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晓
译文
春天睡醒不觉天已大亮,到处是鸟儿清脆的叫声。
回想昨夜的阵阵风雨声,吹落了多少芳香的春花。
介绍
《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隐居在鹿门山时所作,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联想,描绘了一幅春天早晨绚丽的图景,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全诗语言平易浅近,自然天成,言浅意浓,景真情真,深得大自然的真趣。
注解
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晓:早晨,天明,天刚亮的时候。
闻:听见。啼鸟:鸟啼,鸟的啼叫声。
“夜来”句:一作“欲知昨夜风”。
“花落”句:一作“花落无多少”。知多少:不知有多少。知:不知,表示推想。
赏析
《王孟诗评》:刘风流闲美,正不在多。以诗近词,太以纤丽故。
《唐诗广选》:顾云:真景实情,人说不到。高兴奇语,唯吾孟公。
《唐诗归》:钟云:通是猜境,妙!妙!
《唐诗解》:昔人谓诗如参禅,如此等语,非妙悟者不能道。
《唐诗镜》:喁喁恹恹,绝得闺中体气,宛是六朝之余,第骨未峭耳。
《唐诗选》:玉遮曰:“知多少”,正是“不觉晓”妙处。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珽曰:晓景喧媚,莫卜夜无寂寞。惜春心绪,有说不出之妙。周敬曰:二十字清声婉约。
《唐诗笺要》:朦胧臆想,构此幻境。“落多少”可以不说,又不容不说,诚非妙悟,不能有此。
《而庵说唐诗》:做上二句便煞住笔,复停想到昨夜去,又到花上来,看他用笔不定,瞻之在前,忽然在后矣。或问:何不写“夜来”在前?曰:看题中“晓”字。“处处闻啼鸟”下若再连一笔,则便不算晓矣,故特转到晓之前下“夜来”二字。“风雨声”紧跟上“闻”字,“晓”字便隔寻丈。其作“晓”精微有若此。
《唐诗笺注》:诗到自然,无迹可寻。“花落”句含几许惜春意。
《诗法易简录》:亦具一气流转之妙。
《历代诗评注读本》:描写春晓,而含有一种惋惜之意。惜落花乎?惜韶光耳。
《唐人绝句精华》:此古今传诵之作,佳处在人人所常有,唯浩然能道出之。闻风雨而惜落花,不但可见诗人清致,且有屈子“哀众芳之零落”之感也。
相关推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注释: - 春眠不觉晓:春天的早晨,人睡得非常沉,以至于没有注意到时间已经过去很久。"晓"是早晨的意思。 - 处处闻啼鸟:在春天的早晨,到处都能听到鸟儿的叫声。"啼"是鸟叫的意思。 - 夜来风雨声:在夜晚来临的时候,听到了风和雨的声音。“夜来”指的是夜晚到来。 - 花落知多少
《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一首小诗,描绘了春天早晨的风景和诗人的心情,语言平易浅近,韵味醇永。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半欲天明半未明: - 清晨时分,天色似乎即将大亮,又似尚未完全明朗。这里的“半欲”表达了一种微妙的、即将变化的自然状态。 - “醉闻花气睡闻莺”暗示着诗人在半睡半醒之间,花香和莺啼声交织在一起,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生动的晨曦氛围。 2. 猧儿撼起钟声动: -
【译文】 在清晨的兰台上,梦中被惊扰,看到残月和孤莺。 怀疑是蜀地魂魄千年的怨恨变成了冤禽万声鸣叫。 【注释】 春晓:春天早晨的景色。 寥寥:空寂的样子。 兰台:汉代宫门名,这里指宫廷。 梦惊:梦醒时被吓醒了。 绿林:树林,泛指林木茂密处。 残月:不完整的月亮。 思孤莺:想象孤雁。 蜀魄:蜀地之魂,这里指思念故乡的人。 千年恨:对故土、亲人的思念之情。 冤禽:被冤枉而鸣叫的鸟。 万啭声
注释: 春天的院子里,清晨的景色别样美丽,晶莹的露珠在花丛中蜿蜒流淌。 黄蜂飞过时,花儿懒洋洋地打了一个哈欠,夜夜都在花香中安歇。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庭院的美景图。首句“春庭晓景别”,直接点明了时间、地点和季节,营造出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接着两句“清露花逦迤”和“黄蜂一过慵”,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花朵比作有情感的生命体,赋予了它们活泼可爱的性格。这两句诗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生机勃勃
