恃险不种德,兴亡叹数穷。
石城几换主,天堑谩连空。
御路叠民冢,台基聚牧童。
折碑犹有字,多记晋英雄。
金陵怀古
介绍
。
《金陵怀古》是唐代诗人王安石创作的一首诗,全诗如下:
江雨霏微岸柳寒,汀花秋色里愁看。
晚潮带月东去远,落日无人更问前。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南京(即今天的江苏省南京市)的感伤之情。金陵古称石头城、建康等,在古代是重要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也是许多文人墨客留下足迹的地方。王安石通过这幅画面,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个人命运无常的感慨。
江雨霏微:形容江面蒙着细小而密集的雨丝。
汀花秋色里愁看:意为在秋天的岸边看到盛开的花朵和落日余晖,心中充满了忧伤之情。
晚潮带月东去远:描绘了夜晚时分,月亮随潮水向东方而去的情景。这里的“晚”可能指的是傍晚或黄昏时刻,“
相关推荐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要求赏析这首诗的内容和形式,从内容上看,诗人在对古都金陵进行怀古的同时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的能力。此类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古诗文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辇”、“暗”等词容易写错。 【答案】 辇路江枫暗,宫庭野草春。 伤心庾开府,老作北朝臣。 注释:辇路:皇帝出行所走的御道;庾信
【注释】 1.金陵:即南京。古称江宁,因在长江南岸,故名。 2.灵鳌:指巨鳌。传说中能负起三山(三座神山)的巨兽。古人认为它是镇守南方的神兽。 3.灰尽:指六朝(三国时吴、东晋和宋、齐、梁、陈)都城建康(今南京)的覆灭,六朝的遗迹已荡然无存。 4.九江:指长江下游南岸的九江一带。 【赏析】 此诗首句“古来无此战争功”,是说自古以来,没有哪一场战争能像这场战争那样立下赫赫战功,其功绩之大,无与伦比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赏析。解答时,注意把握全诗的主要内容,并结合题目中的“赏析”要求,从主题、情感、语言等几方面分析作答即可。 金陵怀古:在金陵(今江苏南京)一带游览时,诗人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诗。 玉树声沉战舰收:指西晋灭吴后,东晋王导在石头城上建了“行宫”,用梧桐木做栋梁,因称为“玉树”。这里指金陵城的宫殿已经空寂。 万家冠盖入中州:指中原各地的达官贵人都来到金陵,纷纷来此寻访旧迹
晋末英雄起,神器沦荒服。 胡月蚀中原,白日升旸谷。 金陵实形胜,关山固重复。 巨壑隍北壖,长江堑西隩。 凿山拟嵩华,穿地象伊谷。 草昧席罗图,荜路戴黄屋。 一时因地险,五世享天禄。 礼乐何煌煌,文章纷郁郁。 多士春林秀,作颂清风穆。 出入三百年,朝事几翻覆。 搀抢如云勃,鲸鲵旋自曝。 倦闻金鼎移,骤睹灵龟卜。 吁嗟王气尽,坐悲天运倏。 天道何茫茫,善淫乃相复。 行路偏衣半,遂亡大梁族。
金陵怀古 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 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 英雄一去豪华尽,唯有青山似洛中。 1. 注释与赏析 第一句:“玉树歌残王气终” - 玉树:指南朝陈后主的贵妃张丽华,其美貌如玉树临风。 - 歌残:指《玉树后庭花》的歌声已断,象征着陈朝的灭亡。 - 王气:指帝王的气象或皇权的气息。 - 终:结束
以下是对《金陵怀古》这首诗的逐句翻译: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 - 诗句释义:江边涨满了潮水,太阳斜照着征虏亭。 - 关键词注释: - 潮满:《后汉书·五行志》记载,建安五年(200年),江东大水,“江水盛长,涛浪盈溢,广陵、丹徒诸郡皆被害”,可见潮水的汹涌。 - 冶城渚:指冶山的南面,这里指的是东吴时期冶炼之地。 - 日斜:《诗经·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日斜是指傍晚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 (1)“玉树声沉战舰收”句意为:在金陵,那如玉的树木已经凋零了,曾经轰轰烈烈的战船也收走了,只有空荡荡的城楼还在。 (2)“万家冠盖入中州”句意:如今,金陵城中,官宦豪门的车马络绎不绝,他们纷纷来到中州地区。 (3)“秪应江令偏惆怅”句意:只有诗人江淹,他独自惆怅不已。 (4)“头白归来是客游”句意:我年事已高,白发苍苍,回到家乡却如同过客一般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碧树凉生宿雨收,荷花荷叶满汀洲。 - 注释: “碧树”指的是翠绿的树木;“凉生”表示清凉的空气开始消散;“宿雨”指早晨落下的雨;“收”意为结束;“荷花荷叶”是夏日常见的植物;“满汀洲”说明水面被荷叶和莲花填满。 - 译文: 清晨时分,碧树间露水渐渐消散,池塘边荷叶荷花覆盖了整片小洲。 2. 登高有酒浑忘醉,慨古无言独倚楼。 - 注释: “登高”通常指在高处观赏风景
过江诸老尽风流,煞有佳娱竟未酬。 杯滑酿成千古恨,角寒吹老一城秋。 蟹初上簖诗仍隽,燕已还家客自愁。 渔父不知兴废事,月明多在荻花洲。 解析诗句: 1. “过江诸老尽风流,煞有佳娱竟未酬”:这句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或文化的怀念及对其未能得到应有赏识的遗憾之情。"过江诸老"指历史上著名的文人雅士,他们曾经有过辉煌的时期,但最终未能如愿以偿地被后世记住或赞赏。"风流"通常用来形容人的才华出众
金陵怀古 六代豪华空处所,金陵王气黯然收。 烟浓草远望不尽,物换星移度几秋。 至竟江山谁是主,却因歌舞破除休。 我来不见当时事,上尽重城更上楼。 注释: 1. 六代豪华空处所:指的是六朝时期的繁华景象已经消散了。 2. 金陵王气黯然收:表示金陵(现在的南京)的皇权已经消失,象征着国家的衰落。 3. 烟浓草远望不尽:形容远处的景色模糊不清,给人一种无尽的感觉。 4. 物换星移度几秋
金陵怀古 钟阜龙蟠势可奇,何年开此帝王基。东西日月磨今古,南北江山几合离。 六代衣冠荒草下,中原台殿白云涯。春风吹落英雄泪,立尽斜阳未有诗。 注释: 1. 钟阜:即钟山,位于南京市东北。龙蟠:指钟山的形势如龙盘曲。2. 何年:什么时候。3. 六代:指南北朝的六个朝代,特指南北朝的南朝和北魏。衣冠:这里指历代文人学士。4. 中原:指今天的河南一带。5. 斜阳:太阳西斜的时候,指傍晚。6. 未:没有
这首诗是一首怀古诗,通过描绘金陵(今南京)的烟云、山川等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表达了诗人对六代(指东晋、宋、齐、梁、陈这五个朝代)雄才大略人物的怀念。全诗以“烟云莽莽”、“长波东赴海”、“天难问”、“地莫留”等关键词为线索,将自然景物与历史文化紧密相连,展现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历史画卷。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烟云莽莽对穷秋,六代雄豪见古丘。” - “烟云莽莽”形容秋天时烟雾弥漫的景象
【解析】 题干要求分析这首诗。这是一首怀古诗,首联“胜地尚存龙虎气,荒台已失凤凰踪”写诗人登临金陵后所见的景色。“胜地”指金陵城;“龙虎气”比喻金陵的繁荣景象;“荒台”指西晋王谢诸豪门的别墅,南朝时成为达官贵人游乐之地,故又称“王谢墅”;“凤凰踪”借指南朝帝王宫苑的遗迹,即“六朝宫苑”,这里暗指东晋、宋、齐、梁、陈的皇宫旧迹,而所指的“凤凰”则是对当时金陵城的美称。“六朝文物山川古
金陵怀古 远岸商歌不忍听,恨随纤草满沙汀。 春归王谢空堂燕,风散齐梁废苑萤。 紫盖黄旗人寂寞,琼枝璧月事飘零。 新亭风景时时异,惟有垂杨似旧青。 注释: 1. 远岸商歌不忍听:指远离家乡的人们在岸边听到商船的歌声,感到不忍听闻。 2. 恨随纤草满沙汀:恨意随着细草填满了沙滩上的小道。这里用“恨”字表达出作者对于故乡的思念之情。 3. 春归王谢空堂燕:春天来了,曾经繁华一时的王
金陵怀古 梦觉钟山夜半钟,自怜寒月照山翁。 曲从玉树歌声断,数逐金陵王气终。 故老更思王化北,南人惟唱大江东。 凭阑不见豪华事,只是江豚夜起风。 注释: - 梦觉钟山夜半钟:梦中醒来,听到钟声在半夜响起。 - 自怜寒月照山翁:自怜自己如同寒月般孤独,只有山翁陪伴。 - 曲从玉树歌声断:音乐已经停止,就像玉树歌声响彻天际后突然中断。 - 数逐金陵王气终:追随金陵(今南京)的帝王之气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晋委东都帝秣陵,岂无机会可争衡。 - “晋委东都”指的是晋朝将帝都在东都洛阳,即今天的河南洛阳。 - “秣陵”指的是南京古称,是六朝时期南朝的都城,这里借指金陵。 - “岂无机会可争衡”表达了作者认为尽管失去了帝都的地位,但依然拥有机会可以争夺天下。 2. 诸公坐视敌来往,一水反为国重轻。 - “诸公”指的是当时的权臣或者有实力的人。 -
