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嫂叔不亲授,长幼不比肩。
劳谦得其柄,和光甚独难。
周公下白屋,吐哺不及餐。
一沐三握发,后世称圣贤。
君子行
介绍
《君子行》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曹植作的一首诗,开头四句流传久远:“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注解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经过瓜田时,不要弯腰提鞋子;走在李树下面,不要举手整理帽子,免得别人怀疑你偷瓜摘李子。借以说明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避开容易发生嫌疑的地方。《北史·袁聿修传》:“瓜田李下,古人所慎。愿得此心,不贻厚责”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白屋:即贫家的住所。指房顶用白茅覆盖,或木材不加油漆叫白屋。
一沐三握发:《史记·鲁周公世家》“一沐三握发”作“一沐三捉发”。握发吐哺,就是从“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简化而来。意思是,洗一次头,要三次握住头发,中止洗头来接待士人。吃一顿饭,要三次把食物吐出来,来回答士人的问题。这种现象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周公勤于政事,寝食不安;二是周公礼贤下士,接待贤士特多。后世常以此形容求才殷切,礼贤下士,争取人才。如《后汉书·马援传》载,马援对公孙述不礼贤下士不满,对同伴说:“天下雄雌未定,公孙(述)不吐哺走迎国士,与图成败,反修饰边幅,如偶人形。此子何足久稽天下士乎?”亦或以此说明勤劳国事。如王充《论衡·书解篇》:“文王日昃不暇食,此谓演《易》而益卦。周公一沐三握发,为周改法而制。”说他们虽然极忙,还能著书一立说。三国曹植《君子行》:“周公下白屋,吐哺不及餐,一沐三握发,后世称圣贤。”曹操也有“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诗句。后人称吐握、吐哺、吐哺握发、握发吐哺,都是从这一典故引出的不同说法。
相关推荐
君子行 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嫂叔不亲授,长幼不比肩。 劳谦得其柄,和光甚独难。 周公下白屋,吐哺不及餐。 一沐三握发,后世称圣贤。 赏析: 1. 首句“君子防未然” - 寓意:这句诗表达了君子应该具备的前瞻性思维和预防意识。 - 分析:通过比喻和寓言的形式,诗人曹植借此强调了在面对可能的风险和冲突时,应采取主动预防而非被动应对的态度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自然现象与人的行为之间的关系。下面是对每句的翻译和赏析: 1. 天道夷且简,人道险而难。 - 译文:自然的法则简洁明了,人类社会的规则却复杂艰难。 - 注释:夷代表平坦无阻碍,简代表简单易懂;险代表危险困难,难代表难以理解。 - 赏析:这里作者通过对比自然法则的简单与人类社会规则的复杂,暗示了人类社会中道德、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种种难题。 2. 休咎相乘蹑,翻覆若波澜。 -
【注释】 君子:指有道德的人,此处泛指有志于治国的人;良御:良马,此处以良马喻贤者;惑:迷惑,这里是说良马能够辨别燕楚两地的风土人情;妙察:精妙地观察;乱渑淄(mén zhī):比喻纷乱的局势。渑池和齐国都位于战国时期,这里用来借指当时的乱世;堤倾:堤坝倒塌;由漏壤:因为土壤松散;垣隙:围墙的缝隙;自危基:自己处于危险之地;嚣途:喧嚣的道路;或:有时;妄践:轻率地践踏;党议:结党营私的言论或议论
