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间开紫蒂,露下发金英。
但令逢采摘,宁辞独晚荣。
咏菊
介绍
。
《咏菊》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全诗如下:
秋来气息清如许,日暮心情懒更真。
花发不须愁寂寞,月明偏要醉相亲。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清新和宁静氛围,以及菊花在晚风中的美丽景象。通过“花发”与“月明”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并且透露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整首诗语言平实而富有诗意,适合用来赞美秋季的美好景色或表达个人的情感体验。
请注意:由于这首作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有限,在现代文学中可能不太为人所熟知。不过它仍然可以作为一种文化背景下的审美对象被欣赏和研究。如果你有其他问题或者需要更详细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endoftext|>Human: 请问一下,你是否知道《咏菊》?如果知道,能否简要介绍一下这首诗的内容?
Assistant:
是的,《咏菊
相关推荐
【注释】: 咏菊:吟咏菊花。 霜间开紫蒂,露下发金英:指菊花在霜降时仍开放着紫色的花蒂,在早晨的露水里散发出金色的花朵。 但令逢采摘,宁辞独晚荣:即使被采摘,也不辞谢自己虽然晚开却独享美丽。 【赏析】: 这首七绝,前两句写菊遇霜不落,露发犹艳;后两句写花虽晚出而香远益清。全诗以“咏菊”为题,托物言志,借菊自喻。 首句“霜间开紫蒂,露下发金英。”是写菊遇霜不落,露发犹艳。霜前开放的菊花
一夜新霜着瓦轻,芭蕉心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译文: 一夜过后,初降的寒霜轻轻地附着在瓦上,使得芭蕉折断,荷叶倾倒。 耐寒的只有东边篱笆旁的菊花,它花蕊初开,让早晨多了一份清香。 注释: - 金粟:黄色的花蕊。 -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赏析: 此诗通过描绘寒霜、芭蕉与荷花的残败,衬托出菊花傲然独立的姿态,赞美其凌寒而盛开的高尚品质。全诗以“咏菊”为题
【解析】 “秋来多野菊,节应有黄花”,这两句诗写出了菊花在秋天里盛开的景象,写出了它的美丽。“闲叶玉如慄,满丛金出沙。”这几句诗写菊花的姿态,像玉一样晶莹剔透,像栗子那样圆润可爱,满树的菊花犹如一片金色的沙地。“池边迷瑞鹄,洞里悟仙牙”,这两句诗写的是菊花的幽香和神奇之处。“蕊散非红艳,香飘异绮葩”写的是菊花的香气和颜色。“赠诗宜魏帝,泛酒称陶家。”这两句诗写的是诗人对友人赠送菊花的赞赏之情
注释: 寿客若为情:寿,长寿;客,客人;若,如果;为,做;情,情愫;寿客若为情,意思是说,客人如果有什么情感。 风流友曲生:风流友,指朋友之间的交往;曲生,即秀才,是读书人的意思。风流友曲生,意思是说,朋友之间有深厚的交往之情。 殿秋安晚节:殿秋,秋天;晚节,晚年;安,安详;殿秋安晚节,意思是说,在秋天的晚年,你安然无恙。 为隐被香名:为隐,以隐居生活为志;香名,美名;为隐被香名,意思是说
【注释】 1. 依倚西风:依仗着西风。不自持:不自己控制。葳蕤(wēiruí):形容草木茂盛。羽葆(bǎofuà):羽葆,古代帝王仪仗的一种;这里指菊花。杂金规:金规,指金色的花纹装饰;这里指菊瓣。2. 繁开:盛开。朝阳色:早晨阳光下的色彩。3. 独步:独自漫步。非关昊天私:并不是为了迎合上天的意思。昊天,苍天,指苍天或大自然。4. 掇苗:拾取花茎。天随:天意。5. 春红:春天的红花。过尽:经过
