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寒角动,沙洲夕鸟还。
独在高亭上,西南望远山。
晚望
介绍
。
《晚望》是清末民初作家林语堂所作的一首诗,收录在《闲情集》,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诗歌内容:
晚望
秋月明如水,
夜风凉似水。
独倚小楼中,
愁心随流水。
远山凝黛色,
近树带红衣。
欲问乡关路,
天长云乱飞。
这首诗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色和诗人独自在小楼上眺望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深深思念。秋月明如水,夜风凉似水,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忧郁的氛围,衬托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愁绪。远山凝黛色,近树带红衣,则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来映射诗人心境的起伏。
诗歌主题:
《晚望》的主题是思念和
相关推荐
【注】江城:指江边之城,泛指临水的城镇。高亭:高处的亭子,也指临水的亭子。 江城寒角动,沙洲夕鸟还。 注释:江城的冷角在动摇,夕阳下的沙洲上鸟儿正在归巢。 独在高亭上,西南望远山。 注释:独自一个人站在高高的亭子上,面向西南方向眺望远山。 赏析:诗人登上高楼,面对落日余晖中的江城,看到夕阳渐渐西沉,晚风轻拂,吹动着城角上的旗帜,沙洲上栖息的鸟儿开始飞回自己的巢中。诗人站在高高的亭子上
晚望 清晨孤亭里,极目对前岑。 远与天水合,长霞生夕林。 苍然平楚意,杳霭半秋阴。 落日川上尽,关城云外深。 方予事岩壑,及此欲抽簪。 诗就蓬山道,还兹契宿心。 注释: 1. 清晨孤亭里:清晨时分,独自在小亭中。 2. 极目对前岑:极目远眺,面对着前面的群山。 3. 远与天水合:与远处的水面连成一片。 4. 长霞生夕林:傍晚时分,长霞映照在树林之上。 5. 苍然平楚意:形容景色苍茫
注释:夕阳西下,天色昏暗,前边山峦的浓翠色逐渐凝聚。一行白鸟在天空中飞翔,像粉笔书写着优美的字句。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晚景的古诗。首句写日落西山时的景象,渲染出傍晚的气氛;次句描绘了远望中的群山之景和层林尽染之景;三句是诗人对这美丽景色的感受和赞美。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意境优美,富有诗情画意,是一首优秀的写景诗
翻译 在黄昏时分,我站在高高的桥上眺望远方,微风吹过带来落日的余晖,我轻声吟唱着。四周的景色被浓密的烟雾和霞光覆盖着,海面宽阔无边,山峦与天空相接。白鸟飞翔自如,云彩飘忽不定,显得十分美丽。最终我期待着能回到这里,回到那个旧日的江边。 注释 1. 旷望危桥上:眺望(望)一座高耸的桥(桥),在空旷的地方(旷)。 2. 微吟落照前:轻轻地吟唱着落在日落之前(落照)。 3. 烟霞浓浸海
【注释】 莲:指荷花。花发处:花开的地方。 更:再、又的意思。 借月过前湾:借月光穿过前面的小河。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小诗,以“晚望”为题,抒发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之情。全诗描绘出一幅宁静而美好的山水画卷,充满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自然的向往之情。 落日碧江静,莲唱清且闲。 译文: 夕阳映照在平静的江面上,荷花在静静地歌唱。 释义: 落日:太阳即将落下。 碧江:江水呈现出碧绿色。