注释:君子心怀美玉,不让它蒙受尘埃;悠闲地生活在子云阁中,却感到孤单寂寞。我感谢你,像管窥天一样浅陋,实在可悲。 赏析:这首诗以赞美君子的高洁品质和清高气节为主题,通过描绘君子的生活环境和心境,表达了对君子的崇敬之情。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哲理性和启示性,是一首很好的诗歌作品
诗句释义与翻译: 1. “画野依德星” - 这句诗意味着在绘制或描述一个地区时,应当以道德和德行作为基础和指导。在这里,“德星”象征着道德的光辉,指引着正确的方向。 2. “开廛对廉水” - “开廛”指开店,“对廉水”即面对清泉。此句意喻商业活动中应持清廉之态,正直不阿,如同面对清澈的水流。 3. “接越称交让” - 这表达了一种超越自我、乐于奉献的美德。"接越"可能指的是跨越界限
诗句:君子慎所履,小人多所疑。 译文: 君子应当谨慎行事,不陷入嫌疑之地;小人则往往被怀疑。 注释: 1. “君子”:这里指的是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2. “慎所履”:小心地行走,谨慎地行动,避免陷入不必要的麻烦或误会。 3. “小人”:这里指的是品质低下、行为不端的人。 4. “多所疑”:经常被怀疑,容易受到误解或攻击。 赏析: 此诗通过对比君子与小人的行为准则
【注释】 圣人:这里指理想中的圣明之君。 麟龙:传说中吉祥的禽兽,常用来比喻祥瑞。 梧桐:古乐府《孔雀东南飞》中有“愿得柳枝无重折,愿得梧琴弹三遍。”梧桐高耸,凤凰栖息,用以比喻贤才。 古之有君子:古代的有德行的人。 行藏以时:行事应顺应时代。 苟进不如此:如果进取没有这样高尚。 退不如此:退隐也没有这样高尚。 虚伪之文章:虚假浮华的文章。 荣名:荣誉和名誉。 自美:自以为是。 赏析:
解析 诗句: 何者为君子,君子固可修。 是知君子途,使人从之游。 与义不与利,记恩不记雠。 扬善不扬恶,主喜不主忧。 译文: 何为人称君子,君子确实可以修炼。 明白君子的道路,让人跟着他学习。 追求正义而不是贪图私利,记住别人的恩情而不会记恨。 宣扬善良的行为而抑制邪恶的行为,以喜悦为主而不以悲伤为主。 注释: - 何者为君子:何为真正的君子? - 君子固可修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结合题目要求来筛选相关信息。“君子防未然”一句,意思是君子要防患于未然,也就是提前做好预防工作。这是说君子应该善于观察事物、预见未来,防患于未然。“开物象未形”这句的意思是打开万物的本来面目,看到尚未形成的事物。这两句诗是写君子善于观察、预见,防患于未然。“公旦立无方”,这句的意思是周公没有采取什么特殊的方法
诗歌原文 君子贵自然,不为时俗观。 升车不广欬,即席不变颜。 疾驱不駷辔,高张不急弹。 尘埃视流俗,中立何可干。 颜生处陋巷,求仁得所安。 箪食一瓢饮,孔圣推其贤。 诗歌翻译 1. 君子应遵循自然的法则:君子应该遵循自然的法则,而不是被世俗的习俗所左右。 2. 君子在乘车时保持冷静:当君子上车后,他不会因为车内的喧嚣而感到不安,而是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 3. 君子在宴会中保持谦逊
【注释】 行:古代的一种韵文形式,类似于现代诗歌。君子行:指这首诗是一首赞美君子的诗。猛虎食:比喻饥寒交迫时的生活困境。酌:斟,取。天池泉:天上的泉水,象征清高纯洁。贞:忠诚,坚贞。刍荛(cháo ráo):割草打柴的人。鄙言:粗俗之言。荆杞:荆棘和杞柳,比喻贫贱的生涯。 【译文】 饥饿时像猛虎一样吃,口渴时像从天池中取水般地饮。 天池的水清澈而深远,但猛虎吃的食物却很少。
【译文】 君子交往,不应以小人为友,否则会招致祸害。 小人蓄意中伤,君子也会受到损害。 鲛和蜃虽然有雄健之气,却只能排山倒海,不能改变命运。 所遇之物没有完美无缺的,牙齿锐利如同刀口。 大造生我,成为余孽,被置于大海之间。 神龙不羞于住在宅内,水波涟漪各得其安。 所以太丘长,广辟道路来保全自己。 悲伤东京客子,贤能之人也悲叹。 【注释】 1.君子:这里指有德才的人。 2.交:交往、往来。 3.绝