【注释】 金陵:今江苏南京;石头城:在南京市西长江北岸。 虎踞龙蟠:指金陵地势险要,形势雄伟。 曹刘:三国时曹操(字孟德)与孙权(字仲谋),刘:刘备。 王谢:东晋时王导、谢安两大家族。 举目:远望。 凤凰台:故址在今南京市南的鸡笼山,相传六朝时为帝王游幸之地。 【赏析】 《金陵怀古》是一首怀古诗。诗人登上金陵城的凤凰台上,凭栏眺望,眼前展现出一幅雄浑壮丽的图景:金陵古城,虎踞龙盘,巍峨壮观
金陵怀古 极目望吴甸,野烟凝乱流。 夜来榆塞雁,叫断石城秋。 旧苑荒馀草,平川半古丘。 迟迟独回首,落日一蝉幽。 注释: 极目望吴甸:放眼远眺,目光所及之处都是江南的田野。 野烟凝乱流:野外的烟雾缭绕成一片混乱的景象。 夜来榆塞雁:夜晚时,从北方飞来的雁群在榆塞上空盘旋。 叫断石城秋:叫声嘹亮,似乎要将秋天的寒意都打断。 旧苑荒余草:昔日的皇家园林如今已经荒芜不再。 平川半古丘:平坦的田野上
诗句如下: 1. 控带洪流古帝城,欲寻旧事半榛荆。 - 解析:这里“控带洪流”指的是金陵(即现在的南京)历史上作为帝王之城的地位,而“欲寻旧事”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历史的追寻和感慨。"半榛荆"形容了这座城市曾经的破败和荒凉,暗示了其历史的沉重与沧桑。 - 背景: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金陵这座历史名城的深厚情感,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历史变迁所带来的遗憾和哀伤。 2. 六朝山色情终在,千古江声憾未平。
【注释】 秦莫恃栈阁:栈阁,指秦朝的险要地势。 吴莫恃堑江:堑江,指吴地的江防要塞。 不能恃以德:恃,倚仗;以德,靠道德。 二国竟亦降:二国,指秦、吴。竞,竞然,竟然;降,投降,被打败。 迩来屡兴废:迩来,近来;兴废,起用或废除。 由险轻万邦:由险,指险恶的地势;轻,轻视。万邦,指诸侯各国。 谁知荒凉城:荒凉,指荒芜破败。 空存如刳腔:刳腔,挖空胸腔;比喻被摧毁。 我今经其下:经,经过
【注释】 金陵:古都南京,因六朝时为都城而名。禾黍:庄稼已收割,泛指人去城空,物是人非之感。万古情:指六朝繁华的遗迹。兴废事:指隋兵灭陈和唐军平叛等重大事件。石头城: 即今南京市的中华门外的狮子山南麓的石头城。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有"只今惟有西江月"之句。 【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六朝旧事。"禾黍"二字,暗寓了历史的沧桑变化,也暗示出诗人对故国的怀念之情。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的豪迈情怀
金陵怀古 六代金汤固,桑田几变更。 梁台秋月冷,吴苑晚鸿鸣。 禾黍逢时茂,人心向化平。 江山存胜迹,我辈得怡情。 注释: - 六代金汤固:指六朝时期的金陵(今南京)地势险固,有如铜墙铁壁。 - 桑田几变更:意指历史的沧桑巨变,就像农田一夜之间变成了大海,土地发生了巨大变化。 - 梁台秋月冷:指秋天的月亮在高高的台榭上显得格外寒冷。 - 吴苑晚鸿鸣:傍晚时分,大雁在江南的园林中飞翔。 -
金陵怀古 荒凉的城墙覆盖着荒莽的荆榛,虎踞龙盘的遗迹已经湮没了。 赤壁之战后江上的夕阳映照在荒郊上,青楼的歌舞和鸟儿的鸣声似乎还留在春天里。 昔日的帝王气派已消失殆尽,一叠寒笳声中充满了对客居异乡的哀愁。 当年折屐访友的风流韵事依然让人怀念,现在只有我高卧林泉,又有谁还能相忘呢? 译文: 荒芜的城墙覆盖着茂密的荆榛,昔日虎踞龙蟠的遗迹早已不见。 赤壁战争之后,晚霞映照在荒郊之上
金陵怀古 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 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 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 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 译文 怀念故乡探访古迹,往事如烟令人沉思;独自登上江边城池,眼前所见皆是秋意。 一只鸟儿带着炊烟飞向岸边,几片帆篷和着雨水飘回渔船;傍晚的风声让人心惊胆战,凄清的天空压在古老的楼阁上。 那曾经的国家如今何人问津?人心是否还能保持那份风采?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尚闻深巷语乌衣 - 描述诗人在金陵(今南京)的某个小巷里听到关于旧日贵族乌衣巷的故事。乌衣巷位于今天的南京市中心,曾经是东晋、南朝时期许多达官贵人的居住地,因此这里充满了历史的气息。 2. 无复高堂彩凤仪 - 意指那些昔日辉煌一时的高堂不再,失去了往日的色彩和风采。凤凰通常象征着高贵和荣耀,这里的“彩凤仪”可能指的是过去的繁华和尊贵。 3. 栋宇半攲元帝庙 -
