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室重招寻,忘言契断金。
英浮汉家酒,雪俪楚王琴。
广殿轻香发,高台远吹吟。
河汾应擢秀,谁肯访山阴。
兰
介绍
兰,作为文学作品中的意象,往往象征着高洁的品格、坚韧的精神以及清雅脱俗的气质。以下是对兰这一文学意象的介绍:
历史人物与文学作品:兰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有着深厚的象征意义。历史上,兰的形象多次出现在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中。例如,《木兰诗》中的花木兰,她的英雄形象中就包含了兰花的高洁与坚韧。在《西游记》中,高老庄的高香兰、高玉兰和高翠三位女儿分别代表了不同的美德,她们的故事反映了作者对兰品质的追求。
七言绝句中的兰:古人对兰的喜爱与推崇通过七言绝句等诗歌形式得以体现。在这些作品中,兰花不仅仅是大自然的产物,更是文人墨客情感寄托的对象。这些作品以灵动的画笔勾勒出兰花在不同情境下的风姿神韵,折射出古人的审美趣味和精神追求。
宋代兰花的文化地位:宋代是兰花在中国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一个时期。尽管古兰的地位已经逐渐被今兰所取代,但宋代咏兰的作品数量却远超前代。这一时期,人们的审美意蕴逐渐形成,兰花不仅是自然美的体现,更是文人士大夫精神寄托的载体。这种文化现象反映出兰花在宋代社会的重要地位和文化影响力。
《金漳兰谱》的意义:《金漳兰谱》是南宋时期的一部关于兰花的专著,该书不仅详细记载了兰花的品种和栽种经验,还体现了当时人们对于兰花审美的高度认可。这表明,在宋代,兰花不仅是一种自然植物,更成为了一种文化象征,代表着高雅和精致。
兰在文学创作中的应用:在文学作品中,兰常常被用作象征和隐喻的元素。它不仅代表了高洁、坚韧和清雅的品质,也反映了作者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对社会道德的反思。如在金庸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中的李沅芷,其名字来源于“沅有芷兮澧有兰”,寓意着女性的美丽和高贵。
兰在文学作品中不仅是自然之美的象征,更是文化、审美和道德的象征。通过对兰的形象塑造和象征意义的探讨,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学追求和道德观念。
相关推荐
【注释】 兰:香草,常绿植物。 棱棱翠叶长,葳蕤紫蕊吐幽芳:形容兰花的叶子细长,花紫色,散发香气。 灵均:屈原,楚辞作者,以《离骚》著称。 无人问:没有谁去询问。 自香:独自散发出芳香。 【赏析】 首句“石畔棱棱翠叶长”,是写兰花在石旁生长,叶子细长,颜色翠绿;次句“葳蕤紫蕊吐幽芳”描绘了兰花盛开时紫色的花朵散发着迷人的香气。两句诗分别描绘了兰花的生长环境和其美丽的外表。
【注释】 九畹:周制,王侯采地以“畹”为单位,每畹为十亩。这里形容兰花香气浓郁。 伯夷、叔齐:商末孤竹君的两个儿子,因不食周粟而饿死在首阳山。 纫佩:系着玉珮。 【赏析】 兰,是一种香草,古人称其为王者之香。《诗经·周南·关雎》中就有“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的句子。后来人们就用“兰”比喻君子的德行。这首诗就是赞美君子的高洁品质
【注释】 兰:一种香草,常绿植物。微风:指轻风。 幽贞:指兰花的高雅、清幽和不屈。 金瓶:指花瓶。 孤高可挹供诗卷,素淡堪移入卧屏:形容兰花孤傲而高雅,清淡而不俗气,适合做书卷上的装饰,也适合挂在床头作为屏风,增添居室的文化气息。 濯(zhuó) :洗。 【赏析】 这是一首咏兰诗,全诗从不同角度描写了兰花的品格与美态,赞美了它的高洁品质。首联点出其“幽贞”之品;颔联写它不求依附、自得其乐的姿态
【注释】 兰:香花。 绝无人处:没有人的地方。 有香飘:有香味飘荡。 树底岩根:指山崖下的岩石根部。 雪未消:雪还没有融化。 千古醒魂招不返:使千年沉睡的魂魄也招唤不来。 恨:恨,遗憾。这里指对春天到来的遗憾。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兰花为喻,赞颂了它的高洁品质和顽强生命力。 首句“绝无尘俗气”,说明兰花生长在无人的地方,远离尘嚣,没有世俗的污染,它那清雅的香气是那么纯正、幽深
