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父未适鲁,屡屡倦迷津。
徒怀教化心,纡郁不能伸。
一遇知己言,万方始喧喧。
至今百王则,孰不挹其源。
怀古
介绍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豪放词,通过描写月夜江上壮美景色及对古代战场的凭吊来表达作者的忧愤之情。
苏轼的这首词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其内容与艺术成就被后世广泛赞誉,成为豪放词派的代表作之一。《念奴娇·赤壁怀古》通过对赤壁之战的历史回顾和感慨,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远的艺术追求。
相关推荐
尼父未适鲁,屡屡倦迷津。 徒怀教化心,纡郁不能伸。 一遇知己言,万方始喧喧。 至今百王则,孰不挹其源。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对古代圣贤孔子未能在鲁国实现教育理想而深感遗憾的诗作。诗人以孔子为象征,表达了对知识传播和教化使命的渴望以及面对现实困境的无奈。诗中通过描绘孔子的困惑与挫折,以及对知己话语的感激,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和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
怀古 宫中只数赵家妆,败雨残云误汉王。 惟有知情一片月,曾窥飞燕入昭阳。 注释: - 宫中只数赵家妆:这里指的是汉代宫廷中的化妆艺术。 - 败雨残云误汉王:这里的“汉王”通常指的是汉武帝刘彻。这里的“败雨残云”形容的是天气阴沉,云雾缭绕的景象,给人一种阴郁、压抑的感觉。这样的天气和环境与汉王的心情相呼应,可能是因为某种不祥的预感或者心境上的困扰。 - 惟有知情一片月:这里的“知”是知觉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综合鉴赏能力。此类题目答题时先根据诗歌明确作答方向,然后结合诗句内容分析,最后结合题目要求和提示进行组织答案。注意语言的简洁与得体。 怀古:怀念古迹;指吊古伤今。 有唐曾拥万家兵:《新唐书·方镇表》记载:“有唐尝以节度领一州者,有十二。”即唐代曾有十二个节度使所统辖的地方武装。拥,率领、统领。 节度西南十二城:据《旧唐书·地理志》,当时剑南西川节度使领益、梓、泸州
怀古 昔日我与耆英,图史娱朝昏。 咄嗟陵与谷,永谢西州门。 梦中亦识路,欲往先销魂。 往还无须臾,失声强复吞。 西山照公槛,南山亘公垣。 平生五亩池,东海遥崩奔。 公门山海并,遂斡造化元。 招公在薇菊,酬公有佳尊。 行吟闻地籁,飞奏劘天阍。 公来月星悬,公归江汉翻。 六籍未渠央,百圣谅斯存。 翩翩媚学子,风节当谁敦。 我发日以变,洮面留心源。 庶无骍汗流,独此清泪痕。 英英出灵变,杳杳通绪言。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怀古》。诗中通过对古代英雄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名利富贵的追求和感慨。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翻译和注释: 买臣负薪行且歌,其妻羞缩悲蹉跎。(买臣:西汉时期的一位丞相,名叫买良,他曾经背着柴火去卖,途中唱歌。他的妻子看到这种情况,感到羞愧和无奈,悲伤地叹息,觉得时间就这样白白浪费了。) 季子归佩六相印,骨肉歆羡缘金多。(季子:春秋时期齐国的一位名将,名叫田单
怀古 我昔游海上,东望三神山。 风波几万里,苍茫云霭间。 鱼龙自掀舞,天空日月闲。 神仙渺无迹,徐福去不还。 空馀蓬莱阁,千载留人寰。 注释:我过去曾在海上游玩,向东遥望那神奇的三座神山。海浪翻滚着万顷波涛,天地之间仿佛只有茫茫云雾笼罩。那些鱼龙在海面上自由翻腾戏水,而天空中的日月则悠闲自得地运行不息。然而那传说中的仙人已经杳无踪迹,据说是徐福去了远方再也不会回来。如今只剩下那蓬莱仙阁
