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声不哀,断猿啼不切。
月下谁家砧,一声肠一绝。
杵声不为客,客闻发自白。
杵声不为衣,欲令游子归。
闻砧
介绍
《闻砧》是唐朝著名诗人孟郊创作的五言律诗,这首诗以砧声为核心,表达了游子的孤独和思乡之情。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 作者简介:孟郊(751年-814年),唐代著名诗人,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而著称。他的诗歌题材广泛,既有描写自然景色的清新之作,如《游子吟》,也有借咏物抒怀的婉约佳作,如《秋思》。
- 创作背景:孟郊在长安担任小官职期间,生活清苦。这种社会环境可能促使他更加关注底层百姓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的内心世界。
- 诗中意象解析:《闻砧》中“月下谁家砧”一句描绘了深秋夜晚的静谧景象,砧声穿透夜空,显得格外凄凉。而“一声肠一绝”则通过声音的细腻变化,传达了游子内心的悲怆与无奈。诗中的“杵声不为衣”更是直接指出,虽然杵声不断,却无法慰藉游子的归心,体现了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和渴望回家的情感。这种借物抒情的手法,使得整首诗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引人深思。
- 文化价值:在古代文学中,诗歌常常被赋予深厚的文化内涵。通过阅读《闻砧》,不仅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还可以领略到中国古典诗歌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
孟郊的《闻砧》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情的笔触触动了无数读者的心灵,也成为了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和诗歌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唐代诗歌的艺术成就,也能够体会到诗人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世界。
相关推荐
【注释】闻砧:听到砧声;杜鹃声不哀,断猿啼不切。:杜鹃声不哀,是因为它知道自己的哀鸣无法引起别人的同情。断猿啼不切,是因为它的叫声太凄厉,容易引起别人的惊恐。月下谁家砧,一声肠一绝:月亮下的是谁家的捣衣石?听到这声音,就会感到悲伤,因为那声音就像断了肠一样。一声肠一绝,意思是说,每当听到这声音,就仿佛看到自己的亲人在月下伤心地哭泣。杵声不为客,客闻发白:杵声并不用来招呼客人
闻砧 深闺乍冷鉴开箧, 玉箸微微湿红颊。 一阵霜风杀柳条, 浓烟半夜成黄叶。 注释:深闺乍冷,打开镜子整理仪容。玉箸微微湿润了脸颊。一阵寒风吹过,使得柳树的枝条摇曳不停。夜晚,浓烟弥漫,树叶在半空中飘落如同金黄的叶片。 垂垂白练明如雪, 独下闲阶转凄切。 只知抱杵捣秋砧, 不觉高楼已无月。 注释:白色的丝线明亮如雪。独自走下台阶,心情更加凄凉。只知道抱着杵敲打着秋天的砧石