注释:兰花,紫茎绿叶带着春天的气息,就像君子一样。即使今天不再有君子佩带,也不如潇洒地生长在深林中。 赏析:诗中以兰花自喻,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独立清高的情怀。兰花在春天盛开,散发出迷人的香气,象征着君子的高尚品格。而“紫茎绿叶”则形象地描绘了兰花的美丽外貌。最后两句则是对现实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不满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整首诗充满了哲理意味,让人深思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七绝。全诗以兰为题,通过对兰花的生长环境、形态特征以及香气特性的描绘,展现了兰花的独特魅力和诗人对兰的赞美之情。 第一句“兰叶披花结弱如摧”,描绘了兰花叶子上覆盖着花朵,花瓣凋落的样子,仿佛弱不禁风,给人一种凄凉之感。这里用到了“披”和“结”两个动词,形象地表达了兰花花瓣凋落的情景。同时,“摧”字则传达了兰花在风雨中摇曳生姿的柔弱之美。 第二句“泽国茫茫正可哀”
注释: 兰:兰花,这里指的是一种花。 并石疏花瘦,临风细叶长:花朵并排生长在石头旁边,显得稀疏而瘦小;随风轻轻摇曳的嫩叶细细长长的,像女子柔美的姿态。 灵均:屈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字灵均。遗佩:指屈原的遗物。遗佩满沅湘:指屈原的遗物遍布于沅江、湘水之间。沅湘:沅水和湘水,都是中国长江的主要支流。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对兰花的描绘,表达了对屈原的怀念之情。 首句“兰”字起兴
注释: 恊(yuān):和,相。鼓琴:弹琴。 采苢(yǐ):一种野菜。纫佩:系在衣服上。 湘江水深:比喻女子容貌美丽动人、如出水芙蓉。 石轥玉:形容女子的美貌像石头一样坚硬不摧。 玉受不瑳(cuō):比喻女子的美貌像宝玉一样珍贵,不可多得,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玉(yuè):通“遏”,止住。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女性美的诗,通过兰、采苢、纫佩等意象描绘出女子的美丽、纯洁与高洁
注释:兰花从幽深的山谷中绽放,散发出迷人的香气,九畹(一亩为一畹)的香气更加浓郁。情感寄托在宣文琴上,预示着吉祥如燕姞(传说中的美人名)的美梦将成真。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兰花盛开的美景,同时也寓意着美好的祝愿和期待。首句“兰”字开篇,既点明了题目,又引出下面的诗意。接下来的两句分别描写了兰花的生长环境和其象征意义。诗人通过对兰花的赞美,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最后一句则通过寓言的方式
诗句释义及译文 1. 兰(兰花):一种植物,以其香气和美丽著称。 2. 开似未开时:形容花朵尚未完全开放的状态,给人以朦胧美感。 3. 芬馨不自知:花香浓郁而人却不觉,形容兰花的香气淡雅而内敛。 4. 微风吹不远:形容风虽轻,但不足以使花朵远离。 5. 清梦最相宜:指兰花带来的美好梦境,最适合在这样的环境中欣赏。 赏析 这首诗以兰花为题,描绘了兰花在未完全开放时的朦胧美态以及其淡淡的香气
注释:兰花并不一定每一朵都绽放,即使花蕊已经开放,香气也足以让世人陶醉。然而,真正的兰花只有一朵,我不忍心将它采摘下来,让它在春天里独自绽放。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真正美好事物的珍惜和保护。它告诉我们,不必追求完美,也不必过度追求名利等外在的东西,而是要珍惜和保护那些真正美好的事物。同时,它也提醒我们,有些事物可能不会立即展现出来,但只要我们耐心等待,就一定会有回报
注释: 1. 花香不出林:花香不能在树林里飘散,比喻自己的才华无法被他人了解。 2. 谁识蕙兰心:谁能够理解我内心的蕙草和兰花? 3. 幸得微风起:幸运的是,微风突然刮起,吹拂着我的衣襟。 译文: 花的香气不能在树林里飘散,谁能识别出我内心中的蕙草和兰花?幸运的是,微风突然刮起,吹拂着我的衣襟。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诗人对自身才华未被认可的孤独和无奈的诗
注释: 兰叶青青:形容兰花的叶子颜色翠绿,生机勃勃。 兰叶长:形容兰花的叶子很长。 美人从古在潇湘:指古代的美人常常生活在潇水与湘江之间,即现在湖南省一带。 花多只为三闾发:三闾是指屈原,屈原的诗作《离骚》有很多提到“湘”这个字。这里指的是因为屈原的诗歌而使得这个地方的花更加美丽。 采入离骚万古香:把花采摘下来,加入《离骚》中,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永恒的芬芳。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兰花的诗
