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园春欲尽,芳草径难分。
静语唯幽鸟,闲眠独使君。
密林生雨气,古石带苔文。
虽去清朝远,朝朝见白云。
西园
介绍
《西园》是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文学家、历史学家和诗人元好问创作的一首七言古体诗。
元好问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创作了这首充满历史感慨的《西园》。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北宋覆灭的深深哀叹,还通过对比宋帝与西园之景,暗示了金国统治者走上北宋老路所带来的悲哀。这首诗的构思巧妙,语言精炼而富有力量,展现了作者卓越的艺术才华。
相关推荐
西园 西园春欲尽,芳草径难分。 静语唯幽鸟,闲眠独使君。 密林生雨气,古石带苔文。 虽去清朝远,朝朝见白云。 注释: 1. 西园春欲尽,芳草径难分。——春天即将结束,但芳草小路却难以分辨方向。 2. 静语唯幽鸟,闲眠独使君。——安静的时候只有鸟儿的鸣叫声,我独自在小憩。 3. 密林生雨气,古石带苔文。——树木茂盛,雨水打湿了树叶;古老的石头上覆盖着苔藓。 4. 虽去清朝远,朝朝见白云
这首诗是王维在西园的所见所感。下面是逐句翻译和注释: 夏圃秋凉入,树低逢帻欹。 - 夏日的西园里,秋天的清凉已经渗透进来,树木变得低垂,好像人的头巾歪斜了一样。 - "夏圃"即指夏天的花园;“秋凉”表示秋季的凉爽气候。"树低"形容树木因季节转换而显得更为矮小。“逢”字在这里可能是笔误,应该是“望”,即仰望的意思。因为诗人抬头看到树叶低垂,所以会有这种感觉。"帻欹"则是指头巾歪斜
诗句解析: 1. 西园 - 指代地点,特指某处美丽的园林。此处可能暗示了主人的居所或某种特别的地方。 2. 风物冠东州 - 表示这个地方在东部地区中最为突出,风光优美。"冠"意味着超过或位于首位。 3. 飞盖纷纷烂熳游 - 形容人们骑马奔驰,快乐地游览。"飞盖"指的是车马快速移动的情景。 4. 惟有红莲幕中客 - 强调了只有少数像红莲花一样的高洁、清雅之人能在此享受片刻的安宁
西园 信美他乡地,登临有故楼。 清风破大暑,明月转高秋。 朝暮岷山秀,东西锦水流。 宾朋逢好景,把酒为迟留。 译文: 西园景色优美如画,是我在他乡的乐土。我登上这座古老的楼,感受着风中带着清凉的气息。大暑时节,清风习习,带来了一丝凉爽。明月挂在高高的天穹,照亮了秋天的夜晚。早晨和黄昏时分,岷山的美景让人陶醉;东边的锦江水流淌,西边的岷江水也波光粼粼。我的朋友们遇到了如此美好的风景,都很高兴
【注释】 1. 西园:指园林。 2. 亭枕方塘上:亭子坐落在方塘(池塘)的边上。 3. 轩开四照新:轩是窗户,四照是指四面有窗户。 4. 花涵清露晓:花被露水覆盖着。 5. 风卷绿波春:风使水面荡漾着绿色波浪。 6. 眠汀鹭:停息在水边的小洲上的野鸭。 7. 荷翻跃锦鳞:荷花翻腾起来就像跳跃的鱼鳞。 8. 熙熙游宴地:熙熙形容热闹。游宴地指的是游乐宴饮的地方。 9. 行乐慰西人
诗句释义 - 西园:指的是诗人在长安城西的一处园林或别墅。 - 阴森过百步:形容园内的树木茂密,阳光难以穿透,给人以阴暗、压抑的感觉。 - 屈曲锁莓苔:形容园内的道路弯曲,两旁长满了莓苔和青草,给人一种幽静、古朴的感觉。 - 翠色寒无改:形容园内的植物翠绿鲜艳,即使天气寒冷也不会改变其颜色。 - 清风时自来:形容园内的空气清新宜人,风从四面八方吹来,给人以舒适的感觉。 - 叶笼苍玉干
【诗句】 西园 草木虫鱼部,披寻自古无。 飞沉天产异,生植土风殊。 物色随心匠,形容记绘图。 虚亭玩真意,浩思满江湖。 【译文】 西园中,草木虫鱼部,追溯历史久远,从未有。 飞翔的鸟儿和沉重的鱼儿,来自天空和大地,各有特色。 万物的色彩随着心意而创造,形象则被绘制在图画中。 在空荡荡的亭子里,品味自然的真实意义,思考充满江湖。 【赏析】 这首诗以西园为背景,通过对西园中草木虫鱼的描述
