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代江山在,繁华古帝都。
乱来城不守,战后地多芜。
寒日随潮落,归帆与鸟孤。
兴亡多少事,回首一长吁。
金陵
介绍
《金陵》是一本由当代作家阿来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2019年。该书讲述了一个发生在现代都市背景下的爱情故事,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爱情中的悲欢离合。下面从多个维度对《金陵》进行介绍:
- 作者介绍:《金陵》的作者是著名作家阿来。阿来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以其深刻的社会洞察和独特的艺术表达而著称。阿来的文学创作涵盖了小说、散文等多种文体,其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文学奖项。
- 内容概述:《金陵》是一部长篇小说,主要讲述的是一位名叫苏蓉的女子与一位叫顾飞的年轻男子之间的爱情故事。故事发生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初期,两人在一次偶遇中相识,并逐渐发展出深厚的情感。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段感情最终未能开花结果,以悲剧收场。全书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对时代背景的深入剖析,展现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时代的变迁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
- 文学价值:《金陵》不仅是一部爱情小说,它还通过对主人公生活的细致描绘,反映了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中国社会的风貌。小说中的爱情线索贯穿始终,同时又不失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使得这部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
- 文化背景:《金陵》的创作背景与南京这座城市有着密切的联系。南京,亦称金陵,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小说中对南京的描述和对“金陵王气”的探讨,不仅展示了这座城市的地理特点和文化特色,也体现了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 读者评价:《金陵》自上市以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好评。读者们被小说中对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和对情感纠葛的真实呈现所打动。同时,书中对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社会转型期的描绘也让许多读者产生了共鸣。
《金陵》是一部融合了爱情、历史与文化元素的长篇小说,它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一段跨越时空的爱情故事及其背后的社会背景。对于喜爱文学作品的读者而言,这本小说不仅是一次阅读体验,更是一次深入了解中国近现代史和文化的机会。
注解
金陵:古邑名。今南京市的别称。战国楚威王七年(公元前333年)灭越后在今南京市清凉山(石城山)设金陵邑。
