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苏吹笛最高楼,吹作大堤杨柳秋。只今青冢在湖上,不识黄云出塞愁。
和西湖竹枝词
介绍
《和西湖竹枝词》是元代诗人杨维桢的一首七言绝句,属于《西湖竹枝集》的一部分。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
- 作者介绍:
- 杨维桢是元朝著名的文学家,以其诗歌创作而闻名,被后世广泛传诵。他的诗作多以自然景观为题材,语言清新,富有生活情趣,深受人们喜爱。
诗词原文:
芳心不似蘼芜草,一任春风烂熳吹。
狮子峰头插将旗,凤凰山下草离离。
三宫去后宫门闭,恰似钱王献土时。
燕子来春雁来秋,曾见钱王衣锦游。
英雄漫说八百里,只管东西十四州。
大船槌鼓银酒缸,小船吹篴红绣窗。
鸳鸯触棹忽惊散,荷花深处又成双。
手种宜男寄去时,花开灼灼叶离离。
芳心不似蘼芜草,一任春风烂熳吹。诗词赏析:
- 意象生动:《和西湖竹枝词》中描绘了西湖的美景及四季变化,如“狮子峰头插将旗”、“三宫去后宫门闭”,以及“荷花深处又成双”,这些意象生动地勾勒出西湖的自然风光和季节变迁。
- 情感真挚:诗中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西湖美景的深情厚意。例如,“自从湖口送郎去,马上金钱不受呼”展现了离别时的不舍与哀愁。
- 哲理深长:通过对西湖风景的描述,诗人可能还融入了某种哲理或人生感悟,使得这首诗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有着更深的文化内涵和思想深度。
- 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元朝初期,社会动荡不安,但文人墨客依然保持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杨维桢身处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创作了许多反映时代风貌的作品。
- 个人情感:作为诗人,杨维桢可能对西湖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不仅在杭州期间留下了众多诗篇,而且西湖的美丽景色也深深吸引了他,使他产生了用诗歌抒发内心感受的想法。
- 文学成就:由于其出色的诗歌创作才能,杨维桢的诗作在当时就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并被汇编成集中流传开来,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
- 文化价值:
- 传承文化:《和西湖竹枝词》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元朝社会风貌、民俗风情以及文人的生活态度。
- 艺术表现:该诗在艺术上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其生动的比喻、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视角。通过这些特点,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中蕴含的美学价值及其艺术魅力。
- 社会影响:
- 传播范围:《和西湖竹枝词》因其清新脱俗的内容和雅俗共赏的特点,很快在民间广为传唱,甚至影响了其他领域的创作,如释道诗人也加入到创作竹枝词的队伍中。
- 后世反响:历代文人学者对于此诗的评论和研究不断深入,对其主题、意象、风格等方面的解读丰富了人们对这首诗的认识,增强了其文化影响力。
《和西湖竹枝词》不仅展示了杨维桢高超的写作技巧和深邃的思想情感,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让人们能够从中获得美的享受和深刻的思考。
相关推荐
小苏吹笛最高楼,吹作大堤杨柳秋。 只今青冢在湖上,不识黄云出塞愁。 注释: - 《小苏吹笛最高楼》中的“小苏”,指的是苏轼,这里通过他的名字代指诗人自己;“吹笛最高楼”则描绘了一位文人在高楼之上吹奏笛子的情景;“大堤杨柳秋”中的“大堤”泛指西湖边长长的堤岸,而“杨柳秋”则形容了秋天柳树的飘摇景象。 - “只今青冢在湖上”中的“青冢”通常指的是汉代王昭君的坟墓,位于今天的内蒙古