闻砧 天潢转斜白,庭菊泛团露。 纨扇辞玉纤,云幄含幽素。 湿萤递疏牖,寒螀鸣外户。 南邻发砧响,凉夕敢虚度。 不作舞衣裳,为君理缯絮。 边碛多苦寒,先秋寄征戍。 译文: 听闻远处砧声传来, 天宫的王族已经转向斜阳, 庭院中的菊花散发着团露清香。 白色的纨扇轻轻告别玉手纤纤, 云幔般的帐幄中蕴含着清幽的素光。 窗外湿润的萤火虫在闪烁, 寒蝉在屋外哀鸣。 邻居家传来阵阵敲砧之声,
注释: 闻砧:听到远处的捣衣声。 秋来:秋天到来,天气转凉。 凄清:寒冷凄凉。 叶叶枝枝:指树上的叶子和树枝。 策策:象声词,形容树叶被风吹动的声音。 近砌:靠近墙壁的地方。 不堪催织语:无法忍受催促纺织的声音。 远砧:远处传来的捣衣声。 苦心且作丁当和:努力地敲打乐器,发出声音。 积恨终凭熨帖平:长久的怨恨最终得到平息。 寒女:贫苦人家的女儿。 绮罗通夕课寒檠:整晚都在学习纺织技术。 赏析:
【注释】 闻砧:指听到砧石声。砧,一种捣衣工具。 玉关:玉门关,古关名,在今甘肃敦煌县西南。消息:音信。长安:今西安。月残:月亮已残缺。 一灯:指灯光。清泪:清冷的眼泪。剪刀寒:指剪刀因寒冷而发冷。 赏析: 这是一首闺怨诗。诗人以“玉关”为背景,通过描写夜晚的砧声、残月、清泪、剪刀等,来表达思念之情。全诗情感深沉,意境凄凉,语言凝炼,给人以强烈的艺术震撼力。 首句写闻砧之声。砧
【注释】砧:古代捣衣石。月团团,指月亮皎洁明亮。杵:古人以杵击瓮,用以捣衣。丁东:形容击杵声的清越。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附近。不胜寒:意谓难以忍受寒冷。 【赏析】此诗为征人写思妇之作。诗人想象妻子在深夜里思念丈夫时的情景,表现了征人在边塞的孤独和思妇对远征丈夫的深切怀念。全诗从侧面着笔,通过描写月夜闻砧之声,烘托思妇对远戍丈夫的深情。首句写月色风露,渲染气氛;二句写击杵之声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主要事件来分析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感情。“闻砧”意思是听到远处传来的捣衣声。“砧”,指捣衣用的石头或木块。古代妇女在冬天将征人的衣服缝制好后,要趁夜深人静时敲打着砧石,以声助悲。“宁知寄远意,不尽捣衣魂。”诗人用反问的语气道出了自己内心的感情。“捣衣魂”,即捣衣女魂。诗人以“捣衣魂”自代
注释: 闻砧:听到砧石声。古人用木棒敲击石头,使之发出响声,以表示哀伤之情。此诗借砧声表达对远在万里之外亲人的思念之情。 日落孤城秋气深,西风入夜转萧森。 释义:太阳落山,孤城笼罩在深深的秋意之中,夜晚的西风吹得更加凄凉。 飘来一片寒砧急,敲碎离人万里心。 释义:一阵急促的砧声传来,仿佛是离人敲打自己的心灵。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秋天的景色和砧声,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闻砧 露下秋林木叶稀,邻家砧杵韵初飞。 三秋塞北悲传檄,十月江南始授衣。 敲落夜灯浑不断,梦回孤枕觉犹非。 闺中少妇劳相讯,为问征人归未归。 注释: - 露下秋木:秋天的露水打湿了树木,意味着天气转冷。 - 林叶稀:树林中的树叶稀疏,说明秋季已经到来。 - 邻家砧杵:邻居家的杵声,象征着劳作的生活。 - 韵初飞:声音刚开始响起。 - 三秋塞北:指冬季,因为北方在冬天比较寒冷。 - 悲传檄
