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川落日水粼粼,回首重来十二春。
山色依稀乌目旧,风烟惨淡白头新。
倚空雉堞森城守,满城戎衣感戍尘。
独有堰泾堤上柳,依依临水似迎人。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高启的《甲寅二月廿一日宿常熟城外》。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释义的分析:
甲寅二月廿一日宿常熟城外 —— 这是第一句,描述了诗人在甲寅(明朝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二月二十一日晚上住在常熟城外。甲寅是明朝的第一个年号,所以这里用“甲寅”来指代这一年。
琴川落日水粼粼,回首重来十二春。 ——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站在琴川边远望的情景。夕阳映照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诗人回忆起十二年前重游此地的情景,感叹时光的变迁。
山色依稀乌目旧,风烟惨淡白头新。 ——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山川景色的感慨。”山色”指的是常熟周围的山脉,”乌目”可能是指常熟人种的黑色眼睛,这里用来比喻黑发人。”风烟惨淡”形容常熟一带的景色凄凉,而”白头新”则是指头发变白,意味着岁月流逝,诗人自己年纪已老。
倚空雉堞森城守,满城戎衣感戍尘。 —— 这是第三四句,描述了常熟城墙上守卫的士兵。”雉堞”是古代城防建筑上突出的短墙,”森城守”表示城墙坚固,有士兵把守。”戎衣”指的是军装,”戍尘”则是指士兵们身上沾满了尘土,反映了战争的艰辛和紧张。
独有堰泾堤上柳,依依临水似迎人。 —— 最后两句是写常熟城外堤上的柳树,它们在水面上轻轻摇曳,好像是在迎接过往的人。这里的关键词是”堰泾堤”和”柳”,”依依”形容柳枝随风轻摆的样子,”临水似迎人”则描绘出一幅柳树依偎着流水的画面,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感觉。
赏析:高启的这首五言律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常熟城外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战争带来的沧桑变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琴川落日水粼粼”、”倚空雉堞森城守”等,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画意和诗情。此外,诗人还通过对故乡山水、城墙、柳树等景物的描写,传达出了一种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和平安定生活的向往。