注释:河西女儿戴罟𦋆,意思是河西的女儿戴着罟𦋆(一种头饰)。当时生长在西湖,意思是她们当时在西湖这个地方长大。手抱琵琶作胡语,意思是她们用手抱着琵琶,唱着胡歌。记得吴中吴大姑,意思是她们还记得在吴中时遇到的大姑。 赏析:这首词描写了河西女子的风情和她们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全词以“河西女儿戴罟𦋆”开篇,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她们美丽的外表和独特的服饰。接着,词人通过描述她们在西湖边长大
注释:西子湖头,指杭州西湖。烟,形容烟雾蒙蒙。漫,白白地,随意的样子。郎,对男子的尊称。日日醉湖边,每天在湖边上饮酒作乐。青楼,古代妓院的美称。十丈,形容高耸,钩帘,即垂帘(挂帘)。画船,彩绘装饰的船只。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杭州西湖赏花观景的情景。首句描绘了湖边的景色,烟雾弥漫,花朵盛开。第二句表达了诗人每天在湖边饮酒作乐的心情。第三句描绘了女子在楼上观望的场景
【解析】 “小姑疑郎去不归,为郎打瓦复钻龟。青山尚有飞来日,不信人无相见时”意思是:小姑怀疑你外出不回来了,你回来后还要用砖块击打屋顶,还用龟壳占卜吉凶。青山还有飞来的那一天,不相信人们没有见面的时候。“阿奴采莲湖上舟,阿郎贩豆辽东州。一心愿逐东流水,流送辽东古渡头。”意思是:阿奴在湖上采莲,阿郎在辽东贩豆。只愿随同这东流的河水远走高飞,送到那辽东古渡口。此诗描写了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
注释:十三岁的姑娘们不出门,她们的父娘墓在葛山根。和她们一起的是一些年轻的女子,她们踏青去了,不去道旁的苏小坟。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十三女郎不出门、同携女伴踏青去、不上道旁苏小坟的场景,表达了对青春时光的珍惜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诗中运用了拟人化的修辞手法,将自然景物赋予了生命和情感,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有趣。同时,诗歌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某些现象,如女子被束缚在家内、缺乏自由等
注释:我来到湖边采集柴火,春天又到了春天。养蚕的人总是看到茧丝的新变化。年老的蚕不懂得人间的事务,它仍然趁着东风完成了自己的生命旅程。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春天里,人们忙着采集柴火的景象,同时通过“养蚕长见茧丝新”这一细节,展现了春天蚕丝新生的美好景象。诗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蚕和人相提并论,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蚕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体验。最后一句“犹趁东风了此身”,则寓意着无论生活如何变迁
注释:湖光照耀着我双画眉,鬓边照见了一缕丝。这是东家的女伴,已经多年未见,昨天她带着十岁的儿子来游玩。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咏物小诗,描写了作者在西湖边的美景。首句“湖光照侬双画眉”描绘出西湖的美景,湖水波光粼粼,如同女子的双眉一般美丽。次句“鬓边照见一茎丝”,则形象地描绘出女子的鬓发,如同湖面上的一根细丝一样清晰可见。三句“东家女伴多年别,昨日携来十岁儿”,则是写东家的女子已经多年未见面
