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西湖千树,曾几度,为携尊。向柳外停桡,苔边待鹤,酒熟诗温。瀛洲旧时月色,怅荒凉、惟有数枝存。天上梨花成梦,江南桃叶移根。
如今憔悴客愁村。难返暗香魂。甚岁晚春迟,角寒笛晓,雪暗云昏。登临不甚寄目,但青山、隐隐月纷纷。再约与君同醉,从他啄木敲门。
【注释】
孤山:即浙江杭州西湖的南面小岛,以种梅著名。
瀛洲:神话中的仙山之一,这里指代西湖的西侧。
桃叶:传说中为春秋时吴地女子,与越人子胥相爱,因被逼迫而投江,后化为水仙。
啄木: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鸟名,此处用以暗喻陈见心。
【赏析】
此词是作者在孤山上对西湖之月、之梅的吟咏。全词以“客愁”起,以“再约”结,结构紧凑,一气呵成。上阕先写孤山问梅之景,次写月色荒凉之感以及与梅花相伴之趣;下阕则写客居他乡之愁及与友人同醉之欢。
“压西湖千树,曾几度,为携尊。”“压”字用得很好,把西湖美景压得满满的。“千树”既指西湖边的梅花,也借指西湖美景。“曾几度”,表明作者曾多次来此赏梅。“携尊”,即携带酒壶,指饮酒赏梅。这几句的意思是:西湖边千树梅花,我几次来到这里,都是带着美酒前来欣赏的。
“向柳外停桡,苔边待鹤,酒熟诗温。瀛洲旧时月色,怅荒凉、惟有数枝存。天上梨花成梦,江南桃叶移根。”过片两句写自己来到湖边赏梅时的情景:船儿停在柳荫之下,等着那几只白鹤飞过来;酒已经斟满了,可是还没等诗人动笔,酒杯里的酒就凉了。“瀛洲旧时月色”一句,写诗人触景生情:昔日的瀛洲(今杭州西湖),月光清亮,景色宜人,但今日却荒凉不堪,只有数株梅花还在顽强地生长着。“天上梨花成梦,江南桃叶移根”两句,诗人化用典故,表达了他对故国的思念之情:天上飘落的梨花如梦境一般虚无缥缈,而江南的水仙花(又称“凌波仙子”)却已移栽到北方,成为北国春天的象征了。
“如今憔悴客愁村。难返暗香魂。”这两句是说:如今我身体已经瘦弱不堪,像一位憔悴的游客一样居住在乡村之中。“暗香魂”三字,形象地描绘出梅花的幽香飘逸之态。“岁晚春迟,角寒笛晓,雪暗云昏”三句,进一步点明季节:此时正是冬末初春时节,气候严寒,而且还有号角之声不时吹响,预示着战事的紧张;雪花飘落,云雾弥漫,天色一片昏暗。
“登临不甚寄目”,意思是登上高处观赏风景,兴致不高,只是随意地眺望了一下。“但青山隐隐,月纷纷”。“但”字用得十分传神,写出了诗人此时心中百感交集的复杂心情。“青山”和“明月”是中国古代诗词中常用的意象,这里用来表达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这也暗示了诗人对战争的恐惧和忧虑。
尾联“再约与君同醉,从他啄木敲门”两句,表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和平的向往。在这里,“啄木”是借用《庄子·逍遥游》中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大鹏鸟,飞往南海蓬莱山的故事。庄周梦中见到自己的朋友惠子(禽滑厘)正拿着斧头去敲大树。醒来后,告诉弟子们说:“吾蒙庄周之梦,其梦为蝴蝶乎?”弟子回答说:“不知也。”庄子说:“汝亦复梦为蝴蝶乎?”曰:“然。”曰:“余昔之未生而今且死矣。”惠子曰:“梦为蝴蝶而适食其果,余何为哉?”庄子曰:“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重和期待和平的愿望。他认为真正的友谊应该超越生死、超越现实,而只存在于心灵的深处。同时,他也期待着和平的到来能够结束战争带来的痛苦和破坏。
整首词语言简练、含蓄、意境深远,充满了浓郁的诗意。作者通过描绘孤山问梅的场景和感受,表达了对故乡、对亲人和朋友的深深思念和眷恋之情。同时,它也传达了对于战争的厌恶和对于和平的渴望。这首词不仅是一首优秀的词作,也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