《西园》 众木坠黄叶,皴皮抱翠枝。 自然根性在,不为雪霜移。 灵润承多露,清阴贯四时。 婆娑岁寒意,每到坐迟迟。 注释: 1. 众木坠黄叶:指西园中的各种树木都掉光了叶子。 2. 皴皮抱翠枝:形容树木的树皮皱缩,但枝叶仍然保持着绿色。 3. 自然根性:即植物自身的生长特性。 4. 不为雪霜移:不受雪霜的影响。 5. 灵润承多露:形容西园中的景色清新、湿润,充满了生命力。 6. 清阴贯四时
【注释】圆通境:佛家语,指佛的法身。陶然:陶然自乐。静斋:清净的居处。观空无物我:即“观空”之“无物我”,意谓对一切事物都不执着、不执著。“观空”是佛教中的一种修行方法。扣寂外形骸:即“扣寂”之“外形骸”,意谓在寂静之中,体认自己的形体与精神。燕坐:闲散无事时所坐。遗照:遗像,这里指遗世独立之意。虚名:空名,虚幻之名。疚怀:忧虑不安的心情。人间忧乐地:人世间忧愁与快乐并存的地方。丧:失去。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作品,题目为《西园》。全诗共四句,每句七字,押韵。下面是逐句的解释和译文: 第一句:潇洒琴坛上,贤侯养道情。 注释:这里用“潇潇洒洒”形容琴台的景色,显得格外清幽。贤君(指代皇帝)在这里培养的是修身养性之道的情感。 第二句:无今亦无古,求意不求声。 注释:这里说无论是在今天还是古时候,追求的都是内心的意境而不是外在的声音。 第三句:林邃风初静,云收月乍明。 注释
【注释】 结客:结交朋友。乘公暇:利用公余时间。流觞:古代的一种游戏,以杯行水,让酒杯停在谁的面前就由谁取酒饮,叫做“流觞”。 倒影:指山峰的影子。曲水:弯曲的水道。宛回:曲折环绕。 小海:小河。元巳:农历五月五,端午节。兰亭:东晋王羲之与名士谢安等在兰亭举行的一次聚会,后人称为“兰亭序”。永和:即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序》。 西州:指长安(今西安)。行乐:游玩。晋贤:晋代名士,这里借指王羲之
西园 古木西园胜,亭延上客过。 色无花卉妒,坚为雪霜多。 干育千年秀,根含一气和。 明堂求厚栋,可得老岩阿。 注释: - 西园胜:西园景色优美。 - 亭延上客过:亭子延伸邀请客人过去。 - 色无花卉妒:没有花的颜色嫉妒。 - 坚为雪霜多:坚韧的树木经受住雪霜。 - 干育千年秀:树干培养了千年的美。 - 根含一气和:根部包容了一种气息和。 - 明堂求厚栋:在明堂(帝王办公的地方)寻求厚重的屋顶。
【诗句解读】 1. 西园:指诗人所在的庭院或园林。 2. 帘幕临雕槛,窗疏照烂霞:描述园林中的景色,帘幕高悬于雕饰的栏杆之上,透过窗户可以看到绚烂的晚霞。"临"字表现了窗帘和雕栏的高耸,"窗疏"说明是向内看,"照烂霞"则形容天空中美丽的云霞被窗户映衬得更加灿烂。 3. 园林初过雨,风日猛催花:描述了刚刚经历过一场春雨之后,天气转暖,阳光强烈地催发着花朵生长的情景。 4. 香入游人袖,红堆刺史家
这首诗的原文是: 西园日涉中园路,昌昌春意深。 鸟新无罢啭,云暖不常阴。 秀色平连野,芳姿细著林。 欢言挈斋酒,值兴即徐斟。 注释: 1. 西园日涉中园路:西园,指的是一个具体的园林或花园,日涉中园路,意思是每天都走过这个花园里的小路。 2. 昌昌春意深:昌昌,形容春天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状态;春意深,意味着春天的气息非常浓厚。 3. 鸟新无罢啭:鸟新,指的是小鸟刚开始鸣叫;罢啭,停止鸣叫
西园 半掩朱门藓径斜,翠屏绣谷忽谽谺。 高高下下天成景,密密疏疏自在花。 江近夕阳迎宿鹭,林昏残角促归鸦。 吾舟已系津南岸,唤客犹能一笑哗。 注释: 1. 半掩朱门藓径斜:半掩着红门,苔藓铺满的小路倾斜。 2. 翠屏绣谷:绿色的山峦像绣品一样美丽。 3. 高高下下天成景:形容山峰高低起伏,仿佛是大自然的杰作。 4. 密密疏疏自在花:花朵开得密密麻麻、疏疏落落,自然而悠闲。 5. 江近夕阳迎宿鹭