【注释】 和:写诗来应和,指和作西湖竹枝词。阿侬:我。“阿”是亲昵的称呼,“侬”是吴语的自称,这里用作人称代词。黄莺:黄莺鸟的叫声,常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或声音。鹧鸪:一种鸟名,其叫声哀婉凄切,常用来表达离别之痛。 【译文】 花满苏堤酒满壶,画船日日醉西湖。阿侬(我)最苦两离别,不唱黄莺唱鹧鸪。 三月堤边柳阴阴,湖上春风似海深。游人来往多如蚁,半是南音半北音。 【赏析】
和西湖竹枝词 侬住西湖日日愁,郎船只在东江头。凭谁移得吴山去,湖水江波一处流。 注释: - 《西湖竹枝词》是元代诗人贾策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歌以西湖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 杨维桢是元代著名的文人,他曾经携妻儿到杭州居住,并写下了许多赞美西湖美景的诗篇。其中,“西湖竹枝词”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 “侬住西湖日日愁”,这句话表达了诗人每天生活在西湖边
【注释】 和:应和,相合。西湖竹枝词:即《忆王孙》,是唐代教坊曲名,也是唐以来南方流行的一种民歌。竹枝词多以男女爱情为题材。杨花飞尽荷花开,南人北人湖上来:杨柳飘落,百花开放,江南的游人到北方来。 荡舟:泛舟。黄陵曲:相传为舜帝南巡时所作。载:载着。月子:指月亮。回:指归去。 【赏析】 此诗写诗人乘舟在西湖游览,见柳绿荷红,便吟出《忆王孙》一曲,歌声嘹亮地从水面传来,又随着船儿荡漾远去
【注释】 和西湖竹枝词:用词曲的体裁写诗。竹枝词:是流行于四川、湖南等地区的民歌形式,内容多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风格朴实,语言通俗。劝郎莫向花下迷:意思是不要被花儿迷住了眼睛。劝郎莫待醉如泥:意思是不要等到喝得醉醺醺的。临行更有分明语:临走时更有着明确的叮咛。枝上流莺休乱啼:意思是让树上的黄莺别乱叫。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劝戒之词,劝诫的对象是一位爱花恋酒、贪杯好色的男子。诗中通过女子的口吻
【注释】 六桥:即西泠桥,位于杭州西湖。 弄晚风:荷花随风摇曳。 郎心似水不肯定:比喻男子的感情像江水流动,无法确定。 妾颜如花空自红:比喻女子的容颜美丽如花,只能白白地凋零。 【赏析】 这首诗是写男女情爱的。首二句点明地点和时间,写出了西湖的夜景。“弄”、“不”二字用得极妙。“郎心似水不肯定”,以江水喻人的情感之流变不定,形象地表达了男子感情的不稳定性和不可预测性,既含蓄又深刻
. 和西湖竹枝词:这是一首模仿《竹枝词》风格的诗歌,通过押韵的形式来表达作者的情感。 2. 西湖西畔上清家:描绘了一幅西湖西畔的景象,其中“上清家”可能是指某个与道教有关的家族。 3. 美人有如绿萼华:这句话描述了一位美人如同绿色的萼花(一种植物)一样美丽。 4. 七星道冠拜星斗:这句话可能是指这位美人佩戴着七星形状的头饰,并向星星致敬。 5. 万一琼台乘紫霞
注释:门前杨柳被吹得乱舞,第一桥头是第一家。骑马的郎君不要挟带弹弓,柳枝深处有只慈祥的乌鸦。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西湖景色的诗,通过描绘杨柳、桥头、柳枝和慈鸦等元素,展现了西湖的美丽景色和宁静氛围。诗人通过对这些元素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西湖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同时,诗人也借此抒发了自己的情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注释:太阳从湖面上升起,里湖的烟水开始展开,初阳台下抱着琴弹奏。夜深人静时弹完乌啼曲,明月高照在高高的台阁上。 赏析:《和西湖竹枝词》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西湖夜景图,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首句“日出里湖烟水开”,描绘了太阳从湖面上升起,里湖的水雾弥漫开来的景象;次句“初阳台下抱琴来”则写出了诗人在初阳台下弹奏琴声的情景,营造出宁静而和谐的氛围
