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木叶落,萧瑟管弦清。
望陵歌对酒,向帐舞空城。
寂寂檐宇旷,飘飘帷幔轻。
曲终相顾起,日暮松柏声。
铜雀妓
介绍
《铜雀妓》是南朝梁·何逊所作的五言古诗。此诗用了多个对比,以秋景为背景,与乐声结合在一起,一股凄凉之意油然而起,起笔就奠定了凄凉的基调。萧瑟的秋景与各种乐声相和,使人感觉分外悲伤。
相关推荐
铜雀妓 秋风木叶落,萧瑟管弦清。 望陵歌对酒,向帐舞空城。 寂寂檐宇旷,飘飘帷幔轻。 曲终相顾起,日暮松柏声。 译文: 秋风中飘落的树叶,吹动着萧瑟的管弦声,显得格外清新。 望着墓地,对着美酒歌唱,向帐篷中舞动,但空无一人。 屋檐高远空旷,帷幔随风轻扬。 曲终人散,相互凝望,日暮时松树和柏树的声音传来。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天的夜晚,人们在墓地饮酒唱歌,然后离去
【注释】 铜雀妓:指曹操霸占汉献帝的姐姐卞夫人后,在金墉城所建的铜雀台,并在此宴乐。 雀台三五日:铜雀台建于东汉建安十五年(210),当时正是春天。 弦吹似佳期:弦歌如奏,仿佛是美好的约会。 况复西陵晚:何况此时又是傍晚。 松风:秋风声。 穗帷:用稻秆编织的帷帐,随风摆动。 危弦断复续:琴弦弹断又弹上,悲苦之极难以自已。 妾心伤此时:女子因思及这些而伤心。 谁言留客袂:谁说是留下客人的衣袂
【注释】 铜雀妓:指曹操的铜雀台歌舞艺人。强开尊酒向陵看,意谓强饮美酒以助欢兴。陵:指铜雀台。忆得君王旧日欢:回忆起往日君王欢乐的情景。余:剩下的。不觉馀歌悲自断:不知不觉间,悲哀的歌声已经中断。非关艳曲转声难:不是因为优美的乐曲使歌声变得难以为续。 【赏析】 《铜雀妓》是一首乐府诗,写曹操在铜雀台上宴享宾客时,看到歌舞艺人演唱的《薤露》《蒿里》《苦寒行》等挽歌,触景生情,感慨万千。
铜雀妓 注释: - 恨唱歌声咽:因歌声而感到悲伤。 - 愁翻舞袖迟:因心情忧愁,无法舒展舞蹈。 译文: 在黄昏时分,我独坐西陵,心中满是无尽的哀愁,这是一首表达对爱人深切思念的诗篇。 赏析: 本诗描绘了一个女子在黄昏时刻西陵的场景。她的心绪被深深困扰,无法像往日那样自在地跳舞。她之所以感到如此痛苦,是因为她正在经历一段刻骨铭心的相思之苦。这种情感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内心体验
《铜雀妓》 西陵望何及,弦管徒在兹。 谁言死者乐,但令生者悲。 丈夫有馀志,儿女焉足私。 扰扰多俗情,投迹互相师。 直节岂感激,荒淫乃凄其。 颍水有许由,西山有伯夷。 颂声何寥寥,唯闻铜雀诗。 君举良未易,永为后代嗤。 注释: 1. 西陵望何及:《西陵》是古代的一个地名,这里指的是在西陵之地遥望着故乡。“何及”意为无法及时归来或无法实现愿望。 2. 弦管徒在兹:徒在兹意味着仅仅存在而已
【解析】 此诗是一首咏物抒怀兼以抒情的小诗。诗人借铜雀台前歌舞伎的兴替,抒发了对晚唐王朝衰落的无限悲慨。全诗构思新颖,不拘常法,语言明白晓畅,情调凄婉哀伤,意境深远含蓄。 “铜雀妓”句:指铜雀台上的歌女们。金阁:即铜雀台。惜分香:珍惜芳香的香料,意谓爱惜美好的事物。铅华:化妆所用的白粉。这里指女子的脂粉。 这两句写铜雀台前的歌舞伎们,她们虽然曾经十分娇艳动人,但终因时光荏苒,青春不再而销声匿迹了
铜雀妓 日斜漳浦望,风起邺台寒。 玉座平生晚,金尊妓吹阑。 舞馀依帐泣,歌罢向陵看。 萧索松风暮,愁烟入井阑。 注释: 铜雀妓:唐代诗人王建所作的一首诗。 日斜:太阳即将落山。 漳浦望:在漳水之滨眺望。 邺台:邺城附近的台观。 玉座:指高官贵族的座位。 平生晚:一生的岁月已经很长了。 金尊:指珍贵的酒器,也泛指酒杯。 妓吹阑:歌舞伎在宴会结束后离去,留下空荡荡的帷幕。 舞馀:舞蹈之后。 帐泣