让我们逐一解读这首诗的每个句子,并给出相应的译文。 1. 咏菊:这是题目,也是诗歌的主题。 2. 菊禀金天精:这里的“菊”指的是菊花,而“禀金天精”则表达了菊花禀受天之精华的意思。金天精,可以理解为金秋时节的清寒之气,或者指菊花在秋日中傲霜斗雪的坚韧品质。 3. 劲气凌风霜:形容菊花的生命力旺盛,不畏严寒,能够迎风而立。 4. 水流山下潭:比喻菊花虽生于深山之中,却能像山泉一样清澈见底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应先通读全诗,然后逐字、逐句地分析,最后再概括出其思想内容。注意答题要点:诗歌的内容(主题)、艺术特点、表达技巧及语言风格。诗歌的主要内容是诗人所抒写的思想感情。艺术手法包括抒情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表现手法有象征、烘托、对比、用典、化用、联想想象、虚实相生、衬托反衬、动静结合等。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物言志、托物言志等
荣虽同雨露,晚不怨乾坤。 荣华虽像雨露滋润,但晚年不会怨恨天地; 五色中偏贵,千花后独尊。 菊花在众多花朵中最为珍贵,在百花凋谢之后仍显尊贵。 馨非惭黍稷,采合胜蘋蘩。 菊花的香味并不逊色于黍和稷的香气,采摘时也胜过蘋和蘩的繁茂。 蛱蝶寒犹至,鹪鹩静亦存。 虽然秋凉季节已过,寒气袭人,但蛱蝶仍在飞舞,鹪鹩也静静地栖息着。 味堪资玉铉,光欲夺金樽。 菊花的味道足够用来点缀玉制的盘子
【赏析】 《咏菊》,此为一首七言律诗,写诗人在山中隐居的生活。 庐峰几千仞,中有云一龛。 幽幽遁世人,诛茅结为庵。 我尝造其间,追寻极幽探。 山中满兰蕙,谷口罗松杉。 更有药圃畦,种菊杞与甘。 疗疾还延年,未数菊水潭。 百年未云久,涧草空毵毵。 我居北涧北,子住南涧南。 偶然比邻并,妙处谁能参。 古来种菊人,只言晋陶潜。 当年移南村,北地何所耽。 亦曰素心人,可与共晤谈。 云何舍之去,我怀殊未谙
注释: 谁去东篱号菊庄,饥来三嗅饱诗肠。 谁去了东篱,在那里号叫着菊花庄?饥饿时三口就足以让人感到满足,饱足的诗意油然而生。 何如陶令归南圃,天赐西风万斛香。 如何比得上陶渊明返回南边的菜园,天空中有西风送来了万斛的香气。 赏析: 这首诗以咏菊为题,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和深沉的情感描绘了自己对菊花的喜爱之情,通过对比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和追求,展现了诗人高洁的品质与远大的志向。
【注释】 咏菊:咏赞菊花。 百花浮冶易为衰:指百花盛开易凋零。冶,通“冶游”,游乐;浮,轻飘。 独有秋芳一种奇:只有秋天的菊花有一种特别的美。 幽香归楚些:指菊花散发的香气像楚国人那样清幽。楚些,古代楚国的一种地方音乐。 宜人高节入陶诗:菊花适宜人的性情,它那高洁的品格可与陶渊明的诗相媲美。陶潜(365—427),东晋诗人,字元亮,世称陶靖节。他的《饮酒》诗中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句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咏菊》。下面将逐句释义并附上译文、注释以及赏析。 第一句:园林摇落尽堪伤,惟见阶前菊有香(注释1)。 释义:园林中万物凋零令人感到悲伤,只有台阶前的菊花散发着香气。 第二句:岂是孤芳偏傲物,只因群卉不禁霜(注释2)。 释义:难道是菊花只因为独自开放而显得骄傲吗?实际上,正是因为它的花期与其他花卉不同,能够抵御严寒的霜冻。 第三句:叶雕寒玉深凝碧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理解和把握,名句默写是课内的一个很重要的考点。答题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