【注释】 1. 怀古:追忆历史,感叹世事变迁。 2. 一代文章事:指历代的文人墨客,他们留下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和事迹。 3. 风骚:古代的一种文化风格,指诗歌、散文等文学创作的艺术魅力。 4. 翰墨臣:指有才华、有学问的官员或学者。 5. 今日苏门四君子:指的是宋代文坛上以苏轼为代表的四位文学家。 6. 异时邺下七诗人:指的是历史上以曹操为代表的七位杰出的文学家。 7. 邺下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然后分析诗中每句话的意思,最后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 “干将补弊履”,补弊履,古代一种修补鞋底的器物的别名;“铅刀割全牛”,用铅刀去砍牛。比喻以小器物去砍伐大东西,力量太小。 “千金市骏骨”,骏骨,指千里马,比喻有才华的人;“鼓车役骅骝”,鼓车,古代的一种车辆;“薛烛已云远”
【注释】 翠:绿色的。 红:红花。 艳粉:艳丽的红色花。 围:围绕。 章台:汉代皇宫名,故址在今陕西长安县西。 抚:抚摸。 巷陌:古代街巷。 非:不是。 【赏析】 此诗首句写花,二句写人,三、四句写物,以花喻人,暗寓诗人的身世之感。 “翠裹”、“红遮”是说花朵娇嫩美丽,鲜艳夺目;“艳粉围”即指这簇簇红花,“可曾归”则表明春天已去,花落无踪。“翠裹”、“红遮”是说花朵娇嫩美丽,鲜艳夺目
怀古 近城人语杂,深山人语少。 重露滴烟岚,野水见鱼鸟。 稻粱丰稔外,耕凿愿温饱。 所以桃源人,不与外人道。 注释: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风光画面。首两句“近城人语杂,深山人语少”描绘了城市的喧嚣和山区的寂静。第三句“重露滴烟岚,野水见鱼鸟”描绘了清晨露珠滴在烟雾缭绕的山间,以及清澈的河水中映出鱼儿和鸟儿的影子。接下来“稻粱丰稔外,耕凿愿温饱”表达了人们对丰收的期待和对温饱的渴望
【解析】 此题考查对重点诗句的理解、赏析能力。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少壮既奚为,老矣复难强”,意思是:年轻时已经无所事事了,老了之后更加不能勉强去做事情。这两句写自己年老力衰,不能再有所作为了。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紫芝未必仙,采之亦可饷”,意思是:紫芝虽然不一定是仙草,但是采集它也可以充饥饱腹。这两句写诗人对现实的认识。 “耆耄八九十
【注释】 往来:来去。日月:代指时间。伏腊:指冬春之交,为祭祖扫墓之时。周:满。尔且:你暂且、暂时。风尘:这里指战乱,乱世。万象:自然界万物。吞吐:指吞食,这里比喻事物的运动变化。鹿门:指汉末的襄阳人庞德公,隐居鹿门山,后出仕刘备。江左:指长江以南地区,即江东。不得取:不能取得。 【赏析】 《怀古》是一首七言律诗。诗人以咏史的方式抒发对时事的感慨,表达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愿望。全诗四联各八句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辨析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句进行理解分析。“逆顺兴亡世所知”意思是:朝代的兴衰成败,世间的人都知道。“草木尚怀勾践德”,意思是:草木还怀念勾践的恩德。“山川仍识夏王悲”意思是:山川仍然记得夏王的悲伤。“行人月下谁吹笛”意思是:夜晚,是谁在月下吹奏起悠扬的笛音?“游客街前自买碑”意思是:街上的行人,各自购买自己的碑文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和赏析: 注释: 1. 万事信前缘:表示一切事情都有其前因后果,如同命中注定一样。 2. 陶窗稳醉眠:指在陶渊明风格的宁静环境中安稳地醉酒睡觉。陶渊明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田园诗人,以淡泊名利、追求自然为特点。 3. 笑他名下士:指嘲笑那些自认为是有才学的人。这里指的是那些自以为是、自我欣赏的人。 4. 底似饮中仙:比喻那些真正有才华