《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隐居在鹿门山时所作,诗中描绘了一幅春天早晨绚丽的图景,同时也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半欲天明半未明”:描述的是天色微亮之时,诗人正处于睡眠之中,仿佛是在梦境与现实的边缘。 2. “醉闻花气睡闻莺”:诗人在半梦半醒之间,被花香和莺啼唤醒,感受着春天的气息。 3. “𤞇儿撼起钟声动”:描绘了晨钟的声音
注释: 春晓:春天清晨的景象。 残烛犹存月尚明,几家帏幌梦魂惊:夜幕尚未完全散去,残烛的光亮还隐约地闪烁着,明亮的月光依旧洒满大地。这时,几家人的窗户里,人们还在梦中,被这美景所惊扰。 星河渐没行人动,历历林梢百舌声:银河渐渐消失在天边,人们开始起床走动。在树林中,百舌鸟的鸣叫声此起彼伏,仿佛在诉说着春天的到来。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春天的诗。诗人通过对夜晚景色的描绘
【解析】 此诗写春晓景象,抒发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全诗四句,每句七字,句式工整,韵律和谐。首联“东方看欲曙,三五斗参横”,描绘的是天将大亮的景象;颔联“月影斜穿竹,鸡声远逐莺”。描写了夜晚的景色,诗人借助月光,把景物写得如画般美丽动人。颈联“花街红露腻,柳浪翠烟轻”以景衬情,写出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尾联“沧海升朝日,春光满太清。”以景收束,写出了春天的美好。 【答案】 译文: 东方天空渐明
注释: 门瞰青山侵草开,苦吟吟上最高台。这句诗描绘了诗人站在高台上远眺,山脚下的绿草被春天的风拂动的景象。门俯瞰着青翠的山峦,它们在春风中摇曳生姿,仿佛是绿色的草芽儿从地面探出头来。“苦吟吟”形容的是诗人在春天来临之际,沉浸在深深的思考之中的情景,他独自站在那里,仿佛在苦苦地思索着什么。 春风谁遣邻家去,成阵落化吹过来。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听到春风的声音时的感受。春风是谁派遣来的
《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此诗写于他任太常寺参军时。 注释: 1. 竹西窗上月痕斜:在竹西的窗子上,月亮的影子斜斜地映照在上面。 2. 雨歇春城叫乱蛙:雨水停歇,春城的青蛙开始乱跳。 3. 睡眼未醒人在梦:虽然眼睛还没完全睁开,但我仿佛还在梦中。 4. 断云流水隔桃花:隔着一片桃花的断云和流水,就像被隔离了一样。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春夜景象
【注释】 晓:早晨。天宇:天空。五色:指花木等色彩斑斓。东君:司春的神,也泛指春天。溟南复溟北:溟,大海;溟南、溟北,指大海的南面和北方;溟,大海的意思,溟南、溟北代指四海。 【赏析】 《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此诗写春日晨曦初现,雨过天晴,万物洗尽残冬寒气,一派生机的景象。首联描写雨后初晴之景,颔联描写隔篱见花柳之景,颈联写春神不问人间事,尾联写自己放浪形骸,游猎四海。全诗语言平易浅显
这首诗出自明代文学家杨慎(字升庵)的《春晓》。诗中描绘了春天早晨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下面将逐句对这首诗进行解读: 诗句释义: 1. 薄衣初试晓寒轻,云阁残阴雨弄晴。 - “薄衣初试”:初穿轻薄的衣裳,迎接清晨的微凉。 - “晓寒轻”:清晨的寒冷不重,仿佛是轻轻的。 - “云阁残阴雨弄晴”:天空中的云层像阁楼一样高耸,雨后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大地上。 2.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的《春晓》。 诗句释义: 1. “百舌穿林语未完”:百舌鸟在林中鸣叫,声音尚未结束。 2. “悠悠归梦忽惊残”:我沉浸在美好的梦境之中,突然被一阵寒风吹醒,梦中的景象似乎已经残缺不全。 3. “心知庭外春霜重”:我知道院子里的春天的霜已经很重了。 4. “裘压单衾觉晓寒”:我盖着单薄的被子,清晨醒来感到寒冷。 译文: 百舌鸟儿在树林里欢快地鸣叫着
【注释】 春晓:春天的早晨,诗人起床后听到报晓的鸡叫声,看到天已大亮。残漏:指古代计时器,漏刻是古代一种计时工具,它由壶、箭、刻三部分组成,当壶中的水漏尽时,箭即落于刻上,故称“滴漏”。漏声断:指漏壶里的水滴完。宿酲:酒喝多了第二天感到不舒服,这里指因夜宿酒家而身体发困。清镜:指铜镜。锦江:指成都的锦江,这里代指故乡蜀中。 【译文】 清晨鸡鸣声声催我起,黄昏月光映照着高楼。 梦中醒来时间已不早
注释: 1. 强寻残梦苦难成:强求着追寻那些已经消逝的美好梦境。 2. 推枕支藤绕舍行:把枕头推到床上,依靠着藤蔓环绕的屋檐行走。描绘出一幅宁静的田园生活画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3. 新涨生波渔艇活:新近上涨的河水泛起层层波纹,渔船在波纹中忙碌地来回穿梭。生动描绘了渔民劳作的场景,表现出诗人对农民劳动的赞美之情。 4. 晨曦送暖客衣轻:清晨的阳光温暖而明媚