【注】 1. 湓浦:即湓口,在今江西省新建县西南,为长江支流赣江汇合处。 2. 柳湖:即庐山西林寺前的湖泊,又名东林湖。 3. 孺子歌:指《孺子歌》。 【解析】 这是一首登高远望的七绝。诗中描写了晚秋时节江水浩荡、雨势滂沱的景色和诗人登高远望时的所见所感。 首句“秋江水自壮”,是说秋天的江水显得特别壮阔。这里用“自壮”二字突出了江水的特点,使整个画面显得更加雄浑壮丽。 次句“更值雨滂沱”
注释:春天的景色已经变得浓重,这让我客居在外的愁绪也变得更加浓重。门被雨淋湿了,江上的山峰也模糊了。不要说夕阳没有什么事,它远望着,眉宇间更加忧愁,显得更加忧郁。 赏析:诗人在暮春时节登高而望,但见山青水秀,却不见行人;只见落花飘零,却不见故人。此时他的心情是复杂的:既感叹自己客居异乡,又思念故乡亲人;既感伤时光易逝,又忧虑时运不济。这种复杂的心理活动,都从“莫道夕阳无一事”这一句中得到了表现
这首诗的原文是: ``` 望尽西南一隙明,荒荒野色弄微醺。 青烟白骨行人老,苦竹黄芦细路分。 寒雁不来秋似水,故园何处草如云。 高怀久为凭阑尽,更遣西风化白纷。 ``` 诗句注释: - 望尽西南一隙明:望向西南,看到一丝缝隙中的光亮。 - 荒荒野色弄微醺:荒漠的景色在微风中似乎有些醉人。 - 青烟白骨行人老:青烟和白骨象征着死亡,行人衰老。 - 苦竹黄芦细路分:苦竹和黄芦是秋天的景象
注释:在荒亭上独立,数过飞鸟的帆影;横穿树林的地方,可见到苍茫的海湾。因此知道,那些不入豪门贵族眼的人,会送给他们像飞鸟和海鸥一样自在地生活。 赏析:此诗以“晚望”为题,写的是一幅晚景图。诗人在荒亭上独立,望着飞鸟的帆影,横穿树林的地方,可以看见海湾。他感叹自己不被豪门贵族所重视,而要像飞鸟、海鸥一样自在地生活。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于自由生活的向往
诗句释义 1 野岸松杉暝色沉 - 描述傍晚时分,野岸边的松树和杉树在夜色中显得更加深邃。"暝色"指的是天色变暗,"沉"意味着深沉、浓厚。 2. 渔翁收钓碧潭深 - 一个钓鱼的渔夫收起了鱼竿,回到了碧绿的池塘边。"收钓"指的是收起或结束钓鱼活动,"碧潭深"则形容水色清澈且深邃。 3. 冲云点点鹭飞疾 - 鹭鸟在云层之上翱翔,其飞行的姿态轻盈且速度极快。"冲云"指的是直冲云霄
【注释】 芳草:芳香的草地。迢迢:远貌。柳边:河边。絮:柳絮。燕泥:燕子筑成的巢。拆尽:凋零。桐花:梧桐树的花。倚:靠在……上。夕阳:夕阳西下,指傍晚。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旅途黄昏景色的诗。全诗以“晚望”为题,首联写景,颔联抒情,颈联写物,尾联写意。诗中“芳草”、“柳絮”、“夕阳”等意象都饱含着作者对故乡的深情和眷恋。 首联“芳草迢迢客路长,柳边吹絮燕泥香。”写诗人行旅途中所见的景象
晚望 古堞高亭暮,登临远眺时。 菊房栖渥露,荷盖偃清漪。 遵渚归鸿集,投林啸狖悲。 关情聊绘句,独立自迟迟。 注释: 1. 古堞(dié):古代城墙上的矮墙。 2. 高亭:指亭台。 3. 登临:登上高处以远望。 4. 菊房:菊花的住所或花房。这里指菊花。 5. 栖:停留。 6. 渥露:沾湿了露水。 7. 偃:倒伏。 8. 遵渚:沿着小洲。 9. 归鸿:大雁。 10. 投林:飞入树林。 11.