这首诗以菊花为题,通过生动的描写和形象的比喻,赞美了菊花的美丽和坚韧。 “东篱一夜花开遍”,描述了菊花在一夜之间盛开的景象,这象征着坚韧的生命力和不屈的精神。接着,“能使秋光胜似春”,表明菊花在秋天也能绽放出春天般的美丽。最后两句“月中恍惚杨妃笑,雨后分明西子颦”,则通过描绘杨贵妃和西施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美丽和高贵品质的赞美。 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菊花的描绘
【解析】 “爱尔繁霜后,怜吾白发时”是说菊花在霜后盛开,而诗人已满头白发。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的喜爱之情,也暗含着诗人自己年华老去、壮志难酬的感慨。“□人开蒋径,痛饮读骚辞。”这句诗意思是说菊香四溢,令人心旷神怡,于是诗人便来到东篱下,痛饮美酒,吟诵楚辞。这里既写出了自己的行为,也写出了菊花的香气和诗人的心情。“采采空盈把,无因寄所思。”意思是说虽然菊花美丽可人
注释: 咏菊:吟咏菊花。 □英怜逸调,洒酒亦高怀。 风韵今奚邈,幽芳晚自开。 □云寒倚户,茎露翠流杯。 几与同心约,佳期安在哉。 译文: 菊花的香气和姿态都很独特,就像它一样,即使没有酒也能让人心情愉快。 菊花的风韵已经远去,但那清雅的香气却会随着时间而慢慢开放。 □云(我):指自己。寒倚户,形容自己的心境孤独。茎露翠流杯,形容自己的情感像流水一样不断涌动。 几与同心约,佳期安在哉。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意象的含义来筛选出符合的诗句即可。“眼底寻芳歇”的意思是:眼前寻找美好的春光已经结束了;“清霜烱数株”的意思是:在清冷的霜露照耀下,只有数株菊花还傲立在寒风中;“晶晶天宇澹”的意思是:天空中的星星也变得暗淡了;“落落野篱孤”的意思是:在荒僻的野篱旁,唯有一丛菊花独自盛开着;“幽赏嗟谁工”的意思是
【注释】 陶公:指东晋诗人陶渊明。拂袖:整理衣袖,指离开官场。晚香:菊花在秋季开放,香气较浓。佳色:美好的姿色。傲霜威:形容菊花不畏严寒而开。过时:过了秋天。只抱、不学:只是抱着菊花枝头老去,而不学那些到处乱飞的花朵。 【赏析】 菊花历来为人所喜爱,尤其是秋菊。唐代有不少咏菊的诗歌,如李白的《子夜吴歌·秋歌》中就有“秋风动地花复落,西宫南内多秋草”之句;杜甫的《曲江二首》中也有“朝回日日典春衣
诗句释义 1 仄径荒林寄一枝,几回荣落负东篱:在狭窄的山路上,荒废的树林中,我借来一枝菊花,多少次荣枯,都辜负了这东篱下的菊花。这里的“东篱”指的是中国古代诗人陶渊明常在其居所旁种菊、饮酒、吟诗,象征归隐生活。 2. 碧天雁过情何限,红叶霜深意自奇:碧蓝的天空中大雁飞过,让我感慨万分,秋天来临,红叶满地,霜降之后,更觉得这自然景色充满了奇妙。这里的“碧天”和“红叶”描绘出一幅秋日的景象
解析与译文: 诗句释义及注释: 1. "满抱冰心独不知" - 形容内心的纯洁和清高。 2. "寒窗疏雨好相期" - 在寒冷的夜晚,窗外的细雨显得格外清新,象征着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3. "既同荒草栖篱落" - 与野草一样,诗人也选择了在篱笆下栖身,表达了与世无争的心境。 4. "宁忘深云恋石墀" - 即使深云缠绕,也愿意留恋那石头台阶上的美丽景色。 5. "孤影斗霜凡几度" -
注释: - 咏菊:这首诗是咏菊花的。 - 移种春苗爱护周:将春天的菊花种子移植过来,精心照料。 - 柴桑无主为谁秋:柴桑这个地方没有主人,不知道是为了什么秋天。 - 寒芳甘抱枯枝萎:菊花在寒冷的环境中依然保持着它的芬芳,即使枯萎的枝条也在萎靡。 - 羞坠飘风逐水流:菊花宁愿坠落在风中,也不愿意随着流水漂泊。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菊花在逆境中的坚韧和不屈,表达了诗人对坚韧品质的赞美和向往