解析及赏析: 这首诗题为《春晓》,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未来的期待。全诗共四句,每句都以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清晨。 逐句释义: 1. 初见天窗一点明,旋看晓色到檐楹。 - “初见”指早晨刚刚醒来时,看到窗外透进的第一缕阳光。“一点明”意味着这微弱的光线开始驱散黑暗,带来光明。接着描述从窗户看出去,天空的颜色逐渐变亮,直到太阳高挂。这里的“檐楹”(建筑的一部分
春晓 高枕还慵起,晴窗晓日明。 家贫从省事,身老放徐行。 溪树藏村暗,山花照市明。 园林有乐事,桑下见雏成。 译文: 春天的早晨,阳光透过窗户照射进来,照亮了整个房间。我高枕而卧,却懒得起床,因为外面的世界太美好了。我虽然贫穷,但可以少操些心,享受生活。我已经年老体弱,可以慢慢地散步,欣赏着周围的景色。 溪边的大树隐藏在村庄的阴影里,而山上的花朵则在市场的阳光下闪烁着光芒
【译文】 春日清晨,云雾缭绕,半空中飘着细雨,天已放晴。我不忍心扫去茅檐上的残花败叶。 我想寻找春天的踪迹,但见万物凋零殆尽,只有黄鹂鸟儿两三声清脆的鸣叫。 【注释】 云霭:形容云气浓密的样子。 霭浮空半雨晴:雾气弥漫在天空,一半是阴雨,一半晴朗。 茅檐:屋檐。 残英:残败的花瓣,指落花。 欲寻:想要寻找。 春物:春天的景象。此处指春色。 飘零尽:飘零无存。 一两声:表示声音很少,只有一两只。
注释:春日清晨,花瓣飘落如波浪般翻涌,纷纷扬扬地落下。梅花与苔藓相映成趣,仿佛是绣制的地毯,美丽动人。只有猗兰花的香气不减,让人沉醉其中,仿佛能纫取幽静的佩饰系住余下的春天。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春日清晨的景象,以浮花浪蕊和梅苔作绣茵为背景,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猗兰花的香气不减的特点。诗人用词精炼,意境深远,富有生活气息和艺术魅力
【注释】 春晓:春天的早晨。曈曈(tóng)初日:初升的太阳。 注:照。窗明:窗户明亮。 雏莺:幼小的黄莺。乳燕:刚学飞的燕子。 气味:气息,这里指春天的气息。 浓于酒:比酒浓烈。 晓梦:晨起时做的梦。魔人:梦中的人物。 似宿酲:像昨夜未醒的酒气。酲(chén):醉了。 赏析: 《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此诗描绘了春天早晨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春晓 小阁萦回残梦,打开帘幕迎接晓光。 露水寒冷风不停歇,花儿凋落鸟儿惊起飞翔。 生病口渴更想泡茶,早晨寒冷我减衣加裳。 沈香钱欲谢冬雪,拿着它送春归去。 注释: 1.小阁:指小楼。回:萦绕。残梦:未醒的梦。 2.开帘:打开窗帘。 3.露寒:指晨露寒冷。风不定:风不停息。 4.病渴:生病口渴。偏思:更想。 5.朝:早上。怯:畏惧、恐惧。减衣:减衣物。 6.沈香钱:古代一种熏香的钱,用香料制作
译文 早晨,当第一缕阳光透过薄雾洒在飞观时,晨霞像帷幕般笼罩着这座绣有精美花纹的屋脊。 锦帐中的人还沉浸在睡梦中,而天空中的珠树鹊却已经惊起。 炉里的香已燃尽,但窗前的烛光依然明亮。 更令人惊讶的是,花上的露水也映照着月亮的倒影,仿佛是妆扮后的眼泪。 注释 - 宿霭:傍晚的云层。 - 藏:隐藏。 - 飞观:指高耸入云的寺庙或塔台,这里指的是寺庙。 - 幌:指帷幔。 - 锦帏人未起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表达技巧及语言风格的能力。解答时明确全诗的内容,理解诗人的情感,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钟漏初传晓”,钟声刚刚响起,天就亮了;“满窗风雨寒”,雨打窗户,寒冷彻骨,春意正浓却如此凄凉。“东冈行可种”,在东面山坡上可以耕种;“攲枕不成安”,我斜靠在枕头上睡不着觉了。诗人用简练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凄清的春晓图。 【答案】 译文:钟声刚响,天已破晓,外面风雨交加
【注释】 春晓:春天早晨的景色。 贪:贪恋。 起早:起床很早。 还:又,再。 缭绕:缠绕、萦绕。 黄鹂:即黄莺。 韵清晓:声音清脆悦耳。 韵:音韵,这里指鸟鸣时的声音。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春天晨景的小诗。全诗四句,写春日清晨,诗人一觉醒来,看到窗外美丽的春光,听到鸟儿欢快的鸣叫,心情十分舒畅,感到无比惬意,情不自禁地吟出了这样的诗句。 第一句“春来贪起早”,说春天到来,我就贪睡不起来了
