 公馀坐对夜深时
【注释】 悔:后悔,遗憾。动烟霄:惊动了云霄。总得虚声太寂寥:总归是虚无缥缈的声音太过凄凉。长乐:长安,古都名。五更:古代一夜分为五更,五更为半夜。暖吹:指春风。调高巢许终何物:巢父许由,都是隐者,隐居山林。终何物:最终能算是什么呢?怨入夷齐死不消:指伯夷、叔齐,商朝末年孤竹君的两个儿子,兄弟二人在周武王伐纣时因不愿投降而饿死,被后人称为“义烈”。怨入:怨恨进入。夷齐:指伯夷、叔齐。死不消
【注释】 冉冉:柔弱的样子。古琅玕:古代的玉树,这里比喻竹子。广莫野:指广阔的原野。取之:取得它的枝叶。律筒:一种乐器。用:指演奏它。觉天下:使天下人都感到它美妙。当世:当政的人。无伦伶:没有比得上的人。谁是知音者:谁能够理解欣赏它呢?空教二帝女:白白教导两位皇帝的女儿。攀枝泪如泻:形容她们悲伤的样子。竹枝有叶叶有阴:竹枝长着叶子,也有遮荫的地方。云封嶰谷:云雾笼罩的山谷。嶰谷在湖南永州境内
解析: 1 诗句释义: - “不肯开花不趁妍”: 描述竹子不愿意开放,也不追求美丽的外观。"妍"指的是美丽,这里用来形容花朵的娇艳。 注释:这句反映了竹子的性格特点,即不随波逐流,保持自然本色。 - “萧萧影落砚池边”: 影子轻轻落在砚台旁边的池水中。"萧萧"形容风声或竹叶的声音,也暗指竹叶随风摇曳的样子。 注释:描绘了一幅宁静而优雅的画面,竹子的影子映照在水面上,增添了一份静谧之感。 -
【注释】: 年时避暑忆江乡:当年在炎热的夏天,我常想起故乡的江乡。 为爱萧萧竹一墙:因为我爱的是那一片竹林。 今日移栽纨扇上:如今我把竹子移植到我的扇子上。纨扇就是用丝绢作成的扇子。 无风无雨自生凉:没有风,没有雨,我自己就可以感到凉爽。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文人墨客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追求。诗人回忆过去的避暑生活,怀念故乡的江乡,并因为喜爱那一片竹林而常常想念。然后
【注释】 题画竹:这是一首赞美竹子的诗,以“题画”的形式出现。竹本同根生,而枝叶却有高下之分,诗人认为竹子虽异形不同态,但却同根生,同气连枝,因此,他赞扬竹子的高风亮节,鄙弃那些自命清高、妄自尊大的人。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借写竹来抒发自己的志向和情操。 首句是写竹子生长的位置。竹子生长在高山上,凌驾于云霄之上,形象地写出了竹子的傲骨,同时也表现了作者不卑不亢的性格和远大的抱负。
题画竹 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 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注释】 四十年来:指作者四十年的绘画生涯。 挥写:挥笔作画。 夜思:晚上沉思。 冗繁:繁杂,繁琐。 削尽:减去,删去。 清瘦:瘦而清爽。 画到生时是熟时:意谓画竹要抓住其生长、成熟的过程,才能画出生动的竹子。 【赏析】 《题画竹》是清代郑燮创作的一首题画诗。该诗描绘了作者画竹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