【注释】 无数:形容很多。寒鸦:乌鸦。来:来到,指乌鸦飞到远处的钟楼上。物华:指自然景物。心迹:人的心绪、意绪。偶然同:偶然相似。不知:不知道。海北:指南方的海边。江南路:指南方的江边道路。愁人:有愁绪的人。立晚风:站在傍晚的风中。赏析: 这是一首咏怀诗。首两句写诗人在黄昏时登高远望,看到许多飞翔的乌鸦,想到这些鸟儿也像人一样有自己的心事和感受。诗人此时心情复杂,既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晚望 倚杖柴门外,蝉声晚正清。 水涵初月白,山对落霞明。 心迹真无事,行藏付此生。 邻翁过相语,有喜近西城。 译文: 傍晚时分,我靠在柴门外,听着蝉鸣声,感受着夜晚的宁静。 水面倒映着初升的月亮,清澈如银;远处山峦映衬着落日余晖,显得分外明亮。 我的心迹真的没有什么烦忧,我的行藏就托付给这漫长的一生吧。 邻居的老头过来跟我说话,他告诉我,西城那边传来了好消息。 赏析: 这首诗以“晚望”为题
【赏析】 这是一首写田园生活的诗。全诗四句,前三句写景,末一句抒情。前三句写远望之所见:陂沼、郊原和烟连山际的景色,都笼罩在一层淡淡的雾气中,朦胧而宁静。这四句诗,把读者带到了一片清新宁静的田园风光中去。“只有晚归樵牧歌”一句,点出了诗人的观感:虽然眼前景物如此恬静美好,但自己却无心欣赏。原来他正为时不早而归,因此只能听到晚归的樵夫牧人唱着山歌。从这一细节中,我们似乎可以窥见作者内心的孤寂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的《晚望》。全诗如下: 久客心尝折,登楼望转迷。 风倾蘋叶乱,雨重柳条低。 未得趋金马,何当似木鸡。 细寻乡国路,愁听暝鸦啼。 注释解释: 1. 久客心尝折:指长期在外做官,心情郁闷,如同折断一样。久客,长期在外做官的人;尝,曾经;折,形容心情郁闷,如同折断一样。 2. 登楼望转迷:登楼远望,视线被迷糊了。转,转向或转动;迷,迷失或看不清。 3. 风倾蘋叶乱
【解析】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人在傍晚时分,遥望天际的云朵与槐树相映,白鹭飞过,蝉鸣蛙声不绝,独自散步于佳境之中,意兴所至,便成诗作。“晚”点明时间;“黑云映黄槐”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黄昏景色。“更着白鸟度”中的“更”为递进之意,“度”为经过、飞过,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喜爱之情。“蝉鸣不馀力”,蝉鸣声中蕴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生命力的赞美。而“蛙腹能许怒”则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力的敬畏之情。“称目有佳思
译文: 晚景中,树林中的树叶飘落,高风吹过,晚菊依依不舍地生长在旧日的丛中;梦泽上空云层低垂,仿佛要衔住落日,而中洲山断之处则隐约可见归鸿。 行吟骚客被贬谪已经三年,嗜酒如命的老者如今百事不兴,都因为年岁渐老,不再追求什么了。 岁月已晚,不必再去求取季主(即季札)那样的贤人;天理自有穷通之理。 赏析: 此诗为诗人自伤遭贬、抒发愤懑之作,以写景为主,借景抒情。首联两句“长林脱叶委高风
注释:我在傍晚登上荒凉的小亭,远远地看见数只小船经过。树林间疏处可以看见苍翠的江湾。我明白这些景色不会被豪华的人赏识,还是让我送与凫鸥,让他们自在地观赏吧。 赏析:此诗写诗人独自登上荒亭眺望晚景,感慨不入权贵耳目。全诗四句,每句七字,平仄相间,韵律和谐。首联“独上荒亭数过帆,横林疏处见苍湾。”写诗人登高远望。“独上荒亭”点出诗人孤独的神态和心情,为下文抒情作铺垫。“数过帆”是说夕阳西沉时