铜雀妓 遗令奉君王,颦蛾强一妆。 岁移陵树色,恩在舞衣香。 玉座生秋气,铜台下夕阳。 泪痕沾井干,舞袖为谁长。 译文: 遗言嘱咐侍奉君王,努力打扮妆容。 时光流转改变陵墓树木的色彩,恩泽留在舞衣的芳香。 玉座上飘荡着秋天的气息,铜台下面夕阳西下。 泪水沾湿了井栏,舞袖随风飘舞却不知为了谁。 注释与赏析: 1. 遗令奉君王,颦蛾强一妆 :这是对侍奉君主的人的描述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祜的作品,全诗共四句。 诗句释义: 1. 鸦散陵树晓:描述的是早晨的景象,乌鸦从树上飞走,阳光照射在墓地上。 2. 筵开穗帐空:宴会的场所空无一人,只有空荡荡的房间和帐篷。 3. 婵娟宠休妒:这里的“婵娟”指的是美丽的女子,而“休妒”则是不要嫉妒的意思。 4. 歌舞怨来同:原本应欢乐的歌舞却因为某种原因(可能是战争、政治斗争等)变得充满了怨恨。 5. 往事与尘化
诗句原文: 泪眼看花枝,齐行奠玉杯。日暮铜雀迥,歌舞妾空来。 悲心舞不成,恨唱歌声咽。君王去后行人绝,但见西陵惨明月。 译文: 眼泪看着花儿枝,齐步行走敬献玉杯。日落时分在铜雀台远处眺望,歌舞的美女空自归来。 悲伤的心情无法跳舞,怨恨歌声哽咽难鸣。君王离去之后人断绝,只见西陵月色凄惨如血。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魏王的铜雀妓在日暮时分演奏音乐的情景。她的美丽和技艺令人赞叹,然而
解析: 1. 铜雀妓 注释: 铜雀台,一个著名的古代建筑,常在此处指代历史中的某个重要事件或人物。"妓"在这里可能是指参与歌舞表演的女子,也可能是特指某位女子的名字。 2. 武王在时教歌舞 注释: 武王,即周武王,是中国古代的一个著名君王,通常与战争和政治活动联系在一起。这里可能是指周武王时期,他可能曾下令让士兵们学习歌舞。"教歌舞"可能暗示了某种政治宣传、娱乐活动或者是军事训练的一部分
诗句释义与注释: 1. "分尽馀香空宝奁":这句诗描述了铜雀妓在歌舞表演后,妆容已经消失殆尽,只剩下香气在空中消散。"馀香"暗示了她们的妆容或香气的持久和美丽,"分尽"则意味着这些美好的东西已经耗尽或是不再存在。 - 关键词:馀香、空宝奁 - 赏析:铜雀妓的美艳和香气是她们魅力的一部分,但最终随着时间流逝而消散。 2. "罢临歌舞夜厌厌":描述铜雀妓结束了一天的演出和歌舞,感到非常疲惫
【注释】 铜雀妓:指三国时曹操所建铜雀台,在邺城西北。 十五烧香穗帐前:十五,指女子十五岁的年纪。烧香,古代妇女常在香炉中烧香祈祷。穗帐前,即绣有穗子帷帐前,指歌舞场所。 几多幽怨入危弦:几多,多少。幽怨,忧愁怨恨。危弦,指高亢哀婉的琴声。 谁知千载台倾后,何处西陵有墓田:谁知,哪能知道。千载台倾后,曹操死后,其基被发掘出土。西陵,即今安徽和县东南的西陵岗,曹操曾于此筑墓。 【赏析】
诗句输出: 日暮铜雀迥,秋风石马嘶。 芳尊倾穗帐,讵肯湿黄泥。 惨惨笙歌合,遥遥望眼迷。 玉人脆如草,能得几回啼。 译文输出: 当太阳落下铜雀台时,秋风中那匹石马在嘶鸣。 我端坐在精美的酒席上,却不愿意让美酒沾湿我的双脚。 凄清的笙歌声中,你的身影模糊,我的目光迷茫。 那些如花似玉的舞伎,如此脆弱,又能有几回欢愉? 关键词注释: 1. 铜雀:台名,为曹操所建,故址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邺城内。