六代:指三国吴、东晋和南朝之宋、齐、梁、陈。
回首:回想,回忆。
长吁(xū):长叹。
相关推荐
金陵 六代江山在,繁华古帝都。 乱来城不守,战后地多芜。 寒日随潮落,归帆与鸟孤。 兴亡多少事,回首一长吁。 译文: 六朝的江山依旧存在,那是繁华的古帝都。 战乱之后,城市不再坚守,战后的土地荒芜。 寒冷的太阳跟随着潮水落下,孤单的船只和飞翔的鸟儿。 往事如烟,兴衰成败,感慨万千;回首往事,不禁长叹。 注释: 1. 六代江山:指历史上的六个朝代,即东晋、南朝宋、齐、梁、陈
金陵 始发碧江口,旷然谐远心。 风清舟在鉴,日落水浮金。 瓜步逢潮信,台城过雁音。 故乡何处是,云外即乔林。 注释: - 始发碧江口:开始出发,从碧江的入海口启程。 - 始发:开始出发。 - 碧江:清澈见底的河流。 - 口:这里指江口。 - 旷然谐远心:心情开阔,与远方相通。 - 旷然:开阔的样子。 - 谐:和谐。 - 远心:远方的心。 - 风清舟在鉴:风清船在水面映照。 - 鉴:镜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金陵五题·石头城》。 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 这首诗描写了南京城的景色和历史。金陵,即南京,位于长江下游北岸,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四大古都之一。诗中以风雨、木兰桡、烟月等自然景观为载体,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历史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 译文: 风雨萧萧,石头城下木兰桡。 烟月迢迢,金陵渡口去来潮。 自古风流皆暗销
金陵(古都南京的别称) 1. 诗句释义与译文: - “不用论京口”,这里的“京口”指的是历史上的南京旧称。古人常以“京口”指代南京。 - “先须问石头”,石头山是南京著名的地标之一,这里提到“先须”可能意味着在讨论或评价南京时,首先要提到的就是它。 - “虎山终自伏”,这里的“虎山”指的是南京附近的钟山,历史上有“虎踞龙盘”之称。 - “带水长游”,指长江蜿蜒流过南京,如同一条带子般流淌。 -
金陵 金陵陈迹老莓苔,南北游人自往来。 最忆春风石城坞,家家桃杏过墙开。 注释:金陵是南京的古称,这里指南京的旧地,曾经有陈迹和苔藓。南北游人是指来自南北各地的人。最忆春风石城坞,家家桃杏过墙开。这是在描绘春天的景象,春风吹拂着石城村坞,桃花和杏花都开放了,它们盛开在每户人家的院墙上。 赏析:这首诗描写的是南京(金陵)的春天。诗中通过描述石城村坞、桃花和杏花等自然景观,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
金陵 故国已云久,地馀风流情。 山花不断市,江鸥长入城。 青溪泓玉水,红楼调春声。 斟酌飞仙过,枉辔一来行。 释义: 金陵:指南京,现在的南京市。 故国已云久,地馀风流情。 故国:旧的国家,这里指南京。 云久:很久了。 地馀:剩下的土地。 风流情:风雅的情感。 山花不断市,江鸥长入城。 山花:山上的花。 不断市:不停止的开在山上的花。 江鸥:江边的鸟。 长入城:长久地飞进城里。 青溪泓玉水
金陵(今南京) 龙虎犹盘踞,前头白鹭洲。 为今形胜地,往昔帝王州。 人物金陵古,风烟玉树秋。 六朝罗绮迹,分付大江流。 译文: 龙虎山依然盘踞在前方,白鹭洲就在旁边。现在它已经成为了这个地方的著名景点,但过去曾经是帝王的州治。这里的人和事都充满了历史感,仿佛还在诉说着过去的辉煌。六朝时期的繁华景象和华丽的服饰都已经成为了历史的尘埃,如今都被流水带走。 赏析:
金陵 掩目新亭路,人言似洛阳。 山河多改变,今古几兴亡。 有观空鳷鹊,无台栖凤凰。 当年足歌舞,不拟是偏方。 译文: 新亭路上掩住了眼睛,人们说这里像洛阳。 山河多处改变,古今几次兴衰变迁。 只能看到空中的燕子在飞翔,没有凤凰栖息的台子。 当初这里足够歌舞升平,没想到现在会是荒凉之地
诗句翻译:虎踞龙盘委薜萝,台城春雨长寒莎。 译文:金陵的地势犹如猛虎盘踞,龙蟠卧伏,山势逶迤如同草木茂盛;春日的台城细雨绵绵,使得萧瑟的古城更添一份凄冷。 注释:1. 虎踞龙盘委薜萝:描绘了南京地势险要,像猛虎一样盘踞,如龙一般蟠伏,周围的植被也郁郁葱葱。2. 台城:古代南京的城墙内部分为台和城,这里指的是南京的皇城内部。3. 春雨长寒莎:描绘了春雨绵绵,给城市带来一丝凉意
金陵 青衫往事几经秋,白首重来忆旧游。 今夜台城无限月,更凭樽酒豁羁愁。 注释: 1. 青衫往事几经秋:青衫指的是古代官员的官服,青衫往事指曾经的官场经历,几经秋则表示已经经历了几个秋天。 2. 白首重来忆旧游:白首是指年老,重来表示再次回到过去的地方,也就是金陵。 3. 今夜台城无限月:台城是金陵古时的城墙,今夜在这里看到了无尽的月光。 4. 更凭樽酒豁羁愁:樽酒指的是酒杯
金陵 凿地破除函谷帝,埋金厌胜郢中王。 兴亡总不关君事,五百年前枉断肠。 这首诗描绘了南京(金陵)的壮丽景色和历史沧桑。诗人通过对金陵城内外景物的描绘,展现了金陵的雄伟气势和历史底蕴。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对比手法,表现出金陵的繁荣与衰落,以及侠客豪情与时光流逝的主题
金陵 译文:豪士在江海阻绝之地,瓜分了国家的领土。真人打开城门,不用一根琴弦就能成功。六朝时期出类拔萃的人物,如今都成了蔓草缠绕的寒烟。至今仍然让人感到哀伤的是江南,人们还在渔船上咏唱着。穷山深谷中的虎豹洞穴,磨砺衲衣的老僧年复一年地守护着。青天之上日月运行,我坐看蚂蚁旋绕不停。虽然身已老去与时事相晚,但道家的道理却与世俗不相违背。依然能够揽取壮丽的景象,浩瀚的长江百川朝宗。 赏析
金陵:古都金陵,今南京市。 六代帝王州:指南京曾是六朝的都城。 寒烟:指秋天的江边景色。 星河天北转:银河在北方的天空中旋转。 江汉水东流:长江、汉水向东奔流。 步绝金莲雨:形容秋雨绵绵不断。 歌残玉树秋:形容秋夜歌声凄厉。 白头有渔父,犹说景阳楼:年老的渔夫还在谈论金陵的景阳楼。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金陵的所见所感。首句“六代帝王州”回顾了金陵的历史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月满扁舟久客怀:在满月照耀下,诗人乘着扁舟漂泊在外,心中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 2. 石头城下暮潮回:诗人来到石头城下,看着傍晚的潮水缓缓退去,感受到了时光的流逝。 3. 霸王基业从吴始:历史上的项羽建立了强大的基业,他的功业是从吴国开始的。这里的“霸王”指的是项羽,他是秦末农民起义领袖,自称“西楚霸王”。 4. 人物风流自晋来
金陵 虎踞龙蟠在目前,依前行阙锁寒烟。 津头鼓角增新戍,陌上笙箫减旧年。 高塔直看淮对境,断碑闲忆晋诸贤。 我来尚喜秋成日,鱼蟹堪赊满市边。 注释: - 虎踞龙蟠:形容地势险要,如虎盘踞、龙蜿蜒。 - 依前行阙:指金陵的皇宫或宫殿。 - 津头:渡口。 - 增新戍:增加新的防御设施。 - 陌上:郊外的道路或地方。 - 笙箫:古代乐器,这里指音乐。 - 高塔:高大的塔楼。 - 断碑:倒塌的石碑。
金陵 赏心亭下路,平昔舣归艎。游子去何许,绿芜春自芳。城根侵海断,日脚射云长。往事不堪问,东风故垒荒。 注释: 金陵:指南京,今江苏省省会南京市。 赏心亭下路,平昔舣归艎:在赏心亭下的路上停泊着一艘小船,这是过去常做的事情。 游子去何许,绿芜春自芳:游子(离家在外的人)去了哪里呢?春天的绿草已经生长得很茂盛了。 城根侵海断,日脚射云长:城墙根浸入海水中,太阳照射在云层上很久很久。 往事不堪问