金陵怀古 石城秋月满,烟水冷萧萧。 战气悲千古,歌声散六朝。 萤飞宫草暗,霜白井桐凋。 竟日秦淮上,思贤莫可招。 译文: 在金陵城的石头城上,当秋天的月光洒满了整个古城,映照在烟雾缭绕的水面之上,显得如此清冷而萧瑟。 战场上的杀气弥漫着千年的历史沧桑,昔日的歌声也随着历史的车轮逐渐消散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萤火虫飞舞在宫殿的草丛中,夜色已深,井边桐树的叶子也已变得苍白枯黄,一切都显得那么凄凉。
【注释】 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附近。东浦、西浦:指长江的东岸和西岸,即今天的长江南岸和江北岸。六朝:指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登临:登高而凭吊。寒潮:指江水在春天涨满时,从北向南流动,形成一种气势磅礴的景象。自往还:指江水从春至秋不断循环往复。 【译文】 站在天津桥上远望金陵古城,好像看到了玉门关一样。 月色穿过东西两侧的长河,江流将远方的山岭隔开。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解答时,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和诗句的内容进行把握。 “虎踞龙蟠画不如”,意思是:虎蹲龙卧的画卷也比不上。“虎踞”比喻地势险要;“龙蟠”比喻地势曲折盘旋。这里用“画”来比拟金陵的山川形势,说明其地势之险固。“当时宫殿莽为墟”,意思是:当年宫殿已经荒芜。“宫殿”指金陵城。这两句写昔日的辉煌已化为乌有。“孙刘霸业一抔土”,意思是:孙刘的霸业,不过是一堆废墟。“孙刘”指孙权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语言的理解和赏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情感,然后结合题目的提示进行欣赏。 金陵怀古:金陵,古都南京;怀古,怀念古都;“宫砖”指宫殿的青瓦,“卖尽”即被卖出,宫墙已毁;“雨崩墙”“苜蓿秋红”“玉树后庭花”“北人租地种茴香”,都是诗人的想象或联想。 译文:宫殿里的青瓦被卖出,残破的宫墙已被雨水冲垮。苜蓿在秋天里开得鲜艳,夕阳映照着它的红色花朵
金陵怀古 西风聒耳过黄芦,万水东流草树枯。 蟾阙一年秋色远,鹊桥万里客心孤。 青山故国新丰市,芳草王孙旧酒垆。 壮志未磨天地阔,剑光耿耿照江湖。 注释: - 西风聒耳过黄芦:西风吹动芦苇发出的声音。聒(guō)耳,形容声音嘈杂刺耳。 - 万水东流草树枯:形容江河水流不息,草木枯萎。 - 蟾阙一年秋色远:月亮在夜空中高悬,一年之中秋色的遥远。阙,古代指宫殿、楼台。 - 鹊桥万里客心孤:鹊桥
金陵怀古 龙蟠虎踞石头城,今古英雄几战争。 遗恨六朝何处是? 江声犹抱不平鸣。 诗句释义: 1. “龙蟠虎踞”: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石头城的雄伟与坚固,就像一条巨大的龙盘绕于山石之上,一只雄壮的虎蹲伏其下,展现了古代都城的坚固与威严。在南京,特别是石头城(即今天的南京城墙)上,可以明显感受到这种气势磅礴的景象,令人震撼。 2. “今古英雄几战争”
金陵怀古 繁华富贵逐风飘,玉树酣歌似昨朝。 千载英雄总丘陇,六朝兴废付渔樵。 花空紫禁人烟合,路断金根王气销。 旧事已随流水远,澄江夜夜自平潮。 注释: 1. 繁华富贵逐风飘:形容昔日的荣华富贵如同浮云般随风飘散。 2. 玉树酣歌似昨朝:比喻过去的景象美好如昔,如同昨日。 3. 千载英雄总丘陇:意指千百年来的英雄人物最终都埋藏在了坟墓之中。 4. 六朝兴废付渔樵
金陵怀古 六代繁华古又今,钟山王气拂云岑。 玉骢声断乌台寂,赤帜阴移画省深。 月照觚棱风淅淅,霜清甬道夜沉沉。 白头元是观光客,手弄梅花感慨吟。 【注释】 1. 六代:指南朝的宋、齐、梁、陈四朝和南唐,因这些朝代都建都于金陵(今江苏南京),所以统称为“六代”。 2. 钟山王气:指钟山的山川气势,比喻帝王的威严和权力。 3. 玉骢声断:指骑着玉色的马(骢)行走的声音消失,形容人或物已远去。 4.