【注释】砧:捣衣石。亮月:明亮的月光。君:这里指你。素心:纯白的心灵,比喻忠贞之心。 【赏析】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听到砧声而引起的感慨。砧,即捣衣石,是古代妇女在秋夜捣练时所击的乐器,声音凄切哀怨;亮月,指皎洁的月亮,也暗喻自己的清白之志。这两句诗表面上看似写景,实际上却是通过景物来表达诗人的感情。诗人听到砧声,联想到自己不能及时为亲人缝制寒衣,内心十分痛苦。亮月高悬,照亮了高梧树
注释: 1、凉飙吹永夜,片片落清砧:凉风拂过长夜,传来阵阵清冷的砧声。 2、繁杵霜前扣:敲击着清脆的木杵,声音在霜天中回响。 3、哀蛩月下吟:蟋蟀在月光下鸣唱,声音凄清哀婉。 4、素寒增腕怯:白色的霜冻使手部变得僵硬,让人感到寒冷。 5、秋冷重愁深:秋天的寒冷加深了内心的忧愁。 6、去去边庭苦:离开边疆,痛苦不堪。 7、宁怜闺阁心:怎能同情闺中女子的心情。 赏析: 这首五律以“砧”为题
诗句原文: 小窗寒夜静,惬我读书声。 为问闺中月,谁家夜捣砧。 注释: - 小窗:指小小的窗户。 - 寒夜静:夜晚寒冷,安静无声。 - 惬:舒服、满足的意思。 - 读书声:指在夜晚读书的声音。 - 为问:询问,打听。 - 闺中:指女子的卧室。 - 月:月亮。 - 谁家:哪一个人家。 - 夜捣砧(zhā jiān):晚上敲打砧石的声音。古代妇女在夜间劳作时会敲打砧石来发出声音。 译文:
注释: 1. 明灭疏灯鉴薄帷,谁家𢷬练夜迟迟? 译文:灯光闪烁,映照着薄薄的帷幔,是谁家的绣帘在夜晚慢慢落下? 2. 惊回短梦千门月,不断秋风万里思。 译文:惊醒了我那飘零的梦魂,只见千门万户的月光如水;秋风吹拂万里,牵动着我无尽的思念。 3. 岁晚江城还自急,天寒闺阁最先知。 译文:随着岁月的流逝,我独自在江城的心中感到焦虑不安;天寒地冻的日子里,闺阁中的人最先知道天气寒冷。 4.
闻砧 千门明月里,清响落云端。 谁道繁砧杵,皆经制绮纨。 无衣秋赋急,邻烛夜光残。 寄语琼楼妇,重帘未觉寒。 注释:砧,古代捣衣用的石制或木制工具;云,云朵;绮纨,指丝织品。 赏析: 这是一首写女子思夫的闺怨诗。全诗通过写女子对远方丈夫的思念,表现了女子在深宫中孤独寂寞的生活和内心痛苦的情感。前四句写女子在月光下听到远处传来的砧声,想象着丈夫也在月下为家人劳作的情景,心中充满了思念之情
【注释】 砧:捣衣石。五陵:指西汉的五个皇族聚居的地方。这里泛指贵族豪富之家。萧萧:风吹草木声。五陵寒:言秋气之寒。捣练:以杵击布帛成絮,然后织成布帛。谁家:不知是谁家的。夜已阑:夜深了。月照罗帷:月光照着罗帐。人不寐:人没有睡。倚床犹自怯衣单:倚在床榻上,仍然感到衣裳单薄,怕冷。 【赏析】 此诗作于安史之乱爆发前夕。诗人通过“捣练”这一动作,刻画出一个孤寂、清冷的秋天夜晚
【译文】 秋将至夜半,寒风吹来使人颤抖,没有衣服可以御寒。 清冷的砧石在夜晚响起,愁绪加倍地加剧饥馑。 悲凉的霜冻使颊上的水珠润湿,怨气的露水使化妆变得稀疏。 纤细的腰身束得紧紧,瘦弱的身影依傍着月光。 懒得扑打萤火虫的扇子,暗处的墙壁上凄厉的伊人。 缝制衣裳渐渐看不到月亮,徒然寄托着远方亲人的思念。 遥望天空,金锁一样的明月合拢,打开时客人泪满襟怀。 风吹不到地面上,但愿随着白云飞去。
《闻砧》是唐代诗人孟郊的作品,以下是诗句及赏析: - 诗句:秋夜谁家妇,寒砧隔院声。含风时断续,带月共凄清。乱杵疑无力,传衣独有情。单于闻出塞,何日暂休兵。 - 译文:在秋天的夜晚,谁能听到那从远方传来的砧声?它穿越了院子,穿过寒冷的空气,带着月光和哀愁。这声音时而断断续续,时而断断续续地传来,仿佛在诉说着离别的苦楚。在这寂静的夜晚,只有那敲打的声音,似乎充满了无尽的思念和悲伤。 - 赏析