译文: 在蛮荆之地,人事变迁几度推移,旧时的国事兴亡,谁人来问? 如今郑袖的风华已经消逝,屈原的辞赋也无人能解。 深山大泽已成历史,雨过天晴后又是新的一天。 黄昏时分站在西楼高阁上,我久久凭栏而立,只有这心中无尽的闲愁。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怀古的七言绝句。诗人借对历史的感叹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 诗的前四句,以“晚望”为题,描绘了一幅壮美的山水画卷。诗人首先从时间的角度出发
【注解】暮来风:傍晚的风。霁(jì)后虹:雨过天晴后出现的彩带状彩虹。松表里:松树的内外,这里指山的上下。水西东:指山的左右或东西两面。 【赏析】 “病身似怯暮来风”。诗人因病在床,身体虚弱,对晚来的风感到害怕,这是第一句。“老眼还惊霁后虹”,眼睛虽老,但看到雨过天晴后的彩虹却感到惊喜不已。这是第二句。 “落日偏明松表里,好山分占水西东”。夕阳特别明亮地映照着松林,而松树林中也正好有一座山峰
【释义】: 楸枰,指围棋盘。楸木制成的棋盘。楸枰作稻畦,意思是说棋盘像稻田一样。 啼乌,乌鸦。振鹭当枯棋,意思是说乌鸦在棋盘上鸣叫,就像棋盘上的棋子被吃掉了一般。 不论胜负端何似,黑子终多白子稀,意思是说不论输赢,棋盘上的黑白子数量都差不多,都很少。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晚望时看到的一幅围棋对局的场景,画面生动有趣,富有生活气息。诗人通过观察围棋对局,联想到生活中的种种现象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理解诗意、赏析作者情感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首先读懂诗,然后逐句翻译,最后在理解的基础上作答,即要结合着诗句的意思分析。本题要求考生对这首诗逐句释义,然后赏析其意境。 (1) 鸥鹭归烟渚:傍晚时分,一群海鸟飞向烟雾缭绕的沙洲栖息。渚,水边小洲。 (2) 秋江挟晚晴:秋天的江流夹带着傍晚的晴空。 (3) 老渔闲舣艇:一个年老的渔夫悠闲地停下了船。舣,靠岸停船。
【注释】 晚望:傍晚时分眺望。晚雨:黄昏时的细雨,即暮雨。逆溪上:逆流而上,指溯溪而上。傍山飞:在山上飘荡。洲渚、湾矶:水边的小洲和水流回旋的岩石。举头行迹少:抬起头来看见的人影很少。唯见:只见,只看见。樵人:砍柴的人。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一个傍晚时分,站在山涧溪边远眺所见的景色。全诗意境清新淡雅。诗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寒云”二字写出了时间(傍晚),“白鹭”、“潜鱼”
晚望 禾黍弥平野,凄凉故国秋。 清霜凝碧树,落日翳层丘。 览物知时变,为农觉岁遒。 不堪从吏役,憔悴欲归休。 注释: - 禾黍弥平野:指田野上的稻谷和黍稷都已经成熟,满地都是。 - 凄凉故国秋: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之情,秋天的景象让人感到凄凉。 - 清霜凝碧树:清冷的秋霜凝结在碧绿的树木上,给人一种寒冷的感觉。 - 落日翳层丘:落日的余晖映照在层层丘陵上,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 - 览物知时变