注释:卢家是卢照邻的家,这里是说卢家的竹枝词很好。牵牛星是织女星,这里是指天上的织女。燕支水是黄河的水,银河一色秋指的是银河的颜色。 赏析:这首诗以竹枝词的形式赞美卢家竹枝词的美丽和高超的艺术成就,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追求,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注释】 雷峰港口:在杭州,是西湖中最大的港口。晚凉天:傍晚的凉风习习的天气。相唤相呼:互相呼唤着去采莲。莫为采莲:不要因为采莲而忘记了藕。月明风定:月光明亮,风也停息了。好回船:要乘船回去。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写自己傍晚在雷峰港口采莲时的情景,表现了劳动人民欢乐愉快的生活。 首句“雷峰港口晚凉天”,交代了诗人所在的地点和时间,为全诗定下了基调,渲染了气氛,奠定了感情色彩。
【注释】 ①“楼下摊钱还上楼”,指楼上的人花钱买东西,下楼后把钱还给楼下的小贩。②扶头:醉酒后头部感到发麻而扶起。③星宿:古代迷信认为天上有二十八宿星座,人的命运与这些星宿有关。④猖狂:放纵、任性的样子,此处形容心情烦躁不安。 【赏析】 《西湖竹枝词》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名作之一。此诗描绘了杭州西湖一带热闹繁华的景象。全诗语言通俗流畅,生动传神地表现了当时杭州市民的生活面貌,具有浓厚的民间风味。
注释 和西湖竹枝词:即《题西湖竹枝词》。和,同“和”。竹枝词:唐代民歌。多写男女恋爱。竹枝曲调,以三、四、五句为一组,每句七字。此诗用竹枝体,但无“迎郎”、“送郎”之意,只是写景抒情。 手种宜男寄去时:手种——亲手栽种;宜男——指寓意吉祥的人儿;寄——寄托或寄往;去时——送去之时。此句意谓亲手栽种的寓意吉祥的人儿被寄去的时候。 花开灼灼叶离离:灼灼——鲜明貌;离离——茂盛貌。此句意为花开鲜艳
诗句解读与注释 1. “与郎别久梦相思”:此句表达了与爱人离别后,梦中仍然持续的思念。这里的“别离”指的是与某人或某物的分离。 2. “不作西园蝴蝶飞”:这里用蝴蝶来比喻自己无法像蝴蝶那样自由地飞翔。可能意味着因为某种原因(如情感上的纠葛)而无法摆脱束缚,无法像蝴蝶一样自由自在。 3. “化作春深鶗鴂鸟”:这里的“鶗鴂鸟”是一种鸟类,常在春天繁殖时发出叫声,象征着春天的到来。诗人将自己化作鶗鴂鸟
【注释】 茜红裙子:一种鲜艳的红色裙衣。柳黄衣:指女子穿着浅黄色衣衫。花间采莲:在荷花盛开的池塘里采摘莲蓬,泛指游览湖光山色。荡桨(jiǎn chàn):划船。风乱吹:被风吹得四散飞扬。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西湖风光的诗。首句“茜红裙子柳黄衣”,用色彩鲜明的词语描绘了一幅绚丽的画面,让人仿佛能看到那艳丽的裙子和浅黄色的衣裳,以及那些身着这身衣裳的女子,她们如同柳树般婀娜多姿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桃花巷口春水波,梅花墓下竹枝歌。 - 注释:描述的是春天里桃花盛开的巷口和梅花盛开的墓地,同时提到“竹枝歌”,这可能指的是当地的一种歌曲或民谣,通常与当地的风俗或节日相关。 - 赏析:此句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景象,通过桃花和梅花的不同状态来表现季节的变化,同时点出了歌曲的主题,即与自然美景相关的民间艺术形式。 2. 桃花开处春光老,梅花开处月明多。 - 注释
注释: - 孤山脚下路三叉,孤山墓上好梅花。 - 不似马塍桃李树,随春供送别人家。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西湖边的风景和春天的景象。诗中通过“孤山”、“马塍”等关键词,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喜爱和赞美。同时,诗人也借此寄托了自己的情感
