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书》曰“乃同律度量衡”,所以齐远近,立民信也。自伏羲画八卦,由数起,至黄帝、尧、舜而大备。三代稽古,法度章焉。周衰官失,孔子陈后王之法,曰:“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举逸民,四方之政行矣。”汉兴,北平侯张苍首律历事,孝武帝时乐官考正。至元始中,王莽秉政,欲耀名誉,征天下通知钟律者百余人,使羲和刘歆等典领条奏,言之最详。故删其伪辞,取正义著于篇。
一曰备数,二曰和声,三曰审度,四曰嘉量,五曰权衡。参五以变,错综其数,稽之于古今,效之于气物,和之于心耳,考之于经传,咸得其实,靡不协同。
数者,一、十、百、千、万也,所以算数事物,顺性命之理也。《书》曰:“先其算命。”本起于黄钟之数,始于一而三之,三三积之,历十二辰之数,十有七万七千一百四十七,而五数备矣。其算法用竹,径一分,长六寸,二百七十一枚而成六觚,为一握。径象乾律黄钟之一,而长象坤吕林钟之长。其数以《易》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九,成阳六爻,得周流六虚之象也。夫推历生律制器,规圜矩方,权重衡平,准绳嘉量,探赜索隐,钩深至远,莫不用焉。度长短者不失毫厘,量多少者不失圭撮,权轻重者不失黍累。纪于一,协于十,长于百,大于千,衍千万,其法在算术。宣于天下,小学是则。职在太史,羲和掌之。
声者,宫、商、角、徵、羽也。所以作乐者,谐八音,荡涤人之邪意,全其正性,移风易俗也。八音:土曰埙,匏曰笙,皮曰鼓,竹曰管,丝曰弦,石曰磬,金曰钟,木曰祝。五声和,八音谐,而乐成。商之为言章也,物成孰可章度也。角,触也,物触地而出,戴芒角也。宫,中也,居中央,畅四方,唱始施生,为四声纲也。徵,祉也,物盛大而繁祉也。羽,宇也,物聚臧,宇覆之地。夫声者,中于宫,触于角,祉于徵,章于商,宇于羽,故四声为宫纪也。协之五行,则角为木,五常为仁,五事为貌。商为金,为义,为言;徵为火,为礼,为视;羽为水,为智,为听;宫为土,为信,为思。以君、臣、民、事、物言之,
汉书 · 志 · 律历志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汉书·志·律历志上》是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一部古代历史文献,记录了中国古代的律历制度、天文历法等内容。这部作品不仅反映了古代中国对天文历法的重视,也展现了古人对时间、空间和宇宙秩序的认知与探索。下面是对该作品的具体介绍:
- 历史背景:《汉书·志·律历志上》成书于东汉时期,这是在王莽秉政时期,当时王莽试图通过推广新的律历制度来提升自己的政治形象和社会影响力。据传他征召了数百名精通钟律的人,并让他们详细地报告了自己的研究成果。
- 内容概述:《汉书·志·律历志上》分为四个部分:“备数”、“和声”、“审度”和“嘉量”,这些部分分别涉及律的标准化、声音的和谐、度量衡的准确性以及重量和容量的精确性。这些内容的整理和记载,为后人理解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 科学价值: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整理,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古代中国人对时间和空间的理解及其在技术层面上的追求。例如,古代中国的律历制度对于农业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秩序的维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文化意义:《汉书·志·律历志上》不仅仅是一部关于科技的历史文献,它还反映了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和哲学思想。例如,伏羲画八卦的故事就体现了中国古代对数字和宇宙规律的认识。
- 学术影响:这部作品对后世的影响深远。它不仅是研究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重要文献,也是了解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的重要资料。学者们通过解读《汉书·志·律历志上》,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的科技水平和社会结构。
- 阅读建议:由于《汉书·志·律历志上》包含了大量关于古代科技和历史的专业知识,读者在阅读时应当做好充分的准备,查阅相关资料和注解,以便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内容。同时,考虑到作品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点,读者还应当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和文化素养。
《汉书·志·律历志上》是一部内容丰富、学术价值高的历史文献,它不仅记录了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也反映了古人对自然世界的认识和尊重。对于有兴趣探究古代中国文化和历史的读者来说,这部作品无疑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