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迅且浊,汤汤不可陵。
桧楫难为榜,松舟才自胜。
空庭偃旧木,荒畴余故塍。
不睹行人迹,但见狐兔兴。
寄言河上老,此水何当澄?
渡黄河
译文
黄河流水湍急而且浑浊,其盛大的水势不可阻挡。
用桧木做成的桨,船夫也难以使用,松木造成的坚船方可胜任。
空院落倒放着旧木头,荒地里留着旧土埂。
这里不见行人的踪迹,所见的只有狐狸兔子的出没。
我要对黄河边上的老人说,这浊水相当澄清了。
介绍
《渡黄河》是南朝诗人范云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首四句先写出了黄河的气势和特征,再写河水汹猛,渡河十分艰险;中间四句写岸畔所见,先写乡村庭户空旷,田地荒芜,再写人走屋空,只见狐兔横行一片荒凉;末两句写内心的感慨、痛苦和愿望。这首诗笔力劲健,描写真实,又运用典故,寄寓了诗人澄清天下之志。
注解
迅:疾速,急疾。
汤汤(shāng):水势浩大貌。陵:超越,越过。
桧(guì)楫:桧木做的桨。桧为坚硬木材,桧楫谓船桨极坚固。榜(bǎng):船桨。
胜:胜任,担当。《诗经·卫风·竹竿》:“淇水溜漶,桧楫松舟。”
空庭:犹空院,谓荒芜冷寂的庭院。偃:倒伏。
故塍(chéng):过去的田埂。
兴:作,这里指狐兔奔跑。
河上老:河上老:古时高士,即河上公,能预测未来。葛洪《神仙传》:“河上公者,莫知其姓字。汉文帝时,公结草为庵于河之滨。帝读《老子经》颇好之……有所不解数事,时人莫能道之,闻时皆称河上公解《老子经》义旨,乃使赍所不决之事以问。”
何:何时。澄:清。传说黄河千年一清,河清则天下太平。
赏析
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周满江,胡光舟《中国历代名诗分类大典》:这首诗描绘了黄河的冲决千里。河水泛滥,毁坏了田地庐舍,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真实地反映了黄河的面貌,表现了诗人对受灾人民的同情,以及盼望黄河澄清的美好理想。
相关推荐
以下是对《渡黄河》的逐句释义及其赏析: - 河流迅且浊,汤汤不可陵。 - 河流迅且浊:描述了黄河水流湍急、泥沙俱下的特点。 - 汤汤不可陵:黄河水势浩大,无法通过。 赏析:诗人通过“迅且浊”和“汤汤不可陵”的描写,生动地表达了黄河的汹涌澎湃和难以逾越的困难。 - 桧楫难为榜,松舟才自胜。 - 桧楫难为榜:指用桧木制成的桨难以作为渡河的工具。 - 松舟才自胜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并分析诗歌主旨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理解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感情,然后结合题目要求分析诗歌的手法、语言特点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本诗首句点明了诗人的游踪;颔联写河神看到船来,便放出波涛汹涌的大水,但船仍安然渡过黄河;颈联写诗人顺利渡过黄河,在赵地魏地留下了题咏。这首诗是一首记事诗,作者用简洁的语言描写了渡河的过程,突出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解析】 此诗写秋日渡黄泛的所见所感。首联“黄河九曲”句,点明地点和时间;“九曲黄河水”,黄河曲折蜿蜒,水流湍急,写出了河的动态美;“下夕阳”,写出了时间的推移,也表现了诗人对时光易逝的感慨。颔联“芦根渔网集”句,描绘了渔民们忙碌的场面,写出了他们的辛苦和生活的艰辛。颈联“树杪客帆张”句,描写了船夫撑船的场景,表现出他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尾联“黄姑频岁约”,写黄姑女年年都来此地与丈夫相会