【注释】 潮去潮来:指潮水涨落。 复秋:又到了秋天。 钱塘江:浙江杭州的一条大河。 也似:像。 【赏析】 这是首情诗,写一个女子对一个男子的爱慕之情。全诗采用比兴手法,把女子的相思之情巧妙地寄托在自然景象之中,表达了她对爱情的坚贞和执着。诗中“钱塘江”是杭州的别名,“湖头”指西湖。女子用潮水的涨落比喻自己的相思之苦,希望郎君像潮水一般,永远不停止地追求她。 这首诗以景起,以景结,景中有情
注释:画着高髻的发簪,长长地插在鬓边,像一对乌黑色的双鸦。多是在湖船里,很少在家里。黄色衣饰的少年不认她,白日里敲开她的门来索要茶喝。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女子独自在家的生活状态。她梳着高髻,戴着长长的发簪,就像画中的双鸭一样美丽。然而,这样的生活并不自由,她很少在家,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湖船上度过。这里的“黄衣少年”可能是指她的情人或者是追求者,他们不常见面,只能在白日里通过敲门的方式来相见
【译文】 在第四桥头的第一弯,看见鱼直上玉泉山。大鱼已经追随龙飞去,只留下当年旧赐环。 【注释】 第四桥头:在西湖中苏堤东端,相传为白娘子与许仙相会的地方,又称断桥。第一湾:指第四桥头附近的湖面。玉泉:即玉河,又名龙井,是杭州市内一条著名的人工运河。留得:留传下来。当年:从前的年月。 赏析: 《西湖竹枝词》是南宋时期著名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共有四首
注释:港上的蘋蒲和翠绿色的荷叶一样齐整,凫鸥鸿雁总喜欢来栖息。劝你得意时要行乐,白苎樽前岁月易逝。 赏析:这首词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词。上片写西湖的自然风光,下片写西湖的人文景观。全词描绘了一幅优美的西湖图景
【注释】 二八:指十六岁。女儿:年轻女子。双髻:两鬓各扎两个发髻,即双鬟。丫(yā):下垂。黄金条脱:用金线织成的带子。银条纱:用银丝织成的带子。清歌:悠扬的歌声。新妆:新妆饰。茉莉花:一种香花。 【赏析】 《西湖竹枝词》是描写杭州西湖一带风光的诗。此诗以写景为主,通过写一位年轻女子的美貌和动人的歌喉,把西湖的美丽景色和人们的快乐心情表现出来。全诗语言清新,意境优美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第一句:秦皇石头三丈高,云是秦皇系船标。 翻译:秦始皇的巨石高耸入云,它仿佛是秦皇系船的标志。 赏析:诗人通过夸张的手法描绘了石头的高耸入云,暗示其历史之久和地位之重要。 2. 第二句:侬心只似系船石,莫比郎心船易摇。 翻译:我的心就像那系船的石头一样坚定,不要像你的心灵那样容易动摇。 赏析:诗人以比喻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内心坚定,不受外界影响。 3.
《和西湖竹枝词》是元代诗人贾策的一首七言绝句,通过描绘鸳鸯蝴蝶、杨柳青青等景象,表达了对远方未归郎的深情思念。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 1. 鸳鸯蝴蝶 - 这里的“鸳鸯”可能指的是鸳鸯鸟,象征着和谐与美好;而“蝴蝶”则代表着轻盈与美丽。它们在天空中自由飞翔,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2. 杨柳青青 - 杨柳翠绿的颜色,常被用来象征春天的到来。它不仅美化了环境,还寓意着生命的勃发和希望。 3.
昨夜西湖月色多,照见郎君金叵罗。 明朝江头放船去,江亭风雨奈君何。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作者与情人在西湖边赏月时的温馨场景。诗人巧妙地运用了“竹枝词”的形式,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深的情感。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和赏析: - 诗句一:昨夜西湖月色多,照见郎君金叵罗。 - 翻译:昨天晚上,西湖上的月光特别明亮,它照亮了我的情郎,他就像一盏金闪闪的灯一样。 - 注释
