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 · 第二十四回 · 醉金刚轻财尚义侠 痴女儿遗帕惹相思

话说林黛玉正自情思萦逗,缠绵固结之时,忽有人从背后击了一掌,说道:“你作什么一个人在这里?”林黛玉倒唬了一跳,回头看时,不是别人,却是香菱。林黛玉道:“你这个傻丫头,唬我这么一跳好的。你这会子打那里来?”香菱嘻嘻的笑道:“我来寻我们的姑娘的,找他总找不着。你们紫鹃也找你呢,说琏二奶奶送了什么茶叶来给你的。走罢,回家去坐着。”一面说着,一面拉着黛玉的手回潇湘馆来了。果然凤姐儿送了两小瓶上用新茶来。林黛玉和香菱坐了。况他们有甚正事谈讲,不过说些这一个绣的好,那一个刺的精,又下一回棋,看两句书,香菱便走了。不在话下。
如今且说宝玉因被袭人找回房去,果见鸳鸯歪在床上看袭人的针线呢,见宝玉来了,便说道:“你往那里去了?老太太等着你呢,叫你过那边请大老爷的安去。还不快换了衣服走呢。”袭人便进房去取衣服。宝玉坐在床沿上,褪了鞋等靴子穿的工夫,回头见鸳鸯穿着水红绫子袄儿,青缎子背心,束着白绉绸汗巾儿,脸向那边低着头看针线,脖子上戴着花领子。宝玉便把脸凑在他脖项上,闻那香油气,不住用手摩挲,其白腻不在袭人之下,便猴上身去涎皮笑道:“好姐姐,把你嘴上的胭脂赏我吃了罢。”一面说着,一面扭股糖似的粘在身上。鸳鸯便叫道:“袭人,你出来瞧瞧。你跟他一辈子,也不劝劝,还是这么着。”袭人抱了衣服出来,向宝玉道:“左劝也不改,右劝也不改,你到底是怎么样?你再这么着,这个地方可就难住了。”一边说,一边催他穿了衣服,同鸳鸯往前面来见贾母。
见过贾母,出至外面,人马俱已齐备。刚欲上马,只见贾琏请安回来了,正下马,二人对面,彼此问了两句话。只见旁边转出一个人来,“请宝叔安”。宝玉看时,只见这人容长脸,长挑身材,年纪只好十八九岁,生得着实斯文清秀,倒也十分面善,只是想不起是那一房的,叫什么名字。贾琏笑道:“你怎么发呆,连他也不认得?他是后廊上住的五嫂子的儿子芸儿。”宝玉笑道:“是了,是了,我怎么就忘了。”因问他母亲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红楼梦》第二十四回“醉金刚轻财尚义侠 痴女儿遗帕惹相思”描绘了宝玉与黛玉、香菱之间细腻而复杂的情感纠葛,同时也展示了贾府中人物间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封建礼教的束缚

这一章节不仅通过宝玉对黛玉的微妙情感描写,展现了贾宝玉性格中的多面性,还深刻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女性角色的困境。黛玉的落泪和香菱的轻击,都体现了她俩在宝玉心中的重要位置。同时,这一情节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女性地位和婚姻制度的严格限制,以及女性在这样的制度下所承受的精神压力和身体束缚。

贾芸的故事则进一步揭示了贾府内部的权谋斗争和政治腐败,他试图通过向母舅卜世仁行贿获取冰片麝香,以支持凤姐的政治活动,但最终遭到拒绝,这反映了贾家内部权力斗争的残酷和复杂性。

从文学角度来看,这一回节通过生动的场景和丰富的细节描写,构建了一个立体的人物形象,并展示了曹雪芹卓越的艺术才能。如“醉金刚”一节,通过描述宝玉与鸳鸯之间的互动,突出了他轻佻的性格特点,同时也暗示了他对封建礼教的不满。这些细节的描写使得整个故事情节更加丰富和引人入胜。

这一章节在文化研究上也有重要价值。它不仅是研究清代文学作品的重要文本,也是理解中国古代家庭伦理和社会结构变迁的窗口。通过分析这一章的内容,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中国的文化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同时,它也为现代读者提供了反思传统与现代之间冲突和融合的可能性。

第二十四回“醉金刚轻财尚义侠 痴女儿遗帕惹相思”是《红楼梦》中极为重要的一章,它不仅呈现了丰富的人物形象和深刻的情感纠葛,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社会和人性的深刻洞察。通过对这一章节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红楼梦》的艺术魅力和文化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