金陵 金陵城,古名金陵,位于今江苏南京,是六朝和明朝的都城。金陵有许多美丽的园林和湖泊。金陵也是中国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留下足迹的地方。金陵有很多著名的景点,如秦淮河、石头城等。 洗尽青春初变晴,晓光微散淡烟横。 金陵城的早晨很美,天气变得晴朗了。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天空中的云彩被阳光照射成金黄色,形成一道道淡淡的彩虹。这些彩虹就像一道道彩虹桥,连接着金陵城的美丽景色。 谢家池上无多景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对关键词的把握和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诗句的意思进行概括分析。“金陵”是南京古称,这里指南京城,是六朝建都之地;“人物风流自六朝”,指的是南京城的繁华景象,六朝时期是东晋到陈的一段历史,六朝的都城在今天的南京。“故山围国尚苕荛”,指的是南京城的四周被青山包围着,山上长满了茅草,形容南京的自然风光。“王气奔瑶阙”
金陵:今南京,古称金陵。 江左诸人:指江东六郡的士族,当时以金陵为文化中心。 轻:轻视、看轻。 驰驱:奔走,指建功立业。 中兴:指恢复汉唐旧疆的希望。 清谈误国:指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清谈之风,是导致国家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与:同“欤”。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在金陵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登金陵凤凰台》。全诗共四句,每句七个字,采用对偶手法,表达了他对当时政治形势的担忧和忧虑之情。
金陵 只见空城不见台,客行搔首重徘徊。 风云旧日龙南渡,宇宙新秋雁北来。 三国衣冠同草莽,六朝宫殿总尘埃。 交游相见休相问,把手江头且一杯。 注释: 金陵:指今江苏南京。 空城:形容荒凉破败。 搔首:用手抓头皮,表示深思或发愁。 重徘徊:来回走动。 龙南渡:指三国时孙权曾从京口(今江苏镇江)渡江北上到建业(今南京)。 宇宙新秋:指秋天到来。 衣冠:古代官吏和士人的服装。 草莽:指乱世。 尘埃
诗句解释与赏析 1. 金陵 注释: 金陵,即今天的南京。在古代,南京因帝王的都城而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地位。 赏析: “金陵王气斗牛间”,这句诗表达了南京作为古都的皇家气息和威严。"斗牛间"可能是指南京在天文学中的方位,象征着它的历史重要性和文化地位。 2. 西下岷江锁北关 注释: 西下岷江意味着从西方开始向下移动,岷江是长江的一个重要支流,位于四川省。北关指的是北方的关口或边界。 赏析:
【注释】 金陵:指今南京。莫比,不如。风流:风采、气度。六代: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周官:指西周的典章制度,也泛指周王朝的典章制度。礼乐:指古代祭祀天地祖先时演奏的乐曲和舞蹈。汉威仪:指汉代的礼仪制度。离黍(qú shuǐ):古称稻米,因形似黍粒,故称。丰芑(ài):指水稻。吊古:凭吊过去的历史。 【赏析】 诗中表达了诗人对金陵历史变迁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尊重和对现实的关注。
金陵 金陵,即今江苏南京市。这首诗是诗人在金陵时所作。 时平更觉宦情闲,次第春光烟水间。 此时国事太平,诗人感到仕途的悠闲,春天来临,景色宜人,诗人在江边观赏着春光美景。 独向尊前问明月,多从马上看青山。 诗人一个人独自坐在酒宴上,向明月敬酒问月,同时骑着马欣赏周围的青山绿水。 陵藏衣剑传龙远,台绕笙歌想凤还。 诗人想象中,皇帝的陵墓里埋着珍贵的宝剑,传说这些宝剑能保佑国家长久繁荣昌盛