兰叶青青不厌长,适宜阴凉又适宜阳光。 花开多在微风外,夜晚静谧人已去方有香气。 注释: - "兰叶青青":形容兰花的叶子翠绿鲜嫩。 - "不厌长":表示兰花生长得茂盛,不嫌长得过长。 - "宜阴一半又宜阳":说明兰花既能适应半阴的环境,又能在阳光下生长。 - "花开多在微风外":兰花的花大多开放于微风之外。 - "夜静无人始有香":只有在夜晚寂静没有人的时候,才能闻到兰花的香气。 赏析:
【注释】 ①兰:兰花。 ②落日天风动:太阳落山,秋风萧瑟吹动。 ③空山兰叶芳:空山之中,兰草飘散出阵阵清香。 ④潇潇湘水阔:潇潇雨声,湘江水宽阔无边。 ⑤冉冉楚云长:远山如云,绵延不断,渐渐升起。 ⑥独抱幽人操:只有抱着幽人的志节在坚持操守。 ⑦王者香:王者之香,比喻高洁的品格。 ⑧费褰采:费尽心思去采摘。 ⑨岁暮永相望:岁末时仍然相互思念。 【译文】 夕阳西下,晚风轻轻吹拂,山间空旷一片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对兰、石等景物的描写,表达出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 首句“兰兮兰兮翳灌莽”,意思是兰草在浓密的草丛中生长,被淹没在茂密的灌丛之中。这里的“兰”指的是兰花,而“翳灌莽”则形容兰花生长的环境恶劣,被灌木丛所掩盖。 次句“棘刺蒲芽递消长”,则是描绘了荆棘和蒲芽的生长过程。这里用“递消长”来形容荆棘和蒲芽的生长状态,形象地描绘出了它们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成长的过程。
兰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 偶为世人赏,移之置高堂。 雨露失天时,根株离本乡。 虽承爱护力,长养非其方。 冬寒霜雪零,绿叶恐雕伤。 何如在林壑,时至还自芳。 注释: - 兰:指兰花。 - 兰生深山中:兰花生长在深深的山中。 - 馥馥吐幽香:散发着淡淡的香气。 - 偶为世人赏:偶尔被世人欣赏。 - 移之置高堂:被移到了高高的架子上。 - 雨露失天时:失去了雨水和露水的滋养。 - 根株离本乡
【注释】 ①长中庭:长在庭院里。 ②绿叶参差:指绿叶茂盛,高低错落有致。 ③修篁:修长的竹子。 ④风度:风采,气质。 ⑤幽香:清香。 ⑥骚经:指《楚辞》。 ⑦凉雨:清凉的雨水。 ⑧诵骚经:吟诵屈原的《离骚》等作品。 【赏析】 此诗描写兰草之清高孤洁。首句写兰生于庭园之中,年年五月开花不断,绿叶参差覆盖了紫茎,以景喻人,暗寓诗人自己与兰一样,生不逢时,不能大展鸿图。次句点出兰的品格,自视高雅
注释: 兰:指兰花,一种香花香草。幽香扑酒樽,形容兰花的香气浓郁,仿佛能扑到酒樽上一般。洲中杜若畹中荪:在洲中的杜若和在畹中的荪,这里都是以它们来比喻兰花。纫来为佩裁为服:用兰草做成的佩饰和衣物。薋葹挂荜门:用艾蒿等植物做的门帘。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郑处晦创作的《兰》,描绘了兰花的美丽与高贵,以及它所象征的文化内涵。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释义: 兰:何处幽香扑酒樽,这是第一句,意思是说
诗句翻译: 在空旷的山谷中,有一朵幽兰独自绽放,长久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到它的美丽。君子是否来呢?日落时分我思念之情如同织机上的线绪,纷繁而无尽。 注释: 1. 空谷:指一个安静、偏僻的地方,通常与幽兰的生长环境相联系。 2. 久矣(jiǔ):很久,很长时间。 3. 无人识:没有一个人能够理解或赏识。 4. 君子:这里指的是品德高尚的人,通常用来代指尊贵的人物。 5. 来不来:是否到来。 6.
【注释】 兰:一种香草。惠风:和煦的风。芳丛:花丛。挹(yì):舀取,摘取。深谷:指幽静的地方。逢:遇见。幽香暗中度:指兰花的香气在幽暗处飘荡。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前两句写兰的生长环境与姿态,后两句写兰的香气及其作用,全篇不着一个“香”字,而香自内含。 首句“柔叶吹惠风”,是说兰枝柔软的叶子迎着和煦的风。“惠风”即暖风,是春日常见的气候;“柔叶”是形容兰花的叶子柔软而多姿。
注释: - 兰:兰花,这里指代诗人的品格、情操。 - 岩阿:山石上的小土堆,这里用来比喻自己的处境。同寄迹:一同寄身于某地。 - 气味得交深:意即与兰花一样有高雅的气质和品格。 - 逸韵流虚室:意即飘逸超俗的香气从空虚的空间弥漫开去,这里形容兰花的香气飘散到空无一物的屋子中。 - 清芬溢素襟:意即清新淡雅的香气溢满了素净的衣服。 - 采芳君子佩:意即采花的人佩戴着兰花制作的香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