【注释】 铜雀妓:铜雀台的乐妓。漳河:指邺城的漳河。鼎中央:喻指魏王曹丕。魏武王:指曹操,字孟德。万万寿:祝寿之词。长生铜雀宫:指曹操在铜雀台上为自己修建陵墓,并自比为“铜雀台”。百岁葬西冈:意为百年之后葬于西门之侧。金、珠宝同埋藏:比喻铜雀台豪华无比。穗帐奠酒粻(zhù):用穗子装饰的帐幕。粻,粗粮。登高台而望西陵:登上高处眺望西面。漳河水啾啾:指水声。东下不回头:指流向东海,永不回头。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在古代铜雀台的场景。她早晨登上铜雀台,晚上在管弦声中哀伤地表演。她一边斟酒一边望向陵墓的树木,悲伤的风从千里之外吹来,回荡在空旷的地方。她舞动着丝带,但舞袖在空中空荡荡地徘徊。然而,君王无法见到她,玉座已经变成了青苔。 注释: - 铜雀妓:铜雀妓指的是古代的一种舞蹈艺人,她们在铜雀台上表演歌舞。 - 朝上铜雀台,夕弄管弦哀:早晨登上铜雀台,晚上在管弦声中哀伤地表演。 -
铜雀妓 墓田望不极,松柏夕离离。《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王军壁垓下,与汉战,复大败,因有美人名虞,常幸从。……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有美女名虞,常幸从。是时项羽亡将终,而虞独以身侍,项羽怒而杀之。”后遂以“铜雀妓”代指美女或美女的歌舞。“望不极”,意谓远眺墓地无尽头。“松柏”,喻墓园之柏树也。“夕离离”,意谓暮色中松柏显得凄凉零落。 存生有欢怨,亡没讵同思。《诗经·小雅·北山》:“或燕燕居息
【注释与赏析】 1. 铜雀妓:铜雀台是东汉末年曹操的一座著名建筑物,建于许昌。据传说,曹操曾令乐伎在台上奏乐,其中一位名叫甄宓的歌女最为出色,曹操死后,她殉情而死。此诗即以铜雀台为背景,描写一名歌女的愁思和哀怨。 2. 妾身甘与殉(xiù):表示愿意为了爱情牺牲自己。 3. 君蒙自多疑(wèi):指曹操疑心太重,不信任身边的人。 4. 秋气生台榭(xiè):秋天的气息弥漫在高台建筑周围。 5.
【注释】 铜雀妓:乐府相和歌辞,《古诗源》收录此词,题作《长门怨》。 重泉:深渊。锁玉燕:玉燕是传说中的神鸟,这里借指被锁在深渊中的女妖。玉燕传说中为汉武帝的妃子陈皇后所化,后投于重泉化为玉燕。 閟(bì)烛绕金蛾:金娥即凤凰,相传为西王母的侍女。“閟”,关闭。“绕”,围绕。“金蛾”指凤凰。 君销陵柏土:指汉武帝葬死魂于陵墓之下,把陵柏烧掉。 妾断偃松萝:指班婕妤被弃置后宫时剪断与皇帝的情丝
铜雀妓 日暮西陵望,但见蒿与莱。 悲风起四野,歌舞有馀哀。 漳河流不返,穗帐空尘埃。 荒台久寂寞,雄图安在哉。 注释: - 日暮西陵望:太阳落山的时候在西边的陵地上远眺。 - 但见蒿与莱:只见到野草和野菜。 - 悲风起四野:悲伤的风吹遍了田野。 - 歌舞有馀哀:歌舞表演有余哀伤。 - 漳河流不返:漳河的水不再回流。 - 穗帐空尘埃:空荡荡的帐篷里只有灰尘。 - 荒台久寂寞
【注释】 流尘:飘浮的尘土。 絜糒(xiè cì):祭器,用竹木等编成,有盖无底,用以盛放黍稷等谷物。陈:陈列。 朝暮:朝夕。 松柏:常青树木。有时:未必。 陵:墓穴。 得亲:得到亲近。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洛阳时所作。诗人借古喻今,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短促、世事无常的认识和感慨,同时也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首句“流尘拂还集”,描绘出一幅尘土飞扬的景象,暗含着世事变迁、人事更迭的意味