【解析】 这是一首怀古伤己的抒情诗。诗人在空寂的山中,看见黄叶萧萧,不禁感慨万分。他怀念过去的朋友,可是他们都不来了。诗人对朋友的怀念之情,通过写景抒发出来,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孤独寂寞的心情。全诗情感真挚,意境幽深。 【答案】 译文: 空荡荡的山野,黄叶萧瑟飘零。 你这样的人不来啊,我黄昏时还盼望着清晨相见。 你这样的人来啊,我们两人沉默无言意绪便消尽。 归去吧归去吧,衣襟飘飘飘荡
怀古 宦海漂浮若转蓬,唯馀访古意无穷。 曾观老柏怀诸葛,今对古楠思郑公。 遗憾已随流水远,英名仍伴故山雄。 后来碌碌空千辈,谁许登临继此风。 注释与赏析: 1. 宦海漂浮若转蓬,唯馀访古意无穷。 - 注释:在宦海中飘荡如同随风飘荡的蓬草,唯一剩下的是对古代遗迹的探访和无尽思绪。 - 赏析:诗人用“宦海漂浮”比喻自己仕途的不定性和浮沉,而“转蓬”则形象地描绘了他的漂泊无依之感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及赏析: 1. 诗句释义: - 吹杀青灯炯不眠:形容诗人彻夜难眠,灯光照亮了整个房间。 - 满衿怀古恨绵绵:表达了诗人心中无尽的历史遗憾和怀念之情。 2. 译文: - 吹杀青灯炯不眠:我彻夜不眠,灯光照亮了整个房间。 - 满衿怀古恨绵绵:我满怀着对过去的遗憾和怀念。 3. 赏析: - 情感深沉:诗人通过“吹杀青灯”和“炯不眠”表达了自己彻夜难眠的状态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的《怀古》。下面我将逐句对这首诗进行释义。 1. “浮云漠漠云摇天”: 这句诗描绘了天空中云层浓密,仿佛可以动摇整个天空的景象。这里的“浮云”指的是天上的云朵,而“漠漠”则形容这些云彩覆盖得很广,给人一种浩渺无垠的感觉。同时,“云摇天”则形象地表达了云层随风摇曳的情景,给人以轻盈飘逸之感。这一句通过描写自然景象来营造出一种空灵、超脱的氛围
诗句释义: 1. "会稽岩壑今犹古" —— 会稽是古代中国的地名,这里用来指代会稽的山水。岩石和峡谷至今依然如旧,保持了古老的风貌。 2. "王谢经行何所之" —— 王导和谢安都是东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他们曾经游览过会稽的山水。这里的“经行”指的是他们行走游览的行为。而“何所之”则表示他们去过的地方或做过的事情。 3. "感慨传人有馀思" —— 通过历史的回顾,诗人感叹古人的情感深远而悠长
诗句解析与注释: 1. 关河渺渺几浮沉 - 关和河指的是辽阔的地理区域或历史长河,渺渺表示其宽广无边。几浮沉表达了在历史的长河中,个人或国家经历了无数的兴衰和变迁。 2. 落日秋风万古心 - 这里的“落日”可能象征衰落、消逝或结束,而“秋风”则常用来代表秋天或萧瑟的气氛,这里可能意味着对过往辉煌时代的怀念或是对未来的担忧。万古心表明这种情绪是长久不变的。 3. 二顷留人轻六国 -
注释: 我爱陶渊明,所居惟种柳。 与世实寡谐,委怀在杯酒。 不有千古心,谁识千载后。 意欲从之游,斯人复何有。 译文: 我喜爱陶渊明,他的住所只有种下的杨柳。 和世俗的人实在不和谐,我把心事寄托在酒杯里。 如果没有千年的志向,谁能理解千秋之后。 想要追随他的脚步,这样的人还有吗
注释: - 世事悠悠一转头:世事变迁,转眼间已过去。悠悠指时间长久。 - 断云荒草古今愁:断云和野草代表着时间的流逝,它们见证了古往今来人们的忧愁。 - 青山北去黄河隔:青山在北方,黄河在南方,两者之间隔着一片广阔的区域。 - 白日西飞东水流:太阳从西方落下,河水从东方流向西方,形象描绘了时间的流逝。 - 秦有金牛开剑阁,楚无熊虎割鸿沟:秦有金牛山,开凿了剑阁;楚无熊、虎等猛兽,无法割断鸿沟