【注释】晓风猎猎卷芭蕉:清晨的风吹动着芭蕉叶。 帘幕深深燕子巢:深密的帘幕中,是新垒起来的燕子窝。十二画栏都倚遍:栏杆上,我一一地看过了那十二幅图画。一双蝴蝶上花梢:一双蝴蝶飞上了花枝。 【赏析】此诗描写春天的景象。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人,全篇情景交融,富有情致。诗人通过细致的观察,捕捉住了春天最动人的一瞬间,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春日景色的美好与生机勃勃。 “晓风猎猎卷芭蕉”
《春晓》 方池水影薄,曲槛鸟声娇。 鸾镜红绵冷,蛾眉翠黛消。 冶容舒嫩萼,幽思结柔条。 纤指收花露,轻将雪粉调。 注释: - 方池水影薄:方形的池塘里倒映着水面上的细微影子,显得很淡。 - 曲槛鸟声娇:弯曲的小门旁传来鸟儿悦耳的叫声。 - 鸾镜红绵冷:红色的锦缎般的镜子上,映照出淡淡的红光,显得有些冰冷。 - 蛾眉翠黛消:眉毛修长而细,如蛾眉般弯弯的眉毛也渐渐失去了翠绿色的色彩。 -
【注释】 耿:直。 芳春催赏心:芳春,美好的春天;催,催动;赏心,悦耳动听的音乐。这里指美好春光令人心醉神迷。 水际:水边。 零露:晨露。 茂树:茂密的树木。 东峰曙色动:东方的山岭在曙光中显得分外明亮。 宿昔:昨夜。华簪:华美的簪子。这里借指功名利禄。 济时:为国出力,报效国家。 孤吟:独自吟诵。倚前楹:依傍着前面的柱子,这里指靠在栏杆上。 恻怆:悲痛。遗哀音:留下的哀愁的声音。 【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诗句进行分析即可。“晓来云卷四山晴”是说清晨醒来,只见云雾缭绕,群山苍翠欲滴,天空湛蓝如洗;“满眼东风拂柳絮,落花无语怨啼莺”是写微风拂动着柳丝,柳絮漫天飞舞;落花无言地抱怨着春光的逝去。 【答案】 译文:清晨起来,看见天空万里无云,群山青翠欲滴,空气清新爽朗;池塘里的水面平静如镜,映出杨柳青青
春晓 琼枝委露凝香雪,澹月笼花浸麝尘。 唤起丁宁休唤起,苎萝山下浣纱人。 注释: 1. 琼枝:美玉制成的树枝。委:托着。露:露珠。凝香雪:香气凝聚在如雪一般的露珠上。 2. 澹月:淡淡的月光。笼:笼罩。花:指梅花。浸:浸泡。麝尘:麝香的粉末。 3. 唤起:使……觉醒。丁宁:再三嘱咐。唤起:使梅树苏醒。 4. 苎萝山:传说中的山名,位于浙江省诸暨县南,是越王勾践的隐居之地。浣纱女
注释 梦回:梦醒。 隔竹漏声残:隔着竹林听漏声,听到漏尽了。 春起:春天来了。 移灯:点起蜡烛。 牡丹:牡丹花,这里指牡丹花盛开的景象。 暗吹烛:东风轻轻吹灭烛火。 独披清露倚雕阑:一个人站在栏杆上任凭清冷的露水打湿衣裳。 赏析 《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一首五言绝句,描写了春天早晨醒来后,听到窗外传来的夜漏声,看到窗外牡丹花盛开的景象,然后点起蜡烛看牡丹,东风轻轻吹灭烛火
【注释】 夜雨:指夜晚的细雨。 连阶:指长到台阶上的草。 湘竹帘凝晓色,石楠树散栖鸦——意思是说,湘江一带产的一种竹帘在早晨的霞光中显得格外鲜亮,石楠树上乌鸦成群地飞起。湘竹帘,即湘妃竹帘。相传舜南巡时,死于苍梧,葬于江南九嶷,其妹娥皇、女英闻讯后,沿湘水长途跋涉来到潇湘,寻兄至洞庭君山,因风浪阻航而投湘水殉情,她们的灵魂化作湘竹,飘落湘江。石楠树,又名枫香树,是落叶乔木,树干粗壮,叶卵形似枫叶
诗句 海棠微露湿胭脂,杨柳轻风弄碧丝。 一片春光都是恨,佳人睡起倚楼时。 译文 海棠花微微露出一点水珠,像是涂抹了胭脂一样;杨柳在春风中摇曳,仿佛在玩弄碧绿的丝带。春天的气息充满了整个画面,但似乎总带着一丝遗憾和哀愁,仿佛是美人醒来靠在楼上眺望远方时的叹息。 注释 1. 海棠:又称“海棠花”、“海棠果”、“海棠树”,属于蔷薇科、木瓜属的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花朵艳丽,果实多汁可食
【译文】 春雨刚停,几滴春雨落在花瓣上,花儿没有完全干就又下起小雨。 红日高挂,晴空万里。 杏花树枝随风轻摇,我特意去吹它也不感觉寒冷。 【注释】 数:点。滋:沾湿。未干:还没有干。弄:使。晴:晴朗的天气。阑干:栏杆。梢:树枝的末梢。风动:树枝随风摇动。意:特意。着意:故意。寒:不冷。赏析:这是一首写景的小诗,描绘了春天的美景。首句写雨后的景象,第二句写太阳高悬在天空
虹梁栖弱燕,翠柳度新莺。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春天的美景:彩虹般的桥梁上有弱小的燕子栖息,青翠的柳树间有新生的黄莺飞过。这里的“虹梁”和“翠柳”都是春天的象征,而“弱燕”和“新莺”则描绘了燕子和黄莺的生机勃勃。 旭日千门晓,春花万树明。 这句诗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早晨:太阳初升,照亮了千家万户;满山遍野的春花盛开,灿烂夺目。这里的“旭日千门晓”和“春花万树明”都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 望云心更切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下面是对诗句的逐句释义: 1. 月落窗未曙,邻鸡再三啼。 注释:月亮落下,天还没有亮,邻居家的鸡不停地啼叫。 赏析: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凄凉的早晨景象。"月落"暗示着夜幕即将结束,而"窗未曙"则表明天还没有完全亮起,形成了一种朦胧的氛围。"邻鸡再三啼"则是对这种氛围的进一步补充,表达了诗人对清晨的期待与等待。 2. 揽衣起徘徊,傍水鸣鸊鹈。 注释