铜雀妓 高筑邺城台,遥望西陵木。 霸业已成尘,欢娱犹未足。 穗帐罥秋霜,美人闭金屋。 舞筵映月偏,歌梁倚风续。 翠华杳不来,仙容枉如玉。 岂不惜罗襦,半接垂珠哭。 妾身本是轻,无乃君恩促。 逝水何时回,惆怅漳河曲。 注释: - 高筑邺城台:高筑(筑起)邺城(古地名)的高大城墙。 - 遥望西陵木:眺望远处的树林。 - 霸业已成尘:指过去的辉煌事业已成为尘土。 - 欢娱犹未足:欢乐还不足以满足。
译文 铜雀妓 层层台榭在漳河边,远远望着蓬莱宫阙。 君王频繁地来往其间,美女们梳妆等待明月。 月儿升起照亮夜空,微风扬起轻黄流苏裙带。 却只能随云飘向远方,哪里能梦见高唐人。 昨日邺城角落游冶者,是谁家公子翩翩子? 金环双凤欲买朱丝履,但鞋价不足珍贵难求。 寄言所亲:青楼若生女,莫作漳台人。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铜雀妓》。诗中描述了铜雀妓的生活环境
【注释】 松柏郁苍苍:指西陵的松柏。郁苍苍,茂盛的样子。 穗帏歌舞罢:歌舞结束,撤下了帷幕。穗帏,用五彩丝绳缠成花穗,缀于帐顶的帷幔。 含泪忆君王:含着眼泪回忆君王。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歌妓在漳河边上的宴会上思念故君的情景。首句点题,写铜雀台歌舞伎的所在;二句写她们的歌舞表演;三句写她们歌舞完毕,撤下帷幕;四句写她们因怀念故君而流下的眼泪。诗中虽未明言“君王”,而从“含泪”二字可见
铜雀妓 惊乌将顾兔,夜夜起西陵。 玉箸隐然堕,铜台空复登。 歌尘愁易积,舞袖倦难胜。 寒绝当年宠,漳河有断冰。 注释: 1. 惊乌将顾兔:指太阳落山时,乌鸦和兔子都出现了,这里用来比喻时间过得很快。 2. 夜夜起西陵:指在夜里常常起身去西陵。 3. 玉箸:指女子的手指。 4. 铜台:指歌舞的场所,也用来比喻歌舞的场所。 5. 歌尘:指歌声飘散在空气中。 6. 舞袖:指女子的袖子。 7. 寒绝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意、体会情感和把握语言表达的准确流畅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准确细致地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这是答题的前提。同时还要结合重点诗句分析诗歌的内容,这是答题的关键。然后要结合题目要求作答。此句大意是:我在铜雀台上日夜盼望着你,你却掩蔽在尘土中。我在园馆里度过漫长的长夜,我对你的恩义之情已经没有春天那样的鲜艳了。我像铅华那样日日落去,眉毛黛色也因愁闷而新添了颜色
```text 魏公好色不知足,爱子已为张绣戮。归来不悔旧时差,临河更把高台筑。 台上美人如万花,日日歌管声喧哗。老瞒自欲比西伯,内则何似周王家。 当时美人浪自许,各逞新妆奉新主。岂徒媚惑令主昏,冶容诲淫吾不与。 君不见邺中长想二乔来,有心不到黄公女。 ``` 注释: - 魏公: 指曹操。 - 好色: 喜好美色。 - 不知足: 贪心不足。 - 爱子: 指曹操的儿子曹丕,被刺客刺死。 - 张绣:
【注释】 铜雀妓:指铜雀台歌舞的艺人。西陵:即铜雀台,在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西南。芳草合:长满了花草。松柏半为薪:指台前的松柏被用作柴火。下饮漳河滨:指台前的河流是漳河,在今河南省安阳市西北。檀烟:檀香木所制之烟袋。流尘:飘散的灰尘。晋宫人:晋朝的宫女。 【赏析】 这首诗写铜雀台歌舞艺人的辛酸苦楚。诗人以哀婉的笔触描绘了她们的悲惨命运,抒发了诗人对她们不幸遭遇的同情和对封建统治者的不满