【注释】 两度归江汉:指作者两次回到长江、汉水一带。 重来度浊河:指作者又一次经过黄河。 尘容三老谙:尘容是说人脸上沾满了灰尘,三老是指三位老人,他们熟悉世事。 驿路二旬过:指作者经过二十天的旅行才到达目的地。 霜薄天初朗:指天气渐渐晴朗。 风轻晓亦波:指早晨的微风轻轻吹拂着水面,泛起层层波纹。 太行山色近:指作者已经靠近了太行山。 西望碧嵯峨:指作者向西眺望,只见到碧绿而险峻的山峰。 【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作答此题,一定要认真阅读理解诗的内容,从整体上把握其内容,然后结合注释和提示进行具体分析,最后还要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等,进行恰当的评价。 “西来东去长趋海”,写诗人由西而向东,一直奔流向前; “六载三回此渡津”,写诗人在黄河多次往返过这个渡口。“六载”指从公元832年(唐文宗开成五年)开始,至公元847年(宣宗大中十二年)止,诗人共六次经过此渡
翻译: 渡过黄河 万里奔腾气势雄壮,风雷曾见鱼龙翻腾。 昆仑西来距离遥远,东去波涛连接弱水。 砥柱和龙门是神禹的遗迹,宣房和瓠子是武帝的功绩。 桑田沧海都是自然现象,谁又能探寻九曲河源? 注释: 1. 万里奔流势转雄:形容黄河水流长而急,气势雄壮。 2. 风雷曾见舞鱼龙:指黄河上常有大风雷,有时可见鱼类在水中翻滚如龙。 3. 西来派出昆仑远:指黄河从青海源头出发,流向西方直至昆仑山。 4.
【注释】 黄河:古代中国的主要河流之一。 九曲:黄河在流经中游时,有许多弯曲。 适郢:经过的地点,这里指郢州。 积雨初添涨:连日的降雨使河水水位上升。 无风亦自波:即使没有风,水浪也会起伏。 人行沙岸小:人们行走在沙滩上。 树近夕阳多:树林靠近夕阳,显得格外美丽。 沧浪曲:泛指优美的歌曲。 鼓枻歌:击桨歌唱。 【译文】 黄河曲折迂回,从荆山出发后,刚刚经过郢城。 接连不断的雨水,刚刚上涨
注释: 1. 河上人家杏子花,河边人唱浪陶沙。 2. 草薰风暖春将半,若亇行人不忆家。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天的河景图。首句“河上人家杏子花”,写出了春天河边景色的特点,杏花盛开,香气扑鼻。第二句“河边人唱浪陶沙”,写出了春天河边的生活氛围,人们在唱歌,在陶冶情操。第三句“草薰风暖春将半”,描述了春天的自然景色,风吹草动,春风和煦。最后一句“若亇行人不忆家”,写出了诗人自己的情感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诗中通过描绘黄河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下面是这首诗逐句的翻译: 1. 广武城边河水黄,沿河百里尽沙冈。 注释:广武城边,指的是黄河边的广武古城。河水黄,指黄河水的颜色。沿河百里,形容从广武城到河边的路程非常长。尽沙冈,指河床上全是沙土。 2. 麦苗短短榆钱小,愁听居人说岁荒。 注释:麦苗短短,指麦田中的麦苗不高。榆钱小