【注释】 君子行:指《诗经·大雅·文王》中的《大明》篇。这首诗是周武王赞美文王的诗,全诗四章,每章八句,共三二四句,用韵十分严格。“君子”即指文王。 蚁、雀:都是小动物,喻指小人或庸人。 海水:比喻广大无边的真理或道理。 天风:指自然之风气,象征天道,喻指客观规律。 阴阳:这里借指天地万物。 胡昧处其中:意思是说天地万物中,有光明的一面,也有黑暗的一面,而人们却往往被黑暗所迷惑
诗句解读与赏析: 1. 君子励苦节,恒在造次间。 - “君子”指具有高尚品德的人。 - “励苦节”表明他们致力于保持艰苦的节操和正直的品质。 - “恒在造次间”表示这种坚持和努力始终如一,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曾放弃。 2. 造次苟不念,履霜成冰坚。 - “造次”指紧急或临时的情况。 - “苟不念”表示如果在这种紧急关头没有考虑到长远后果。 - “履霜成冰坚”比喻小事不注意可能发展成大事
这首诗是《君子行》,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君子防未然: - “君子”指的是有道德修养的男性,“防未然”意味着要有预防和准备。 - 这句话强调的是君子应该提前做好防备,避免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 2. 所贵远嫌疑: - “所贵”指的是值得珍视的或重要的。 - "嫌疑"通常指引起怀疑或有嫌疑的地方。 - 这句话表达了一种价值观
解析与翻译: 1. 君子行 注释: 此诗为《君子七十二行》之一,每行代表一种行为或品质。 2. 君子秉明哲 注释: “秉”意为持,“明哲”指明智且有智慧的人。 3. 不受世垢氛 注释: 尘世间的污垢或纷扰。 4. 廉隅防缺折 注释: 保持正直和谨慎,防止出现错误或失误。 5. 坚白慎淄磷 注释: 强调纯洁性和谨慎性,避免受到外界不良影响。 6. 枉直一以混 注释:
【注释】: 呜呼大圣人,世或见疑猜。——指孔子。 周公被流言,仲尼困桓魋。——指周武王和孔子都被人诽谤。 贤材实累身,忠信为祸媒。——指孔子的贤才和忠诚反而成为他的祸根。 苍蝇点白璧,蚊蚋嘘风雷。——比喻谗言像苍蝇、蚊子一样叮咬。 麒麟匿郊薮,朱凤成摧颓。——指孔子隐退而《春秋》成书。 仰天再叹息,沈忧热中怀。——指孔子仰天叹息,心中充满忧愁。 扰扰蜗角争,忉怛劳形骸
【注释】: 君子行:指《诗经》中的“关雎”。 造化爱修名,君子况金玉:大自然也喜爱有德行的人,何况是金玉般高贵的君子。 静默貌若愚,粹美良可掬:他沉默不语的样子像愚人一样,但纯洁美好的品德让人忍不住想要伸手去捧。 谊交古水寒,数面芝兰馥:他与朋友交往就像在古代的水边一样清冷,但每次见面都闻到了芝兰的香气。 持吉恒谦谦,遗荣匪碌碌:他始终保持着谦虚的态度,不追求名利。 动息悬气机,休戚关国俗
诗解 诗句释义 1. "君子行":此句表明诗的作者正在描述或评论一种行为。在古代文学中,“君子”常用来指代有德行的人。 2. "天道有终始,人道有屈伸":这里引用了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宇宙观和人生哲理,指出无论是自然规律还是人类社会,都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 3. "百福为祸先,焉能保其身":这句话强调的是幸福往往伴随着危险,提醒人们要有防范意识。在这里,“焉能保其身”是一种反问
君子防未然,世道险且艰。 谈笑有戈矛,平地生波澜。 众言成市虎,三至惑大贤。 燕石能混璧,野鸟易为鸾。 谁云古达者,不畏嫌疑间。 御寒以重裘,君其善自全。 注释: 1. 君子防未然:君子要预先防备可能出现的问题。 2. 世道险且艰:世间的道路艰难险阻。 3. 谈笑有戈矛:指在谈笑之间可能隐藏着危险。 4. 平地生波澜:比喻平静的表面下可能隐藏着巨大的变化或问题。 5. 众言成市虎