金陵是古都会,长江天堑横断。 山峦夭矫,如龙如虎盘旋。 故都金陵地势险要,是建都之地。 南朝宋时,刘裕建立宋朝。 晋元帝东迁后,多才之士保家卫国。 北周宇文邕雄才大略,振兴中原。 晚唐时期,国家形势急转直下,内乱外患。 梁朝高氏窃夺政权,祸国殃民。 南梁皇帝沉迷佛事,不思进取,反而滋生腐败。 南吴起用顾荣等贤臣,抵御外敌,最终取得胜利。 钱武肃王在位期间,苟且偷安,不愿进取。
金陵怀古 王气升沉想象中,蚤潮云白暮潮红。 楼台六代归荒草,礼乐先皇出故宫。 未信长淮终不返,有时明月自当空。 行人南向诸陵近,潦水那堪荐晚风。 注释: 1. 王气升沉想象中:王气是指帝王之气,升沉指的是帝王的兴衰和命运。想象中的意思是在心中进行思考或想象。 2. 蚤潮云白暮潮红:蚤潮指的是早上的潮水,云白指的是天空的颜色,暮潮红指的是晚上的潮水。 3. 楼台六代归荒草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七言绝句。下面是对诗句的逐句释义以及相应的译文和赏析。 金陵怀古 白门京阙旧山川,朱雀乌衣夕照边。 百代荒陵崩夜雨,六朝遗殿锁秋烟。 注释: - 白门京:指南京明故宫,因宫墙涂白而得名。 - 京阙:皇宫、宫殿。 - 朱雀:古代传说中的南方属火,朱雀为南方之象,这里指南京。 - 乌衣:古代南京城东有乌衣巷,是达官贵人聚居之地。 - 夕照:黄昏时太阳落山的余晖。 -
注释:自从东南的王气消歇了,秣陵的秋色显得冷清萧瑟。如今宫殿里生满了庄稼,已没有了往日的繁华,就像六朝时的光景那样。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怀古诗,通过对比昔日的辉煌与今日的荒芜,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现实的无奈。首句“一自东南王气消”直接点明了主题,指出自东南地区失去王气以来,整个国家都陷入了衰败的境地。第二句“秣陵秋色冷萧萧”则进一步描绘了这种衰败的景象,使得整个场景都笼罩在一种萧瑟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落日沧江雨 - 诗句解释:夕阳洒在江面上,形成美丽的景色。江雨指的是江上的细雨,给人一种宁静、清新的感觉。 - 关键词注释:沧江,意为宽阔的江水,给人一种宽广、深远的感觉;雨,指雨水,给人以生命和生长的气息。 - 赏析:这一句通过描绘江雨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清新的氛围,为下文的情感铺垫。 2. 东风废苑春 - 诗句解释:东风吹过废弃的花园
金陵怀古 玉树徒伤野草腓,梁台陈苑眼中稀。 遗风六代繁华尽,王气千年历数归。 寂寞园陵龙去远,逶迤城郭燕来飞。 宫门下马频回首,万里孤臣泪满衣。 注释: 1. 玉树徒伤野草腓:玉树(指帝王的子女)徒然地悲伤,野草也感到悲哀。腓,通“菲”,这里指草木茂盛。 2. 梁台陈苑眼中稀:梁台和陈苑都是古代帝王的行宫,如今只剩下空荡荡的遗址。眼中稀,指景物稀少。 3. 遗风六代繁华尽
金陵怀古 大江横据壮南垂,北控中原采石奇。 阊阖万年开帝造,衣冠六代返民彝。 烟浮夹道长杨树,水引晴春太液池。 往事无烦赋离黍,只今弓剑倍堪思。 注释 1. 大江横据壮南垂:指的是长江宽广而壮观地横亘在南方,意味着长江的雄伟和重要地位。 2. 北控中原采石奇:采石是指今天的安徽马鞍山市采石矶,这里地势险要,是古代的军事要塞。这句话表达了长江不仅连接了南北,还在军事上起到了控制中原的作用。
金陵怀古 山川望吴越,风雨到金陵。 佳丽宁销歇,豪华几代兴。 江云开晓霁,岭树入秋澄。 天府元堪据,皇都旧所仍。 凤凰真气绕,鳷鹊瑞烟腾。 吴苑花如锦,秦淮酒似渑。 六朝功未一,千里志先矜。 结绮歌声续,临春乐事增。 龙蟠天自险,虎踞地堪乘。 霸业如川逝,王图与日升。 高皇秉神武,真主协英称。 汉帝为天授,胡元自土崩。 安攘随近远,三五直咸登。 卜洛符周历,两都业并弘。 赏析:
建业楼台烟树微,苍茫天堑雁斜飞。 金陵(今江苏南京)的古建筑与繁茂的树木在烟雾中若隐若现,辽阔的南方大江上偶尔有雁群排成一字形横空而过。 大江南北谁能限,西浦神仙愿已违。 无论南北多远的距离,都不能阻挡人的愿望和追求。 昔日顾荣轻白羽,当时王道重乌衣。 昔日的顾荣以轻盈的姿态展翅高飞,而当时的王道更看重穿着黑色官服的人。 方山日夜长如此,淮上千年古帝畿。 这座山上的石头形状各异
诗句解读与译文 1. 霸国江山天下壮,兴王人物向来稀。 - 霸国江山天下壮:描绘出金陵(今南京)的壮丽景色和历史地位。"霸国"指强大的国家,"江山"指国家的土地和风景,"天下壮"表明其壮观。 - 兴王人物向来稀:说明历史上著名的领袖人物很少出现,暗示了历史的辉煌成就不易再现。 2. 花馀吴苑迷仙仗,柳拂陈宫见舞衣。 - 花馀吴苑迷仙仗:"花馀"可能意味着春天已经过去,花朵凋谢后的景象
金陵怀古 豪华已逐去江声,山色空含远代情。 陈主《后庭花》不发,吴王前殿草长生。 风高巷口秋烟冷,雨过城头晚照明。 歌舞只今谁更似,鸟争啼巧柳轻盈。 注释: 1. 豪华已逐去江声:指过去南京城的繁华景象已经随着江水流逝而消失。 2. 山色空含远代情:形容现在的山色虽然依旧,但其中所蕴含的远代之情已不复存在。 3. 陈主《后庭花》不发:指的是陈朝末代皇帝陈后主所作的乐曲不再演奏。 4.