渡黄河 津头小吏候旌干,河激高歌举棹欢。 天转浮云酸枣决,涛翻斜日具茨寒。 万行归雁风前过,一片征帆树里看。 沉璧宣房非汉代,君王无事诏千官。 赏析:此诗描绘了诗人渡黄河时所见所感,展现了黄河的壮观景象和渡河时的艰难险阻。诗中通过描绘岸畔所见、归雁过境以及内心感慨等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定和社会繁荣的向往之情。全诗语言简练而富有意境,通过对黄河景色和渡河情景的描写
《渡黄河》 路出大梁城,关河开晓晴。 日翻龙窟动,风扫雁沙平。 倚剑嗟身事,张帆快旅情。 茫茫不知处,空外棹歌声。 译文: 走出大梁城的小路,清晨的关河景色晴朗。 太阳高悬在龙窟中,掀起波澜;风扫过平坦的沙漠。 手持剑柄感叹身世坎坷,扬帆远行心情畅快。 茫茫前途未知何方,远方传来船歌悠扬。 注释: - 路出大梁城:指的是离开位于河南开封的大梁城,即现在的开封市,这里指代诗人所在的地理位置。
这首诗是李白的名作。诗中描绘了一幅壮丽的黄河风景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向往之情。下面是逐句的释义: 月沉初听五更鸡,立马黄河去路迷。 月亮已经沉落,刚刚听到五更天的鸡鸣声,我马上在黄河边驻足,不知道前方的路在哪里。这里的“月沉”指的是夜晚的景象,“五更鸡”是指五更天时发出的鸡鸣声。 人影远侵霜树白,酒旗寒挂驿亭低。 远处的人影映衬着霜树显得苍白,寒风中酒旗也显得低垂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分析诗中的关键字词的意思,理解全诗大意,最后对诗句进行赏析。 本首诗前四句写诗人的旅途劳顿和思乡之情;后四句写诗人的归途遥远,归心难忍。“星霜催短鬓,风雨渡长河”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作者的愁苦之情
【解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七言律诗。首句点明地点,次句写渡黄河时的情景;第三、四句描写了黄河水势湍急,曲折蜿蜒,难以渡过。尾联写诗人凭仗梢翁涉河,表现了对梢公的感激之情。 【答案】 (1)汀树:指河边的沙洲树木。风微:风不大。不波:没有水波。 译文:汀树旁的水波不大,轻快的小舟可以顺利渡过黄河。 (2)浑无定:水流曲折,没有固定的地方。 译文:黄河的河道曲折蜿蜒,难以渡过。 (3)凭仗:依靠
渡黄河 如雪寒沙千里平,猛风虽尽浪犹惊。 草经青女全无色,雁过黄河别有声。 骑马久无浮宅梦,倚蓬忽动荡舟情。 可怜广武山常在,寂寞谁知竖子名。 注释: - 如雪寒沙千里平:像雪花一样的冷沙铺满了整个千里的大地。 - 猛风虽尽浪犹惊:虽然猛烈的大风已经过去,但海浪仍然让人感到震惊。 - 草经青女全无色:经过春天的洗礼,花草都失去了颜色。 - 雁过黄河别有声:大雁飞过黄河时,发出的声音与往常不同。
注释: - 宁陵三渡小黄河:指杜甫在宁陵(今河南省宁陵县)三次渡河的经历,其中一次是渡过黄河。 - 喜见夔州笑祝鮀:杜甫在夔州见到了李白,并高兴地与他交谈。 - 更出寒江渔父雪:指的是杜甫在寒冷的江面上遇到了一个捕鱼的老人,他穿着白色的衣服像雪一样。 - 酒酣长忆渭阳坡:指的是杜甫在喝酒的时候,常常想起当年与杨贵妃在长安的渭水之畔的那段美好时光。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的作品
【注释】 1. 晨兴理轻策:早晨起来收拾轻便的马具,准备出门。 2. 咫尺阻长河:说距离很近,却有很长的河流阻挡。 3. 伏秋:农历九月。 4. 激浪涌嵯峨:激流冲刷着山崖峭壁。 5. 中流风怒号:在河中间,狂风怒吼。 6. 嘘吸愁鲸鼍:大风呼啸着,好像把鱼和鳄鱼(古代传说中生活在水里的动物)吓走了一样。 7. 同侣皆动色:同伴们都露出害怕的脸色。 8. 将伯欲如何:将要怎么办呢? 9.