君子行 中和君子德,谦谦不逾闲。 容如东海水,严如西华山。 黎丘剚爱子,煤怠惑孔颜。 耳目众所信,幽显时相奸。 何况少好女,坐怀而获安。 禹功勤九载,儿呱不入门。 防民铸神鼎,万古同嗟叹。 释义: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君子德行的诗,通过描述君子的谦虚谨慎、坚毅勇敢、忠诚正直等品质,展现了君子的美好形象。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君子的崇敬与赞美之情
【注】 钓:垂钓;行:步行。 太行:山名,在今山西境内。 荆榛:荆棘和野草丛生的地方 居易:安于简陋的生活。 至人:指修养达到最高境界的人;闭关:闭门不出。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一次旅行中所作,表现了诗人鄙夷世俗荣利的清高态度,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于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 “钓不羡恶溪水,行不经太行山。”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鄙夷世俗荣利的清高态度。他认为,既然选择了隐居生活,就应该远离污浊的社会
君子行 孔子在《论语》中曾说,“君子欲讷于言语而敏于政事”,这里的“敏”字就是“敏捷、迅速”的意思。 君子思考的是如何保持警惕,防止危险发生。他们害怕的是整天处于危险之中,而不是享受安逸的生活。 众人则常常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就和地位,甚至不愿意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 这种心态让他们容易满足现状,缺乏危机意识和进取心。 他们的思考和行动往往与君子不同
注释: 1. 君子美百行:君子应该品行美好,各方面都表现出色。 2. 维日服厥衷:每天都在坚持自己的内心和信念,不迷失方向。 3. 车奔不易度:车辆快速行驶也要保持正确的路线,不可偏离正道。 4. 火灭不改容:火灾发生时,面容不变,表现出冷静和镇定。 5. 垢言一生口:言辞虽多但不失真诚,始终保持诚实。 6. 盥漱难为工:洗手漱口需要认真对待,不可敷衍了事。 7. 金多徒自秽
译文 君子行走,有玉器错落相间,有刀剑精工打磨。没有错落和打磨,谁还会买它呢? 田畴广阔,莠草却高大挺拔。思念远方的亲人,心中忧心忡忡。 追逐情欲,误入禽兽之境。遵循道义,践踏圣人的领地。 财物玷污了心灵,缺乏策略。环境可以改变人,但内心必须自我放弃。 倚仗孔门学说,弹琴卫护经典。衣服尚未完成,就改为衣裳。 不丢弃、不放弃,不钻牛角尖,不出奇制胜。一箭射中两只鸟,左右都失去猎物。 铸成金器
君子行 偃息鲜欢虞,出门多险艰。 皎皎时所嫉,遵晦良独难。 苟非明且哲,投足岂获安。 密霰先雪零,履霜知严寒。 君子察几先,戒兹祸福端。 念彼失马翁,使我发长叹。 【注释】: 1. 偃息:停止休息。鲜欢虞:很少的快乐。虞,欢乐。 2. 出门:出外。多险:很多困难。艰:困难。 3. 皎皎:光明洁白的样子。时:指别人。所嫉:被嫉妒。 4. 遵晦:遵循昏暗。良:美好。独难:只有艰难。 5. 苟非
诗句翻译及赏析 君子畏幽独,大廷乃敢言。 注释: “君子”指的是品德高尚的人;“幽独”指孤独的状态;“大廷”指朝廷或公众场合。这句话表达的是君子在独处时也会保持其正直和勇敢,不会因为外界的压力而改变。 小人詟稠众,衾影不可扪。 注释: “詟”是恐惧、畏惧的意思;“稠众”指众人;“扪”是触摸的意思。这里描述的是小人在众多人面前会显得害怕和无助,无法保护自己。 绳尺君子心,之死靡所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