【注释】 西园:即中庭。 飞鸣(míng):鸟叫声。 尽舒云锦:形容花枝舒展,如锦绣般美丽。 【赏析】 首句“满园红紫春无限”,“红紫”指百花,春天万物复苏,百花盛开,色彩缤纷,故用“红紫”来描绘。而“无限”则表现出了春天的繁荣昌盛。第二句“尽日飞鸣鸟自由”,则是对第一句的延伸,描绘出鸟儿在春天里尽情歌唱,无忧无虑地飞翔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向往。 第三句“夜雨朝晴风日好
【注释】 西园:指西园别墅,在成都。楼雄:指楼阁雄伟。媚川:指水波荡漾的美丽景色。村环春色水:村庄四周是春色盈盈的溪流。树带夕阳天:树林里传来了夕阳余晖的余音。客促云间棹:客人催着在云彩间的船只中划桨。渔吹浦外烟:渔民吹响了船边飘动的水草发出的沙沙声。且来穷燕赏:暂且来欣赏燕子飞翔的景致。著句剩流传:写下的句子还能流传下去。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西园别墅游览时所作
【解析】 本诗是一首咏史抒怀之作。诗人在西园中,面对落日和溪门,追思往日与云山歌舞为伴的日子。 “落日叩溪门”,诗人面对落日余晖映照的溪流,叩问溪水,溪流潺潺,仿佛在回答:“我无所知。”这两句是写景,也是写诗人内心世界的反映,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事已非的感叹。 “人侵树里耕”,诗人看到有人正在树林深处耕种,这是诗人眼中的现实景象。“树里耕”即在树荫下耕种
【注释】 ①修:修饰,整饬。属:接连。 ②函蓄:包涵蓄积。 ③几:小桌。 ④幽独:幽静孤独。幽独者,幽居独处也。 ⑤万钟:《庄子·让王》:“楚王问曰:‘愿闻圣人之心。’宋人应之曰:‘愿学为圣人。’楚王曰:‘吾有一言与汝,子将何听焉?’宋人曰:‘愿闻之。’‘有得而闻之者乎?’曰:‘然。’‘何若矣?’曰:‘敬守而勿失也。’夫天清地宁、万物不生而万物独立,是谓无极。至阴肃肃、至阳赫赫,各以道行其正
西园 路入西园绕绿苔,我来倚杖一徘徊。 霜林有树叶皆落,风榭无人花自开。 奴橘甘酸千百颗,侯梅萧薄两三栽。 幽人自是便幽胜,终日孤吟只费才。 注释: 1. 西园:指作者隐居的花园或园林。 2. 路入西园:走进西园的小路。 3. 绕绿苔:绕着绿苔行走。 4. 我来:我来此一游。 5. 倚杖一徘徊:手扶着拐杖在园内徘徊。 6. 霜林:被霜打过的树林。 7. 叶皆落:树叶都凋落了。 8. 风榭
【注释】 西园:唐代长安城西面的园林名,为诗人王维别墅。 百草千花雨气新:指春到人间,百花盛开,草木萌发。 今朝陌上有游尘:指今天路上有行人的足迹,即有人来踏青郊游。 皇州:指京城长安,也借指唐都长安(今西安)。 春色浓于酒:意指春天景色之美,足以令人陶醉。 醉杀西园歌舞人:意指春天的美景让人陶醉,以至于连歌舞的人都为之倾倒。 【译文】 西园里百花盛开,万紫千红; 今日陌上人来人往
西园 西园,位于洛阳城北的西面。这里曾是汉明帝刘庄所建,后被废为闲地。诗中的“西园”即指此。 西园老树摇清秋,画船载酒芳华游。 在秋天的西园里,树木摇曳生姿,仿佛在迎接着即将到来的一个美丽的秋天。画船上载满了美酒,人们在这美好的时光中尽情游玩。 登山临水袪烦忧,物色无端生暮愁。 登上高处,俯瞰着眼前的山水景色,诗人感到心中的烦恼也随之消散;然而,眼前的美景却让人不由自主地生出一种莫名的忧郁
西园 水映朱栏漾陆离,忆曾飞盖得追随。 庭喧画鼓开筵早,座拥红裙献曲迟。 杨柳挽风掀醉帽,荷花泻月入吟卮。 转头乐事无寻处,藤络颓垣草网池。 注释: 1. 水映朱栏漾陆离:水中映照着红色的栏杆,泛起层层波纹,美丽而迷离。 2. 忆曾飞盖得追随:回想起曾经骑马飞驰的情景,仿佛在追逐着什么。 3. 庭喧画鼓开筵早:庭院里喧闹的鼓声,预示着宴会即将开始。 4. 座拥红裙献曲迟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分析诗歌语言和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应从诗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进行具体的分析。本题中,西园,即游宴之园。这首诗是诗人晚年闲居时所作,写自己晚年闲适生活。 “为园多半是游嬉,傍宅西偏事事宜。”这是说