春晓 香气缭绕,月光如洗,六街官马散落蹄印银光。 芙蓉帐内梦初醒,卧听夜鸟啼声。 注释:香雾空蒙:香气缭绕,笼罩在空中。落月低:月光洒在地面上,显得特别柔和。六街:指京城的大街,官马:指官员的马匹。散银蹄:马蹄踏出的蹄印犹如银色。芙蓉帐:指华丽的床帐,梦中醒来后看到的是美丽的芙蓉花。卧听:躺在床上静听。栗留:一种夜间鸣叫的鸟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篇名句的背诵、默写能力。在背诵默写诗词时不仅要注意读音,更要注意容易写错的字。一些易错字可以结合词义背诵。此题中注意“檐”“啄”的书写。 【答案】 ①昼静暖风微:白天静悄悄的,和煦的暖风吹拂(着)窗户;②帘垂客到稀:帘子垂下来了,客人也稀少了。③画梁双燕子:画着彩绘的屋梁上有两只燕子;④不敢傍人飞:因为怕惊扰客人而不敢靠近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请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圈出关键词语,解释该词在诗中的含义,并分析运用该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晓风”点明时间是清晨;“月下长空”写景,表现了夜幕刚刚消失,东方天空呈现一派清朗景象,月亮正从东窗照进屋里来;“渐觉”表明时间推移,日影逐渐红了起来。这两句写诗人在黎明时醒来,发现天已大亮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作品,全诗如下: 春晓 万井一声鸡,晨光渐不迷。 林梢金镜暗,楼外玉绳低。 露重花偏湿,风和鸟缓啼。 惜春人起早,香雾散轮蹄。 逐句释义: 1. 万井一声鸡:这句话的意思是,当万户人家的鸡都开始打鸣时,意味着新的一天开始了。"万井"指的是很多人家的地方,"一声鸡"则是指这些鸡一起叫唤的声音,给人一种宁静而充满生机的感觉。 2. 晨光渐不迷
注释: 春晓 林梢残月半窗明,枕上遥听好鸟鸣。 起傍雕阑看春色,一庭花露滴无声。 译文: 春天的早晨,月光透过树枝,洒落在半开的窗户上,使房间明亮起来。我躺在床上,耳边能听到鸟儿清脆的叫声。起床后,我走到栏杆旁,看着窗外美丽的景色。整个庭院里,花瓣上的露水都滴在地上,发出“嗒嗒”的声音,却听不到任何声音。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春天的诗歌,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所感所见,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
【赏析】 此诗为宋太宗太平兴国七年(982)春,作者因感于春天的来临而作。 “宫壶夜尽铜龙水,万户千门晓钟里”两句,点明时间是深夜。诗人由夜深写到天明,用笔细腻。首句写宫壶中之水,以“铜龙”喻指宫壶中的泉水,既形象又贴切。“万户千门晓钟里”,说明京城在黎明前已敲过晨钟暮鼓。这两句是总写,下面三句是具体写。 “美人犹自拥罗衾,刚被绿窗莺唤起。”这句是说,美人还裹着被子睡懒觉
【注释】 (1)春晓:春天晨起之时。 (2)枕上:枕头上,指卧室里。 (3)雨初歇:雨刚刚停。 (4)庭前花乱开:庭院里各种花儿纷纷开放。 (5)春风:温暖的风。这里指春风拂过高树。 (6)啼鸟去还来:鸟儿从树林飞回又从树林飞走。 【赏析】 《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清晨的美好景象,表现了诗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 首句“枕上雨初歇”
【注释】 草阁:指简陋的茅屋。春浦:即春天的江水,泛指江上。蓬扉:蓬草编成的门户,借指茅屋。曙鸦:拂晓的乌鸦。水明残夜月:残夜的水光中映着月光。云傍隔溪花:云彩傍近隔着溪流的花丛。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早春美景的小诗。诗人以简洁的语言描绘出了春天的清晨,以及在这样一个时刻,他所看到的景色,并表达了他的感悟和情感。 首句“草阁临春浦”,点出作者居处,交代了时间——早春。“临”字写出草阁的静谧