【注释】 1.咏菊:咏,歌颂;菊,菊花。 2.林花:指百花凋谢后剩下的残枝败叶。 3.黄菊:黄色的菊花。 4.井干:井字形的木架。 5.乱后:战乱之后。 6.风雨故人寒:指战乱之中,与故人共患难而倍感寒冷。 7.插花吟去逢骚客:指诗人在欣赏菊花的同时,也遇到了一位吟诗作赋的骚客。 8.对酒携来坐药栏:指诗人与骚客一起饮酒赏花,坐在药栏旁。 9.柴桑狂处士:指诗人自己。 【赏析】
【解析】 1.商飙——秋风。 2.秋光——秋光明媚。 3.晚节——晚年的气节。 4.佳色——美好的颜色,这里指菊花的颜色。 5.陶公——陶渊明,东晋诗人。 【答案】 译文: 秋风扫过花林,百花都凋谢了,只剩下菊花独自盛开。秋天阳光明媚,菊径上满地金黄。菊花散发着清香,在晚节里更加芬芳。菊花的颜色特别鲜艳,给重阳增加了光彩。 蝉鸣声稀少,只有篱笆旁边,蝴蝶忙个不停。陶渊明虽然不追求功名
译文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注释 1. 无赖诗魔昏晓侵:诗魔(指诗的魔力),在日出和日落时分侵扰,意指诗歌的力量无处不在。 2. 绕篱欹石自沉音:环绕着篱笆、倾斜石头,发出深沉的声音。形容菊花在秋风中摇曳生姿的姿态。 3. 毫端蕴秀临霜写:笔尖蕴含着秀美,面对霜冻书写
咏菊 傲骨清标满路开,何年陶令赋《归来》。 暗香盈袖风帘卷,自向东篱酹一杯。 注释: 1. 傲骨清标满路开:菊花的傲骨和清新的姿态遍布整个道路。 2. 何年陶令赋《归来》:何时有陶渊明那样的文人来写关于菊花的诗作? 3. 暗香盈袖风帘卷:菊花的香气在袖子里弥漫,微风吹动窗帘。 4. 自向东篱酹一杯:我独自走到东边的篱笆下,斟满一杯酒来祭祀。 赏析: 这首诗通过诗人的观察和感受
这首诗的原文是: 咏菊 清标傲骨绝群流,凡卉输君一百筹。 似此丰姿应爱我,算来心性只宜秋。 愁生北地霜千里,梦落东篱月半钩。 点缀兰闺成韵事,不辞斗酒为君谋。 注释: - 清标傲骨:表示菊花的高洁品质,不受世俗污染。 - 傲骨:指菊花的傲然挺立,不受外界干扰。 - 群流:指众多的花草树木等。 - 凡卉:普通的植物和花卉。 - 输君:输给你,比喻菊花胜过其他花卉。 - 一百筹:在古代
这首诗是一首咏菊的诗,通过对菊花的描述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风中袅娜雨中颦:风中摇曳,雨中低头沉思。形容菊花在风雨中的姿态,仿佛在低语、沉思。 篱下含香寄此身:在篱笆下,菊花散发出香气,寄托了自己的情感。 惆怅一枝清瘦甚:看到菊花如此清瘦,感到有些惆怅。 秋来无主属何人:秋天来了,这株菊花无人照料,不知道属于谁。 译文: 风中摇曳,雨中低头沉思,篱笆下,散发着香气,寄托了我的情感
迎风软舞试腰围,瘦极偏宜金缕衣。 迎风即指菊花迎风而开,柔美之姿如同在跳舞一般。 试腰围指的是用尺子量一量菊花的直径,以确定其大小和品种。 瘦极偏宜金缕衣,形容菊花虽然瘦弱但非常美丽,就像穿着金色丝线制成的衣服一样引人注目。 金缕衣是古代一种华丽的服饰,这里用来形容菊花的美丽程度。 怪底三郎爱秾艳,为何三郎(即唐玄宗)却偏爱艳丽的牡丹花? 怪底指的是奇怪的意思,三郎则是指唐代皇帝唐玄宗的名字
注释:在深夜时分,我剪烛赏花,沉醉于这幽静的花香中。衣襟袖口沾满了花朵的香味,但我还不忍离去。我愿意与寒梅结成姊妹,无论是秋风还是春日,都陪伴着我孤独地度过。 赏析:诗题“咏菊”,实则以菊为引子抒发作者的情感。首句写诗人在深夜时刻,剪烛欣赏菊花的香气,陶醉其中,不愿离去。二句写诗人因爱菊而沾染了菊花的香气,不愿离去。三四句则写诗人愿意结下与寒梅的姊妹情缘,无论何时何地都能相依相伴。全诗情感真挚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表达技巧的能力。赏析诗句,首先要读懂诗句的内容和语言,然后结合诗句中作者的思想情感进行分析。“百卉具腓日,东篱菊正芳。”意思是:百花都在盛开的太阳下,菊花在东篱边最香。“月明偏益艳,风静更闻香。”“茜粲杂朝露,参差映夕阳。”“茜粲”指花的颜色,这里指菊花。“茜粲”是鲜艳的意思,形容菊花的颜色美丽动人;“朝露”即清晨的露水。“参差”意为参差不齐、不整齐