湖上南风六月凉,采莲惊起双鸳鸯。 妾心恰似莲心苦,郎心不似藕丝长。 此诗为元代诗人贾策所作《和西湖竹枝词》。这首诗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江南夏日的美景,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爱情的独特见解。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及赏析: 1. 湖上南风六月凉:描述了夏日湖上凉爽的气候。南风指的是从南方吹来的风,通常在夏季时更为温暖。这里的“六月”强调了时间是夏至时节。 2. 采莲惊起双鸳鸯
注释:与郎(指丈夫)情重为郎容,南北相看只两峰。请看双投桥下水,新开两朵玉芙蓉。 赏析:这是一首以物喻人的诗。全诗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夫妻之间深厚的感情。诗人巧妙地将丈夫比作两座山峰,既突出了他的高大、挺拔,又表达了妻子对他的深深眷恋。在这首诗中,作者还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和意象,如“双投桥下水”暗喻夫妻之间的恩爱,“新开两朵玉芙蓉”则形象地描绘了妻子的美丽
【注释】 ①莎草: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在水边或湿地里,其茎细长,叶子细长如带。齐:茂盛、茂密的意思。 ②钱塘江头:今称钱塘江口,是杭州的门户。 ③女儿:指少女。 ④月子:即月亮。 ⑤团团:满圆、明亮的样子。 ⑥褐衣:褐色上衣。古代衣服颜色以黑、青、赤、黄、白为正色,其中以黑色为主,而褐色为次。褐衣指粗布衣裳,代指贫苦人家的女子。 ⑦双双:成双成对的样子。此处形容蝴蝶飞舞的样子。 ⑧赏析
小姑女儿住在里湖,年纪才十八岁十三余。自从送郎从湖口出发,马上不让钱和银不受呼。 湖中采菱菱刺长,芡头新剥掌中藏。 掌中芡子眼中泪,化作鲛珠来遗郎。 注释: 1. 小姑女儿:指小姑(年轻的女子)。 2. 住里湖:住在里湖(地名)。 3. 十八十三馀:年龄十八三岁多。 4. 湖口:湖泊的入口或者出口。 5. 不受呼:不接受贿赂或礼物。 6. 掌中芡子眼中泪:比喻思念之情深如泪水。 7. 鲛珠
【注】竹枝词:古体诗,源于巴渝(今重庆一带),是民歌的一种体裁。多用七言绝句形式,以七字句居多。 郎身轻似江上篷:比喻丈夫身体轻快,像船帆一样在水上漂荡。 昨日南风今北风:昨天的东南风,今天的西北风。形容天气多变。 妾身重似七宝塔:比喻妻子身材肥胖,像宝塔一样沉重。 南高峰对北高峰:指杭州西湖南北两高峰相对。 赏析:这是一首情意绵绵的咏物小诗。前两句写郎身轻捷,如帆行水上;后两句写妻身胖大
【注释】 1. 棹:船桨。 2. 双头莲子:荷花与菱叶上的水珠。 3. 不同种:品种不同,生长环境也不同。 4. 蝴蝶、蜻蜓:昆虫,在荷花上翩翩起舞。 5.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西湖的美景和自然生物的和谐共存,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译文: 在船头新月如眉,折得荷花与菱叶的水珠归。荷花与菱叶虽品种不同,却共同生长于水中。蝴蝶与蜻蜓自由自在地飞舞。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西湖景色的诗
【注释】: 阿侬: 古代女子的自称,这里指作者自己。 红颊腮: 形容脸庞如朝霞般鲜艳美丽。 【赏析】: 《题诗秋叶手新裁》是南宋词人张炎的作品。这首词描写了一幅美丽的江南秋景图,抒发了词人对西湖美景的无限向往之情。全词以“题诗”为线索,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西湖美景的赞美,表达了词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题诗秋叶手新裁”,起句即写秋日之景,秋天到来时,树叶开始凋零