注释: 1. 击楫金堤下:在黄河的金堤下游拍打着船桨。 2. 中流望眼开:站在中流处放眼望去,眼界开阔。 3. 水从天上落:形容黄河水奔腾湍急,好像从天上倾泻下来的一样。 4. 人自日边来:指太阳从西边升起,人们从远方而来。 5. 废垒寒烟白:废弃的堡垒周围飘起的白色烟雾,表示荒凉破败。 6. 荒墩画角哀:荒废的土墩上响起了凄凉的号角声。 7. 夷门知不远:夷门离这里不远,可以遥想当年的历史。
诗歌原文: 路出大梁城,关河开晓晴。 日翻龙窟动,风扫雁沙平。 倚剑嗟身事,张帆快旅情。 茫茫不知处,空外棹歌声。 译文: 我经过大梁城,旭日初升照在河流上。水面翻滚着波浪,仿佛龙宫被撼动;狂风扫过大雁栖息的沙滩。我斜倚着宝剑,感叹身世飘泊不定;扬起帆蓬畅快地旅行心情舒展。但茫茫一片不知身在何处,只能听到远处船工行船时的歌声。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黄河的壮丽景色
这首诗的译文是: 地势豁中州,黄河掌上流。 岸低沙易涸,天远树全浮。 梁宋回头失,徐淮极目收。 身轻往来便,自叹不如鸥。 注释: 1. 地势豁中州:指的是中州的地形开阔。 2. 黄河掌上流:黄河在地面上流淌,如同手掌一样。 3. 岸低沙易涸:指地势较低的地方容易干涸。 4. 天远树全浮:指的是远处的树木全部被风吹动。 5. 梁宋回头失:比喻失去了往日的荣华富贵。 6. 徐淮极目收:形容目光远大
渡黄河 此水来天上,孤舟激浪行。 涛声冲岸急,塔影卧堤平。 高屋旋沙没,平畴蔓草生。 渠成休报绩,中泽尚鸿鸣。 注释: 1. 此水来天上:黄河的水来自天空,形容黄河的源头很高,水流湍急。 2. 孤舟激浪行:独自的小船在激流中行驶。 3. 涛声冲岸急:波浪拍打岸边的声音很急促。 4. 塔影卧堤平:指大佛寺的塔影倒映在河堤上,与地面水平。 5. 高屋旋沙没:高耸的房屋被洪水淹没。 6. 平畴蔓草生
【注释】: 1、渡黄河:泛指过黄河。槎(chá):木筏子。斗牛:星名,二十八宿之一,角宿与亢宿。击楫:划船。中流:河的中心。王气收:王业衰微。汉皇:汉武帝,曾派李广利出使大宛(今中亚一带)。沉璧马: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至漠北时,李广利投降匈奴,汉武帝下令将李广利的将军印封存,并将李广利斩首。安澜:平静的水波。淮黄:指淮水、黄河,即今天的长江下游和黄河流域。 2、赏析:
诗句原文 唱罢阴山《敕勒歌》,天风漭漭渡黄河。 一条襟带横沙漠,万里昆仑卷白波。 难挽狂澜南徒去,长流战血古来多。 茫茫禹迹何时复,故道淤泥秀麦禾。 诗歌译文 在唱完阴山的《敕勒歌》之后,我踏上了渡过黄河的旅程。 宽阔的黄河如同一匹衣带,横贯于沙漠之中,波涛汹涌,仿佛万里的昆仑之巅卷起白色的波浪。 难以阻止那猛烈的潮流向南漂去,历史长河中充满了战争的鲜血。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名作《渡黄河》,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徐州河声吞吐里,千家围住河堤底。 - 关键词:徐州、河声、河堤 - 译文:在徐州的河边,河水的声音时而高亢时而低沉,仿佛千家万户都围绕着河堤。 - 注释:徐州,地名,今属江苏。河声,指河流的声音。吞吐,形容声音高低起伏不定,这里指河水流动时的声响。千家围住河堤,形象地描绘了河流两岸的居民与河堤紧密相连的景象。 -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名为《渡黄河》,全诗如下: 渡黄河 倒泻银河事有无,掀天浊浪只须臾。 人间更有风涛险,翻说黄河是畏途。 注释: - 倒泻银河事有无:黄河的水势汹涌澎湃,宛如倒泻的银河一般,其气势之大,让人难以言喻。 - 掀天浊浪只须臾:形容黄河的水势汹涌澎湃,犹如掀起了满天的浊浪,而这种力量只在短暂的瞬间。 - 人间更有风涛险:在黄河之上,人们还面临着更为危险的风涛险阻。 -
