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 · 第七十一回 · 嫌隙人有心生嫌隙 鸳鸯女无意遇鸳鸯

话说贾政回京之后,诸事完毕,赐假一月在家歇息。因年景渐老,事重身衰,又近因在外几年,骨肉离异,今得晏然复聚于庭室,自觉喜幸不尽。一应大小事务一概益发付于度外,只是看书,闷了便与清客们下棋吃酒,或日间在里面母子夫妻共叙天伦庭闱之乐。
因今岁八月初三日乃贾母八旬之庆,又因亲友全来,恐筵宴排设不开,便早同贾赦及贾珍贾琏等商议,议定于七月二十八日起至八月初五日止荣宁两处齐开筵宴,宁国府中单请官客,荣国府中单请堂客,大观园中收拾出缀锦阁并嘉荫堂等几处大地方来作退居。二十八日请皇亲附马王公诸公主郡主王妃国君太君夫人等,二十九日便是阁下都府督镇及诰命等,三十日便是诸官长及诰命并远近亲友及堂客。初一日是贾赦的家宴,初二日是贾政,初三日是贾珍贾琏,初四日是贾府中合族长幼大小共凑的家宴。初五日是赖大林之孝等家下管事人等共凑一日。自七月上旬,送寿礼者便络绎不绝。礼部奉旨:钦赐金玉如意一柄,彩缎四端,金玉环四个,帑银五百两。元春又命太监送出金寿星一尊,沉香拐一只,伽南珠一串,福寿香一盒,金锭一对,银锭四对,彩缎十二匹,玉杯四只。余者自亲王驸马以及大小文武官员之家凡所来往者,莫不有礼,不能胜记。堂屋内设下大桌案,铺了红毡,将凡所有精细之物都摆上,请贾母过目。贾母先一二日还高兴过来瞧瞧,后来烦了,也不过目,只说:“叫凤丫头收了,改日闷了再瞧。”
至二十八日,两府中俱悬灯结彩,屏开鸾凤,褥设芙蓉,笙耧鼓乐之音,通衢越巷。宁府中本日只有北静王、南安郡王、永昌驸马、乐善郡王并几个世交公侯应袭,荣府中南安王太妃,北静王妃并几位世交公侯诰命。贾母等皆是按品大妆迎接。大家厮见,先请入大观园内嘉荫堂,茶毕更衣,方出至荣庆堂上拜寿入席。大家谦逊半日,方才入席。上面两席是南,北王妃,下面依叙,便是众公侯诰命。左边下手一席,陪客是锦乡侯诰命与临昌伯诰命,右边下手一席,方是贾母主位。邢夫人王夫人带领尤氏凤姐并族中几个媳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红楼梦》中的第七十一回“嫌隙人有心生嫌隙,鸳鸯女无意遇鸳鸯”描绘了贾府中邢夫人对凤姐的不满与赵姨娘挑唆之间的嫌隙逐渐升级,以及鸳鸯偶然间与贾赦相遇的故事。这一章节不仅揭示了人物性格和命运的微妙变化,也反映了封建大家庭内部的复杂人际关系和矛盾冲突。

这一部分的叙述首先展示了贾府中贾母、贾政等长辈的生活状态和心态,特别是贾政因学差而未能立即回家,展现了贾府内部尊卑秩序及亲情疏离的一面。紧接着,通过贾政的口述,读者得知他即将面圣复命,并享受了一段难得的家庭聚会时光。这段内容为后续贾政在京城受到排挤和冷落提供了背景,也为后续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

邢夫人因为赵姨娘的挑唆而对凤姐心生不满,这种不满转化为了实际行动。邢夫人在贾母面前表达了对凤姐的不喜,这种情绪直接影响到了她与其他女性如王夫人的关系。这一转变不仅是对封建礼教中性别角色的一种讽刺,也反映了封建社会女性地位的困境。

随后的故事转向邢夫人的日常活动,她沉迷于书籍和清客们的下棋吃酒之中,将家事完全交给其他亲戚处理。这种态度加剧了家族内的不和谐。同时,赵姨娘利用这些机会不断向邢夫人挑拨是非,使得原本就紧张的家庭关系进一步恶化。

在这一章节的高潮部分,描述了邢夫人在贾母面前表达对凤姐的不满,以及她因赵姨娘的挑唆而产生的气恼。这不仅揭示了邢夫人的性格缺陷,更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女性的悲剧命运。

故事以邢夫人对凤姐的恶感结束,同时也为鸳鸯与贾赦的偶遇埋下伏笔。鸳鸯无意中遇到贾赦,这既是一种巧合,也是一种象征,暗示着贾家内部的复杂关系和未来可能出现的种种变故。

第七十一回“嫌隙人有心生嫌隙,鸳鸯女无意遇鸳鸯”是《红楼梦》中一个重要的情节,它不仅仅讲述了贾府中的一系列事件,更是对封建社会中妇女地位的深刻探讨。这一章节通过对邢夫人、凤姐、赵姨娘等人物性格和行为的描绘,展示了封建大家庭内部的复杂关系和矛盾冲突,揭示了人性中的贪婪、嫉妒、猜忌和仇恨等负面因素,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封建社会的深刻批判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