注释:第一座桥边的第一户人家,是卖瓜皮船的船夫送我琵琶。虽然我是良家女子,但当年并非苏小之妻。 赏析:这是一首写与恋人离别的诗作。诗人通过描述自己从桥头到桥边的行程,以及与恋人分别的场景,表达了对恋人深深的眷恋之情。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风气的败坏,卖瓜皮船的船夫竟然敢在如此高雅的环境中送琵琶,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离别的画面,让人读后感同身受
【注释】 日出:太阳初升。放船:把船放到水中。 流:顺水而行。 日落:太阳下山。 浪打头:浪花冲击船头。 郎:你。 移向:搬到。 侬家:我家门口。 杨柳青青:杨柳枝青青,指柳树发新芽。堪系舟:可以停船。 【赏析】 这是一首写情的小词。上片写景,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西湖风光图;下片抒情,表达了对情人的深情厚意以及希望早日与情人团聚的愿望。全诗以景衬情,情景交融,委婉含蓄地表达了男女间微妙的感情
和西湖竹枝词 北高峰头望夫婿,西子湖畔情意绵 脂塘水腥波荡漾,莫将西子比西湖 诗句释义与分析 1. 北高峰头望夫婿:此句表达了诗人在北高峰上远望的场景。北高峰作为地理位置的标识,象征着诗人对远方之人的思念与牵挂。 2. 西子湖畔情意绵:“西子湖畔”通常指代西湖,“情意绵”则形容情感的深远与绵长。此处通过对比西湖的自然美景,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内心的柔情与不舍。 3. 脂塘水腥波荡漾
湖头春满藕花香,夜深何处有鸣榔。 郎来打鱼三更里,凌乱波光与月光。 逐句释义及赏析: 1. “湖头春满藕花香”:这句描绘了春天湖边的景色,满园的荷花散发出阵阵芳香。 2. “夜深何处有鸣榔”:在深夜时分,还能听到船工敲击渔鼓(一种打击乐器)的声音。 3. “郎来打鱼三更里”:这里的“郎”指的是打鱼的人,他在这个时间去捕鱼。 4. “凌乱波光与月光”:描述的是波光与月光交织在一起的景象
注释:淡黄色的裙子,金色镶边的衣衫。长长的发髻垂在肩头,短而精致的凤形发簪。不愿意到燕京嫁给官员,宁愿在江南花枝草蔓中生活。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女子的词,通过描绘女子的服饰、发型和生活态度,展现了她的个性和情感。首句“淡黄裙子缕金衫”,描绘了女子穿着淡黄色的裙子,衣服上镶着金色的边,显得华贵而美丽。第二句“长髻垂肩短凤簪”,则描绘了女子的长发被束成发髻,垂在双肩,用短而精致的凤形发簪点缀
注释:郎君的书信在前月发往京城,燕子来时当到家。记得去年裁制白苎裙,郎君系马石榴花下。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怀念妻子的佳作,通过回忆与妻子分离时的情景,表达了对妻子深深的思念之情。 首句“郎书前月发京华”,描绘了郎君书信在月光下发往前京的情景。这里的“京华”指的是京城,象征着远方和离别。同时,“前月”也暗示了时间是在春天,因为春天是燕子南飞的季节。 “燕子来时当到家”,描绘了燕子南飞归来的场景
诗句原文: 初三月子似弯弓,照见花开月月红。月里蟾蜍花上蝶,怜渠不到断桥东。 译文注释: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西湖的景色与自然生物。"初三月"指的是农历初三,通常为弯月形状,诗人通过这种形态的月亮比喻其明亮如弓的形状,生动地表现了月亮的轮廓。接着,诗中描述了花朵在月光下呈现出红色的景象。最后,诗人以"不见"来表达自己对某物或某人的深深眷恋,同时也表达了一种无奈的情感,即无法见到心仪之人。
翠柳黄莺金缕衣,海棠红觜两相思。 宾郎本是薄情鸟,独要阿侬呼画眉。 【注释】 - 翠柳:指绿色的柳树 - 黄莺:黄色的莺鸟 - 金缕衣:用金色丝线制成的衣服 - 海棠红觜:海棠花的鲜红小嘴 - 两相思:彼此相互思念 - 宾郎:这里指的是男子 - 薄情鸟:无情无义的鸟 - 阿侬:我的意思 - 呼画眉:呼唤画眉鸟的声音 【赏析】
湖水波光里,女儿轻舟荡。 三三两两划,百花洲上赏。 双蝶舞花间,不觉入人妆。 不知玉搔头,已飞上她旁。 赏析: 此诗描绘了湖中女儿在泛舟游玩时所见美景及所感。诗意表达的是,湖中的女船夫们在荡桨时被两岸的景色吸引,特别是那花丛中翩翩起舞的蝴蝶,使得她们分心欣赏,而忘记了自己的打扮。诗句通过生动的画面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一个宁静、美丽又略带俏皮的湖光山色,让读者仿佛也置身于那片美丽的花海之中
