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惨淡郡城楼,谁复黄花插满头。
访旧愁经墟路晓,登高怕见战场秋。
鸣鸾阁在金笳集,戏马台空鸟鼠留。
尚欲远寻雷焕友,提携双剑出南州。
【注释】:
西风惨淡郡城楼,谁复黄花插满头。——西风凄凉,菊花凋谢,谁还像当年那样头戴鲜花来登高?
访旧愁经墟路晓,登高怕见战场秋。——我寻旧友来到荒凉的小路,早晨起来却害怕看到战乱后的秋天。
鸣鸾阁在金笳集,戏马台空鸟鼠留。——鸣鸾阁还在,但已人去楼空;戏马台虽存,也只剩下鸟兔等小动物。
尚欲远寻雷焕友,提携双剑出南州。——我还想远远地去找雷焕的朋友,提着双剑离开南州。
【赏析】:
这是诗人在登高时节的感兴之作。首联写景:“西风惨淡郡城楼,谁复黄花插满头。”西风吹过,吹落了菊花。这两句是说,现在谁还像当年那样的人来登高呢?“惨淡”一词,写出了秋风萧萧、草木摇落、万物凋敝的萧条景象。“谁复”,就是“又有谁?”的意思,说明作者已经很久没有到过登高的场所了。“黄花插满头”,用典。《晋书·陶潜传》载:陶渊明因不为五斗米而折腰,辞官归隐后,常戴菊,并作《和郭主簿》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里以陶渊明自比,抒发了诗人对菊花的喜爱之情。“插满头”则表明自己已久不登高,因而无颜面对菊花。
颔联写怀旧:“访旧愁经墟路晓,登高怕见战场秋。”诗人怀念过去的朋友,想到朋友在战场上可能遭受不幸,因此忧愁不已,经过荒郊野外的小路,天刚亮就感到愁上心头。“墟路”,指荒废的小路。“怕见”,恐怕见到。“战场秋”,暗喻国难当头。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担忧和思念之情。颈联写景物:“鸣鸾阁在金笳集,戏马台空鸟鼠留。”这两句是说,当年热闹的地方如今已人去楼空,只有鸟儿、老鼠等小动物还在。“鸣鸾阁”即凤凰台,相传为汉成帝时张敞所筑,后毁于火。据《汉书·张敞传》,汉成帝时,张敞任京兆尹,曾修凤凰台,“凤皇集焉”。后来有人盗掘凤凰台下,发现古铜器和铜镜。诗人在这里借指当年长安城中繁华热闹的景象。“戏马台”,旧址在今陕西西安市南,相传为秦穆公所建,汉武帝刘彻也曾在此举行过盛大的宴会。这两句是说,当年热闹的地方如今已人去楼空,只有鸟儿、老鼠等小动物还在。诗人通过对比昔日之盛与今日之衰,表达了自己的感慨之情。尾联写希望:“尚欲远寻雷焕友,提携双剑出南州。”“尚欲远寻”,表示诗人渴望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去追求理想和目标。“雷焕”,三国时吴人,博学多才,曾为吴王孙权校阅兵器,并帮助他找到宝剑,后来被孙休赐给会稽太守张温。“提携”,携带。“双剑”,比喻有才能的人。这两句是说,诗人想要远寻雷焕这样有才能的朋友,一起共同出走投奔南方。尾联表达了诗人的壮志豪情和远大抱负。
全诗通过对西风、黄花、废墟、旧友、古迹等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的感慨之情和对理想的追求。同时,诗人在诗中运用典故,如咏叹菊花,引用陶渊明的故事,以及提及古代名胜,都显示了他对古典文化的了解和掌握。此外,诗的语言优美流畅,意境深远,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