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何,沛人也。以文毋害为沛主吏掾。高祖为布衣时,数以吏事护高祖。高祖为亭长,常佑之。高祖以吏繇咸阳,吏皆送奉钱三,何独以五。秦御史监郡者,与从事辩之。何乃给泗水卒史事,第一。秦御史欲入言征何,何固请,得毋行。
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尝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得秦图书也。
初,诸侯相与约,先入关破秦者王其地。沛公既先定秦,项羽后至,欲攻沛公,沛公谢之得解。羽遂屠烧咸阳,与范增谋曰:“巴、蜀道险,秦之迁民皆居蜀。”乃曰:“蜀汉亦关中地也。”故立沛公为汉王,而三分关中地,王秦降将以距汉王。汉王怒,欲谋攻项羽。周勃、灌婴、樊哙皆劝之,何谏之曰:“虽王汉中之恶,不犹愈于死乎?”汉王曰:“何为乃死也?”何曰:“今众弗如,百战百败,不死何为?《周书》曰‘天予不取,反受其咎’。语曰‘天汉’,其称甚美。夫能诎于一人之下,而信于万乘之上者,汤、武是也。臣愿大王王汉中,养其民以致贤人,收用巴、蜀,还定三秦,天下可图也。”汉王曰:“善。”乃遂就国,以何为丞相。何进韩信,汉王以为大将军,说汉王令引兵东定三秦。语在《信传》。
何以丞相留收巴、蜀,填抚谕告,使给军食。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侍太子,治栎阳。为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计户转漕给军,汉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上以此剸属任何关中事。
汉三年,与项羽相距京、索间,上数使使劳苦丞相。鲍生谓何曰:“今王暴衣露盖,数劳苦君者,有疑君心。为君计,莫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上益信君。”于是何从其计,汉王大说。
汉五年,已杀项羽,即皇帝位,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不决。上以何功最盛,先封为酂侯,食邑八千户。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兵,多者百余战,少者
汉书 · 传 · 萧何曹参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汉书·传·萧何曹参传》是一篇记载西汉初年两位著名宰相萧何和曹参的传记文学作品。下面将深入地探讨这部作品:
作者简介:萧何,字敬侯,沛县丰邑人,秦朝时任沛县的主吏,与曹参一样,都是县中的豪长。萧何通晓法律文书,担任沛县县令手下主管文字工作的刀笔吏,因其才能被高祖刘邦赏识,最终成为汉朝的丞相。
政治成就:在楚汉相争期间,萧何为刘邦提供了重要的战略建议,并守关中支持前线,对汉朝的建立和初期治理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萧何推行“与民休息”的政策,稳定了社会经济基础。
人物形象:曹参,字敬伯,沛县人,他接替了萧何担任丞相后,所有事务都未发生大的变更,体现了他的稳重和谨慎。曹参以忠厚长者的形象示人,选拔人才时注重实际能力和道德品质,不拘泥于形式。
《汉书·传·萧何曹参传》不仅记录了两位历史名人的政治生涯和贡献,还反映了西汉初期的政治格局和社会风貌。通过对这篇文献的学习和研究,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和文化,同时对于现代社会仍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