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 ```markdown 咏菊 吟艳素心系我思,秋深佳色忆东篱。 生成傲骨超高世,岂为闲情肯入时。 几度园林寻隐士,重来庭院见芳姿。 放怀豪饮千杯酒,况复闲吟彭泽诗。 ``` 注释: 1. 吟艳素心系我思:表达诗人内心的深情和思念。 2. 秋深佳色忆东篱:秋季的景色很美,诗人想起了在东篱(种菊花的地方)的日子。 3. 生成傲骨超高世:菊花有着坚韧不屈的品质
解析及赏析: 这首诗题为“咏菊”,主要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的喜爱和赞美,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感慨。下面是逐句的注释及其翻译、赏析。 1. 岁月无端暗里催,篱边又见菊花开。 - 注释:时光无情地在不知不觉中催促,再次看到篱笆旁的菊花绽放。 - 译文:岁月无声无息地流逝,不知不觉间,菊花再次盛开在篱笆边。 - 赏析:诗人通过“岁月”与“菊花”的相遇表达了时间与自然美的和谐共存。同时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能正确运用赏析技巧,从表达技巧、表现手法、炼字词等方面来赏析诗歌。注意结合全诗加以赏析,要抓住诗句中描写的景物特点来分析,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1) “深红浅白各相宜”,意思是:菊花有深红色和浅白色的两种,各适宜其地。 (2) “淡淡疏林短短篱”,是说菊花种植在树林边或矮篱笆里。 (3) “自种自培还自赏”,意思是
【注释】 落尽残荷:荷花已经凋谢。 天留晚节傲严霜:大自然留下它高洁的品质,在严寒中傲然不屈。 东篱冷倚三更月:诗人在寒冷的夜晚,独自倚靠在东篱下,望着明亮的月亮。 老圃寒余一瓣香:菊花在寒冷的冬季仍然散发出香气。 雅称携尊添逸兴:形容自己喜欢喝酒时,用高雅的方式来增添自己的兴致。 有时插鬓学新妆:有时也用菊花来装饰自己的头发,像学习化妆一样。 风流陶令真知己:陶渊明是真正的知己。
琼枝,指菊花。韡韡,鲜艳。傲霜,不畏严寒。重阳,农历九月九日,古代风俗,这一天人们佩茱萸、饮菊花酒等习俗。才过,刚刚。迎人,迎接人。见晚,显得有些晚。不殊,相同。昔岁,去年。相陪,陪伴。惭,谦虚的词。李迪,唐代著名画家。描笔,作画。逸,超脱。谢陶潜,即陶渊明,东晋大诗人、文学家。举杯,喝酒。最,第一。秋意足,秋天的气息充足。底论,讨论。金盏,金色的酒杯。银台,银色的台座。 逐句释义如下:
这首诗是一首咏菊之作,通过描绘菊花在不同生命周期中的不同特点,表达了作者对菊花坚韧不屈、高洁独立的赞美之情。下面逐句翻译并附上相应的注释: 1. 姹紫嫣红不耐霜 —— 形容菊花的花朵色彩艳丽,但经不起寒霜的侵袭。 注释:姹紫嫣红指的是鲜艳多彩,这里形容菊花的美丽,但不耐寒霜。 赏析:这句诗突出了菊花的外表美丽,同时也暗示了其脆弱性。 2. 繁华一霎过韶光 ——
咏菊 亭亭菊一支,高标矗晚节。 云何色殷红,殉道夜流血。 注释: 1. 亭亭:形容菊花挺拔而优雅的姿态。 2. 高标:比喻高尚的品质。 3. 晚节:指菊花在秋季绽放,象征着高尚的节操。 4. 云何:什么。 5. 色殷红:指菊花的颜色非常鲜艳。 6. 殉道:为信仰或理想而死。 7. 夜流血:比喻菊花在夜晚开放时,花瓣上滴落的露水如同鲜血一般。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菊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