【注释】 1. 梁山:指梁山泊,是北宋时期农民起义的根据地。 2. 帝墟:帝王之墟,指梁山泊。 3. 石楼:指宋江在梁山泊中建立的水浒寨。 4. 金铺:指石楼中的金字牌楼,上面刻有“替天行道”等字句。 5. 降王:指宋江。宋江原为山东郓城县押司,因晁盖等聚众反抗官府,被逼上梁山。 6. 昭陵六马图:指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内有六匹骏马的画像,相传为唐太宗所画,以象征他生前六路兵马征战四方。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千里拜林宗,行藏未始同。诸贤皆好义,夫子独时中。 - 千里拜林宗:意为不远千里地去拜见林宗(即林彪),表达对林彪的尊敬和追随。 - 行藏未始同:意指他们的行事和处世之道并未始终相同,可能有所差异或选择。 - 诸贤皆好义:表示其他贤者都崇尚正义。 - 夫子独时中:指只有某人(这里指林彪)能适时中正其道,即在关键时刻能够坚守正道。 2.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局部意思进行归纳分析。此题注意抓住重点诗句理解即可。 “皇皇复皇皇”,皇皇,形容人忙碌不安的样子。诗人从繁忙中感受到时间的飞逝; “开辟到陶唐”:开辟,指开天辟地;陶唐,即尧舜时代,传说中尧、舜为部落联盟首领,相传尧时洪水泛滥成灾,命禹疏治水患,大功告成后,以泰山封禅,并把天下分为九州,故称九州为神州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怀古》。全诗通过描绘庐山、浔阳等地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古代贤人的怀念之情。 首句“五斗之粟可以生”,意为五斗粮食就可以养活一个人。这里的“五斗”指的是一种古代计量单位,一斗等于十升,而五斗则是指五十升。这里的“粟”是指粟米,即小米。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只要有五斗粮食,就可以养活一个普通人,说明古代的贤人生活条件相对艰苦。 第二句“折腰殆非贤所能”。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这首诗是一首怀古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与反思,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世事无常的无奈。 诗句逐句释义: 1. 使节翩翩晚渡河,挥毫吊古漫蹉跎。 - "使节"指的是奉命出使的官员。 - "翩翩"形容行走时优雅轻盈的样子。 - "晚渡河"指傍晚时分渡河,可能是在旅途中。 - "挥毫"意为拿起毛笔书写。 - "吊古"是对过去事物的悼念和怀念。 - "漫蹉跎"表示时间已经过去,但未能有所作为。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平生慕游侠,驱马遍东周。——我向来仰慕游侠之士,骑马遍访整个东方的周地。 2. 周人重千金,所遇非我俦。——当地人重视金钱,而我遇到的并非志同道合的朋友。 3. 抚剑登泰山,历览鲁与邹。——我手持宝剑登上泰山,游览了鲁国和邹国。 4. 小儒事弦歌,龊龊安足由。——那些小儒生只知道弹琴唱歌,这样的生活怎能满足我呢? 5. 北临邯郸道,平原旷悠悠。——我向北来到邯郸
【注释】 乘暇:空闲。须:须要。登百尺楼:登上高楼。兴亡:国家的兴盛和衰败。悠悠:无边无际的样子。天高地下今犹昔,暑往寒来春复秋:意思是说,天地之间,古今不变。暑去寒来,春秋轮回。世事无情毛鬓改,关河有路利名忧:世道人情冷漠,人到老年头发斑白(毛鬓),名利之路越走越窄。 【译文】 闲暇时一定要登临这百尺高楼,看尽国家兴亡的往事,心中无限感慨。天地间没有改变,春夏秋冬依然如旧,世事无情
``` 吾闻庖羲氏,爰始开鸿荒。 庖羲既已往,乃复生神农。 厥后有轩辕,继统为三皇。 鼎湖龙去后,尧德益辉煌。 有虞受其禅,恭已垂衣裳。 禹承精一传,克绍唐虞芳。 猗欤叹日跻,复见商成汤。 穆穆歌敬止,亦有周文王。 嗣武建皇极,周德日以昌。 圣神相继作,治道弥昭彰。 所以八荒内,淳风浩无疆。 唐虞既辽邈,三代亦荒凉。 诸侯纷僣窃,列国互争强。 危舌利如戟,巧言媚如簧。 孔孟思济时,辙迹周四方。
怀古 奈何同气亲,战血流宫墙。 牝晨秽宸极,麀聚渎天常。 治道杂王霸,奕叶多昏狂。 比之炎汉时,已不相颉颃。 回首视唐虞,深渊与穹苍。 有唐既迄运,刘石遂披猖。 中原数千里,幻作征战场。 皇天命贤主,挥戈扫欃枪。 陈桥属猪人,遂着龙袍黄。 立国尚忠厚,颇胜汉与唐。 惜哉三百载,教化未汪洋。 遂令三代前,淳风竟茫茫。 端居茅檐下,感此心傍徨。 仰天动长吟,浮云自悠扬。 注释 - 奈何同气亲