【注释】玉衣:即玉衣,古代帝王皇后的丧服。知:知道。铜雀妓:指曹操所建铜雀台妓乐。铜雀若为登:铜雀台怎么能登上?铜雀若为登:铜雀台怎么登上? 【赏析】本诗首二句是说:你穿着华丽的衣服(玉衣),知道不能登上铜雀台。三、四两句说:邺城的河水在唱着歌,而云彩也像要崩塌一样,无法阻止它。五、六两句说:高树上没有挂剑的地方,石椁上也没有刻滕的字。七、八两句说:只有台前的月亮能照亮汉帝的陵墓
【注释】 铜雀妓:汉献帝刘协建都许昌时,在邺城(今河北临漳西)修建了铜雀台。这里借指曹操。铜雀台,在今河南省临漳县西南。 漳水啮铜台:漳水冲击着铜雀台。 西陵罢歌舞:曹操去世之后,西陵也就不再歌舞了。 娟娟台上人:形容台上女子的美貌。 恩怨俱黄土:曹操死后,他生前的恩怨也都随着他的黄土一起埋葬了。 【赏析】 这首诗写曹操生前与身后的反差。诗中用“铜雀”代指曹操,表现了诗人对曹操的敬仰之情
【注释】铜雀妓:指曹操的妃子甄宓,字兰儿,汉末三国时曹魏人。她美丽聪慧,能诗善文,擅长歌舞。月朝十五时:指农历每月十五日夜晚。望陵:登高祭祖。作歌舞:表演歌舞。彩云空:指美女死后,如彩云般飘散。佳人化为土:指美女死后,变成了泥土。 【赏析】 《铜雀妓》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以“月朝十五”为题,写一个女子在月圆之夜登台歌舞,舞罢歌毕,台上的歌舞女伎都化作了土。诗中运用夸张和想象手法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益的作品。诗中描述了一位古代美女在铜雀妓台的所见所感。 译文: 高台上眺望,西陵边夕阳映照。 白日里歌舞升平,秋风中管弦咽咽。 恩情如漳水般远,恨意与邺云相随。 只有乌鸦时常聚集,时近墓田哀鸣不已。 注释: - 铜雀妓台:古时位于今河南安阳西南的高台,相传为曹操所建。 - 高台凝望处:站在高处观望。 - 西陵落照边:夕阳西下照耀着陵园。 - 昼日自歌舞:白天自己歌唱跳舞。
铜雀妓 西陵漳河上,松柏郁苍苍。 繐帏歌舞罢,含泪忆君王。 注释: 铜雀妓:指古代乐府中一种以歌舞为内容的歌诗形式。 西陵:今湖北省黄梅县西境的古地名。 漳河:即长江,流经黄梅、湖北麻城等地。 繐帏:绣有花纹的帷帐。 含泪忆君王:意指在歌舞结束之后,女子因思念君主而流泪。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乐府民歌,描绘了古代宫女在歌舞结束后的情景。首句“西陵漳河上”,直接点明了地点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所作,题目为《铜雀妓》。以下是诗句与译文和关键关键词的注释: 1. 回槛曲槛若平生,漳水东流日夜声: - 回槛:回旋曲折的栏杆。 - 曲槛:弯曲的栏杆。 - 若平生:好像经历了一生那样。 - 漳水:指漳河,发源于山西省,流经河南省,注入渤海。 - 东流:向东流动。 - 日夜声:昼夜不停地发出声音。形容河水的流动声如同在说话一般。 2. 不识舞腰浑折尽,西陵寂寞岂胜情: -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诗歌内容来分析,从题材、内容、主题等角度概括作品特征,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即可。 “铜雀妓”,即铜雀台歌妓,指《铜雀台歌》。这是一首借乐府古题发挥议论的诗。《文心雕龙·诠赋》云:“自世祖以还,篇体泛靡,扬子云之《离骚》,造端于兹。”可见,汉代乐府民歌中已出现了拟古诗的形式,但直到建安时代才真正成熟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