【注释】 茨菰(qi yu):即茭白,一种水生植物。菱叶:菱叶。茭笋、藕根:都是水生的植物根须。乳结:指稻谷成熟后结成的米粒。三冬米:指经过三冬的霜打之后成熟的米。泥耕十里莲:用泥耕了十里地的莲藕。白通江水活:指江水流动使得泥土肥沃,有利于莲藕的生长。肥出土膏鲜:指莲藕生长出来的泥土肥沃而新鲜。老圃:旧时指有经验的老农或老地主。横塘:指池塘。不种田:指不再种植水稻。 【赏析】
西园 三城为圃地,十里养塘家。 秋灶香莲叶,春盘辣芥花。 榕连龙眼暗,柳倚木棉斜。 一路多兰若,疏钟散海霞。 译文: 三城的园林里种植着蔬菜,十里外有个养鱼的池塘。 秋天的锅里飘香的是莲叶,春天盘中辣味的是芥菜花。 榕树连着龙眼树,柳树倚靠在木棉花下。 沿途有许多寺庙,稀疏的钟声散播在海风中。 注释: - 三城为圃地:三城,可能是指某个城市中的三个区域或部分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农民生活的田园诗。下面是对每个诗句的逐词释义: 1. 西园 - 指的是一个位于西边的小园地,可能是诗人自家的一部分或者附近的地方。 2. 摘莲当五月 - 指在农历五月(即夏季)采摘莲蓬。"五月"在这里代表了夏天的到来,荷花开始盛开。 3. 莲外蕹田浮 - "蕹田"指的是一种水生植物,可能是一种蔬菜或农作物。"浮"表示这种蔬菜在水中生长
【解析】 此诗描绘的是一幅荷花的图景。首联写荷花的美景;颔联写荷藕、荷叶的特点,用“白粉”“粘”写出了荷花的多汁,以及荷叶的特点;颈联通过对比,写野人持素馔留客的情景;尾联写野人持素馔留客的情态。全诗以荷花为线索,从不同角度描绘荷花的美,同时借物抒情,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 【答案】 译文: 西园靠近西禅寺,荷花映入酒帘。 藕很多成白色粉末,荷叶总是裹着黄色的泥巴。 菱角很嫩被怜爱
注释:西园,指的是位于苏州城西北角的园林。西田,指的是这个园林所在的土地。春夏,指种植作物的季节。土膏,是指土壤中的水分。一岁栽蔬一岁禾,意思是每年种菜和种禾。安得农桑来此地,意思是怎么才能把农事和养殖带到这个地方。更租塘水种菱荷,意思是租下池塘的水来种植菱角和荷花。 赏析:这是一首赞美苏州园林美景的诗歌,通过对苏州园林的描述,展现了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农耕文化。同时
注释: 1. 西园:指西湖的西园,位于今浙江杭州。 2. 茨菰(chí gū):一年生草本植物,地下有块茎,可食。 3. 芙蕖(fú qú):荷花的别称。 4. 茭白:水生植物,嫩茎可食用。 5. 菱红:菱角熟时呈红色。 6. 玉溆金塘:形容西湖景色美丽如玉,水流清澈如金。 7. 鱼花:指西湖中的鲤鱼和鲫鱼等水生动物。 8. 当园蔬:指在园林中种植的蔬菜。 赏析:
【注释】 西园:指西郊的花园。 瓜菜:泛指蔬菜瓜果之类的时令食品。 芳华苑外野田平:芳华苑是唐代长安城北的一个皇家园林,这里说在芳华苑外的田野里瓜果蔬菜特别多,显得格外新鲜诱人。 菱香藕脆:菱角花和荷叶的味道都很清香,莲藕吃起来又很脆甜。 粳稻:一种稻米,米粒细长而白,质地细腻,煮成的米饭松软可口。 花吹暑气清:荷花开放时吹来的风能驱散暑气,使人感到十分清新凉爽。 【赏析】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要求“赏析”,然后分析诗歌内容,最后指出其语言特点,并分析其效果。 本题中,“斜阳十里尽钟声”是写诗人的所见。夕阳西下,在十里路外,传来了寺庙的钟声。“兰若相连直接城”是写诗人的所思。寺庙与城池连在一起,仿佛把城池紧紧地拥抱着。“农圃有僧能食力,露葵香处笑逢迎”是写诗人的遐想。