【注释】 1. 永夜:指长夜。2.卢家妇:指在卢家做媳妇的女子,即妻子。3.深闺:深密的内室。4.自伤:自怜自伤。5.砧:捣衣石。6.投杵:把槌子投到杵臼里捣米。7.别恨:别离的愁恨。8.鸳绮:鸳鸯织成的锦绣,这里借指妇女。9.哀音:凄楚的歌声。10.急雁行:象飞雁那样快速排列着队形。11.同袍:战友。12.征战:指战争。13.刀尺:裁衣的工具。14.人肠:形容悲痛的心情。 【赏析】
【赏析】 “闻砧”是一首五言绝句。这是一首写征人思妇的情诗,表现了女子对远征丈夫的思念。此诗语言朴实而含蓄隽永,情感真挚而缠绵悱恻,读来令人荡气回肠,回味无穷。 “何处砧声急,空闺入夜闻。” 砧声:指古代妇女捣衣时击打的木石之类发出的声响。 空闺:空寂的房舍。 入夜:到了晚上。 闻:听见。 这句说:在空荡荡的房间里听到那急促的砧声,是在夜里。这一句写征人的远行,突出其在外孤独寂寞。
闻砧 今夕是何夕,凉风动远砧。 敲残天外梦,捣碎客边心。 韵杂秋霜冷,声催晓月沉。 深闺高卧稳,犹自怨孤衾。 译文: 今夜是什么日子,清凉的风吹响了远方的砧石。 敲打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梦境,捣衣的声音也搅碎了我的心绪。 这声音交织着秋天的寒冷,催促着晓月下沉。 我在深闺中安稳地躺着,仍然独自为孤枕而怨恨。 注释: 1. 闻砧:听到远处敲击衣物的声音。砧,一种石制的打击工具
注释:是谁家的少妇,心中满是哀伤?她把征衣洗净,坐在河边沉思。 捣碎秋心千万转,一声声自月中来! 译文:是谁家的少妇,心中满是哀伤?她把征衣洗净,坐在河边沉思。 她用小锤不停地捶打着布,一颗颗晶莹的汗珠滴落下来。 她的心事像秋天的落叶一样纷纷扬扬,又像天上闪烁的星星一样点点闪烁。 赏析: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草堂时所作。诗中描述了一位少妇在夜晚思念远方丈夫的场景。通过描写少妇的言行举止
闻砧 万井西风下,城高一叶飞。可怜今夜月,重捣去年衣。 听乱情交切,声疏力渐稀。异乡刀尺冷,多少客思归。 译文: 在万井的西边吹来阵阵秋风,城墙上仿佛只有一片树叶随风飘落。在这寂静的夜晚,我独自思念着远方的亲人。 听到砧声声声入耳,让我不禁想起了过去的点点滴滴。那些年我们一起度过的日子,如今只能在梦中重温了。 虽然现在身处异乡,但每当看到那熟悉的砧声,我就忍不住想起家乡的一切。那些美好的记忆
闻砧 时清休远戍,节暮复哀砧。 不断千家响,无端万里心。 候虫声共切,由郭气同阴。 千下有寒者,那知关塞深。 注释: 闻砧:听到远处传来的砧声。砧,捣衣用具。 时清:指春末夏初,天气清明之时。 休远戍:停止驻守边关。 节暮:指节日傍晚时分。 千家响:每家每户都响起了鼓乐之声。 无端:无缘无故。 候虫:秋末冬初,蟋蟀等昆虫鸣叫。 切:声音刺耳。 由郭:城郭。 寒者:寒冷的人。 赏析:
【注释】 闻砧:闻打更声。 九月严霜急,长安未授衣——九月初霜已降而天气渐冷,但京城里还穿不到衣服 谁将思妇杵,又下窦家机——谁把思念丈夫的木杵,又从捣药的石臼中拿出来 夜静声相答,更残力渐微——夜深了,更夫敲打梆子的声音和着砧声相互呼应,时间不早了,捣衣人的力气越来越小 独怜寒已甚,还寝梦罗帏——只有自己可怜,因为天冷得厉害,所以只能早早就睡觉,在梦中回到自己的卧室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