【注】雨霁:雨后天晴。吴城:即吴县,今江苏苏州。 流:奔流、奔放。 禽:鸟。归:栖息、停留。 人:指我(诗人)。夕阳楼:指苏州的斜塔。 国望:指国家的命运和前途。分:分别。 星躔:星辰运行的方位和位置。次:紧邻,接近。 闲愁:无端烦恼的忧愁。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晚年在苏州所作,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的感慨。首联写雨后晴空,万物复苏,溪水奔流;颔联写鸟儿归巢,人儿登高;颈联写国家命运
晚望 迟日高楼上,江山引望长。 浮鸥轻浩渺,飞鸟灭苍茫。 洲渚蘋初白,陵陂麦未黄。 流年太匆促,转烛过春光。 【注释】: 迟日:太阳晚照。 高楼:指高楼上的眺望之地。 洲渚:水中的小岛和沙洲。 苹:水草,也泛指水草。 陵陂:山丘的低洼地,这里泛指田野、农田。 【赏析】: 此诗写登高望远所见之景与所感之情。首句“迟日高楼上”,点明时间是在傍晚,在高楼之上眺望,视野开阔,心胸舒畅
晚望 叠嶂何时出,荒城落日低。 音书云去北,烽燧客愁西。 鹰隼乘秋击,狐狸倚莫啼。 吟诗且排闷,佳句敢攀跻。 注释: 叠嶂:层层叠嶂,形容群山连绵不断。 荒城:荒凉的城池。 音书:书信。云去北:书信飞向北方。 烽燧:古代边防上的烽火台,用以传递军情。 鹰隼:指雄鹰和猎豹等猛禽。秋击:秋天狩猎。 倚:依偎、依附。莫啼:不要啼哭。 吟诗:吟咏诗歌。 排闷:排解心中的郁闷。 赏析:
诗句释义 1 晚望:在夜晚望着远方。 2. 独立:单独站立。 3. 孤城上:孤独地站在一座城池之上。 4. 关山:指边关和山脉,这里可能是指中国北方的边境地区。 5. 望不休:看个不停,形容时间长久。 6. 异乡:不同的家乡或地方。 7. 惊:感到害怕或惊讶。 8. 绝域:极远的地方或境界。 9. 豁清秋:形容开阔明朗的秋天景色。 10. 未拟登楼作:没有计划登上高楼观赏或吟咏。 11.
【注释】 晚望:傍晚登高远眺。烟抹平林水退沙:烟雾迷蒙,平畴上草木如被涂抹一般,江水退去留下沙滩。碧山西畔夕阳家:碧山在西,夕阳照在西边的家里。无人解得诗人意:没有人理解诗人的意思。只有云边数点鸦:只有几只乌鸦在白云边上飞来飞去。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暮色中景色和感受的小诗。前两句写日落西山时的景象,后两句抒发作者的感慨。“烟抹平林水退沙”,写日落时分,烟雨笼罩下,平畴上草木如被涂抹一般
晚望 万事何堪挽,江流日夜东。 年华三戒后,心绪四愁中。 待雪登危阜,观星仰暗空。 夜寒天地黑,几室有炉红。 注释: 1. 万事何堪挽 - 表示一切都难以挽回或改变。 2. 江流日夜东 - 形容时间的流逝,江水向东流去,暗示时间的快速和无情。 3. 年华三戒后 - "三戒"通常指儒家的三次告诫(少之时、壮之时、老之时的告诫),这里可能是比喻人生中的重要时刻。 4. 心绪四愁中 -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全诗如下: 帖帖平畴稻未黄,疏烟老树带秋光。 山钟敲断前村雨,一两归鸦背夕阳。 注释与赏析: - 帖帖平畴稻未黄:帖帖(tiě tiē),形容田地的平整和辽阔,没有杂色。平畴指平坦的田野。这句诗描绘了秋天稻田里稻谷尚未成熟的景色。 - 疏烟老树带秋光:疏烟,淡淡的烟雾。老树,年久失修或生长缓慢的树木。这句话描述了秋天时,老树被轻淡的烟雾笼罩
晚望 莽莽荒城下,悠悠古道傍。 秋风吹草木,落日下牛羊。 感慨悲新事,登临叹异方。 长吟意无极,回首一沾裳。 注释: 莽莽荒城下:荒废的城池下面。 悠悠古道傍:悠长的古道旁边。 秋风吹草木:秋天的秋风吹过草木。 落日下牛羊:夕阳下,牛羊成群。 感慨悲新事,登临叹异方:感叹世事变化无常,登上高处感叹远方不同的地方。 长吟意无极:长久地吟着诗,思绪无边无际。 回首一沾裳:回头看时衣服都被泪水打湿了。