【注释】 怀古:怀念古人。 秋水:指江水。严陵滩:在今湖北黄冈县南,相传东汉光武帝刘秀曾在此地钓台钓鱼,后人称之为“钓鱼台”。 秋风:这里指秋风的劲力。黄金台:传说中春秋战国时,燕昭王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重金招揽天下士人。 摧:倒塌。 蒺藜花:即蒺藜棘刺花,有刺,不易开放,喻指不屈不挠的人。 【译文】 江边秋水映照着严陵滩, 秋风阵阵吹过那黄金台。 黄金台高有几许, 滩上行人走了几百回
下面是对张煌言《怀古》一诗逐句的翻译,并附上赏析和必要的注释。 1. 诗句原文及翻译 - “伊昔东陵侯”:昔日东陵侯,历经浮沉(经历兴衰)。 - “种瓜皆五色”:种植的瓜果都有五种颜色,不肯辜负亡秦(意指不背叛秦朝)。 - “故侯何足道”:所以这样的君主不值得称道。 - “羞与世间群”:我宁愿与世俗为伍,也不愿与其为伴(表示不屑)。 - “及为文终客”:等到成为文士终老异乡。 -
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 1. 怀古:《长门赋》与《白头吟》,怨悱凄凉变雅音。 - 怀古:怀念古代的事物或人。这里的“古”可能指的是《长门赋》和《白头吟》。 - 《长门赋》与《白头吟》:这两部作品都是古代的文学作品,具体是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的《长门赋》和东汉女诗人卓文君的《白头吟》。 - 怨悱凄凉变雅音:表达对《长门赋》和《白头吟》中的悲怆之情,以及由此引发的感慨。 2. 毕竟古人恩义重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汪元量所作的一首怀古诗。诗中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表达了对当时局势的忧虑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诗的第一句“畴昔读南史,实壮盱眙城。”回顾了自己年轻时学习南史的经历,并以此作为背景来描述自己的豪情壮志。 第二句“佛狸百万师,饮马长江滨。”提到了南朝宋武帝刘裕在建康时,曾派遣大军北伐北魏军队,并在长江边与北魏军队对峙。这里的“佛狸”是指北魏皇帝拓跋焘。 接下来的几句
【解析】 “我今独上雨花台”,诗人登上了雨花台,站在历史巨人的身边。“万古英雄付劫灰”意思是说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早已化为尘土。诗人感慨万分,不禁发出一声长叹。“谓是孙策破刘处”,诗人想到当年孙策攻破刘军的大营,为东吴立下汗马功劳的地方。“相传梅锅屯兵来”,诗人想到当年孙权在梅山一带囤积军队,为抵御曹操而战的情景。“大江滚滚向东去”,长江浩荡东流,奔腾不息。“寸心郁郁何时开”,诗人心中郁闷,无法排遣
【解析】 本诗为怀古诗。诗人由眼前景物触发对往昔岁月的追忆,抒发了人生易老、世情多变的感慨。首联写自己从早晨出发登上太行山,傍晚经过金台宿营地。颔联写人生路途中不可避免要遇到艰难险阻。颈联回忆过去与王侯交游时的情景。尾联写自己虽然出身低微,但有才能,仍应保持高洁自守的态度。这首诗语言简练明快,意境开阔,风格雄放。 【答案】 ①朝上太行山:早晨登上太行山(点明行程的起点)。②暮过金台宿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默写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要求学生平时加强积累 。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词:分、朴、理、始。要理解诗句意思才能很好的默写出来。 【答案】 古之兵皆农,农富兵亦强;古之士皆农,农朴士亦良;兵农一以分,甲胄无余粮;士农一以分,耒耜无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