春晓 清晨,薄雾缭绕,初醒的黄鹂在鸣叫。 山色与日光交织,半隐于竹林之中;竹门轻启,透出幽静。 一阵清风拂过,清香四溢,茗碗中的茶水泛着热气; 蒲团上坐着,静心冥想,细雨纷飞,春盘上摆满了新鲜的蔬菜。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春天早晨景色的诗。诗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清晨的景象,通过“薄晓鸠声初睡起”、“山光半落竹门开”、“清风茗碗蒲团静”、“细雨春盘菜甲堆”等意象,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而美丽的世界
窗下梦初觉,其如幽兴何。 夜来风雨大,门外落花多。 【释义】: 醒来时在窗下,我不禁感慨起自己的心事。 昨夜的风雨很大,而此时门外已是满地花瓣。 【译文】: 在窗下醒来,感叹自己的心情。 昨夜风雨交加,门外花瓣飘落无数。 【注释】: 1. 其如幽兴何:感叹自己的心情。其:代词,指自己。 2. 幽兴:深藏不露的心思或情趣。 3. 落花多:形容花瓣飘落之多。 赏析:
春晓 雨水过后逢春晓,远近山禽啼声起。 身闲从卧起,老懒厌招携,小萼红遮树,新芜绿满畦。 风光看不尽,独对郡楼西。 注释: 1. 春晓:春天的早晨。 2. 雨过逢春晓:指在雨水过后的清晨迎来了春天的晨曦。 3. 山禽远近啼声起:山中的鸟儿在远处和近处都开始鸣叫,迎接新的一天的到来。 4. 身闲:身体闲适,没有事务缠身。从卧起:从睡梦中醒来。 5. 老懒:年老体衰,懒得出门。厌招携:讨厌被人邀请。
春晓 旭日明虚室,流光鉴薄帏。 梦回迷晓蝶,忘却换春衣。 百卉频开落,年华有是非。 片云天际淡,可比宦情微。 注释: - 旭日明虚室:清晨的阳光照耀着空无一物的屋子。 - 流光鉴薄帏:流逝的时光映照着薄薄的窗帘。 - 梦回迷晓蝶:在梦中回到了早晨醒来时,迷失了蝴蝶的方向。 - 忘却换春衣:忘记了更换春天的衣服。 - 百卉频开落:各种花草不断开放然后又凋零。 - 年华有是非
春晓 松花深闭户,山色销寒烟。 无事惟甘拙,何心学懒禅。 雨馀芳草梦,月落子规天。 堪愧龙钟叟,春来多晏眠。 注释: - 松花深闭户:形容春天的早晨,窗外的松树已经长出了嫩绿的小叶,花朵紧闭着,仿佛是怕被人看见一般。 - 山色销寒烟:山上的景色在晨雾的笼罩下显得朦胧而宁静,仿佛被一层薄雾所覆盖。 - 无事惟甘拙:形容自己没有什么事情要做,只愿过着朴素无为的生活,不求功名利禄。 - 何心学懒禅
诗句 1. 朦胧曙色微:描绘了黎明时分天色渐明,晨曦尚未完全驱散夜色的景象。 2. 百舌枝头语:指百舌鸟开始鸣叫,声音清脆悦耳,仿佛在诉说着春天的消息。 3. 钩帘看海棠:形容主人公起身拉开窗帘,目光被盛开的海棠花所吸引。 4. 一阵催花雨:用“催花雨”来形容春雨如同滋润万物的甘霖,给海棠带来生机与活力。 译文 朦胧的曙光微微透出,百舌鸟儿开始在枝头啼鸣。拉开窗帘,目光被盛开的海棠花所吸引
【注释】 春晓:春天的早晨。弱柳:细长的柳条。摇烟:形容柳条随风摇曳,如烟雾般飘渺。落絮:飘落的柳絮。轻:轻盈、柔软。绿阴:浓密的树荫。初长:刚刚长出。小池:池塘或水塘。平:平静。杜鹃:杜鹃鸟,又名子规,鸣叫声哀怨凄切,春天最常见。催春:催促春天到来。急:急切、迅速。不是东风太薄情:意思是说春风虽然温和,但并不过分,只是催花而已。薄情:冷酷无情。 【赏析】 这首诗以“春晓”为题
【注释】 春晓:春天的早晨。 未出海:还没有出太阳。 春风已到楼:春风已经吹到了楼上。 忽闻啼鸟唤,忙整玉搔头:突然听到鸟儿的叫声,连忙整理着头上用玉石制成的首饰。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作者以拟人的手法,把春天的生机和活力赋予了东风,生动地表现了春意盎然的景象。 “春阳未出海,春风已到楼”,诗人在写景时,先点明时间——清晨;再写地点——高高的楼宇,这是为下文作铺垫
春晓 闻说山花烂熳开,春光欺我暗相催。 谁知寂寞伤情处,斜月穿窗梦觉来。 注释与赏析: 诗句释义: 1. 闻说山花烂熳开,春光欺我暗相催。 - 闻说:听说。 - 山花烂熳开:形容花朵盛开的景象。 - 春光欺我暗相催:春天的阳光似乎在暗中催促着我。 2. 谁知寂寞伤情处,斜月穿窗梦觉来。 - 谁知:谁知道。 - 寂寞伤情处:孤独伤心的所在。 - 斜月穿窗梦觉来:月光斜照进窗户,我在梦中醒来。
春晓 晓起思依依,问春春欲归。 - 注释: 清晨起床时,思绪纷繁,不禁发问春天将去还是归来。 译文: 早晨醒来时,心中满是对春天的思念,忍不住向春天提问,它是否即将离去或还会回归? 酒嫌杯底浅,花恨树头稀。 - 注释: 饮酒时嫌酒杯太浅,赏花时恨树上花朵太少。 译文: 喝酒时,觉得酒杯太小,无法尽兴;而看到花儿稀少时,感到失望。 见客犬忽吠,避人莺乱飞。 - 注释: 迎接客人时