金陵怀古 桥逢朱雀题无柱,巷入乌衣住有人。 野老不知前代事,却嫌过客问梁陈。 注释:朱雀桥上没有桥柱,这是南朝时期建造的;乌衣巷是东晋时侯氏家族居住的地方,现在这里住着一些住户。这两句诗写出了南京的繁华和历史的变迁,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野老不知前代事,却嫌过客问梁陈。 注释:当地的老年人不知道前代的事情,只关心自己的生活,对于来过客询问关于梁武帝、陈后主的事迹感到厌烦
金陵怀古 六朝事迹今何在,禾黍离离满地愁。 商女隔江犹唱曲,远人怀土莫登楼。 潮随雁落回京口,山作龙蟠护石头。 记近酒家曾夜泊,秦淮寒月照孤舟。 注释: - 六朝事迹今何在(六朝指的是东晋、宋、齐、梁、陈这五个朝代,它们曾经在中国的南京建都,所以称为“六朝”,事迹指这些王朝的历史和事件) - 禾黍离离满地愁(禾黍是指庄稼,离离是指稀疏的样子,满地愁意表示到处都是一片萧条、荒凉的景象) -
金陵怀古 江水日潺潺,高台积翠间。 眼前浑六代,云外半三山。 秋气凋隋柳,寒烟隔楚关。 不堪人事改,惟有白鸥闲。 注释与赏析: 1. 江水日潺潺,高台积翠间。 - [“江水”]:指南京附近的长江,[“潺潺”]:形容水流声。 - [“高台”]:指的是历史上的金陵城遗址,[“积翠”]:形容山峦重叠,郁郁葱葱。 - [译文]:看着江水悠悠地流淌,高高的城墙下,郁郁葱葱的山林间显得格外幽静。
金陵怀古 结绮临春事已终,后庭玉树旧歌空。 青山云锁梁朝寺,绿草烟荒晋代宫。 淮渚芙蓉零露晓,冶城杨柳散春风。 如今却值升平世,金碧楼台霄汉中。 注释: 1. 结绮临春:指南朝陈后主的皇后张丽华在结绮阁上弹奏琴曲《春莺啭》的故事。这里用来象征昔日的繁华。 2. 后庭玉树:指南朝陈后主的宠妃张丽华,她的美貌如玉树临风。 3. 青山云锁梁朝寺:指梁朝的寺庙被青山云雾所包围的景象。 4.
金陵怀古 石城钟阜拟仙洲,虎踞龙蟠控上游。 昔在梁陈称富丽,问谁台榭枕山丘。 草青南浦有遗恨,潮打西陵空暮愁。 倦客中原频送目,断鸿沧水迥悠悠。 译文: 石城和钟阜仿佛是神仙居住的地方,虎踞龙蟠控制着上游的水流。 曾经在梁陈时期被誉为繁荣昌盛,但如今只剩下了荒废的台榭。 草色青青的南浦留下了遗憾,潮水拍打着西陵只有空落的暮色。 疲惫的游子频频眺望中原之地,断鸿飘荡在沧水中显得格外孤独。 赏析
【注释】 1. 石城:即石头城,又称“金陵”,是三国时期吴国都城。 2. 六代兴亡动客思:指东晋、宋、齐、梁、陈等六个朝代,因它们的兴衰更迭而引起诗人的感伤之情。 3. 吴苑:今南京秦淮河畔一带,相传为春秋时吴王夫差所建。 4. 杜宇:即杜鹃鸟,传说中古蜀国的国王杜宇死后化为杜鹃,悲鸣不已。 5. 宋台:指三国时东吴孙权在金陵(今南京)所建的行宫。 6. 狐:指狐狸。 7. 胭脂井
金陵,历史上的南京,曾是六朝古都,如今成为了诗人笔下怀古之情的寄托地。下面是金陵怀古诗的译文: 1. 诗歌原文: 六代兴亡不用哀,登临胜有凤凰台。 江山形势寒潮去,人物升沉夕照来。 白鹭洲边沙雁叫,乌衣巷口野花开。 翠微亭外秦淮柳,为问青青几度栽。 2. 诗句翻译: - 六代兴亡不用哀:无需因六朝的兴衰而感到悲哀(六朝,指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 - 登临胜有凤凰台:登上高处
金陵怀古 【注解】 金陵:今南京市,曾是六朝(东晋、宋、齐、梁、陈)的都城。 萧萧:落叶声。落木萧萧,指深秋景象;雁影稀,指南飞的大雁少了。 江上:长江之上。 斜晖:夕阳西下时的余光。 三山二水:南京的别称,因钟山三峰形似剑柄,秦淮二水环抱而得名。 白下:南京旧时对秦淮的称呼。 谢家:东晋贵族谢安家族,乌衣巷是其故居所在地。 乌衣:即乌衣巷,位于秦淮河北岸。 经行:经过。 独傍:独自靠近。 秦淮
