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是清明应候风。势如沧海浪、怒号空。更兼泼火雨冥蒙。如何得、枝上有残红。
最惜牡丹丛。晓来吹尽折、教儿童。且为支拄曲阑中。还堪否、留客一尊同。
【解析】
此词写风雨折花。上片“早是清明应候风”,写清明时节,风雨大作,春光已逝,唯有残花还在枝头。下片“最惜牡丹丛”三句写风雨中牡丹被吹落,作者不忍看,于是借花为题,写了一曲《小重山》,劝慰友人饮酒赏花。
【答案】
注释译文
早是清明应候风:早先就是清明时节,天气正晴朗。
势如沧海浪、怒号空:像大海的波浪那样汹涌澎湃,向高空冲击,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
更兼泼火雨冥蒙:加上又降下暴雨,使大地一片昏暗朦胧。
如何得:怎么能够。得,语助词。
枝上有残红:指牡丹枝头上残留着一些红色花瓣。
最惜牡丹丛:最喜欢牡丹花簇。最,特别。
晓来吹尽折:早上醒来时,风吹断了所有的花枝。
教儿童:让孩子们去玩。教,让。
且为支拄曲阑中:暂且用来支撑栏杆。
还堪否:还能否经受得住?
留客一尊同:能留下我一起喝酒吗?
赏析:
本词描写了一幅风急雨骤的春暮图景。上片“早是清明应候风,势如沧海浪、怒号空”二句写出了春末夏初天气的变化和景象的壮阔。“更兼泼火雨冥蒙”三句则描绘出风雨的狂猛。这三句将风与雨融为一体,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风的猛烈,把风的气势写得有声有色;“如何得”、“支拄”二句写风雨过后,花枝折断。这两句用问句形式表达出对自然现象的惊异之情。全词从风雨起笔,到风雨止笔,在时间推移中写出了风急雨骤的景象。
下片“最惜牡丹丛”三句写风雨中牡丹被吹落,作者不忍看,于是借花为题,写了一曲《小重山》,劝慰友人饮酒赏花。这首词写春末夏初风雨中的景色及诗人的感慨,抒发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和惋惜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