晚望 远树连天暗,烟横夕照微。 芦花秋水阔,孤雁候群飞。 译文: 远远的树木连接天际显得昏暗,夕阳下烟雾横斜映照着水面。 芦苇丛中秋季的水波宽阔,孤独的大雁等候着其他同伴一起飞翔。 注释: 1. 远树连天暗:远处的树木与天空相连显得暗淡。 2. 烟横夕照微:傍晚时分,烟雾横斜,夕阳的光芒微弱。 3. 芦花秋水阔:秋天的水边生长着芦花,水面广阔无边。 4. 孤雁候群飞
诗句释义 1 山气碧氤氲:描述的是山林间弥漫的清新空气。氤氲是形容气体或云雾弥漫的样子,这里指自然景观给人带来的宁静与纯净感。 2. 深林带夕曛:指的是夕阳的余晖洒在森林中,形成了一种幽暗而美丽的景色。曛通常指夕阳的光线,此处用以描绘夕阳西下时山林的光影变化。 3. 人归孤嶂晚:描述一个人在傍晚时分回到孤峭的山峰上。孤嶂是指孤立的山峰,晚则指傍晚,表达了一种孤独但平静的氛围。 4. 犬吠隔溪云
【解析】 本诗首联写诗人站在山头,远眺山下的村庄。颔联写夕阳下的杉树下有行人归家。颈联描写夕阳下,杉树的影子倒映在溪水中。尾联写傍晚时分,诗人看到一人正走在回家的路上。“晚望”就是作者登高处眺望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寂之感。 【答案】 译文: 我登上高处远望着山下的村庄,村边小路上只有一条小路通往山头。太阳已经落山了,杉树的影子倒映在水中。我见到一个人正在沿着回家的路走去。 赏析:
晚望 江城高阁倚空穹,东望沧溟一水通。山色正当层切上,月明偏在踏歌中。 扁舟荡漾寻芳渚,石涧依微饮绛虹。一自病回衣带减,不堪憔悴怨东风。 注释: 1. 江城高阁倚空穹,东望沧溟一水通。 - 注释:“江城”指的是临江的城镇;“高阁”指高耸入云的楼阁;“倚空穹”形容其极高。“沧溟”是大海的意思;“一水”指一条河流或海洋。整句诗描绘了一个站在高处远眺的场景,视野开阔
晚望 微风传窈谷,细雨到平沙。 岸色迎垂柳,波文卷落花。 云林深愈绿,山卉薄能华。 野意来无尽,青烟叠晚涯。 注释: - 微风传窈谷:微风轻轻传来,仿佛在穿过幽深的山谷。 - 细雨到平沙:细雨纷纷落下,落在了平坦的沙地上。 - 岸色迎垂柳:岸边的颜色似乎迎接着垂柳。 - 波文卷落花:波浪轻轻翻卷着飘落的花瓣。 - 云林深愈绿:云雾缭绕的树林深处显得更加郁郁葱葱。 - 山卉薄能华
晚望 西郊日日望,偏爱夕阳峰。 野水多宜鹭,疏林不碍钟。 烟中古庙出,山口断云封。 惆怅东飞鸟,翩翩为客慵。 注释: 1. 晚望:傍晚时分远望。 2. 西郊:指西边的郊外地区。 3. 夕阳峰:指夕阳映照的山峰。 4. 野水多宜鹭:野外的河水适宜鹭鸟栖息。 5. 疏林:稀疏的树林。 6. 古庙:古老的寺庙。 7. 山口:山口的位置。 8. 惆怅:感到惋惜、遗憾。 9. 客:这里指诗人自己
【注释】 徙倚:徘徊,徘徊。板桥:木板桥。残星落晓风:指残星在晓风中飘动。残星指天将亮时出现的星星。霜高人影白:指霜降后,人的影子显得更加清晰明亮。叶落水流红:树叶凋落,水面上泛起红色的波纹。空谷樵歌隐:山中空寂,只有樵夫的歌声传来。丛山客梦通:丛山间传来旅客梦乡的笛声和歌唱。晨炊烟乍起:早晨做饭的时候,袅袅炊烟升向天空。暧暧还村中:炊烟渐渐散开,模糊地出现在远处的村庄里。 【赏析】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晚望 烟霭山城欲敛红,残霞金碧幻奇峰。 谁将小李将军画,遥挂斜阳返照中。 注释与赏析: - 第一句"烟霭山城欲敛红,残霞金碧幻奇峰":描述的是傍晚时分,城市的烟雾逐渐散去,山城的红色建筑在夕阳的余晖映照下显得更加艳丽。这里的"烟霭"指的是城市的烟雾,而"红"则形容了夕阳下的建筑物色彩斑斓。"残霞"则指夕阳即将落下时天空中的云彩或云气
晚望 万家炊不止,烟起半天横。 海气东来合,云林北望平。 风寒疑作雨,月黑早关城。 小艇归何急,渔镫一路明。 注释 1. 万家炊:指无数人家的炊烟,表现了农村的繁忙景象。 2. 烟起半天横:烟从天空中升起,形成了一条横线,描绘出了傍晚时分天空的景象。 3. 海气东来:描述海洋的气息从东方吹来。 4. 云林北望:形容视线投向远方的云层和森林。 5. 风寒疑作雨:寒冷的风让人怀疑是不是要下雨