【注释】 1. 南来:指春天从南方而来。消息:书信。2. 归鸿:指从北方飞回的候鸟,这里借指远行的家人或友人。3. 江国:指江南地区。4. 迷春晓:迷蒙的春日清晨。5. 斜带参星:指天刚亮时,太阳斜挂在参星的位置上。6. 杏花白:指春天里盛开的杏花。7. 宋家东:指宋家的庭院。 【赏析】 这首诗写于诗人初至京城时。诗中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晨景色图,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春晓 夜来微雨晚添凉,一枕迟人春梦长。 料峭风吹深巷里,卖花声似促晨妆。 注释: 夜来:夜间,晚上。 微雨:小雨。 晚添凉:傍晚时分更加凉爽。 一枕:一整夜。 迟人:使人感到困倦。 春梦长:春天的梦很长。 料峭:寒风刺骨的样子。 深巷:偏僻的小巷。 卖花声:卖花的声音。 似:好像。 促晨妆:催促早起床打扮。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诗中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日景象
【解析】 此题考查对重点诗句的理解。作答时注意理解诗的意境,然后结合注释分析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即可。解答时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本题要求赏析诗歌。 【答案】 ①“一帘红日晓光浮”,写诗人起床后看到的景色。“红日”指初升的太阳,“浮”是浮动、飘浮之意。 ②“帘外东风响玉钩”,写春风在帘外拂动的情景。“响”指发出声音
诗句释义: 1. 群鸟啼芳树:描述清晨时,鸟儿在芬芳的树丛中歌唱。 2. 朝烟散小塘:描述早晨的薄雾消散后,小池塘上的景象。 3. 露轻莺羽润:描述清晨的露水使小鸟的羽毛变得湿润。 4. 寒嫩蝶衣凉:描述春天的寒意使蝴蝶的翅膀感到凉爽。 5. 残梦随云断:描述梦境随着云彩飘散而结束。 6. 春愁逐柳长:描述春天的忧愁随着柳树的生长而增长。 7. 卖花深巷里:描述在一个深巷子里卖花的场景。 8.
《春晓》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描写了春天的景色和气氛,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诗句释义: 1. 春梦醒迟冻欲消,何来深巷卖饧箫。 (春梦醒迟:春日的梦境醒来得晚。冻欲消:寒冷即将消散。) (何来深巷卖饧箫:为什么深巷里会有卖糖食的声音?) 2. 重帘合趁新晴卷,不禁阳和上柳条。 (重帘合:紧闭的窗帘在新的晴天中被卷起。) (不禁阳和上柳条:无法抵挡阳光照耀着柳条的温暖
春晓 春酲无一宿,破晓意翛然。 苦乏清新句,来全淡宕天。 细花如媚我,时鸟与催年。 美景行消歇,欢愉及眼前。 注释: 1. 春酲无一宿:春眠过后,醒来时感觉身体还处于春天的酒气中。酲,醉酒后的不适感;一宿,即一夜。 2. 破晓意翛然:黎明时分,万物苏醒,给人一种超脱世俗的感觉。翛(xiāo)然,闲适、超然的样子。 3. 苦乏清新句:形容自己写不出清新优美的诗句。 4. 来全淡宕天:指诗歌意境深远
【诗句释义】 春晓:春天的早晨;东风:春风;收雪晴:积雪融化;重:深。指春天的天气转暖,大地回春,万物复苏;辨色:辨认颜色;纸窗明:纸糊的窗户明亮。指在晨曦初照下,透过纸糊的窗户,可以看见外面明媚的阳光;晓角:报时用的铜制小鼓;吹残梦:把睡意吹跑了。指听到报时声,将睡眼惺忪的睡意吹散了。 【翻译】 春光乍泄,大地回暖,一夜之间春寒袭人,令人难耐。 清晨,阳光透进纸糊的窗户,映出一片明亮的世界。
注释: 朝来的春雨打湿了翠绿的山色,景色美丽动人。无数树枝上,鸟儿们乱啼乱叫。拄着鸠杖的人,过短桥的时候,小池倒映出梅花的影子,显得苍老。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程颢所作的《春晓》。诗中描绘了春天的早晨,山色被春雨打湿后的美丽景色以及人们过桥时的情景。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对自然之美的热爱
【注释】黯黯:昏暗不明。沈沈:形容天色阴沉暗淡。虚堂:空荡的大厅。拥:紧裹。薄衾:单薄的被褥。寻:寻求,这里指追寻。断梦:已断之梦。孤花:即孤芳,比喻高洁的人。归:归来,这里指春天到来。谢:感激。孤雁心:孤雁失群,比喻孤独无伴的心情。峭寒:冷气透骨,形容非常寒冷。犹似许:好像有那么一点、那么一点点。道:一说为“但”,说而已的意思。入春深:进入春天的深处。 【赏析】
春晓:春天的早晨 唱歇鸡声欲曙天,龙舟已驻画楼前。 星桥彩映垂鞭袖,火树光摇载酒船。 晓岸花迎金辇轴,春堤柳袅玉炉烟。 名泉此日重题品,慧麓争看御笔鲜。 注释:唱完了《鹧鸪词》,鸡鸣的声音仿佛要叫醒天空。龙舟已经停靠在画楼前。星光照耀着彩虹般的桥梁,好像垂挂着鞭子的袖子。火树闪烁着光芒,载着酒杯的小舟在水上飘荡。清晨的岸边花朵迎接着金色的辇轴,春天的堤岸上柳枝轻轻地摇曳着如玉的香炉的烟雾
春晓 养物天为橐,媐时日放春。 不期来乳燕,何复怨佳人? 次第春风熟,烟绵暖翠匀。 孤心搜阔梦,卷幕一逡巡。 注释: 1. 养物天为橐(tuó):天地万物养育了我们。 2. 媐(wēi)时(shí)日:按时令。 3. 不期来乳燕(yàn):没想到有燕子飞来。 4. 何复怨佳人:又何必怨恨美人。 5. 次第春风熟(fù):按顺序逐渐变暖。 6. 烟绵暖翠匀(jūn):形容草木繁茂,色彩鲜艳。 7