【注释】 豫王:指唐末朱温,被封为梁王,史称“豫王”。天马奋南辕:喻指朱温的权势如骏马般驰骋。 四镇:指朱温所控制的四方藩镇。降旗:指降于朝廷。昼夕:早晚。翻:指投降。 王气:指帝王之气,象征朱温统治下的国运不旺。 《燕子》:旧时有一首名为《燕子飞》的歌谣,是讽刺唐末统治者荒淫无道的。此处用此歌来暗指朱温。 阉群颠倒醉龙孙:宦官作乱,如同酒醉的龙王。 衣冠:指士大夫。已:已经。葬:埋。梅花冢
《金陵怀古》是清代诗人周起渭所作,其诗原文如下: 钟阜犹存王气销,石城自打晚来潮。 行逢旧燕乌衣巷,偶听残莺白下桥。 风月一天袁虎咏,衣冠满地阿龙超。 临觞莫漫悲千古,六十年前是六朝。 接下来将详细探讨这首诗的各个方面。 诗句释义 1. 钟阜犹存王气销,石城自打晚来潮:钟山(钟阜)仍然存在着王气,石城在傍晚时分也迎来了潮水。这里的“王气”象征着历史上的南京曾是帝王之都
金陵怀古 赌博的风雅误了后贤,历代帝王多次在宴席上作乐。 皇帝的车马经常来到鸳鸯寺,宫阁里新翻的《燕子笺》。 千年后埋藏金块悲叹故国,十州熔铁铸造当年。 停云歌歇行云散,繁华如尺五天已断送。 【注释】 1.赌墅:指赌博场所。风流误后贤:指历史上一些统治者沉湎于酒色,不务政事,以致耽误国家大事。2.屡朝:屡次。3.宫车惯入鸳鸯寺:宫中的车马常常进入鸳鸯寺。4.台阁新翻《燕子笺》
金陵怀古 江孔倾危不足论,可怜名士亦脂唇。 犊车诣阙宁非妄,翟茀蒙尘岂是真。 削柿南流满淮甸,回戈东指下湘滨。 帝星长白增芒耀,前路驱除定有人。 注释: 1. 江孔倾危不足论:江孔是指长江,江孔倾危指的是江水泛滥,不足以讨论。 2. 可怜名士亦脂唇:可怜的名士们也像嘴唇涂着油一样,形容他们的无耻。 3. 犊车诣阙宁非妄:犊车是指小牛拉的车,诣阙指的是前往皇宫,宁非妄指的是是否虚假。 4.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及情感与意境的分析把握。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方法不当,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此题要求考生理解诗句的内容,然后回答出其大意即可。 “尔汝歌如水调长
《金陵怀古》 虎踞龙蟠古帝州,长江依旧束东流。 六朝歌舞秦淮月,百战兴亡燕子秋。 宫阙齐梁迷故土,亭台王谢总荒丘。 年年画舫游人醉,谁听中宵杜宇愁。 注释: 1. 虎踞龙蟠:形容地势险要。 2. 帝州:指南京(当时称为金陵)。 3. 束东流:江水向东流去,暗指国势衰落。 4. 六朝:指南朝、北朝和西晋、东晋四个朝代。 5. 秦淮月:指秦淮河上的月光。 6. 燕子秋:指秋天的燕子。 7. 宫阙
金陵怀古 建章宫树晚凄凄,木末亭前积甲齐。 狎客诗成新绮阁,相公吏散旧沙堤。 晋人遗事多江左,李氏家声坠陇西。 冷落狭斜诸女伴,采莲不敢到青溪。 注释: 1. 建章宫:指汉宫,位于今陕西西安市东南。 2. 木末亭:即曲江亭,位于长安城西南的曲江上。 3. 绮阁:精美的阁楼,这里借指诗人自己新建的小楼。 4. 相公:指唐玄宗李隆基。 5. 晋人遗事:指南朝刘宋时东晋王导
诗句释义与译文: 金陵怀古 江水滔滔去不归,后庭花谢美人非。 多情只有台城柳,犹自东风作絮飞。 赏析: 这首诗以追述隋兵灭陈的史实发端,通过描绘所见之景点出与六朝有关的金陵名胜古迹,以暗示千古兴亡之所由。全诗通过议论和感慨借古讽今,揭示出全诗主旨
