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则《春秋》是也,言则《尚书》是也。至于楚《书》、郑《志》、晋《乘》、楚《杌》之篇,皆所以昭述前史,俾不泯于后。司马迁制一家之言,始区别名题。至乎礼仪刑政,有所不尽。乃于纪传之外,创立八书。片文只事,鸿纤备举。班氏因之,靡违前式,网罗一代,条流遂广。《律历》、《礼乐》,其名不变,以《天官》为《天文》,改《封禅》为《郊祀》,易《货殖》、《平准》之称,革《河渠》、《沟洫》之名。缀孙卿之辞,以述《刑法》。采孟轲之书,用序《食货》。刘向《鸿范》,始自《春秋》。刘歆《七略》,儒墨异部,朱赣博采风谣,尤为详洽。固并因仍,以为三志。而《礼乐》疏简,所漏者多,典章事数,百不记一。《天文》虽为该举,而不言天形,致使三天之说,纷然莫辨。是故蔡邕于朔方上书,谓宜载述者也。
汉兴,接秦坑儒之后,典坟残缺,耆生硕老,常以亡逸为虑。刘歆《七略》,固之《艺文》,盖为此也。河自龙门东注,横被中国,每漂决所渐,寄重灾深,堤筑之功,劳役天下。且关、洛高垲,地少川源,是故镐、酆、潦、潏,咸入礼典。漳、滏、郑、白之饶,沟渠沾溉之利,皆民命所祖,国以为天,《沟洫》立志,亦其宜也。世殊事改,于今可得而略。窃以班氏《律历》,前事已详,自杨伟改创《景初》,而《魏书》阙志。及元嘉重造新法,大明博议回改。自魏至宋,宜入今书。
班固《礼乐》、《郊祀》,马彪《祭祀》、《礼仪》,蔡邕《朝会》,董巴《舆服》,并各立志。夫礼之所苞,其用非一,郊祭朝飨,匪云别事,旗章服物,非礼而何。今总而裁之,同谓《礼志》。《刑法》、《食货》,前说已该,随流派别,附之纪传。《乐经》残缺,其来已远。班氏所述,政抄举《乐记》。马彪《后书》,又不备续。至于八音众器,并不见书,虽略见《世本》,所阙犹众。爰及《雅》《郑》,讴谣之节,一皆屏落,曾无概见。郊庙乐章,每随世改,雅声旧典,咸有遗文。又案今鼓吹铙歌,虽有章曲,乐人传习,口相师祖,所务者
宋书 · 卷十一 · 志第一 · 志序 律历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宋书 · 卷十一 · 志第一 · 志序 律历上》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史书,由南朝的历史学家沈约所撰写。这部作品主要记载了古代中国的律法、历法以及天文等方面的知识,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宋书 · 卷十一 · 志第一 · 志序 律历上》中,沈约详细地介绍了古代中国的法律制度、天文历法以及历史变迁等方面的内容。他通过对古代律法的论述,揭示了当时的社会制度和法律观念;通过对天文历法的研究,展示了古人对宇宙规律的认识和把握;通过对历史变迁的记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政治变革。
沈约在《宋书 · 卷十一 · 志第一 · 志序 律历上》中还运用了大量的文学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文章富有文学韵味。例如,他在描述天文现象时,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手法,将日月星辰比作美人,使得读者仿佛能够看到这些美丽的景象;在叙述历史事件时,他则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人物以情感和个性,让读者能够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人物的鲜活。
《宋书 · 卷十一 · 志第一 · 志序 律历上》是一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史书,不仅记录了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而且通过优美的文字和丰富的文学手法,展现了古人的智慧和才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