【注释】: 春晓:春天傍晚。 夜短正宜眠,又闻天色晓:夜晚很短,正好安睡,却听到天快亮了。 临门亲政务:临到门前处理政事。 岂厌事多少:岂能因事务繁杂而厌烦呢?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作者处理政务的诗。首句“夜短正宜眠”写出了夜短容易入睡的情景。次句写天明将醒时听到外面的声音,说明作者正在值班,没有休息。第三句“临门亲政务”表明作者在值班处理政务,这一句是全诗的关键所在。第四句“岂厌事多少”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作品。下面是对每句的解释和赏析: 春晓(昨夜雨霏丝,晓来露瀼地。) - 昨夜雨霏丝:昨夜下了一场细雨,空气中弥漫着湿润的气息。 - 晓来露瀼地:天一亮,地面就变得湿漉漉的,像是覆盖了一层晶莹的水珠。 春烟复轻泮:春天的烟雾又轻轻地升腾起来。 - 初阳弄光霁:初升的太阳洒下了光芒,天空渐渐放晴。 所喜在农功,馀兴寄花事。 - 所喜在农功:最喜欢在春天参与农务活动
《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孟浩然,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朝著名山水田园派诗人、画家,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与另一位山水田园派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其诗清淡,长于写景,多反映山水田园和隐逸生活,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著名的诗有《春晓》、《过故人庄》等。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早晨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生活的热爱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理解诗歌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题干中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这就要求在翻译时注意保留关键字词,同时对诗中的重点词语进行解读、分析。此题中“西魄未隐峰,东旸刚出谷”是写景之句,“居山晓尚寒,问景春已淑”是描写人之情态,“花沐露蒙蒙
春晓 庭柯鸣曙禽,窗棂散晨景。 晏眠夙所戒,平旦气方静。 春衣暂倚楹,花乳欣浇茗。 停跸匪豫游,勤政同宫省。 借问奏书囊,几多待批省。 注释: 1. 庭柯鸣曙禽:庭院里的树木上传来鸟儿的叫声,好像是早晨的第一声啼鸣。 2. 窗棂散晨景:透过窗户的木格子,可以欣赏到美丽的早晨景色。 3. 晏眠夙所戒:晚上要休息,这是早睡早起的基本原则。 4. 平旦气方静:清晨的空气特别清新和平和。 5.
春晓 离宫奏铙吹,古树哢幽禽。 其鸣虽不同,物物皆春音。 披衣晓气清,义府堪玩寻。 岂以豫游故,而弛乾惕心。 朝晖上我窗,花棂迅流阴。 稽古且匪且,勤政今斯今。 注释: - 离宫奏铙吹:在离宫演奏音乐。 - 古树哢幽禽:古老的树木发出鸟儿的叫声。 - 其鸣虽不同,物物皆春音:它们的鸣叫虽然不同,但都是春天的声音。 - 披衣晓气清:穿上衣服迎接清晨清新的空气。 - 义府堪玩寻
春晓 野坞人家吠晓厖,更阑梦断彻银釭。 尚无花气蒸闲砌,已有禽音聒小窗。 幻景饶伊谁更恋,心旌自我未能降。 独翻梵史消繁虑,居士曾闻有姓庞。 注释: 1. 野坞人家:指的是野外的农家。 2. 吠晓:狗叫迎接天亮的声音。 3. 更阑:指深夜。 4. 银釭:古代灯具,以银为材料制成,光亮如银。 5. 尚无:尚没有。 6. 花气:花香。 7. 幻景:虚幻的景象。 8. 谁更恋:谁还会留恋。 9. 心旌
春晓 轻寒觉透薄罗帷,寂寂琴斋春晓时。 半榻清闲聊复尔,一天韶丽付伊谁。 禽声不辨间关语,花色才添四五枝。 我是宵衣筹治者,那能高枕镇吟诗。 注释: 1. 春晓:春天的早晨。 2. 薄罗帷:轻薄的罗制帷帐。 3. 寂寂:寂静无声的样子。 4. 琴斋:书房。 5. 韶丽:美好的景色或时光。 6. 禽声:鸟鸣声。 7. 间关:指隐约、不清的样子,这里形容鸟鸣声。 8. 宵衣筹治者
春晓 淡荡离宫曙光,禽声出树迟缓。 露滋花气馥郁,旭影柳梢繁茂。 道理清平晨起,春光及时宜人。 无暇观赏景物,九点入筹思虑。 注释: - 澹荡离宫曙:淡泊宁静的清晨,皇宫中的景色在曙光中显得格外宁静。 - 禽声出树迟缓:鸟儿的叫声从树上传来,声音缓慢而悠扬。 - 露滋花气馥郁:露水滋润着花朵,散发出浓郁的香气。 - 旭影柳梢繁茂:朝阳照耀下,柳树的枝条显得更加浓密繁盛。 - 理趣清平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