金陵 南朝王气昔分明,盛业千年始作京。 春树久迷江总宅,寒江长傍秣陵城。 三山落日明秋练,六苑轻风动早莺。 闻说高皇初驻跸,阅江麾盖定专征。 注释: - 金陵:古都南京的别称。 - 南朝王气昔分明:指昔日的南朝(即今天的南京)有着明显的皇家气息。 - 盛业:繁荣的事业。 - 始作京:开始作为首都。 - 春树久迷江总宅:春天的树木已经迷失在江总的住宅中。 - 寒江长傍秣陵城
金陵:古都金陵,即今南京。 六朝君莫问:六朝指的是三国时的魏、西晋、东晋、宋、齐和梁,这些王朝都在金陵建都,因此称金陵为六朝故都。君莫问,意为你不要去打听。 千古并生愁:金陵的六朝历史与今天一样悠久,而金陵却依然存在。这里表达了一种时空交错的感慨。 宫似咸阳创:咸阳是秦朝的都城,这里的皇宫就像咸阳一样,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 江胜雒水流:雒水流指的是长江,这里的江胜指的是长江胜过了其他河流
金陵 往日南京事,闲时共尔论。 江来千万派,城启十三门。 剑佩留勋府,戎衣在寝园。 兴亡看六代,何必远伤魂。 译文: 昔日南京的往事,闲暇时一起谈论。 江流汇聚成千万条支流,城门有十三座。 剑与佩挂在功勋府上,战甲在陵园里保存。 兴衰成败看六代更替,又何必远伤离别之魂。 赏析: 这首诗是清代无名氏所作,名为《金陵》。它记录了中国古都金陵(今南京)的历史变迁和风土人情
金陵 秦淮新月浸微波,曾咽当年玉树歌。 双阙荒凉山鸟至,六朝烟霭寺僧多。 桃迎渡口春无限,蘋采江南晚奈何。 莫把须眉倚红粉,酒楼高绝客颜酡。 注释: 1. 金陵:地名,即今天的南京。 2. 秦淮:南京市的一条河流,历史上是繁华之地。 3. 新月:月亮的新形态,通常出现在夜晚。 4. 微波:水面轻轻荡漾的水波纹。 5. 玉树:形容年轻英俊的人。 6. 双阙:指皇宫或官府的建筑,通常是两重檐。 7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名为《咏金陵》。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金陵 —— 南京,古代中国的一个著名城市。 于斯定鼎握乾符,壮矣规模近古无。 —— 在这块土地上,我定下了帝业,掌握了国家的政权,其宏伟的规模令人惊叹,真是前所未有。 四海旧邦文物地,万年昭代帝王都。 —— 这片土地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是历史上许多帝王的都城。 文谟武烈传孙子,虎踞龙盘入画图。 ——
金陵 驻棹钟山带雨登,长江空自水澄澄。 谁云天堑分南北,漫使秦淮数废兴。 禁苑草深朝牧马,平台雪霁午呼鹰。 松楸寂寞馀炊烧,棘刺藤花掩孝陵。 注释:在钟山下的秦淮河边停船,我登上了这座古老的城市。然而江水清澈,没有一丝波纹。谁说这天然形成的屏障会将我们分隔开来?又是谁让秦淮河经历了多次的兴盛和衰落?在皇宫附近放牧马匹,阳光明媚的中午,我会呼唤着猎鹰进行狩猎。在陵园中,只有那些孤零零的松树和野草
金陵 六朝事迹尽灰飞,千古江山自夕晖。 晋殿吴宫云淡淡,宋陵梁墓草依依。 鸡笼馆废踪还在,玉树庭空鹤已归。 龙虎依然有佳气,五云深护帝王畿。 译文: 六朝的往事都已烟消云散,只有那永恒的江山在夕阳下显得格外辉煌。 晋殿、吴宫被云雾缭绕,仿佛仍在眼前;宋陵、梁墓长满了青草,依然矗立在原处。 鸡笼寺的废墟虽然被废弃,但那些遗迹依然存在;玉树园的庭院虽然荒芜,却仍有白鹤栖息其中。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的理解和掌握。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考生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阙”、“寥”、“清乐”、“高皇”等。 【答案】 紫禁金门闭寂寥,不闻清乐下丹霄。高皇事业如天地,过客何须话六朝。注释:皇宫大门关闭,听不到美妙的音乐飘向云霄,高皇帝的功业就象天地一样宽广无边,过路的人用不着去谈论过去六个朝代。赏析