【注释】 黄河第九曲,都门当正阳:黄河有九个曲折。正阳为洛阳的别称。 环拱二千里,平衍适中央:黄河环绕两京一带,水势平坦。 众流既奔汇,全势趋齐梁:黄河众多的支流汇集到一起,全河的水势向东南倾泻。齐梁即指今山东境内的济水和泗水。 金钱岁縻费,疏导兼堤防:每年花费大量钱财,修整河道同时加固堤坝。縻,用绳缚住。 往年忆北上,雨雪生寒凉:回想过去冬天时向北行去,大雪纷飞,感到寒冷。 层冰蔽河下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作答此题,必须通读诗作,整体把握诗意,在此基础上分析每句诗的意思,再结合题目提示的“赏析”要求,进行概括和总结。 第一联:“河流九曲迅飞鸿,千里能施润泽功。”黄河流经九个曲折的地段,它像迅疾的鸿雁一样,可以飞越千里,给两岸的人民带来好处,这是对黄河的赞美。 第二联:“疏凿远怀神禹迹,乘虚快睹满帆风。”诗人想象大禹治理黄河,疏通河道,让洪水得以宣泄,并乘势疏导
注释: 1. 去岁渡孟津,两岸隔五里。去岁,上一年。孟津,地名,位于今河南省孟州市西。 2. 今来渡淮安,河惟里许耳。今年,现在。淮安,地名,位于今江苏省。 3. 岸宽流则平,河窄流斯驶。岸宽,河岸宽敞,水流平稳;河窄,河岸狭窄,水流湍急。 4. 南河防塞多,时闻叠浪起。南河,黄河的南部支流。防塞,防御和堵塞。叠浪,波浪层层叠加。 5. 而我时南巡,正逢晴日美。我,诗人自称。南巡,向南巡视。 6
【解析】 本题考核名句名篇默写能力,采用的是情景式默写的题型,解答时既要注意所给句子的出处及作者,还要注意题干 中给出的上句或下句,再结合平时对名句名篇的背诵效果,准确书写出答案。 【答案】 译文: 春天刚过不久就渡黄河,诗篇才添了百首佳作。 大概是因为贪多好学而佳作少的缘故吧,蛟龙不让它绕船来
注释: 1. 春巡来往六乘舟,总喜风恬济巨流。 春天里巡查来回六辆马车,总是喜欢风平浪静的渡过黄河。 2. 民务河防予并廑,天禧神贶众蒙庥。 百姓忙于河防的事情我也很担忧,上天赐福神灵庇佑大家。 3. 越山吴水别江国,齐郡燕畿指陆邮。 越过了吴国的山水,来到了齐国的都城。 4. 只有此都人太鞠,不堪蹙额望回头。 只有这个京城的人太辛苦,忍不住蹙起额头望向远方。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渡黄河 地天中气象明昭,翠艒中流荡画桡。 注释:大地天空中的气象明朗鲜明,翠绿的船儿在河水中央划动着船桨。 赏析:诗的开篇描绘了一幅宁静的黄河景色,展现了自然之美,给人以心灵的洗涤。 2. 竹箭桃花观浩势,风恬浪静渡春朝。 注释:远望竹子与桃花映衬下的河景,感受到浩荡的气势,春风轻拂,水面波平浪静,仿佛在春天里渡河。 赏析
注释: 1. 渡黄河:渡河过黄河。 2. 一带:这里指的是黄河。 3. 省方中土:指治理国家的地方。 4. 风平稳过柳园渡:指乘坐船只经过柳园渡时,风很平稳。 5. 云表回瞻繁氏台:指在高处回望繁氏台,云雾缭绕。 6. 学海波涛不舍耳:形容学问深如大海,难以自拔。 7. 拍天气象实雄哉:形容气势磅礴,令人敬畏。 8. 长堤舄奕金墉固:意思是长堤坚固如玉,金城牢固。 9. 疏导常怀大禹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