戴胜降时桑叶青,梨花开处近清明。狂夫归来未有信,蝴蝶作团飞上城。 注释:在戴胜飞落的时候,桑树的叶子是青色的,而梨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清明时节。那个放荡不羁的人回来了却没有带来任何的消息,只见到成群的蝴蝶在城墙上飞舞。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湖边景象。诗人通过色彩鲜明的服饰和生动的动作,展现了采莲女子的生活场景。“茜红裙子柳黄衣”一句,不仅色彩对比鲜明,而且通过服饰的描写
【注释】 ①楼船:指船上的歌舞。儿女:指船上的歌女,这里泛指歌妓。莲心:莲子。绾双螺:用丝线把莲花的莲子串起来,做成首饰。潇潇:形容风声。奈尔:你。 【译文】 楼上的歌舞女郎在傍晚时唱歌,莲子结子做成双环系在头发上。湖水潇潇洒洒,湖上的月亮又白又亮,可惜你湖中之夜那么凉啊! 【赏析】 此诗为一首情歌。诗人以“楼船”起兴,写船上歌舞女郎在傍晚时的歌唱。“楼船”,泛指水上的歌女;“儿女”,指歌女
柳枝袅袅柳花飞,一种春风有是非。 柳枝插地根到底,花飞出树几时归。 【注释】 袅袅:柔软的样子。柳枝:指柳树的枝条。 柳花:柳树的花,又称柳絮。 一种:一种情况。 是非:好坏,对错。 根:指地下的主干或主根。 几时:多久,什么时候。 归:返回,归来。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绘春天柳枝和柳花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于春天的喜爱之情。 首句“柳枝袅袅柳花飞”
《和西湖竹枝词》 郎马青骢新凿蹄,临行更赠锦障泥。 劝郎莫系苏堤柳,好踏新沙宰相堤。 【注释】: - 郎: 对男子的敬称。 - 青骢: 青色的马,常用以形容马匹颜色鲜艳。 - 新凿蹄: 新的马蹄。 - 锦障泥: 一种古代战马使用的护膝。 - 苏堤: 位于杭州西湖边,是一条美丽的长堤。 - 宰相堤: 指西湖中的白堤,又称“白沙堤”、“断桥残雪”,是西湖十景之一,也是历史上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
【注释】 楼船:指游船上。女儿:泛指歌女,即乐妓。莲心结子:莲子生在莲蓬里,像心形的,故称。绾双螺:绾,系;双螺,指发髻上两个环形的饰物,即花钗。湖水:泛指湖中水。萧萧:形容风声或树叶、树枝等飘荡的声音。奈:无奈。此:指湖中的凉夜。何:怎么,怎样。 【赏析】 《和西湖竹枝词》是唐代诗人王建的组诗作品。这是其中的第一首。全诗四句,每句七个字,押韵平仄相间,音调和谐。前两句写歌女在湖船上演唱时的情态
注释: 采莲人天天在湖水的边上采摘莲藕,阳光下的湖水清澈明亮。东风吹过湖面,带来了雨意,但江上的花朵却让人感到愁绪满怀,好像在思念远在他乡的人。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采莲人每天在湖边劳作的场景以及他们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诗中通过对比“白日”和“青春”以及“江花”和“未归”来表达诗人对故乡、亲友的深切思念。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注释: 西湖游子那得愁?美人日日狎春游。 注释:在西湖边游玩的人怎么会有愁呢?美丽的姑娘天天与春风约会,游玩。 为人歌舞劝人酒,不信春风能白头。 注释:替别人唱歌跳舞劝酒,不相信春风能使人白了头发。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讽刺诗,诗人通过描绘西湖游子和美人的欢乐生活,表达了他们对于世俗生活的不满和对于美好时光的留恋,同时也表达了对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感慨。全诗语言生动形象,富有生活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