诗句释义与赏析 第一句:“秋空木叶寒” - 注释: 秋天的天空显得空旷而寂静,树叶在秋风中摇曳,给人一种寒冷的感觉。 - 赏析: 开头描绘了一幅秋天的宁静景象,通过“秋空”和“木叶寒”传达出季节特征,同时“秋”字预示了下文的情感基调。 第二句:“日落湖云冷” - 注释: 太阳落下,天边的云彩也显得格外清冷。 - 赏析: 这句描绘了一个黄昏时分的景象,天空中的太阳即将落山
诗句赏析: - 诗意解读:《晚望》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晚秋时节的高原风景画,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一个宁静而和谐的自然景观,同时也表达了对下层人民生活艰辛的同情。诗中“十室九家贫”一句,深刻揭示了社会现实的残酷与不公,反映了作者对底层人民的深切关怀和对社会现状的忧虑。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精细描绘,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感慨与思考。 - 关键词释义: 1. “向晚古原上”:指的是在傍晚时分
诗句解读与译文 第1句:“疏林下寒叶,秋在远人村。” - 关键词: 疏林、寒叶、秋、远人村 - 注释: 稀疏的树林中铺满了寒冷的落叶,秋天的气息已经渗透进远处的村庄。 - 赏析: 此句通过自然景物描绘出一幅深秋时节的宁静画面,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萧瑟的感觉。 第2句:“落日红如此,炊烟淡有痕。” - 关键词: 落日、红、炊烟、淡、痕 - 注释: 夕阳染红了天际,炊烟袅袅升起
这首诗描述了一幅宁静的田园晚景,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首句“薄暮轻烟合”描绘了傍晚时分,天空中飘散着轻薄的雾气,给整个景色蒙上了一层朦胧的美感。这种景色通常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仿佛一切都被柔和的光线所笼罩。 第二句“流观趣更闲”,则表达了观看风景时的愉悦心情。这里的“流观”可以理解为在流动的观察中寻找乐趣,而“趣更闲”则强调了这种乐趣带给人的悠闲与自在。
注释: 萧萧野岸上,秋风吹动荻芦。不见戈船水上漂,只有清溪千尺塔。隔江犹似望烽楼。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天的傍晚,作者远眺江岸的景象。首句“萧萧野岸荻芦秋”,以萧萧二字形容秋风声,营造出一种凄清、萧索的氛围,使整个画面充满了秋天的气息。接着,作者的视线转向远方,但所见之处却不见船只,只有远处的江岸上,一丛丛芦苇在秋风中摇曳。这句诗通过对比,突显了作者对战争的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
【诗句解释】 1. 晚望:傍晚时分,我站在山巅远眺。 2. 握手从容步屧迟:我与友人握别后,悠然自得地缓步而行。 3. 夕阳影里望移时:在夕阳的余晖中眺望了许久。 4. 峰攒怪怪奇奇石:山峰重叠,形态奇特,宛如奇形怪状的石头。 5. 松偃高高下下枝:松树低垂,高高低低地交错分布。 6. 禅悦幸逢邻衲印:有幸遇到一位僧人(衲印),使他感到愉悦。 7. 名衔羞遣野人知:以自己的名声为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