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西湖竹枝词

小苏吹笛最高楼,吹作大堤杨柳秋。只今青冢在湖上,不识黄云出塞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西湖竹枝词》是元代诗人杨维桢的一首七言绝句,属于《西湖竹枝集》的一部分。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杨维桢是元朝著名的文学家,以其诗歌创作而闻名,被后世广泛传诵。他的诗作多以自然景观为题材,语言清新,富有生活情趣,深受人们喜爱。
  1. 诗词原文
    芳心不似蘼芜草,一任春风烂熳吹。
    狮子峰头插将旗,凤凰山下草离离。
    三宫去后宫门闭,恰似钱王献土时。
    燕子来春雁来秋,曾见钱王衣锦游。
    英雄漫说八百里,只管东西十四州。
    大船槌鼓银酒缸,小船吹篴红绣窗。
    鸳鸯触棹忽惊散,荷花深处又成双。
    手种宜男寄去时,花开灼灼叶离离。
    芳心不似蘼芜草,一任春风烂熳吹。

  2. 诗词赏析

  • 意象生动:《和西湖竹枝词》中描绘了西湖的美景及四季变化,如“狮子峰头插将旗”、“三宫去后宫门闭”,以及“荷花深处又成双”,这些意象生动地勾勒出西湖的自然风光和季节变迁。
  • 情感真挚:诗中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西湖美景的深情厚意。例如,“自从湖口送郎去,马上金钱不受呼”展现了离别时的不舍与哀愁。
  • 哲理深长:通过对西湖风景的描述,诗人可能还融入了某种哲理或人生感悟,使得这首诗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有着更深的文化内涵和思想深度。
  1. 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元朝初期,社会动荡不安,但文人墨客依然保持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杨维桢身处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创作了许多反映时代风貌的作品。
  • 个人情感:作为诗人,杨维桢可能对西湖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不仅在杭州期间留下了众多诗篇,而且西湖的美丽景色也深深吸引了他,使他产生了用诗歌抒发内心感受的想法。
  • 文学成就:由于其出色的诗歌创作才能,杨维桢的诗作在当时就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并被汇编成集中流传开来,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
  1. 文化价值
  • 传承文化:《和西湖竹枝词》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元朝社会风貌、民俗风情以及文人的生活态度。
  • 艺术表现:该诗在艺术上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其生动的比喻、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视角。通过这些特点,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中蕴含的美学价值及其艺术魅力。
  1. 社会影响
  • 传播范围:《和西湖竹枝词》因其清新脱俗的内容和雅俗共赏的特点,很快在民间广为传唱,甚至影响了其他领域的创作,如释道诗人也加入到创作竹枝词的队伍中。
  • 后世反响:历代文人学者对于此诗的评论和研究不断深入,对其主题、意象、风格等方面的解读丰富了人们对这首诗的认识,增强了其文化影响力。

《和西湖竹枝词》不仅展示了杨维桢高超的写作技巧和深邃的思想情感,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让人们能够从中获得美的享受和深刻的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