农圃之中,有一个僧人能够劳动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西园景色的诗,通过描绘西园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环境,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第一句:“西禅古寺枕龟峰,东接浮丘暮霭重。”这句诗的意思是说,西禅古寺坐落在龟峰脚下,背靠着浮丘山,山上的云雾缭绕。这里的“龟峰”指的是庐山的东谷,“浮丘”则是位于庐山东南部的一个小山。这两句主要描述了西禅古寺的地理位置及其周围环境的壮丽。 第二句:“少小撒金仙巷住,先人精舍傍芙蓉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七言绝句。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注释: 首联: - 西园:指王之涣所居的长安城西侧的住宅。 - 闲庭:庭院空旷,无人打扫,显得有些荒废。 - 日扫多黄叶:每天清扫庭院时,发现许多落叶。 - 茅屋相参只白云:茅草屋顶和周围的白云相映成趣。 - 关键词注解:“参”意为“排列”。 次联: - 乔木风霜依水旧:高大的树木经受了风霜的洗礼,依然矗立在水边。 - 盆花雨露向人欣
【注释】 西园:指西园别墅。桑椹(shāng shèn)熟:桑树结出成熟的果实。红珠:形容桑椹像红色的小珠子一样圆而饱满。绿桑下:在绿色桑树下开樽畅饮。鸠(jiū):《诗经》中《鸤鸠》篇有“其鸣喈喈,受食得禄”句,此处用为酒名,泛称美酒。春院足花茵:春天的院子足够铺上花毡做卧榻之用。足:足够、够。陶然:陶渊明《和郭主簿诗》中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此处用来形容人高兴愉快的样子。堪一睡
《西园》是明代诗人边贡的一首五言绝句。下面是诗句、译文、注释及赏析: - 诗句:庭际何所有,有萱复有芋。自闻秋雨声,不种芭蕉树。 - 译文:庭院里有什么?有萱草和芋头。听到秋天的雨声,不再种植芭蕉树。 - 注释: - 庭际:庭院中。 - 何所有:有什么。 - 萱:一种植物,即萱草,也称为金针菜或黄花菜。 - 復有芋:还有芋头。 - 自闻:听到。 - 秋雨声:秋天的雨。 - 芭蕉树
西园 在西园中游玩观赏,正值初春时节。 繁花闪烁着五彩缤纷的色彩,水面荡漾着美丽的姿容。 注释: 1. 西园一游瞩:在西园中游玩观赏。瞩,观看,观赏。 2. 正及上春时:正值初春时节。上春,初春,春季的开始。 3. 荧荧:指花的光采明亮闪烁。 4. 漠漠:形容水波浩渺,泛白的样子。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诗。诗人通过细致的观察,捕捉到了西园中的美景
【解析】 这是一首写景的诗。诗人在描写自然景色时,既注意其特点,又不忽略其精神,力求使诗中景物具有生气和神韵。“林皋飒欲秋,闲园自成步”,首两句点明季节是秋季,点出环境是西郊的闲园,并说明此诗写的是闲园之景。“驾言城郭游,翻惬沧洲趣”,“驾言”即驾车而言,这里指诗人驱车前往城郭游览。“沧洲”即江湖之意,这里指城郭附近的水边。这两句说:我驱车来到城边,看到那碧绿的湖水,感到十分惬意。“临深杳难即
西园 在城西买了一片地,用来建造自己的园林。日复一日地游赏它,并不嫌多。 石磴临丹井,云崖网碧萝。 石制的长阶通向红色的井口,云中的悬崖上挂着绿色的藤萝。 草亭孤屿际,潭水下岩阿。 草屋的亭子坐落在孤岛的边缘,潭水深藏在山岩之间。 客至还觞咏,那知鬓发皤。 有客人来访时,我还会吟诵诗歌,但谁又能想到我的白发已经斑白
【注释】 每:每每;西园:指西园寺,在长安城西。清樽:指美酒。竹亭:竹林中的亭子。石潭:即石淙,在今河南洛阳市西北。霁月:雨后天晴的月光。崖木:山崖上的树木。乾坤:天地宇宙。任醉醒:任凭喝醉了也醒过来。寥落无识者:没有知识的人。空著《太玄经》:白白地写着《太玄经》。 【赏析】 此诗作于诗人晚年,写他游览西园后,对人生、社会、佛学等诸方面所生感慨而作。 第一句“每爱西园好”,是说西园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