金陵怀古 赏析刘禹锡诗歌中的历史感慨与文化情怀 1. 诗句原文 天涯旅况又逢冬,薄暮江风惨客容。 南渡君臣终逊位,东流波浪自朝宗。 干戈满眼人将老,丧乱经心酒不浓。 闻说楼船催伐木,何堪斧及六朝松。 2. 诗句注释 - 潮满冶城渚:描述潮水填满了冶城的河段。 - 日斜征虏亭:指出夕阳西斜时的景象,位于金陵的一座古亭——征虏亭。 - 蔡洲新草绿:蔡洲是江中的一个小岛,新长出的草呈现出绿色。 -
霜草芒鞋访旧京,景阳回首泪纵横。 埋金未必成秦厌,销铁安能御晋兵。 自古山川难恃险,从来花鸟易伤情。 南朝过眼繁华尽,倚杖长干看月明。 赏析: 这首诗以“霜草芒鞋访旧京”开篇,描绘了诗人穿着磨损的芒鞋和破旧的鞋子,踏上了寻访古都金陵的旅程。这一景象不仅生动地勾勒出诗人跋涉的艰辛,也暗示了他对历史遗迹的深切怀念和对故土的无限眷恋。 接下来的诗句“景阳回首泪纵横”
金陵怀古 历史沧桑与人事兴衰之反思 1. 诗作原文 龙虎地,繁华六代犹记。 红衣落尽,只洲前,一双鹭起,秦淮日夜向东流,澄江如练无际。 白门外,枯杙倚,楼船朽橛难系。 石头城坏,有燕子衔泥故垒。 倡家犹唱后庭花,清商子夜流水。 卖花声过春满市。 闹红楼,烟月千里。 野棠无主,流莺成对。 街入临春故宫里。 2. 诗句翻译 龙虎之地,繁华的六朝依然记忆犹新。 红衣落尽,只有洲前的一鹭起飞
《金陵怀古》是清代诗僧戒显的作品。下面将依次呈现诗句、译文、注释和赏析: 1. 诗歌原文: 石头城下水淙淙,西望江关合抱龙。 六代萧条黄叶寺,五更风雨白云钟。 凤凰已去台边树,燕子仍飞矶上峰。 抔土当年谁敢盗,一朝伐尽孝陵松。 2. 译文: 石头城的水流潺潺不断,向西望去江关如同巨龙般蜿蜒。 六代的繁华早已消失,只剩下黄叶覆盖的寺院。 五更天时分外凄凉,风雨中白云笼罩着钟声。
金陵怀古 石头天险壮层城,虎踞龙蟠旧有名。 峙鼎三分吴大帝,渡江五马晋东京。 高台凤去荒烟满,废苑萤飞茂草生。 往事不堪频想象,夕阳西下看潮平。 注释: 1. 石头:指南京的石头城,是三国时东吴的都城,地势险要,是兵家必争之地。 2. 天险:自然形成的险阻,这里指石头城的地理位置。 3. 壮:雄伟,壮丽。 4. 层城:多层的城市,这里指石头城。 5. 虎踞龙蟠:形容地势险要,像虎蹲和龙盘的样子
金陵怀古 龙盘虎踞石头城,半壁雄图水上萍。 故苑只余芳草绿,六朝犹剩老松青。 锁江铁断波长逝,埋地金消气失灵。 抚景正生前代感,西风吹雨湿新亭。 注释: 1. 龙盘:像龙一样盘卧着,形容地势险要。 2. 虎踞:像虎一样蹲伏着,形容地势险要。 3. 石头城:古代的南京城墙,位于南京市中心。 4. 半壁雄图:形容南京地势险要,如同半壁之国。 5. 故苑:指过去的皇家园林。 6. 芳草绿
寥落寒云蔽旧京, 金陵怀古 歌残《玉树》听凄清。 并无铁锁沉天堑, 遽见金舆出石城。 一马尚能龙变化, 千门谁使草纵横? 乌衣巷陌寻常在, 可是夷吾浪得名? 译文: 稀疏的冷云遮住了旧时的京城,歌声已尽,只剩下凄凉。《玉树后庭花》中的音乐让人感到悲伤和孤独。然而,金陵并没有被铁链封锁的深水壕沟所困,突然之间,皇帝的车辆和马匹就从石头城驶出,展现出一种壮丽的景象
金陵怀古 重向南邦忆少年,宫门仿佛戍楼边。 长陵松径来樵子,后苑湖阴宿钓船。 故国几堪歌《玉树》,行人犹自怨金川。 却怜山色依然在,灵谷苍凉倚断烟。 注释: 1. 重南方:指回到金陵(今南京)。 2. 忆少年:怀念当年少年时代。 3. 宫门:指皇宫前的门户或大门。 4. 仿佛:像。 5. 长陵:指古代帝王陵墓的通称,这里泛指帝王墓地。 6. 松径:松树环绕的小径。 7. 樵子:打柴人。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