金陵 虎抱龙关气未消,钟陵葱郁正干霄。 秋风铁骑悲三国,夜雨歌魂怨六朝。 燕子矶边云自起,鸡笼山畔鸟空谣。 隔江玉树声何杳,惟有沙头晚落潮。 注释: 1. 虎抱龙关:指南京的古称“金陵”,象征着雄壮的气势。 2. 钟陵:指南京的别称“钟山”。 3. 秋风铁骑:秋风中,骑着铁马的士兵,形容士兵们英勇无畏。 4. 三国:指历史上的三国时期,即魏、蜀、吴三个国家并存的时代。 5. 六朝
金陵 此日帝城游,风烟入望愁。 青山映黄屋,绿水浸红楼。 高树宫墙绕,新波太液流。 雨花台上望,无处不宜秋。 译文: 在这一天里,我来到京城游玩。风吹过,烟雾弥漫,让人感到忧愁。 青山环绕着黄色的宫殿,绿水渗透进了红色的楼阁。 高大的树木围绕着皇宫,新涌的波浪在太液池中流淌。 在雨花台眺望,无处不是秋天的气息。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游览金陵时所作。首联描绘了诗人当日游赏的情景和心情
金陵 在织锦坊前春日明,卖鱼桥上晚波生。 城中尽日无弦管,时听渔歌三两声。 译文: 在金陵织锦坊前,春天的阳光明亮照耀着大地。在卖鱼桥上,傍晚的波浪荡漾起伏。 在城内整天都听不到乐器的声音,只有时不时能听到渔夫的歌声。 注释: 1. 织锦坊:南京城的一个著名地方,也是当时的重要商业区和手工业区。 2. 春日明:春天的阳光明媚。 3. 卖鱼桥:一个位于长江边的桥梁,是当时的一个重要交通要道。
金陵 钟山王气晓葱茏,绛碧嵯峨玉砌重。 一自君王移跸后,监门不打未央钟。 注释:钟山在南京的南郊,山上树木郁郁葱葱,显得格外雄伟壮丽;那里的建筑群色彩艳丽,层层叠叠,犹如一座巨大的红色城堡。自从皇帝离开了这里后,守卫城门的士兵也不再敲打那悠扬的未央钟了。 赏析: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肇亨的《金陵三首》,描绘了金陵(南京)的壮丽景色和历史沧桑。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对比手法,表现出金陵的繁荣与衰落
金陵,埋金谁道帝星悬,花草吴宫事渺传。百战山河雄半壁,六朝风雨冷残年。 埋金谁道帝星悬,花草吴宫事渺传。百战山河雄半壁,六朝风雨冷残年。 举杯对酒原非策,挥麈清谈却尚玄。惟有秦淮一输月,夜深依旧照江天。 赏析: 此诗描绘了南京的壮丽景色和历史变迁。首句以疑问的方式引出南京埋金的历史传说,暗示了这座古城深厚的历史底蕴。第二句“花草吴宫事渺传”则表达了对于吴宫往事的遥远回忆和感慨
金陵 鸡鸣山上满青莎,玄武湖边空碧波。 草满故陵埋石马,月明荒径泣铜驼。 六宫夜雨棠梨落,万里秋江苇荻多。 犹有南朝城堞在,景阳遗恨独悲歌。 译文: 鸡鸣山的山脚下覆盖着青色的草地,玄武湖的水面上波光粼粼。 草长满在曾经埋藏过石马的墓地,月光下照亮了荒凉的小径上哭泣的铜驼。 宫廷内宫女们在夜晚哭泣落下的梨花,辽阔的秋江边芦苇和荻草丛生。 仍然可以看见南朝时期留下的城墙遗迹
金陵 - 历史沧桑与辉煌见证地,历史兴亡感怀之地 1. 历史背景 - 金陵地理位置及历史变迁 - 六朝时期金陵的繁荣与衰落 - 历史兴亡中的英雄豪杰与遗迹 2. 自然风光与建筑艺术 - 秦淮河流经之地的自然美景 - 南京城内外的历史建筑和景观 - 六朝时期的文化与艺术成就 3. 英雄豪情与时代变迁 - 金陵作为英雄汇聚之地的象征 - 历史兴亡中的英雄气概与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